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民企如何借“路”出海?

王祥 重庆瞭望 2023-11-09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重庆虽然深处内陆,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在这里交汇,实现了从“后卫”到“前锋”的转变。

近年来,重庆在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中,积极参与开放型世界经济。其中,民营企业发挥了对外投资主力军的作用。


当前,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重庆应如何助力民企扬帆出海、“留洋”赚外汇?


▲5月18日,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举行。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个重要节点,即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入世”,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门越开越大,并从中获益良多。短短20余年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增长了11倍,成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近30%。


但其实在这之前,就有一批重庆民企开始探索国际市场。比如,上榜2023重庆企业100强的重庆美心集团,早在2000年,就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投资百万美元拿下一个门店,开启了国内企业在此开店的先河。经过多年发展,美心集团如今已在20多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布局。


前有拓荒者,后有跟随者。近年来,重庆抓大开放促国际化,加快形成“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枢纽。重庆民企中的一些“后起之秀”,也努力跟上“走出去”大队伍的步伐。


比如,目前重庆市值最大的民营企业智飞生物,就在加速推进其国际化布局。今年上半年,其自主研发的四价流脑多糖疫苗取得乌兹别克斯坦注册证,并与印尼某公司就新型结核杆菌疫苗产品的国际市场合作签署了备忘录……


又如,赛力斯集团与马来西亚双威集团签订了3年5000台新能源汽车战略合作协议,价值1亿美元;重庆美迪智能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分别在越南、新加坡投资1000万元建厂……


重庆民企的“走出去”之路,正是在这种前赴后继中,越走越宽,越走越坦


市商务委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近年来,重庆民企开展国际贸易的活力不断增强,全市开展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数量,从2017年的2374家增长到2022年的3324家,进出口规模从1251.2亿元增长到3741.1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对外投资,重庆民企带回了新能源汽车等近百项先进技术,以及锰、铝等矿产资源。2022年,全市60余家民营企业的海外公司实现盈利,贡献净利润超10亿元。


▲3月22日,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观赛力斯汽车两江智慧工厂。记者 周奇 摄/视觉重庆

不可否认,重庆民企的“走出去”之路正一路向上,一路向前。但若环顾四周就会发现,这份成绩单也稍显不足。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重庆民企还存在主体不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等“短板”。

从开展外贸的企业数量和进出口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广东的两项数据是10.8万家和2.3万亿元,浙江是8.8万家和1.88万亿元,重庆与两位“尖子生”相比,不在一个等级;从外贸规模占当地外贸总值的比重来看,今年上半年,浙江的数据是79.7%,重庆2022年的数据为45.9%,仍然相差较大。


这些扎眼“单科成绩”的形成,固然有各地内在经济结构不同的原因。但我们面对差距,仍需放下借口,奋力前行。


从政府层面来说,既要有“店小二”的服务意识,也要有“娘家人”的“护短”意识

首先,要加大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一直以来,制约重庆民企“走出去”的一大障碍,便是语言不通、律法不通。这方面教训深刻,重庆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就曾有一些企业因不懂他国法律,在对外合作中被大量吞噬资产,留下一堆负债。

要避免悲剧重演,相关部门组织就要行动起来,借助“两送一防”等行动的开展,助力企业对接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补齐走向国际化的短板。

其次,牵线搭桥组团“出海”。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不同的法律体系和贸易规则,更需要由政府这个“娘家人”担任“船长”,组织大家结伴出行,共寻国际商机。


对全体重庆民企而言,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引导,助力民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探索“产业大脑+智能工厂”的发展路径,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博弈,提升自身的含金量和含“新”量。对上榜2023重庆民营企业100强的企业来说,政府部门同样要引导它们发挥好行业龙头企业“头雁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有力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亮相的新能源汽车。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在重庆民企“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从企业层面来讲,也要以“二次创业”的精气神,在国际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擦亮眼睛,看清大势。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看清形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企业的对外投资才能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重庆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顾问、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蔡宁敬认为,重庆民企一旦选择“走出去”,方向的选择就需慎之又慎。可优先考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政局稳定、有消费能力的市场中作为。同时,也可站在央企身后跟进,减少自身风险。

“入乡随俗”,打成一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重庆民企进入国际市场,就要说人家的语言、守人家的法律、学人家的习俗。前几年,重庆一家制造业企业前往南美洲投资,就是因为没做法律尽调,导致合资公司在管理上“水土不服”,造成较大损失。

上海中联(重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彦建议,重庆民企在境外投资前期,要充分利用好商务部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交易架构,进一步详细了解当地的法律、商务、人文环境。


适销对路,找准市场。贸易全球化的一大特点,便是互通有无——可能某个领域在国内已是“红海”一片,但在国外却是市场“蓝海”。


重庆市国商西非经贸投资促进中心秘书长韩非建议,汽摩、手机、电脑等产品在非洲市场有很大潜力,重庆可利用好这方面优势,抓住非洲14亿人口的市场规模,在保证东盟、欧美等地区贸易存量的基础上,利用“一带一路”优势,积极开拓市场增量,实现精准销售。

▲两江新区半导体产业园“孵化”优质项目,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记者 刘旖旎 王海贝 摄/视觉重庆

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庆发挥民企的对外投资主力军作用,既“走出去”也“引进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通过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合作,为新重庆建设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让“后卫”变“前锋”。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程正龙 杜铠兵
主播丨万媛熙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赛马加一鞭,制造业改革迎来新标尺

猛犬伤童的背后是管理“掉链”

今天,为什么“关心粮食和蔬菜”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