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旧城改造新意何在?

程正龙 重庆瞭望 2023-10-17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前不久,以“蝶变焕新、共创美好”为主题的2023年重庆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推介会,发布了中心城区旧城改造项目(第一批)名单,推出综合类、棚改类、城中村类等3类旧城改造项目59个,总投资约2743亿元。会上,中心城区有关区政府、管委会与部分企业、金融机构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涉及中心城区22个旧城改造项目,总投资额达709亿元。


旧城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是一篇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文章。当前,重庆正在创新推进城市更新试点示范,此次大手笔抛出诚意满满的旧城改造项目,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大能量?


九龙坡区民主村片区,老街区焕然一新 。记者 郑宇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时光易逝,岁月易老,这是我们无法阻止的自然规律。城市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飙升至2022年的65.22%,成千上万的农民“洗脚进城”,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城市部分区域也在变老、变旧,其功能、环境、公共服务已经跟不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彭劲松认为,受年代规划设计、建设标准、施工条件等多重因素影响,旧城区普遍存在要素不全、功能缺失等问题,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因此,旧住宅区、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城中村和旧屋村等旧城改造,成为不少城市的当务之急。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城中村改造”被中央频频提及。从4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7月份的国常会,均提到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释放出强烈信号。

包括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旧城改造,不仅是针对群众居住条件、旧城生活环境和现有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对空间布局、功能结构进行系统重组,旨在改善城市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功能结构单一等问题,进而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产业空间的条件,促使城市重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之一,如今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老百姓期盼拥有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条件,更便捷、更高效的市政公共服务和更优美、更宜人的居住环境,迫切需要在旧城改造上“再添一把柴、再加一把火”。

超大特大城市适时启动的旧城改造,有利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南川区旧城改造后的东街,深受青年人青睐。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正在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城市价值不断凸显,城市发展的能级显著提升。此番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究竟蕴藏着哪些内涵?

改善居住品质。房屋安全隐患突出、屋顶漏水、墙皮墙砖脱落、排水管道堵塞、架空线缆凌乱、公共绿地被占、交通道路狭窄……生活在这样的旧城,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尚存疑问,遑论提升品质。旧城改造能够有效改善旧城区、城中村居民居住环境,旧城换新颜,不仅“面子”更好看,而且“里子”更实在,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扩大有效需求。旧城改造是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业内专家表示,旧城改造除了直接拉动投资外,还将间接带动如建材、装修、物流、基建、家电等诸多行业释放内需,为相关企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窗口和契机,为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和动能。本次推介会,中心城区22个旧城改造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达709亿元,就是很好的例证。

完善城市功能。旧城改造不能就改造而改造,而是创新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和机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以打造城市“生活圈”为抓手,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优化完善城市功能服务,推动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对重庆来说,特别是要把旧城改造与打造现代化大都市、推动美丽重庆建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城市发展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成势,更好实现人口集聚、城市功能提升。

实践表明:城市发展看人口。重庆推动旧城改造建设,是基于改善居住条件、扩大有效需求、完善城市功能等综合考量,但归根结底是以宜居宜业的优良环境聚集人口、留住人口,成为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读懂这些底层逻辑,也就不难理解重庆为什么加速推进旧城改造项目了。

巴南区木洞古镇核心保护区老街通过风貌打造重焕生机。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毋庸置疑,旧城改造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是一项难度系数较大的系统工程。

近年来,从入选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多项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重庆各地扎实推进以棚户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试点示范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正积极探索新路径。

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重庆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6623万平方米,260余万群众出棚进楼;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36亿平方米,约144万户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一组组数据的背后,筑起的是一个个幸福的家庭。

改造后的万州区南滨公园景色怡人。特约摄影 冉孟军 摄/视觉重庆

从试点示范,到逐步推广,重庆旧城改造以点带面、成效明显,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心城区吹响旧城改造新号角后,接下来重庆将要打好哪些招式呢?

招式一:“动手术”。旧城改造不是要搞“一刀切”的大拆大建,而是要分门别类、精准施策。对于一些“病重”的城市C、D级危房,就要动“大手术”,彻底消除安全隐患,重塑城市品质空间,让旧城真正“脱胎换骨”,恢复生机与活力。

招式二:“微调理”。在推进旧城改造过程中,不少老旧小区、旧厂房并不是真的“生病”了,而是处在“亚健康状态”,做一些“微调理”即可。比如,要建立涵盖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维护等全环节与全周期的旧城改造体系;要做好“减法”——减少人口密度,减少建筑高度,减少开发强度,让旧城既“瘦身”又“健体”。

招式三:“补气血”。城市不是冷冰冰的“水泥森林”,不仅要有“烟火气”,还要有“人情味”。旧城改造,就要针对其功能、环境、公共服务等“气血不足”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补全补足。比如,要增加旧城区公共空间、公共绿地、交通配套、市政设施、托育养老服务等,解决居民关于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娱乐、休闲等刚性需求。

旧城改造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各方参与,也需要与时俱进。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周宝琴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重庆2430000,小个体大能耐

● 本届亚运会,让世界看见怎样的中国?

● 重庆旅游热如何“保温”?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