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才 30 岁而已,有什么好焦虑的

Python猫 2020-09-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豌豆花 Author 黑糖豆花

👆 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公众号

花下猫语:今天分享下豌豆同学(猫嫂)在跨年夜写的文章。这是个关于年龄焦虑的话题,30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后台的订阅数据显示,这个号约有35%(约4000)读者是在30岁以上,有25%左右是在26~30岁之间。所以很多人可能对此也有自己的经历与思考,在这新年之初,让我们再来想想这个话题吧。

剧照 | 《奇葩说》
文丨一碗甜豆花
猝不及防,我30岁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25岁时,30岁看起来很遥远,因此可以无所顾忌地拿“奔三”来调侃自己。
28岁时,30岁已经迫在眉睫,但“三十而立”的社会期望似乎怎么也达不到,因此反而羞于谈论年龄。
说起来很奇怪,在二十七八岁的那几年,我对于马上要30岁这件事感到很焦虑。
但当真正进入30岁这一年时,我反而坦然了。
如果你也有“年龄焦虑”,那么在又长大一岁的第一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年龄焦虑”。

01

这个对“变老”不友好的世界呀
在第8期《奇葩说》里,蔡康永聊到了他对变老的恐惧。
他说:“我现在正在经历巨大的恐惧,我觉得年纪变大很可怕。这个恐惧在于你不能为它做任何的事情。
我曾跟我已故的外婆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我明白变老大概是种什么样的状态:
行动不便,表达能力退化,沙发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被囚禁在灵魂深处的时间好像早已脱身而去……
但真正让我对年纪变大产生焦虑,是从我们的社交媒体开始渲染中年的“可怕”开始。
如果你经常上网,你会发现,社交媒体对中年人并不宽容。
“中年”这个词,要么与“危机”联系在一起,要么和“油腻”一同出现。
就连中年人的失业,也值得大书特书,相较而言,“青年失业”的话题总是很少。
社交媒体对老年生活的渲染也让人恐惧,总将老年人形容为凄惨、孤独、没有自理能力的一个群体。
我生活在一个对“变老”如此不友好的社会里,以至于年纪变大,突然成了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与厌恶变老这种价值观相伴的,是社会为我们设定的严格的“社会时钟”。
“社会时钟”,通俗点理解,就是社会期望你在什么年龄该干点什么事儿,几岁上学,几岁工作,几岁恋爱,几岁结婚,几岁生娃……
我们一边变老,一边被装进各种既定的人生角色,一边还要应付着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
每一个正在变老的成年人,真的太南了!

02

年纪变大,有什么好处吗?
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经历了3份工作,而自毕业以来,我也仅仅经历过4份工作。
因此,2019年对我来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改变的一年。
一切要从2018年说起。那年盛夏的某个早晨,我从不怎么踏实的睡眠中惊醒,想到即将开始一天的工作就觉得烦闷。
那一瞬间,我的眼睛好像飘出了身体,从房间的正上方俯视着我自己。
我发现躺在床上的这个我、近来对工作感到无比厌倦的我,正处在一个无比可悲的处境里:
工作中有趣的地方已经被我探索殆尽,剩下的是无尽的重复和各种不想面对的任务,想要逃离,却不知道可以逃往哪里。
那个时刻,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触:当你不去规划生活的时候,生活就会反过来规划你。
后来,我看到与这话意思相近的另一句:如果你不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将被迫花很多时间,去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从那时候开始,经历过迷茫、恐惧之后,我决定做出点改变。
改变的过程当然也充满了波折、失望、自我怀疑,但我慢慢走出了焦虑不安的状态。
而且幸运的是,2019年底,经历了3份工作的我,终于找到了一份我喜欢并且擅长的工作,虽然它并不完美,却让我离理想的职业更近了一步。
临近30岁的那一两年,我常常感到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做出改变。
思索了许久,我终于找到了不该后悔的理由:永远不要用事后解释的视角,去预设做决定那一刻的心理状态,因为做决定的那一刻,我的视野和偏好,都只能支撑我做出那样的决定。
裸辞、转行、更换城市,这些选择对更年轻的我来说,想都不敢想,或者说,最多只是一种空想。到了将近30岁的时候,我才有勇气将它变为现实。
热依扎是第15期《奇葩说》的嘉宾。她在那期节目里说,33岁的她有了人生阅历、经济条件和工作能力,她因此有了底气,也变得更加自信,敢于去做那些23岁时不敢做的事情。
她的这段话,让我深受感动。在我以前的印象里,明星吃的是青春饭,都害怕变老。
但在热依扎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看到时间在她身上沉淀下一些宝贵的东西。这些宝贵的东西,让她整个人闪闪发光。
和她所说的一样,二十三岁的我,自卑,胆小,没什么主见,不懂得坚持,绝对不敢做出今天这样的选择。
因此,如果要说年纪变大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处,那么,其中一项就是它让我变得更自信、更勇敢、更坚定了一点。

03

我的“时间辩证法”
真正对年龄不再那么焦虑,是在我学会了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年龄之后。我把这个方法叫做“时间辩证法”。
具体怎么辩证看呢?
先思考一个问题:
想象你的面前有一个22岁的年轻人和一个30岁的年轻人,你会觉得这两个人年龄的差距还挺大的,对不对?
再思考一个问题:
想象你面前的是一个77岁的老人和一个85岁的老人,这回,你会觉得他们的年龄差距很大吗?
至少我不会,我会觉得他们几乎差不多大。
同样是8岁的年龄差,放在年轻时看,是一段大差距,但放到老年阶段看,似乎没差多少。
经这么一对比,我发现了一个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安慰):当我活得足够久的时候,年轻时走弯路虚掷的那几年时间就不算什么了。
除了这个方式外,我还有另一种看待时间的方式。当初犹豫要不要转行时,我就是用了这个方法,才下了转行的决心。
我是这么想的:我今年29岁,工作5年,如果转行,那么前5年的时间投入、经验、人脉积累,似乎都打了水漂。
这时你可能会跟我说:从经济学角度看,沉没成本不算成本。
嗯,很有道理。但我还有另外一套看待这件事的方法:看看我的职业生涯还剩多少年。
如果我要工作到60岁退休,那么我的职业生涯还有31年。
如果要在一份不喜欢也未必擅长的岗位上沉浮31年,换做你,你愿意吗?
这么一看,30岁才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确实晚了点,但起码能改善我余下30年的职业体验。
想通了这一点,我突然觉得,那句 Better later than never 太有道理了。

04

一些建议
在跨年夜匆匆写下这些文字,也该收尾了。
我想以一些建议作为收尾。
我有勇气给你建议,不是因为我自认很有智慧或很有经验,只是因为我有很多后悔,而我希望你在30岁的时候,后悔能够少一点。
第一条建议,尽早开始规划你的人生和你的职业。
第二条建议,尽快找到你热爱的东西和你擅长的东西,培养、打磨它们。
第三条建议,如果有可能,为了兴趣而工作,因为光为钱工作的人,往往也挣不到什么钱。
第四条建议,减少你对往事的悔恨,因为当时的你并不如今天的你这么明智。
第五条建议,向前看。如果你还有四五十年的人生,那么,任何理想都有机会实现的吧。
第六条建议,多锻炼,活久点。
第七条建议,多读书。吴军说过:“通过读书养性,人们很容易获得不受他们家庭物质财富影响的品格上的财富。”从小到大,让我受益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阅读,但我依然遗憾,更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不再多读一点书。
好了,12点已过,先到这里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希望年岁的增长给你带来更多自信、坦然和智慧。
也许你还想看

1 January 2019

● 2020年真想改变自己,怎样制定新年计划? “我就是一条咸鱼。”你可以自嘲,但千万别当真

● 正经历“¼人生危机”的我,被这本通俗哲学书治愈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