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ence子刊关注FMT:免疫治疗诱肠炎,菌群移植可改善!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8-21

今天是第2565期日报。

Science子刊:粪菌移植或可用于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结肠炎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9.319]

① 纳入12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癌症患者,均患有免疫介导的结肠炎(IMC)且对一线和二线治疗无效,接受来自健康供体的粪菌移植(FMT)进行挽救性治疗;② 10名患者(83%)在症状改善,3名患者(25%)需重复的FMT且其中2人随后对FMT没有反应;③ 治疗结束时(30天),92%的患者获得IMC临床缓解;④ 粪菌16S rRNA测序表明,FMT供体与IMC患者的菌群组成差异与缓解有关;⑤ 完全缓解患者菌群α多样性增加,柯林斯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增加。

Microbiome alteration via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s effective for refractory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nduced colitis
06-14,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q4006

【主编评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彻底改变了许多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管理、预后和总体生存率。与此同时,ICIs也容易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如免疫介导的结肠炎(IMC),成为有效的癌症治疗的一大障碍。肠道菌群参与个体对ICI治疗的反应且与随后的IMC之间存在关联,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来控制或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可能对IMC有潜在的益处。近日,得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文章,报告了对12例难治性IMC患者进行FMT挽救性治疗的临床结果,表明FMT可缓解IMC,验证了FMT是IMC的有效治疗策略,并揭示了可能在FMT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肠道微生物特征。(@芥末)

中外合作:TGF-β调控TCRγδ+CD8αα+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发育

Cell Discovery[IF:38.079]

① TGF-β信号缺失小鼠TCRγδ+CD8αα+肠上皮内淋巴(IELs)细胞减少,TGF-β调控TCRγδ+CD8αα+ IELs依赖其下游Smad2/3蛋白;② TGF-β受体I缺陷小鼠胸腺γδIELs前体细胞减少,且CD8αα+γδ+ IELs细胞凋亡增加;③ TGF-β调节胸腺中表达CD103的γδT细胞和IELs,TGF-β诱导γδT细胞表达CD8α,不表达CD8β;④ TGF-β影响IELs功能从而间接调节TCRγδ+CD8αα+IELs;⑤ γδ IELs中缺乏TGF-β信号,加剧DSS诱导结肠炎。

TGF-β controls development of TCRγδ+CD8αα+ 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05-30, doi: 10.1038/s41421-023-00542-2

【主编评语】γδ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是具有独特CD8αα+同源二聚体的IEL,与其他组织中的γδT细胞不同,但其如何发育尚不清楚。北京协和的何维、张建民和NIH的陈万军合作在Cell Discovery上发表文章,发现TGF-β信号调控TCRγδ+CD8αα+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发育。(@章台柳)

国内团队:银纳米粒子可扰乱肠道免疫微环境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IF:10.383]

① 口服银纳米颗粒(AgNPs)可破坏肠道上皮结构,减少肠粘膜层厚度,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② 粘膜层厚度的减少增加树突状细胞(DCs)吞噬AgNPs,并诱导肠道免疫系统损伤;③ 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AgNPs直接与DCs相互作用,通过产生活性氧导致DCs异常活化,并诱导不受控制的凋亡;④ AgNPs和DCs间的相互作用降低CD103+CD11b+ DCs比例,并通过抑制调节性T细胞分化诱导Th17细胞激活,导致肠道免疫微环境紊乱。

Intestinal Toxicity of Metal Nanoparticles: Silver Nanoparticles Disorder the Intestinal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06-06, doi: 10.1021/acsami.3c05692

【主编评语】大量研究对工程金属纳米粒子 (NPs) 的毒性评估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关于金属NPs对肠道系统,尤其是对肠道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尚属空白。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陈瑞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Qi Yu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文章,检测了代表性工程金属NPs通过口服暴露对肠道的长期影响,并确定具有严重危害的银NPs(Ag NPs),为工程金属NPs尤其是Ag NPs的健康风险提供了额外的见解。(@圆圈儿)

肠道共生菌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外囊泡诱导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IF:8.462]

① 长双歧杆菌新菌株AO44,其细胞外囊泡(EVs)具有抗炎功能,诱导脾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CD4+T细胞共培养物分泌IL-10;② ABC转运蛋白、群体感应蛋白和细胞外溶质结合蛋白在EVs中富集,这些蛋白在其他长双歧杆菌的抗炎作用中具有突出功能;③ 在荧光D-氨基酸存在的情况下培养细菌可在细菌产生EVs的过程中标记新合成的蛋白质;④ EVs介导免疫细胞的激活,需进一步评估其在体内、健康和疾病中的影响,或具有应用前景。

Extracellular vesicles of the Gram-positive gut symbiont Bifidobacterium longum induce immune-modulatory,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06-03, doi: 10.1038/s41522-023-00400-9

【主编评语】肠道微生物群会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细菌与宿主细胞互作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分泌小泡,即含有各种货物的小膜结构。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近期发表的文章,对测序鉴定出来的新菌株——长双歧杆菌AO44的细胞外囊泡(EVs)进行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功能,可调节免疫细胞激活。(@章台柳)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肠炎具有明显的17型粘膜固有样T细胞特征

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IF:15.483]

①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中回肠上皮内γδ-hi-T细胞增加;② 与健康对照相比,axSpA患者PBMC中γδ-hi T细胞也增加,且与疾病评分相关,但粘膜相关不变性T细胞和不变性自然杀伤T细胞没有改变;③ 肠炎固有样T细胞中RORγt、IL-17A和IL-22水平升高,而Tbet缺失;④ 肠炎存在与血清中较高的IL-17A水平相关;⑤ TNF阻断治疗可完全恢复axSpA患者血液中γδ-hi细胞的比例和RORγt表达。

Gut Inflammation in axial Spondyloarthritis pati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a marked Type 17 skewed mucosal Innate-like T cell signature
06-09, doi: 10.1002/art.42627

【主编评语】中轴型脊柱关节炎(SpA)患者常出现肠炎症状,但目前尚不清楚粘膜固有样T细胞是否参与SpA肠道关节轴中失调的 IL-23/IL-17反应。近日,发表在Arthritis and Rheumatology上的文章,纳入具有(n=11)和没有(n=14)肠炎的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r-axSpA)患者和健康对照(n=15),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发现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肠炎具有明显的17型粘膜固有样T细胞特征。(@圆圈儿)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在一岁时就出现差异

EBioMedicine[IF:11.205]

① 瑞典东南部所有婴儿(ABIS)的人群队列(n=17055),10.4%的孩子在一岁时采集粪便样本,后来111人罹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② JIA患者的肠道菌群在一岁时(即疾病发生前多年)就发生紊乱,其中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丰度增加,其大大增加了以后感染JIA的几率;③ 母乳喂养时间缩短和抗生素暴露增加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加风险,尤其是在有遗传倾向的人中。

Infant gut microbiota and environment associate with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many years prior to disease onset, especially in genetically vulnerable children
06-14, doi: 10.1016/j.ebiom.2023.104654

【主编评语】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首次提供证据证明,早在一岁时,即疾病发作前多年,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和健康对照之间的肠道菌群差异就已经出现。环境因素(母乳喂养时间缩短和抗生素暴露增加等)增加了风险,尤其是在遗传易感儿童中,并且与许多重要的菌群分类群有关。(@章台柳)

新冠相关的口腔菌群变化

Periodontology 2000[IF:12.239]

① 纳入13项研究(包括1700名COVID-19患者)进行荟萃分析,总结COVID-19相关的口腔菌群变化;② 口腔、口咽和鼻咽菌群失调与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及炎症状态相关;③ COVID-19与口腔菌群失调相关,与对照相比,患者的口腔和口咽菌群的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④ 不同研究中与COVID-19相关的特定细菌变化不同,其中奈瑟菌属可作为COVID-19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COVID-19 associated oral and oropharyngeal microbiom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06-05, doi: 10.1111/prd.12489

【主编评语】Periodontology 2000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13项研究(共包含170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数据,分析了新冠肺炎患者的口腔、口咽及鼻腔菌群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死亡率及炎症的关联。(@aluba)

轻度SARS-CoV-2感染导致肠道菌群长期不稳定

mBio[IF:7.786]

① 对14名新冠患者和4名家庭成员进行纵向采样,研究轻度新冠感染对肠道菌群的影响;② 相对于对照,新冠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这在对SARS-CoV-2易感的K18-hACE2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③ 所有测试的病毒突变体(包括USA-WA1/2020、Delta和Omicron)都明显破坏了小鼠的肠道菌群;④ Omicron引起的症状最轻,但它也破坏了肠道菌群的稳定,导致AKK菌显著减少;⑤ 野生型小鼠暴露于病毒中,即使没有严重肺部病变,但肠道菌群也遭到了破坏。

Mild SARS-CoV-2 infection results in long-lasting microbiota instability
06-09, doi: 10.1128/mbio.00889-23

【主编评语】多项研究观察到,在需要住院治疗的SARS-CoV-2感染的严重病例中,肠道微生物群被破坏。但轻度SARS-CoV-2感染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知之甚少。mBio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即使是轻微的SARS-CoV-2感染,也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生态。(@章台柳)

Nature子刊:诺如病毒感染小鼠的年龄相关特征分析

Nature Microbiology[IF:30.964]

① 携带鼠型诺如病毒(MNoV)CR6母鼠的自然传播只发生在幼鼠中;② 野生型新生小鼠口服感染CR6,导致病毒RNA在回肠中累积,延长粪便中的排毒时间,且与病毒复制无关;③ 病毒暴露诱导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包括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及MNoV特异性抗体反应;④ 病毒摄取依赖回肠被动吸收,醋酸可的松阻断该过程并阻止回肠病毒RNA的积累;⑤ 造血细胞中缺乏干扰素信号的新生儿易发生生殖性感染、病毒播散和致死,且依赖MNoV受体CD300LF。

Age-associated features of norovirus infection analysed in mice
05-15, doi: 10.1038/s41564-023-01383-1

【主编评语】诺如病毒(NoV)是全球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的病毒传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哪些宿主因素导致其严重程度的年龄相关差异性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这篇文章,分析了诺如病毒感染小鼠的年龄相关特征,包括不同组织和细胞趋向性、干扰素调节机制及在没有干扰素信号情况下感染的严重程度。(@圆圈儿)

对于克罗恩病的长期结局改善,回盲肠切除优于抗TNF治疗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纳入1279名克罗恩病患者,45.4%接受回盲肠切除(ICR),54.6%接受抗TNF治疗;② ICR组及抗TNF治疗组的复合终点(克罗恩病相关住院、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暴露、克罗恩病相关手术、肛周克罗恩病)发生率分别为110/1000人年及202/1000人年;③ 相比于抗TNF治疗组,ICR组的复合终点发生风险显著降低了33%;④ ICR与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暴露及克罗恩病相关手术的风险降低相关。

Early ileocecal resection for Crohn’s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ong-term outcomes compared to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 therapy: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06-13, doi: 10.1053/j.gastro.2023.05.051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1279名克罗恩病患者中,在确诊后一年内,相比于抗TNF治疗,接受回盲肠切除可显著降低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暴露及克罗恩病相关手术的风险。(@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芥末,YANG WEI,DMG-Quasimodo,Sunflower,圆圈儿,章台柳,accepted,往、昔℡,阿当,aluba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19 | Science高分子刊:抗肠癌转移,锁定关键免疫细胞
0618 | Nature小专题:中国营养研究备受关注!
0617 | 肠道的奥秘不止菌群!10文聚焦肠道生理和细胞生物学
0616 | 今日Cell:朱书等揭示小肠食物耐受的新机制
0615 | 今日Nature:肠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维护离不开一类免疫细胞
0614 | 《自然·综述》:于君等24页长文讲透菌群与大肠癌
0613 | 高分子刊2文聚焦:肠菌酶如何助力抗肠炎?
0612 | 小肠癌是怎么回事?港中大团队全面解析其流行病学特征
0611 | 600万人数据显示:红肉好吃,但应少吃
0610 | 治病的便便:9文关注粪菌移植研究前沿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