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以文脉赓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欧阳雪梅 当代江西 2023-08-22

根与魂、源和本,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如何以文脉赓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我们一起从本文中找寻答案。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运用大历史观总结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回答了关于“第二个结合”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号召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这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进到一个新高度,是新时代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纲领。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文瀚厅内的精品陈列。视觉中国 / 供图

古为今用 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一直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洞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判断、新的概括和新的定义,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

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梳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并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的原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客观、真实、正确地认知中华文明。

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全面继承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内景。周密/摄 (图源新华社)

在“两个结合”中铸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创新理论的‘根’”这一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文明显现出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在交流互鉴、博采众长中不断发展丰富了自身,也馈赠于他者,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因此被尊称为“礼义之邦”“文明国度”。

但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发生,现代化进程从西方国家发轫,形塑了世界格局,发展了西方文明。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中华民族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文化遭到蔑视和否定,秦汉以来所形成的东学西渐的文明传播和文化影响被强劲的欧风美雨所遮蔽与掩盖。

中华文明必须实现现代转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必然。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开放品格方面高度的契合性,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可能。

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是“结合”的前提;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问题,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和实践途径,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时代价值,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结合”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中,从赋予“实事求是”以新内涵,阐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到用“小康社会”描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目标,再到新时代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无不突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的文化创新形态。

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到将改革进行到底,从“民为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从“万物并育”“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从“天下情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昭示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互相成就。

一方面,让诞生于欧洲、体现西方文明思维与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中国精气神,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在中国牢牢扎根;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真理激活中华文明基因,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完成现代性转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展厅一角。图源新华社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华文化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特征,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善于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升华,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熔铸古今、会通中西,不断培养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守住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思路、话语、机制、形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文化坐标、精神旗帜,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凉资源”何以变“热经济”
李湘:抗美援朝牺牲的最高将领
江西如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湾里民宿走俏,秘诀何在?
老区何以“不老”?
“母舅坐上”巧解百姓“千千结”
从楹联中读懂白鹿洞书院
倾听“镇馆之宝”讲述“何以江西”
江西竹产业发展三问

“有问题找老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