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日报 | “世界文化之窗”第175期

国际日报 巴厘之窗 2022-06-08






诗 歌

你从未想成为英雄

(存目)

 

作者简介:宇秀,祖籍苏州,现居温哥华。《南方周末》(中国)、《高度》&《她乡》周刊(加拿大)专栏作者。文学、电影双学历。有散文集《一个上海女人的下午茶》、《一个上海女人的温哥华》盛行坊间。2018年相继出版诗集《我不能握住风》、《忙红忙绿》。部分作品被收入五十余种文集。曾获“中国电视奖”、“2018年度十佳诗集”、“2018年度十佳华语诗集”奖、2018年华文著述奖、第40届旺旺·时报文学奖新诗首奖、2019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称号等。





散 文

母爱的延续

许定基(美国·纽约)

 

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没有过多久,我就当了个天天收入无法保障的街道小贩。因为生意的往来,爱屋及乌,我就开始有幸认识了她,一个六十多岁的城市大妈。那时大妈和她的儿女,在县城大妈家门口经营百货批发生意。改革开放之初,商业繁荣,货如轮转。加上大妈童叟无欺,平易近人,生意自然兴隆,别人难望其项背。而我在乡镇的街边,摆个流动地摊艰难谋生,所以对进货价格的高低,向来是非常敏感计较的。一来二往,发觉大妈的货物,批发价总比别人便宜。令我趋之若鹜,乐于与大妈做交易。事实上,价格永远是商场上最具诱惑力的活广告,无出其右。来自乡下的我,小本经营,无资金优势可言,所以天天得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到大妈哪里进货。苦累不说,重要的是耽误了个体的营业时间,让利润白白流失。她知道了我的苦况后,生出恻隐之心,出谋划策,主动提出让我赊账囤货。这么一来,我就不用天天进货,至少可以隔两三日进货,节省了时间和体力,干劲信心大增。营业时间延长后,生意自然就越发有起色,利润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那天,狂风大雨,寒冷刺骨,苍天仿佛与我作对一样,没有停歇的迹象。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感觉很忧愁。要知道,今天是我归还欠账的日子!视诚信如生命的我,为了不食言,硬是顶着暴风骤雨,不顾彻骨的冰冻,赶了一个多小时的泥泞路,将赊账归还到大妈的手上!当大妈看着我湿透的衣服,打着颤抖的身子,直嗔怪我说:“如果我信不过你,我会赊钱给你吗?为什么这么傻瓜冒雨来还钱呢?过几天也不急嘛!”大妈说完,“咚咚”上楼去拿出她儿子的衣服,让我到房间速速换上。我不敢接受别人的干净衣服,我怎么可以接受弄脏衣服呢?我受宠若惊,一个劲推却。然而,一个非给不可,一个硬要谢绝。真是进退两难,场面尴尬。但我清楚,此时囊中羞涩的我,绝不会花钱去买一套新衣服给自己换上的。但是自己的身子,已经掩饰不了寒冷,冷颤正由里往外显露,我有点支持不住了!拗不过大妈的执着,我乖乖地脱下自己的湿衣裳,将她儿子的干衣裳换上。不知是衣服的作用还是为大妈的关爱所感动,我当即感觉浑身热腾腾的,像投入母亲温暖的怀抱,整个身心顿时暖和了开来!但天像要跟我作对一样,雨仍然是下个不停,像惩罚我曾经做错了什么违心事。大妈硬要留我吃饭,我有骑虎难下的窘迫,难道今天非占尽大妈便宜不可!我在心里暗暗叫苦,真是天公不作美,害我面子丢尽了!饭在尴尬窘迫下吃完,感觉自己应该是面红耳赤。临别,大妈却对我说,这衣服你就不用拿回来了,如果你不嫌弃,就自己留着用吧!我双眼湿润,差点要掉下泪来。十年了,我痛失母爱已十年,未曾有人如此关爱过我?大妈的慈爱使我忆起久违的母爱,及母亲模糊的音容笑貌,思绪翻腾。这晚,我失眠了!

突然有天,大妈一本正经问我,你喜欢我女儿吗?我听后吓了一跳,这不是做梦吧!然而确实不是梦,千真万确,大妈是征求过女儿的意见才问我的。此刻,惶惑的我心中不是满怀喜悦,而是脑里充盈尴尬,诚惶诚恐。我有什么经济条件娶大妈的女儿?我家居住偏僻的乡下农村,连买辆摩托车的经济能力都没有!人家是土生土长的城市姑娘,漂亮聪明,家境富裕。这鸿沟之大是我不敢想象的!大妈可不管我怎么想,只顾说如果你喜欢我女儿,一切都有办法!我想象不出有什么办法,难道大妈的女儿要跟我到农村生活吗?只感觉到自己连想象的空间也没有,想也是白想,简直天方夜谭。大妈不管我怎么想,她自己倒是忙开了:城里没有属于我们的房子,大妈张罗着给我们租房;我们没有事业,大妈帮我们找到了商铺,并替我们筹措到资金……在大妈无私的关爱下,我和大妈的女儿到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了合法夫妻,并开创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批发生意,日子过得甜滋滋的!

然而天有不测之风云,在我们事业快要起步的时候,我肾结石突发,腰部被针刺一般,痛得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晴天霹雳,如天塌下来,令我手足无措,有了听天由命的绝望,甚至猜测自己活不长久。我痛苦地告诉大妈,该重新考虑女儿的婚姻大事了,这可是关系到女儿的终身幸福啊!大妈又一次斥责我傻,都是自家人了还说这样的见外话!然后是自顾去寻觅治病的良策了。大妈主动拿出钱,托关系到医院找专家,选择最先进的超声波体外碎石疗法。尽管在碎石床上我痛得死去活来,心像被人用刀剜一般疼。但想到焦急地等候在门口的她们母女俩,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无论如何也要撑住,直到战胜疾病的那一刻!也许是大妈的仁慈感动了上帝,也许是现代医学技术的确卓越。我的肾石一击即碎,碎石当即就随尿液排到膀胱,大病痊愈!从碎石室下床走出门来,我有一种走出地狱的重生感觉,人生突然豁然开朗!凝望着守候门口,焦急慈详仁厚的大妈,我不由自主拥抱着大妈,大妈给予我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和母亲并没有什么区别,分明如我的再生母亲啊!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一如没娘的孩子,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喊:“妈……!”

接下来的日子,无论是我们买房,还是女儿出生,或是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照顾与呵护,都离不开母亲忙碌奔波的身影。更令我感动的是,就算我们夫妻拌嘴,母亲也从不偏帮女儿,反而据理力争,站在我这边,让我没有了女婿的陌生靠边感!

托大姨的洪福,我们全家以亲属关系移民,来到纽约定居。因为母亲比我们早几年到达纽约,所以环境比我们熟悉。就算七十多岁的人了,租房子,找工作,接送女儿上学放学,我们无一不是依赖母亲的帮助!那怕我因移民生活的压力与工作的苦累,倾诉得心酸落泪也是坐在母亲的身傍!我庆幸,母亲并没有老,以她的人生阅历和睿智,依然给我信心和鼓励。

如果说,生我的母亲,是用生命的绝响来哺育我走过十多年。感天动地,教人刻骨铭心;那么,在接下来的人生路上,给我信心和勇气的岳母,她的付出一点也不亚于母亲。是她用智慧和力量给我自信与自强,伴我直面人生的风风雨雨,引导我走出困境甚至绝境,陪我迈向坦途!如果说我的命运有什么不幸,那是因为生母的早逝。然而,我又觉得自己比谁都幸运,那是上天赐给了我另一位同样仁慈的母亲!

 

作者简介:祖籍广东开平,现居纽约。先后于国内外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过百篇。作品曾获国内外征文和文学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文心社员,海外文轩作协会员。





诗 歌

雪中的时光(组诗)

张书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初雪

 

记不起是否曾约定过

 

不经意开门时惊喊的那一刻

连你自己也分不清

那门外的是故友

是新交

还是

天外来客

 

 

雪花

 

秋菊早已经零落成泥

两三个月后才有桃花

纵有风吹开寒梅几枝

可那又怎能比得上你

半空里翩然飞舞的潇洒

 

是来自哪一片海洋哪一条河流

或者哪一个湖泊哪一处水洼

在阳光和风中化作袅袅雾汽

飞达粼粼水波不可企及的海拔

又在茫茫云际间辗转徘徊了多久

和几许不期而遇的气流相交相杂

才能够在这个清冽的日子

绽放成晶莹美丽的花

 

多想掬起你仔细端详

又生恐把你惊吓

就这样远远 静静地望你

仿佛分离了几十载

明知是故人来

却又不敢相认

陌生了太久的面颊

 

也许要不了多少时日

你就在大地的怀抱里融化

流浪奔波了那么多日子

终于又回到梦里的家

在安宁和静寂里暂作憩息

一场酣眠解落一身的疲乏

然后又在广袤无垠的风光里

等待轮回里的下一次升华

 

 

明天有雪

 

明天有雪

预报里如是说

下两寸学校就要关门

下四寸上班出行苦多

下六寸铲雪要花两个时辰

下到八寸

半月后仍会雪泥沾鞋

 

明天有雪

恼人天气忒多

但如果雪非要下就下吧

千万不要下到万里外的巷陌

那里的街道有些崎岖

房屋的主人已年迈体弱

那些看不见的雪花

会灼伤你的双眼

那些摸不着的雪花

会冻伤你的心窠

 

 

一场雪

 

一场雪很大

 

一场雪覆盖了所有的道路

背上行囊你却无法出发

一场雪用白色注释世界

将万千斑斓悉数抹下

一场雪让远方成为迷茫

一场雪让咫尺犹如天涯

一场雪把黑夜亮成白昼

一场雪让白昼失去光华

一场雪让飞鸟无踪无影

一场雪让呼唤黯然喑哑

一场雪让小屋飘摇作响

一场雪中你无路可逃

     无力自拔……

 

多少日后 春枝开始发芽

多少月后 夏雨如期飘洒

多少年后 又依稀记起那场雪

其实一场大雪

又算得了啥

 

 

门前雪

 

小区的物业和清雪公司签了合同

若是下的雪有两寸以上

便由清雪公司负责

把各家的门前和车道清扫干净

 

昨夜下了一寸半的雪

本应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居民们

却都已找不到

扫雪的工具和雅兴

 

 

雪夜

 

只薄薄的一层

便亮了整个夜

 

那长夜里一直徘徊在窗外的黑暗呢

你将它们收入囊中

        埋进地下还是

        放逐僻野

 

我唯一可以确定的

是待你化为无形而离去时

它们又会肆无忌惮地

出没

 

 

雪后的清晨

 

雪后的清晨

空旷的公园里一派静寂

地面像一幅巨大的白色画布

被一只起得更早的小兽

淡淡涂抹几道

不知属于哪个画派的细细的足迹

 

它来的时候我也许还在梦中

我来的时候它又去了哪里

从这边的草滩伸向那端的树林

莫非它也是在寻找静谧中的诗意

 

不经意间我也把脚印

涂抹在这清新简约的画里

我自己莫不是也在画布当中么

当小兽探询的目光从林间投向雪地

 

雪后的清晨简约而完美

我们与这世界合而为一

 

作者简介:张书明,河北邢台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旅居美国。热爱文字,学生时代开始写作,作品散见于《飞天》、《长江丛刊》、《中国校园文学》、《星星》、《长江诗歌》、《山东诗歌》、《国际日报》等报刊和多种诗歌选本,著有个人诗集《走过青春》。





随 笔

美国老兵轶事

树婉(美国·旧金山)

 

美国退伍老兵是一群十分独特的人群,因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服务国家,所以深受囯家保护和民众的支持。

退伍老兵中有成功人士——历史上的总统、各级州长、联邦及各州参众议员和农工学商各阶层的领军人物。二战老兵被称为最富有牺牲精神的美囯一代人。越战老兵因为认为被囯家欺骗去打一场无益之战对政府机构无法信任,加上当年的嘻皮士文化盛行,越战老兵中无亲无戚,生活艰难,居无定所,流浪街头,吸毒酗酒比例十分高。精神疾病包括自杀也十分严重。虽然政府想方设法帮助越战老兵的生活但是效果有限。

有个越战老兵一直干最低工资的工作,时干时不干,时而流浪街头时而住在车里面。父母过世后他就无亲无戚,基本上过无家可归边缘人的生活。过了退休年龄后,有天突然无法站立被送入急诊,发现得了转移到脊柱的多发性骨髓瘤。因为美国在越南战场用过化学除草剂(agent orange),这个多发性骨髓瘤和其他几个疾病被认为和这个除草剂的的接触相关,可以得到国家补偿。因此这老兵一下子得到相当数额的补偿费和终身保障。

老兵一生过着月月空,从没存款在银行。当然不用也不会理财了。现在银行一下子多了二十万美金的存款,每月还有相当高的免税抚恤金入账。老兵一时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钱,到处请人吃牛排,买东西送人,乐意施捐给别人,特别是送给那些在街头的流浪的人群。他说终于体会到施比受有福多了。他甚至叫菲律宾护士看可否帮他找个国际太太照顾他,也分享他的财富。社工人员担心老兵被人欺骗和做出不良决定,立即汇报给郡里的老人保护机构。老人保护机构给老兵安排了一个机构专门负责他的账户资金周转。老兵感慨地说:“我一生贫穷,从未想过因为得癌而变富翁。因为当富翁又担心被人骗了。这钱要是来得早些年,我还可能找到囯际新娘,组个家庭,说不定还可以生个一男半女的,现在太迟了。有钱又担心被骗还要请人管账。钱也没有用,等我死了,捐给退伍军人脊柱损伤组织吧,也算是我的最后贡献吧。”

我每次看到流浪街头的人,心里总想起这个老兵。和流浪汉交谈,第一句话总是问你是不是退伍军人?如果是,我可以帮你找到帮助的。因为老兵们虽然流落街头,但是他们那个高贵的灵魂仍然让我敬仰。

 

作者简介:笔名树婉,出生于中囯,来美国三十年。获得本科、硕士、博士护理学位。目前在加州旧金山湾区医院工作。





报纸版面





征 稿
国际日报的“国际副刊”
海外华人写 写海外生活

印尼雅加达《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的华文报纸,与美国洛杉矶《国际日报》同属一家。

“世界文化之窗”(B7版)面向海外华人征集纯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纪实、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

作品除署名外,还要标注国别和城市名,作者自我介绍,近照(头像)。

由于国际日报稿费是印尼盾且不高,希望投稿者放弃稿费。

作者限于印尼、中国、东盟国家之外的其他非华语为母语的国家。

投稿请寄

755792341@qq.com





今日头版





《国际日报》APP





《国际日报》手机新闻网站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国际日报》手机电子版

报纸原版面呈现,具有放大阅读、浏览版面、按日期搜索、多种社交媒体转发等功能。

提示:点开二维码,长按二维码,再点“识别图中二维码”。


近期《国际日报》微信版 链接

前“亚独”头目晋见佐科 讨论落实赫尔辛基备忘录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 印尼蝙蝠肉仍热销

印尼没有疫情确诊病例 美专家质疑能力遭反驳

在纳土纳隔离的印尼学子期待早日重返中国

给力!印尼多个社会组织聚会游行声援武汉

文教部长纳迪恩:印尼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印尼政府国际发声:支持世卫组织应对当前疫情状况

印尼总统佐科:国家利益放首位

肖千大使:希望印尼不要采取过度举措

佐科总统亲自解释选择纳土纳隔离观察的原因

印尼发表防病毒声明 为何选择纳土纳隔离学子

文学副刊:世界文化之窗 链接

“世界文化之窗”第174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73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72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71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70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69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68期

“世界文化之窗”第167期

《巴厘之窗》为印尼《国际日报》唯一官方新闻公众平台,《国际日报》是印尼最大华文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随《国际日报》在印尼落地发行。印尼《国际日报》与美国《国际日报》均由熊德龙博士创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