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她》:这是一部好的悬疑故事吗?丨一酱专栏

一酱 故事研习社 2023-11-24
☝ 点击合集标签,订阅「一酱的故事学习屋」,了解更多创作妙招

最近《消失的她》票房一路高歌,截至 7 月 3 日已破 24 亿,但同时豆瓣 48 万人打出 6.5 分,委实有点叫座不叫好。

那《消失的她》到底算不算一部合格的悬疑电影?它对我们写悬疑故事又有什么启发呢?今天一酱就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来,《消失的她》不算一个特别好的悬疑推理故事,但是算一部合格的悬疑气氛爽片。

为啥?

因为它过于依靠有限(包括故意被隐藏)的信息、猎奇的地域传说和强烈的视听效果去引导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大部分)观众完全被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牵着鼻子走,很难参与线索的拆解,解谜乐趣大打折扣。这样一来,可能对有的观众来说,有种被骗的感觉(不过大部分观众都是早早猜到结局)。

接下来,我就从剧情故事、气氛营造和人物三个角度,来详细分析本片的成败,以及对我们写悬疑故事的启发。

(友情提示:本篇涉及非轻微剧透)

整个故事的底,也就是最大的亮点,其实就是结尾处的反转。

那在故事的整个大前半段,谜面做得越扑朔迷离,越是有「钩子」紧紧勾住观众,谜底揭示时就会效果就会越好。

本片的难题在于,这个谜底太容易被剧透了,不管是「泰国孕妇被赌博丈夫推下悬崖」案还是层出不穷的「杀妻骗保」案件,都太轰动了,所以不新鲜。

本片根据戏剧「Trap for A Lonely Man」改编,有过几版改编电影,如前苏联的《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1990)和美国的电视电影《失踪之谜》(1986)。前半部分的最大钩子也来自这个戏剧,即「假老婆到底是谁?她想干嘛?」

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海报

对比一下《失踪之谜》和《消失的她》的前部分,就会发现,相比《消失的她》,前作的钩子会更紧紧围绕着男主精神幻觉的问题来设计。

比如前一秒,来取帽子的神父喝了假老婆倒给男主的红酒倒在地上,男主赶紧报警;下一秒警察到来却发现地板上干干净净,此时神父进来取帽子,说着和离别时一模一样的话,而假老婆喝下红酒也安然无恙。

这样日常流的悬疑情节看似简单,反复出现之际,不但观众陷入谜题,男主本身也怀疑起自己的记忆,更显扑朔迷离。

而《消失的她》里,朱一龙演的丈夫何非一直对自己的记忆深信不疑,加上倪妮演的律师陈麦出现后很快搬出东南亚更衣室案件,这样一来,观众也相信他的判断没错,就「到底假老婆是不是假老婆?是男主真的错乱了还是有人预谋?」这个谜题就被瓦解了。

《消失的她》剧照

相比前作丰富的悬疑细节,《消失的她》在这个钩子的设计上,加入了更多的惊悚动作片类型元素,诸如东南亚新娘更衣室失踪、畸形秀重现的都市传闻;动作片里必备的追车、枪战、落水、贴身肉搏场面,以及黑色电影里最常见的蛇蝎美女配置等。

虽然较成功地营造出强烈的类型片视听效果,并且延长了这个钩子的支撑时间,但是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故事的心理悬疑效果。

《消失的她》剧照

更重要的是,导演把一些关键线索处理得过于淡化,大大降低了观众的解谜参与感。

比如,何非和妻子李木子曾经租赁过潜水设备(而且妻子的一直未归还),这个关键信息一直到影片较后时间段才交代,考虑到太早交代有漏底嫌疑倒也能理解,不过是否可以用更巧妙的手法来解决(比如何非提前准备了潜水装备还上)?

如果把电影和阿加莎的推理小说相比确实有点欺负人,但我想说,合格的推理故事中,凶手作案的所有线索都是毫不隐藏地展现在读者/观众面前,无所遗漏。

比如《阳光下的罪恶》里案发时间里每个人的行踪,当时的关键线索——大中午有人洗澡、被用过的指甲油等,都呈现给了读者,全看你能否串联起来。

而《消失的她》里,不管是夜晚的潜水、作案的时间差、最后作为物证的手表,都是在陈麦/沈曼的讲述中才浮出水面,相当于观众没办法参与到这些线索的串联中。

《消失的她》剧照

我采访过很多悬疑文作者和读者,大家对制造悬念的一个基本共识是:悬疑小说是最考验读者参与感的故事类型(没有之一),而参与感不就来自于串联线索的解谜乐趣吗?

我之前读过一个律政系列小说,后来弃了,就是因为在阅读中我感受不到解谜参与感:每次都是律师女主在最终庭审时,突然拿出很多前面铺垫都没铺垫过的重磅信息,一下子赢了案子,把凶手和读者一起打懵。

给我们的启示是,可能作为新手,我们没办法设计出让人意想不到或者特别惊艳的诡计,但其实可以从日常生活流的细节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真相大白的高潮和关键线索的给出难写,但当你想隐藏关键线索时,还是最好谨慎一些。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这部电影本就不靠推理取胜,主打的是气氛营造。这确实是本片的优点,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编导是怎么营造气氛的。

电影背景定在泰国,不管是前文提到的人口贩卖传闻,还是犯罪帮派产业链,抑或是灯塔下海浪拍击石岸的景象,都富有东南亚异域奇观意味。前者营造惊悚,后者的意象为结尾反转埋下伏笔。

电影里一些意象的运用也很给氛围的营造加分。比如出现数次的酒店中蛇与蝎、蜘蛛结网的意象(虽然直露),配上酒店大红大绿的热带视觉风格,很有冲击力。

《消失的她》剧照

多说一句,关于用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来隐喻人物关系,还推荐大家去看美剧《白莲花度假村》。

还有最核心的梵高的星空意象。电影里共出现了三处改写梵高星空的画面:何非的T恤背面,他带着李木子去看的展览,以及最后李木子在海底看到的星空。还有,有网友发现,最后何非指认的杀妻地点,灯塔所在的画面空间和梵高的《星空》里高耸入云的黑影结构也很相似。

《消失的她》剧照

死亡真相揭晓,李木子看到海底鱼群构成的星空时,我作为观众感受到了这个意象的好处。情节方面的推动尚是浅层,李木子迷失在以爱之名的围猎中时,和梵高星空的迷乱何其相似?此时主题曲《笼》适时响起,煽情效果爆表。不得不说,以梵高绘画作为核心元素构建起来的视觉体系,成功营造出了梦幻又危险的氛围。

整部电影相对成功的氛围营造,多少弥补了上述悬疑推理线索的设计。

我记得解读《黑暗荣耀》(点击链接查看文章)的时候我介绍过荒木飞吕彦的漫画规则,他认为构成漫画的四大要素是角色、故事、世界观和主题。这四大元素只要有一个很突出,就能成为佳作。

同样地,在悬疑文写作中,诡计,动机,人物塑造和气氛营造这几个方面,如果有一个方面做得比较出彩,就能够让读者记住,留下印象。

虽然是一部主打女性互助的电影,但不得不说,倪妮和文咏珊,包括李木子这三个女性的形象,塑造得其实还是比较扁平,不如渣男何非丰富。

这三个女孩其实都比较符号化,分别是飒爽·复仇闺蜜,蛇蝎美人·复仇帮手和单纯白富美·被害人。

整体来说,她们似乎是纯粹作为功能性人物出现的,缺乏更完整的人物弧光,至于合理、饱满与否,则不在编导考虑范围之内。

举个例子,比如沈曼为什么一直不看好何非?李木子当时决定离婚,后来决定走下去就是因为发现怀孕了?她复杂的心路历程,是否被过于简化了?

再比如,剧团成员文咏珊早前经历了什么?是不是可以多一点细节和线索,让观众了解她除了蛇蝎花瓶这个工具人之外的面向?

《消失的她》剧照

本片塑造最成功的人物,无疑是何非。作为从始至终最多出现在观众眼前的人物,他的「两重」心路历程都非常丰富。

首先作为凶手,何非从凤凰男到赌徒再到杀人凶手的变化路径层次相当丰富。而且,这每层变化,都很容易让观众理解,比如原生家庭底层的男性在上海打拼,急切想证明自己;赌徒心态的经典演绎;看到诱饵后的精心布局;重新赌博被发现,看到离婚协议书感觉自己被「背叛」时的绝望……

其实,很多悬疑佳作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让凶手的犯罪动机被理解,引发观众恐惧。

《消失的爱人》里就紧扣女主想要超越平凡,被万众瞩目这一心理动机,用很多细节来佐证,如畅销书母亲给超凡女主起的就是她的名字,比如她后来决定杀掉出轨对象回到丈夫身边,就是看到丈夫在屏幕前重新发光的样子。

《消失的爱人》剧照

很多悬疑文初学者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想刻画出猎奇扭曲的犯罪心理,其实犯罪心理不是越扭曲越好,重点在于如何被观众快速理解、感知并恐惧。

这一点而言,因为有强大的社会认知基础,《消失的她》完成得不错,至于结尾看到怀孕彩超时的爆哭,某种程度上也很能反映父权社会的主流认知。

其次,作为故事的主视点讲述人,观众全程跟随着他的情绪走,反转后,前后对比又构成另一种层次。

相比之下,陈曼虽然是整个大戏的策划者,但真正能让观众跟随她情绪走的只有揭示谜底后回忆的一段,细节稍显欠缺。

整体而言,因为氛围>情节、人物相对单薄、细节欠缺等原因,本片虽主打女性互助主题,但对主题的挖掘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但作为一部气氛营造成功的复仇爽片,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故事研习社专栏作者

一酱,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硕士,资深 IP 策划人,故事研习社主笔,打造多篇新媒体爆款 10W+ 文章。


作者丨一酱
编辑丨包包
运营丨冬至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封面来自《消失的她》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创作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