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小众到爆款,这部犯罪爱情爽剧为何令人上头

何熠 故事研习社 2023-11-24
 


书店门被轻轻推开,悬挂在入口处的铜铃应声响起。一个充满文艺气息的女孩走进店里。深情款款的男声旁白开始代替观众打量起她:猜测她的身份,揣摩她的性格,判断她的阅读品味……

直到女孩走向柜台,询问老板店内是否有某位作家的小说时,旁白声戛然而止。原来,一直在观察女孩的就是这家书店的老板,乔·戈登伯格。

《你》第一季 剧照

这是美剧《你》(又名《安眠书店》)的开场情节,若没有提前观看剧情简介,观众很容易依据开场情景误将其当作浪漫爱情故事,还是一见钟情的那种。不过,某种意义上,这么说也不能算错。只是这个浪漫爱情故事中的主角,是一个极其残忍的心理变态。

《你》改编自美国作家卡罗琳·凯内斯的同名系列小说,叙事焦点始终围绕着乔·戈登伯格展开。故事的开始,他是纽约一家文艺书店的老板,表面看去,他为人坦荡儒雅,谦逊随和。然而真正的他,却是一名情场上的凶残猎手,为了他口中所谓「爱情」,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剧名《你》对应的正是主人公乔试图捕获的爱情「猎物」。故事中的乔只是一个普通人,却总能够精准掌握想追求女孩的一切个人动态,包括她的人际关系、家庭状况乃至感情生活。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美剧在提交给平台的项目提案中,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Why now and why this show」。翻译过来,就是为什么现在要做这部剧?

《早间新闻》第一季 剧照

这个问题表明一个故事在提案阶段需要有吸引人的两大关键点时代性和创意点。每年有成百上千部剧集向平台提案,为什么这个故事值得在当下被开发?

《你》的剧集主创则在提案中言简意赅地表明了这部剧集的亮点。主创表示如今在这个社交网络时代,每个人都能有能力通过网络查清很多事,隐私四处可寻,令人内心产生持续性的焦虑情绪
而这部剧正是要将这种焦虑放置在一种亲密关系层面上。当一个人在与你深度交往前,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发现有关你的一切信息,并借助他发现的信息,说出你想听的话,做出迎合你的行为时,你会很容易沉陷进一段你并不知后果将多么可怕的关系中
这段简短说明可谓是对这个故事的情节构成方式的强有力概括。
主人公乔在书店发现「猎物」女孩贝可后,开始对她全方位的追踪。从她社交网络的页面,梳理她的个人信息;从她发布的网络定位中,找到她的住所。暗中观察一番后,得知她有一个濒临分手却仍对她死缠烂打的创业男友,以及一个家境优渥却趾高气扬的闺蜜。

《你》第一季 剧照

乔为铲除情感路上的绊脚石,暗中囚禁并杀死贝可的男友,让单纯的贝可以为男友只是失踪。乔刻意制造越来越多二人相处的机会,贝可逐渐爱上他,此时那位闺蜜出来干扰,闺蜜认定乔不适合贝可,试图拆散二人。于是乔再一次暗中出手干掉这块情感路上的「绊脚石」。
回想一下,我们阅读和观看的大多数犯罪故事中,心理变态的角色通常被描述为边缘人,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人们也将其当作社会畸形儿加以审视和批判。这部剧却大胆将心理变态分子作为主人公,把原来被主流价值观念批判的角色置于毫无疑问的主场位置。

这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裂变,一旦将正常人定义的所谓「变态行为」放回到当事人身上,那些变态行为会变得「常态化」起来,就像主人公乔的理念,一场场杀戮并不意味着自己是反社会的心理变态。他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解释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剧集中视角转换的大胆创意让故事的发展立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既然如此,到底反派要有什么样的魅力,才能让我们能在看剧过程中,暂时「站到他那一边」呢?

《你》这部剧集的另一大特点,是沿袭了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
剧集中,我们透过乔这个角色视角去观察他所在世界里发生的一切,他的喜好,愤恨,对于因妒忌和背叛而产生的杀戮行为,所做的「合理化」解释。

有时,这种解释带有太过明显的美化色彩:比如,跟踪是为了更好了解「你」,杀死「你」的朋友,是觉得「你」的朋友正在伤害你……

这些解释并不是乔对贝可所说,仅是他的内心独白,或者毋宁说这是讲给观众听的,乔正是想用这套话术企图骗取观众对于其犯罪行为的理解和认同
乔对杀戮的合理化解释是狡猾的,也是幽默和充满讽刺精神的。是的,反派当然也可以很幽默,幽默自古以来都是人际交往中的加分项

《你》第一季 剧照

《你》中围绕贝可身边的主要角色闺蜜、男友等人,都有着鲜明的道德瑕疵和令人憎恶的缺点。乔常常在旁白中精准吐槽这些角色的问题,试图引领观众认识到,只有干掉他们才能让恋人贝可从伤心中解脱出来。不知不觉间,乔(或者说主创)再一次企图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以此消解他残忍暴力的另一面。
可乔本质上毕竟是一个变态杀人狂,想要凭借花言巧语的旁白或幽默机智的调侃,就让观众去彻底臣服于他的行为逻辑,是不可能的。

当反派成为主角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个反派不能再像常规类型叙事中那样只写「他是多么的坏与恶」,还要深入其恶的起源:他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

在剧集中,乔的成长经历一直作为闪回片段穿插在主线情节中,这段背景故事让我们了解,乔如今扭曲变态的人格和行为机制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乔生长在一个糟糕的家庭。父亲是典型的暴力酗酒男,成天殴打母亲,为了保护母亲,还是孩子的他枪杀了父亲,而后母亲为了生活又抛弃了他,这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乔生长在一个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期缺乏爱,让他特别渴求从成年女性身上获取爱,并要求这种爱以绝对忠诚为前提,变态的控制欲就是他不想再一次被抛弃的体现。

犯罪故事是体现各类社会问题的绝佳题材。同样是反派做主角的长篇犯罪小说《天才雷普利》中,雷普利的初始设定是一个穷小子,想要实现阶层的跃升,一直坚信「做个虚假的大人物比做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要好」。他受富商委托,去意大利劝说富商儿子归国,结果却对富商儿子的生活产生向往,最后杀害富商儿子并窃取他的身份。我们当然不可能认同雷普利的做法,却能透过他的背景故事了解到犯罪故事背后的阶层叙事

《天才雷普利》剧照

将反派作为第一主角来书写的故事,反派主角在呈现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某种程度的「人性的因素」或「社会问题的揭示」,用来揭示当前恶性的由来。这类故事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犯罪问题,内核深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家庭问题或心理问题的再现。

《你》在 Netflix 平台已播出四季。在这样的大平台,一部系列剧存活下来并不容易,数据流量表现不佳,很快就会被砍掉。而《你》之所以能在每一季推出都成为话题流量剧,靠的是其在叙事类型融合上的突破
总体框架上,这是一部犯罪题材电视剧。但如果细分每一季的叙事子类型,你会发现这部剧的多样性。该剧的第一季是由恋爱剧的框架搭建,寻常恋爱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恋爱发生、爱情阻力设置、吵架、回心转意到最终分手全过程,剧中都有所体现。区别只是这部剧在角色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上,依靠的是暴力与杀戮,而非恋爱剧中那些解释误会一类的桥段。
故事的第二、三季,主人公乔为逃避警方追踪,从纽约来到洛杉矶,改名换姓,又再次开始追踪新的「你」。这次的「你」是个和他势均力敌的对手,一个女版「乔」,和乔一样有着心灵上的创伤。两个有着不堪过往的人彼此敞开心扉,在故事发展中步入了结婚生子的婚姻生活,试图相互救赎彼此。故事由此成了一部暗黑版的「婚姻故事」,婚姻中的琐碎、庸常和疲倦也一样在困扰着这对心理变态夫妇。当然,结局还是一如既往的黑暗和无从解脱。

《你》第三季 剧照

而最新播出的第四季,主人公又一次逃亡到英国伦敦,因缘际会闯入伦敦贵族社交圈。第四季中,贵族社交圈频现连环杀人事件,「谁是凶手」成了前半季的核心主线,而乔为了摆脱嫌疑,开始探究名流圈的恩恩怨怨,揣测每个人的杀人动机,俨然化身侦探。显然这是因地制宜,与英伦侦探推理风的一次巧妙嫁接
《你》在每一季中都能嫁接完全不同的叙事子类型,并做出巧妙的融合,植根于他一开始的创作模式,「铁打的男主与流水的女配」组合。

《你》第四季 剧照

我们始终跟随着主人公乔的叙事视点,随着他境遇的改变,生存环境、心理状况也都在产生剧烈的变动。主创正是在这样的基础构造上,尝试每一季在不同时空下,尝试嫁接不同的叙事子类型,让每一季的《你》都能击中时代的某些流行情绪和话题。
当你总觉得故事主人公新意欠奉缺乏亮点时,不妨转换思维,尝试反其道而行之,反派主人公引领的类型叙事或许能让你走出写作的窠臼。


作者档案

何熠,主业游戏设计,业余创作小说。重度美剧迷,喜欢研究美剧的创作门道。



作者丨何熠
编辑丨宇宙剪刀手
运营丨宇宙剪刀手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封面来自《你》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你的创作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