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年老安卓的七八月小结:收获满满

拭心 拭心又在思考了我的天 2024-01-03
图片

你好,我是 shixin。每两个月我会做一次总结,记下这段时间里有意义的事和值得反复看的内容,为的是留一些回忆、评估自己的行为、沉淀有价值的信息。

历史总结:

一名程序员的五六月小结

一名程序员的三四月小结

我的一二双月小结

有意义的事

0.对 APP 动态化的认识更多了一些

过去两个月围绕 ReactNative(后面简称 RN) 做了一些工作,目前来看进展符合预期。之前在字节时使用了一年多 React 和 TypeScript,有了这些基础再来开发 RN 上手很快。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对动态化的不同实现方案有了更深的理解,也知道了不同场景下该如何选择。

图片

在业务快速迭代的诉求下,动态化+跨端成为移动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实现一套代码运行在多个平台、同时支持动态下发更新,就需要有一套抽象的协议描述布局、数据和逻辑,然后各端实现这个协议。目前主流的方案有 Native DSL 和 ReactNative。

Native 动态化的好处是轻量,性能和原生差别不大,但缺点是开发语言是自定义的协议学习成本略高,不支持复杂业务,只能用作卡片;ReactNative 的好处是开发语言是前端技术栈、上手成本低,有 JS 引擎支持复杂业务,但缺点是更重一些,性能较 Native DSL 略差。

如果是首页等性能要求比较高、同时业务没那么复杂的场景,Native DSL 比较适合;如果是非首页且业务复杂,需要处理各种状态、交互,ReactNative 是不错的选择。在使用 Hermes 后打开速度会有极大的提升,然后再重点优化下内存泄漏和主线程耗时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使用。

这件事的收获:从业务需求出发,对比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和场景,然后着重学习某个方案的优秀点,可以让学习的效率最大化。

1.进展不及预期的思考

过去两个月开展了一些专项优化项目,我的角色是“辅导员”。遗憾的是目前只有部分项目进展符合预期,大多数没有拿到理想中的结果。有一部分问题是我可以改进的,比如跟进的再主动些,给予更多辅助;但还有一部分问题,可能需要靠参与者自身的积极性。

图片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在做基本工作的同时被安排了一些额外的项目,什么情况下才会完成额外项目呢?

  1. 基本工作不多,空闲时间多(这点目前不具备,业务很忙)

  2. 对额外项目有足够的认可,认可这个项目的价值,同时知道做了这个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这点始终在强调,对自身技术和后面晋升的好处)

  3. 兴趣,对这个问题、技术有足够大的好奇心,想要解决问题、明白原理(因人而异)

如果第一点满足不了,就得靠第二三点了。越来越察觉出相信的力量和技术好奇心的可贵。

这件事的收获:当别人给我安排额外的工作时,努力不排斥,多想想可能会给我带来什么再决定。

2.换新的记录方式

之前使用普通的 markdown 笔记,尝试了好几种内容格式,始终没找到舒服的记录方法:

图片
图片

仔细想想,主要是因为想记录的内容和工作、生活习惯不够匹配,需要额外思考很多,有时候比较累就直接放弃了。我每天的习惯是早上起来先定好当天要做的事,哪些依赖别人、哪些被别人依赖,然后排优先级进行执行。因此我将记录的内容调整为先记录当前的计划,然后在晚上下班前再做一个总结。修改后由于和工作方式高度匹配,果然记录的频率就高了起来。

七月开始了解到为知笔记也有大纲笔记的功能,可以把笔记转为脑图的方式,尝试了一下,发现效果不错,两个月下来基本保证了每天记录的连续性。

图片

每天我会根据计划的达成情况打分,整理后才发现,我给自己打的分主要在 60 分。60 表示勉强及格,有努力去做但没有拿到的好的结果:

图片

回过头来想想,六十分究竟是否准确?是我对自己过于严格了吗,还是平时的效率真的不高?出于自我辩护,更偏向于前者哈哈。

这件事的收获:当做一件事很费劲的时候,要及时想想是不是方法、工具不对,多尝试新的生产力工具。

3.我的效率问题:思维过于发散,注意力不集中

图片

通过记录,我发现自己最需要改进的 2 个点:熬夜和思维太发散。熬夜的问题老生常谈知易行难暂时不提,简单聊聊我对思维发散这个问题的认识。

我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列出的中长期计划没过多久就搁置一边,比如某周计划要学技术 A,结果一周下来 A 没学多少,反而开启了技术 B 的大门;还有个问题是本来计划完成一整件事,结果在其中某个细节花的时间过多。总的来说是注意力不集中,常常由于好奇拐到某条小路里,等想起自己的目的地后已经过去好久。好奇不是问题,不专一是大问题。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抓野兔,我需要清楚自己当下究竟要去哪儿,也需要分辨当前要做的究竟是细节还是框架,从大到小做起。

如何解决呢?目前想到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把计划放到显眼的地方,经常提醒自己;另一方面也需要把计划拆解到足够小、可执行、可衡量,然后每天、每周回顾。疲惫的时候多休息、状态不好的时候找朋友聊、脑子短路就做些其他的换换思路,总之避免在混沌的状态下原地打转。

4.我的性格问题:怕麻烦别人

这两个月因为装修的事和老婆闹了矛盾,主要是因为装修师傅不敬业,留下不少细节问题。我监工的时候没有及时发现,在小肉反馈不满意时也没有及时思考解决,没有让对方尝试就凭感觉说没办法。后来在小肉催促下找了他们几次,算是解决了问题。

装修吵架的这件事让我发现了自己居然这么害怕麻烦别人,平时生活还好,花钱消费时还这样实在是不应该。严重点说,我这种情况算是“讨好型人格”。简单的说就是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害怕冲突和否定,总是期望让别人喜欢自己。一定程度上和父母的关系和成长环境有关。

图片

大到这次冲突、小到日常和别人合作,我忍不住地会想别人的感受,有时候这种敏感会让我发现别人没发现的情况、做一些让人感觉很细腻的事,但有时候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少困扰,比如不愿指责别人。

如何解决呢?目前想到的解决办法:搞清楚人际关系中彼此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同时也对别人有该有的要求和最低标准,大不了不欢而散,但不能失去自己的标准和底线。

5.一本不错的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图片

花一个周末下午看完了这本心理学入门读物, 强烈推荐!!通过一个轻松的抑郁症咨询案例,讨论了我们终身需要回答的两个问题:

  1. 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 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我是怎么看自己的?小的时候我对“正确”的理解完全来自外界,通过观察父母和周围人对我行为的反馈来判断“我好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适应这种环境的习惯和性格。随着见识的东西越来越多,内部判断的权重逐渐高过外部的反馈,我开始从内心里思考“我好吗”,从读书时的迷茫到靠自己努力谋生多年,答案渐渐变得清晰。工作六年多,我发现自己性格上的问题比想象中多好多,但也发现了不少闪光点。通过读书、反思、记录,缺点被一点点修复,优秀的点继续发扬,就目前而言,我觉得我还是蛮不错的哈哈。

我是怎么看别人的?年少的时候,世界等于别人,宁愿在人群里发呆也不愿意独自一人,能否得到称赞、认可决定了我的心情。随着年纪逐渐增长,慢慢地发现独处时最自在,能让自己满意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以前“别人”是主食,主要靠别人填满生活;那现在“别人”成了配菜,好的配菜可以多吃,不好的及时推掉。

感谢这本书,让我找到了很多共鸣,也推荐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就像我在 这个能力值得一辈子提升 | 顿悟 里提到的那样:心理学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方向。

6.回忆我读书时的正向因素

妹妹来上海住了段时间,由于没有学习的动力学习成绩一般。在规劝她的同时,我也回忆了自己当初读书时的状态,是什么导致学习态度比较积极。总结下来主要有两点:

  1. 正反馈+自我定位

  2. 诱惑少

首先是外界给的反馈都比较正向。从小学起我的成绩就不错,父母和老师给的鼓励很多,因此总觉得自己是“好学生”,偶尔考砸了不用别人多说,自己就会觉得“有失身分”急忙学习补回来。这样的习惯导致我在上大学后还经常梦到自己考试没准备好、担心成绩下来后被批评,在醒来后松了一大口气。

另外一点是诱惑少。当初影响注意力的主要是网络小说和网吧,由于网络不发达、手机流量有限,看小说也比较节制,网吧更是最多周末去玩两天,周内的学习时间可以得到保证,不会像现在一样短视频一刷一天。如今因为疫情绿码和老师微信布置作业,不给学生手机不行,但给了以后又要面对各种诱惑,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图片

其实不论什么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核心还是需要这几点:明确自己的定位、定期获取反馈、隔绝诱惑,才能保证持之以恒,抵达自己的耶路撒冷。

7.其他

还有一些零碎但值得记得的事,记录在此:

  1. 看完了电视剧《伪装者》、纪录片《三和青年》、纪录片《出路》

  2. 记录了很多碎片,脑图也画了不少,如何把它们关联起来,在使用到时快速查找,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 对读者来说,知道框架的核心功能是第一步,知道它能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是学习里面的典型代码,可以用来自己开发;最后是懂底层原理

  4. 参加了公司十周年活动,买了两本书、赢了两局拳皇 97,快乐 😄



图片


图片

值得反复看的内容

1.劝学摘录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君子结于一也;

2.看书和知识

  • 随着不断的学习,我逐渐明白看书只会改变我们的信息量,却无法转化为我们的知识 。

  • 真正的知识,是有机的体系 ,而不是信息的杂乱堆积 。

  • 就像你从一百万个零件当中,找到十万个零件组成一辆汽车,

  • 这个不断重组的过程就是我们化无机变成有机,“减熵”的过程 。

卷入上海疫情,被封40天,我的几点心得:
https://mp.weixin.qq.com/s/KTpCkoqO2-z8BeF732smlg

3.关于批评

批评员工要有讲究,要对事不对人,批评事,不要打击人,更不能给人贴标签。如何批评员工的 AID 批评三步法(也称为发展性反馈):

  • ACT:指出具体的言行上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

  • Impact:指出该问题带来的影响

  • Desired outcome:期待的结果,以及探讨取得结果的行动
    指出行为的问题,带来的影响,期待的结果

4.关于管理

  • 管理者要做一个连接器,自己部门跟外部部门之间的连接器。走出去是走出「能力陷阱」的第一步。

  • 管理要规模化,要把个体案例(优秀的或者有问题的)抽象为通用情况,从这个角度思考如何处理,就像得到的《得到品控手册》,把原则,规范列出来。


  • 图片

5.一些不错的架构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6.关于数据库

  • 归纳一下,数据库就是要做好五件事,存储、事务、查询、复制和其他。

  • 对分布式数据库来说,不仅要继续做这五件事,还要多出一件事,分片。

    在这六件事中,存储和其他这两件事与单体数据库差不多,难点就在事务、查询、复制和分片这四件


7.关于 IT 技能和成长



8.关于写作

如果让一个平庸作家拿黑暗、火、永恒造句,会写成黑暗中重生,浴火中永恒这样的句子,只有海子会写成:火回到火,黑夜回到黑夜,永恒回到永恒。

  • 第一境界,看黑夜是黑夜,是在地上方的天

  • 第二境界,看黑夜不是黑夜,是从地升到天上的天

  • 第三境界,看黑夜就是黑夜,但通过时空变换,和其他事物关联
    在师法西方平克等人的古典风格时,你不应忘记,中国还有韩愈、桐城派那样的古典风格,你更不应该忘记,中文还有“卿云烂兮,纠漫漫兮”、“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那份来自源头的美好。

《风格感觉》



关于如何写英文技术文章、文档:https://developers.google.com/tech-writing/


9.YouTuber Joma 的职业规划

Joma 是 YouTube 上很火的程序员 up 主,先后就职于多家互联网大厂(Facebook, Google 等)。在这个视频里他分享了从谷歌离职后准备做的事以及计划怎样实现自己的长远目标:

I quit my job at Google, here's what's nex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9JFitrgGgs


计划
构想中的媒体公司

有清晰的规划,长远目标和短期面包:

他的三个计划:媒体公司、区块链、做导演

10.关于信息传播的效率


关注信息传播的效率:https://mp.weixin.qq.com/s/piJ6zUxT7T3aMCwu890iKA



结束语

通过写这篇总结,我回看了这两个月中的闪光时刻,对“我的时间都去哪了”有了更具体的答案,希望可以给你带来那么一丁点启发。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飞驰而过的时间里,我们能做的,就是时刻警醒,常常回顾。

好了,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你的阅读,愿你平安顺遂。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一键三连,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推荐阅读

简历怎么投效率最高 六年安卓开发的技术回顾和展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