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可以脆弱吗? | 在一线战斗的医疗人员该如何寻求支持

京师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2023-02-27

整理作者 | 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寇锐琦

(以下内容部分引自: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杨发辉老师于三亚中心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心理危机培训内容)


连日来,举国上下都在为此次疫情而揪心。在欢度新春佳节之际,医疗人员们放弃休假,离开亲朋;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此次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上。你们的身影忙碌穿梭在一个个病房之间,尽心照料着每一个患者。但此时,也请不要忘记在你们的身边或是一部手机的距离之内,就有人可以听到你们的声音,共情你们的困扰。


1. 寻求同事支持

在当下的高压工作环境下,会面临着与往常不同的困扰。不是同一职业,面临相同高压的人,同在一线的大家可以相互支持,在防护服上画个小猪佩奇,或者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相互吐吐槽,一起唱大家都会唱的歌打打气。这种可以彼此往来的平等互助关系,能更好地缓解和放松压力。

或许在别人眼里,你们是英雄,是救命者,但在同事那里,你们是一个人,可以真正理解彼此的体验。大家可以相互地支持,相互地表达,相互地吐槽。有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知道黑暗中我们不是孤独一人。

你们可以给彼此一些表扬,比如,熬过了这一天,我们太不容易了;我给自己休息了十分钟,我觉得自己挺棒的;你今天好好吃饭了,真好!

2. 寻求朋友支持

我们也在后台收到了一些希望能给在一线的医生朋友提供一些心理帮助的提问。其实朋友们也在注视、牵挂着你们,想为你们送上他们的支持。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亲密的朋友打个电话,发几条信息,发发牢骚、吐吐苦水,告诉他们你真的挺累挺辛苦,吃了多少顿泡面想换个口味,让他们给你备好你最喜欢吃的零食等疫情结束了一起吃,选几个大家一起曾经玩过的地方约定好事态平息后一起去玩。

3. 和家人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

医护人员上前线,心里不仅牵挂着病患,还时刻牵挂着爱人、父母、孩子。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医护人员可能不敢接家人电话,不忍心让家人看到自己的疲惫,心里还有歉疚。殊不知,“报喜不报忧”却让家人更加担忧,一句“挺好的”太过笼统。

脆弱一下也没关系  

不如打个电话、发段语音、或者视频连线家人吧!告诉他们你现在的状况。告诉他们:你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让他们做你背后的力量。你可以说,“我现在去战斗啦,照顾好孩子,这段时间有劳你一下啦”,或者也可以说“好想哭,让我好好哭一会” 之类的话。再比如,听到孩子说孩子说“妈妈你辛苦,要安全回家”,你就会很有动力。很多时候,孩子父母家人,是你重要的精神依靠。让彼此都感受到对方的重要,表达事实和担心,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

尽量有规律地联线家人

对于家中有孩子的医护人员,你们在视频时不必特别关注孩子,正常和每个家人聊就好。但最好能每天固定时间,并把这个时间告知孩子。这样孩子可以每天有一个期待,并且能按时满足这个期待,再加上妈妈或爸爸的轻松状态;可以让孩子真切明白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增加孩子们的安全感。

4.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你还有别的困扰或烦心事,又一时不便给亲朋或家人吐露的,没关系,我们在!北师大心理学部特别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给大家。欢迎致电4001888976 (每天6点到24点); 如果我们一时没能直接接起你的电话,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第一时间为你匹配相应的咨询师来聆听你的困扰。

可亲可敬的医疗人员们: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你们的周围,有亲密的战友;在你们的背后,有你们的家人和朋友;远方,更是有人民和国家为你们呐喊助威!

学堂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具体可点击此处)。


心理支持热线:4001888976

该服务适用于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人群,每次30分钟左右,热线电话开放时间为每天6时至24时。


网络辅导服务:问卷星(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背景信息→后台人员24小时内进行咨询师匹配(需要稍作等待)→志愿者加您的QQ或微信→线上语音沟通的心理支持30-60分钟。





整理者 | 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寇锐琦

编辑 | 大大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