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论我说什么,他都要反驳我 | 新型低情商KY“患者”

2017-02-23 fpsychology 京师心理大学堂
京师心理

大学堂



你在朋友圈里发自拍说感觉自己萌萌哒,他回复眼睛这么大是不是ps过的;你发一张你爱豆的照片在微博,他评论不会吧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很丑吗;你说今天去吃火锅吧,他说昨天有人吃完火锅拉肚子了;你说东,他不假思索地说东是错的,西才是对的。不得不说这种人非常成功地没有让你的话掉在地上没人接,但是你再想把对话救起来就很难了。


这样的人大多数被打上了“低情商”的标签,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恰当。我们通常说的情商在心理学中是情绪商数的简称,高尔曼认为情商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五方面的能力。这些人对自身情绪的处理可能并没有问题,因此,直接将“低情商”的标签贴在他们身上是不恰当的。这些人的存在,催生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KY。


KY是什么?


KY源自日语,取的是“空気が読めない(发音KuuKi ga Yomenai 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空气’)”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没眼色、总是说不合适的话、不会按照当时的气氛和对方的脸色做出合适的反应。KY其实更多被用在饭圈里,比如屏幕上明明出现的是这对CP,有人偏偏要一直在弹幕中说另一对CP的事情,就会被大家认为是KY。



为什么KY让我们如此讨厌?


其实KY并不是直接对我们进行人身攻击,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很讨厌这种行为呢?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我们都在意自己的自我价值,也就是对自己“是否有用”和“有多有用”进行的判断,而世俗社会中,我们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他人和社会是否认同我们。当社会与他人对自己的认同程度和我们对于自己自我价值的预期不相符,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更糟糕的情绪。



KY使我们讨厌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观点被反驳了,让我们感觉自己的自我价值很低,还因为KY往往“停不下来”啊!KY似乎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通常出现在特定的人身上(下文中将经常做出KY行为的人称为KY们),而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样看来,KY似乎是一种坚不可摧的讨厌行为,而KY们就成了一群惹人讨厌的人。



那么我们怎么面对KY们呢?还得先从KY出现的原因开始分析。


KY们是如何成为KY们的?


我们生下来之后,对世界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我们自己的五种感觉:视、听、嗅、味、触,我们最开始形成的概念都是围绕着自己产生的。因此便产生了自我中心这一概念,它最早被皮亚杰用来描述儿童心理特点,他认为,婴幼儿并不能明确区分自我和外部世界,而把每一件事物都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有关儿童自我中心的内容,请参见过往文章,仗着年纪小,所以欺负你? | 熊孩子表示他也很委屈



与儿童的自我中心不同,青少年的自我中心的概念由Elkind提出,主要体现在假想观众和个人寓言两个方面。青少年意识到别人也有他们的想法,然而青少年预期中他人的想法是与自己相关的,所以他人是青少年眼中假想的观众。而个人寓言指的是青少年相信自己的情感和经历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KD Frankenberger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假想观众和个人寓言是会延续到成年早期的,因此成年人也可能会在不合适的场合说出让人尴尬无比的话,在别人刚分手的难过的时候使劲在ta面前秀恩爱。


其实人人都会经历自我中心的阶段,但是有一些人尽管觉得别人可能在注意自己,尽管觉得自己的经历是独一无二的,也不会选择反驳别人来证明别人都是注意自己的、证明自己是独特的。而另一些人们,就成了我们所说的KY们。有些年轻的KY们习惯了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别人注意力,久而久之,变成了顽固的KY们。



很多心思敏感的人看到这里会回想自己平日的种种行为,越想越觉得自己被别人讨厌了。在这里小编提出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翻看你最近三天的聊天记录或者朋友圈中评论别人的话,如果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在反驳别人的话,那么你确实是KY们的一员。


如何变得不那么讨人厌?


第一,在反驳之前仔细想想是为了反驳的内容而反驳,还是为了反驳而反驳。也就是说自己到底是“刷存在感”,还是因为自己真的不同意他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脱口而出的反驳通常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有的时候是逻辑非常不严密的,在交谈过程中自己也能感受到这种不严密。


第二,试着去顺着别人的思路思考,看看别人的观点是否有他考虑的因素。就比如有人发了他爱豆的照片,绝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他喜欢。这时你若是不管不顾地评论他爱豆丑,可能真的没有从别人的角度考虑。



如果你不是KY们的一员,但是确实被KY们的行为困扰,不妨在留言区小小地吐槽一下,或者你身边有KY“患者”,也可以试着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提醒一下他……


虽然他很有可能意识不到他就是KY们中的一员。



学堂君


投票君在投票中做了一个小小的KY实验——看完这篇推送,假如你是一个有点KY的人,我倾向于认为你会在这几个选择支里选取C。这里我个人的判断标准是,你到底反驳的是文章的内容还是对方潜在的目的。


我想,我们有必要对两种KY进行区分:一种是出于彰显自己存在感的KY;一种是出于坚持个人正确观点对抗环境压力的KY。如D选项所言,一个没有人坚持自己观点的社会只会导致趋同,没有创新也没有进步,所以有时候有必要在原则上的事情和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上KY一点。但为了彰显自己存在感的KY也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反驳是自己在为正确和原则而战,这中间的区分是混沌模糊的,可能需要有高度自知的智慧才能辨清。


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反思自己呐,毕竟《沉思录》中说,“很少留心自己内心动机的人,注定不幸。”




参考文献:

[1]刘继富. (2008). “面子” 定义探新. 社会心理科学23(5), 30-35.

[2] 许远理. (1999). 论情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70-72.

[3] Frankenberger, K. D.(2000). Adolescent egocentrism: A comparison among adolescents andadul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23(3), 343-354.





作者 | fpsychology

编辑 | 959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测验 | 催眠 | 星座 | 失恋 | 双性化 | 同性恋 | 男女友情

学霸 | 单身 | 熊孩子 | 女博士 | 老年人

假期 | 双十一 | 职业生涯 | 北极研究

听觉 | 视觉 | 记忆 | 睡眠 | 痴呆

精神分裂症 | 抑郁症 | 自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