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教版三下语文13《黄山奇松》知识导学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1 燕子

2 古诗《绝句》

2 古诗《滁州西涧》

3 黄鹤楼送别

4 三袋麦子

5 兔子的胡萝卜

6.小伞兵和小刺猬

7.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

7.伊索寓言:牧童和狼

7.伊索寓言:蝉和狐狸

8.苹果里的五角星

9.剪枝的学问

10.金子

11.煮书

12.长城和运河

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教学计划+进度表

全册教案下载


13 黄山奇松 

课文朗读

击上方绿标听音频

课文知识点

一、多音字

píng(屏风)bǐng(屏住呼吸)

shě(舍不得)shè(宿舍)

劲jìn(干劲)jìng(强劲)


二、近义词

独特一奇特 屹立一矗立 装点一装扮  

欣赏一观赏 秀美一秀丽 陪同一陪伴


三、反义词

弯曲一笔直 热情一冷淡 独特一普通      

美丽一丑陋 郁郁苍苍一草木凋零


四、理解词语

潇洒:指神情、举止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遒劲:雄健有力。 

盘曲:回环弯曲或曲折环绕。

屹立:像山峰一样稳固的矗立,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装点:装饰点缀。

誉为:誉,称赞。称赞为,赞美为。

盆景:一种观赏的陈设品,在盆中栽种花草树木,配以山水亭榭等造型,构成自然风景的缩影。 

千姿百态:姿:姿势。形容人或事物的姿态多种多样。

情有独钟:钟:集中、专一。形容对某一人或事物感情十分专注。

饱经风霜:饱:充分。形容经受过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炼。

依依不舍:依依:留恋,不忍分离。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郁郁苍苍:形容草木茂密葱翠的样子。

闻名于世:闻,听到。名:名声。全世界都有名。



五、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使黄山更加秀丽。


六、句子解析

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用拟人的方法,赋予黄山奇松人的品质,传神地表现出“山顶上,陡崖边”黄山奇松顽强的生命力,体现了“奇”的特点。相反,“道路旁,山脚下”就体现不出黄山松的“奇”了。


2.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这个词让我想到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众多艰辛磨难,即使这样它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依然是“优美”的姿态,“遒劲”的枝干,“郁郁苍苍”的色彩。作者把迎客松写活了,作者笔下的迎客松仿佛就是一个刚强的战士,屹立在世人面前。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作者描写迎客松姿态的美,生命力的旺盛。交代其名字的由来并点明了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


4.黄山松千姿百态。

这是一个过渡句。总结了上文具体描写的三大松的形态,同时引出下文黄山松的各种姿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这句话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从黄山松的树干、姿态、形状三个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


七、问题归纳

1.作者依次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松?

作者依次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


2.每一种奇松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陪客松高大秀颀,亭亭玉立,陪伴游人;送客松枝干盘旋曲折,似“天然盆景”。


3.作者在描写每一种奇松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方法?

作者在描写每一种奇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此外作者联想合理,虚实结合。


4.这些方法的运用,渗透着作者对黄山奇松怎样的情感?

渗透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

黄山奇松“奇”在处处能生长,姿态动人,以及千姿百态。


八、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以及黄山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展现了黄山松的神奇、秀美,赞美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同步练习题

第一课时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 潇洒(xiāo  xāo) 悬崖(xuán  quán) 手臂(bì  pì)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ǒu  yá      guān  guāng     yù  píng  lóu

(          )        (           )          (           )


bīn  kè       xīn  shǎng       xíng  zhuàng

(          )       (           )          (           )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郁郁苍苍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例:依依不舍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例:千姿百态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一、yì  xiāo xuán  bì 

二、陡崖  观光  玉屏楼  宾客  欣赏  形状

三、高高兴兴  家家户户  堂堂正正

津津有味  落落大方  栩栩如生

四面八方  千山万水  七上八下

 

第二课时


一、组词。


 陡(    ) 观(    ) 赏(    ) 崖(    )

徒(    ) 现(    ) 裳(    ) 涯(    )   


二、选词填空


屹立   挺立   矗立   耸立


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世界的东方。

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       )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       )在街旁。

4.操场四周(       )着一棵棵白杨树。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


四、动动脑筋,按要求改句子。


1.缩句:送客松向山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陡峭  徒弟  观察  现在  观赏  衣裳  山崖  天涯

二、1.屹立 2.耸立 3.矗立 4.挺立

三、1.依依不舍  2.千姿百态  3.饱经风霜


四、1.送客松伸出“手臂” 。


2.反问句:黄山难道不是“天下第一奇山 ”吗?


感叹句:黄山真是“天下第一奇山”啊!

双重否定句:黄山不会不是“天下第一奇山”的。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课文的写法,观察并加以想象,介绍一棵松树名字的由来。

3.学习“总分总”的布局结构,学习详略得当、拟人化的写法。

【过程预设】        

一、复习导入奔三松(导入)

1.齐读课题。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奇松奇在他它独特优美的姿态,奇在它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奇在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人类无法造就的自然奇迹。

2.在黄山奇松中,最有名的是哪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细致入微品特写(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构段

1. 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写三大名松的打开书,你们觉得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合适?(这是总分结构)

2.交流理由后指名读(四位同学分别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哪棵松送给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学生交流。

(二)品读

1.作者的描写中都隐藏着哪些写作的秘密呢?让我们来做个探秘者。

出示要求:

(1)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圈划下来。

(2)任意选择一处,在旁边写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交流(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重点分析描写迎客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用词的准确。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我们先看描写迎客松的这一段,你觉得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看。(如饱经风霜、遒劲、比喻等)

B.将“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标上红色强调: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使用四字词语,很有表现力,读起来很有韵味。)如果把这些四字词语用在泰山迎客松身上,合适吗?读出作者用词的精准,读出黄山迎客松的气质。

C.看,三句话,先用一组四字词语描写迎客松与众不同的整体感觉,再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刻画它与众不同的特点,最后再用一句话点明它与众不同的重要地位。既清晰又生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将三句话用不同的颜色标注)

学到这里,这棵迎客松的形象一定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谁来试着说一说。指名1人,再齐背。

迎客松        ,        ,虽然        ,却仍然        ,     。它有一丛       斜伸出去,如同       伸出手臂,       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         ,乃至整个     了。

D.陪客松和送客松呢?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好?学生交流。

(2)对比迎客送客写法上的异同。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A.送客松美吗?为什么不说是“姿态优美”?(不能重复,它的枝干盘曲更是它姿态上独特的特点)

B.送客松少写了一点。没有写送客松的地位,因为人家身份不同,是“代表”,是“象征”,所以要侧重写。

C.作者写这两棵松都写了什么?先写观察到的松树的姿态,再写由此产生的联想。(板书:观察  联想)

(3)补充陪客松的姿态。

同样是三大名松之一的陪客松,读读句子,跟迎客送客比较一下,你发现什么了?(没有姿态的描写)你能给它补上姿态吗?

为什么作者不写?(特点不明显)带进去读一读还会发现?(句式雷同)

4.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大名松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一起捧起书把感受读进文字。看书读第二段。

大家一定都记住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谁来背迎客松?谁来接着背?

练习背诵(四个人背诵)

5.发现写法

迎客松:大家看,这是迎客松,之所以称它为“迎客松”是因为……

送客松:之所以称它“送客松”是因为……(略)

你们有新的发现了吗?由观察产生联想,写出名字的由来。

板书完整:观察+想象=名字的由来

6.迁移仿写。

黄山除了有这三大名松,还有很多姿态独特的奇松。看,他们也有名字呢!(说)

孔雀松:你看到什么了?    姿态奇特  松枝纤细  斜伸  抛向

试着像课文那样说一说。

出示:孔雀松                ,它                 ,宛如孔雀那                          。

老师请你做一回小导游,选择一处向游客们进行介绍。结合它们姿态的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介绍一下它们名字的由来。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三、整体观照悟总写(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黄山松的姿态远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这段话围绕哪个词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你们数数这段中写了黄山松的几种姿态(生读文)

八种,离千姿百态还早着呢,可为什么说千姿百态?(后面有省略号,省略了很多。)为什么不都写出来?

省略号,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怎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呢?指名读

2. 作者写这些姿态的时候有何不同?

A“或”是什么意思?可以改成“有的”吗?(语言有变化,我们读起来就不那么单调。)

运用了排比句。(分组出示三个分句)

B这3个分句,“屹立”“斜出”“弯曲”都是二字词语;“仰”“俯”“卧”都是一个字;“状如黑虎”“形似孔雀”都是四字词语。读读看,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小结:结构独特,句式整齐而有富有变化,读起来很有节奏。

3.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并没有黄山松的姿态,可以去掉吗?(总结)

4.这一小节跟第二小节有联系吗?学生说

总结:是的,前面将镜头对准了三大名松,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是具体写,后面则将镜头对准整个黄山的松树扫描了一遍,是概括地写,都很重要,都不能缺少。

4.男女生分组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回归整体作总结

看黑板,看看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写作的秘诀?

作者写景状物时把观察和联想相融合,对个体具体写,对整体概括写相结合的写法。

五、存疑留韵向课外

本单元还有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状物的,他们在写法上与这一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读《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两篇课文。

机动《补习》第6题。

【板书设计】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