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2017-11-05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加入共制的其他物质称辅料。辅料是炮制药物的条件之一。辅料的作用,除了构成炮制的某些作用外,还有火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中间体,使药物受热均匀;水制法中用某些辅料作防腐剂,防止药物在水漂时腐烂等作用。常用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两类。


  (一)固体辅料


  (1)麦麸:取干燥麦麸10斤,熟蜂蜜2斤,清水1斤,先将蜜水混合均匀,然后喷洒在麦麸中,边喷洒,边揉搓,并用半米筛筛一次。如有粘结的小团,再揉搓过筛,置锅内用小火炒干水分取出,冷后加盖储存备用。本品性味甘平,具和中作用,炒焦后有芳香气,能健胃矫臭,常用于制健脾胃及有刺激性、腥臭气味的药物,如:炒白术、炒僵蚕、炒肉豆蔻。


  (2)米:以粳米、糯米作辅料。粳米性味甘平,能益气除烦、止泻止渴,多用于制健脾胃药物,如:米炒党参。糯米性味甘温,益气止泻,制斑螯有解毒作用。


  (3)大豆:以黑大豆作辅料,性味甘平,能补肾解毒,多用于制补肾及毒性药物,如:制首乌、制川乌。


  (4)豆腐:以豆腐作辅料,性味甘寒,具清热作用,制硫黄、藤黄有解毒作用。


  (5)炒:先用半米筛筛去粗炒,再用清水洗去灰泥,晒干置锅内炒热,加少量植物油拌炒,至炒稍带黑色,并现光滑时取出,储存备用。每次炒药前,须加少量植物油拌炒。炮制坚硬药材,用砂作中间体,能使药物受热均匀,达到酥脆易碎,便于制剂和溶出有效成分,如:制马钱子、制龟板。


  (6)土:灶心土、黄土均供制药用。灶心土系土灶中的焦土,以久经火炼者为佳(燃煤的灶中的土不能用),为紫色或黑褐色块状物,坚硬如石,性味辛微温,能温中和胃,止血止呕。黄土,即山地挖掘的洁净黄色土,性味甘平,能止痢、止血、解毒。均须碾粉备用。多用于制补脾胃药物,如:土炒白术。


  (7)滑石:系单斜晶系鳞片状或斜方柱状的天然矿石,质地滑腻,经验以白而带绿色为优,带黄色或灰色质量较差。拣去杂质,碾细水飞用。性味甘寒,利水通淋,清热解暑,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韧性强的动物药,如:制玳瑁。


  (8)海蛤粉:为海产蛤类的贝壳所制成的白色粉末,性味苦咸平,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作中间体砂药,能使药物受热均匀,多用于炒制胶类药物,如:炒阿胶。


  (9)明矾:为三方晶系明矾石的加工提炼品,无色透明,外面被白粉,能溶于水,性味酸寒,能收敛燥湿。生明矾具解毒防腐作用,常用以煮制或浸制毒性药物,如:制半夏。


  (二)液体辅料


  (1)蜂蜜:为白色或淡黄色至深黄色的稠厚液体,新鲜时半透明,日久色变暗,并析出颗粒状结晶。以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粘度大,气味香甜者为佳。如蜂蜜内有杂质,须用铁丝筛过滤,气温低时可加热炼制,再进行过滤。本品性味甘平,具滋补作用,多用于制润肺止咳及补脾药物,如:炙紫苑、炙甘草。


  (2)酒:有黄酒、白酒之分,均可供制药用。用量比例,黄酒量大,白酒量小酒为淡黄色或无色的澄明液体,气味特异,有刺激性,性味苦甘辛大热,能升提药力,通经活络,多用于制行上焦及通经络药物,如:酒炒黄芩、酒洗当归。


  (3)醋:为黄棕色或深棕色的澄明液体,有特异气味,性味酸苦温,能引药入肝,解毒消痈肿,多用于制入肝经及有毒药物,如:醋炒五灵脂、醋炒芫花。


  (4)米泔水:米泔水按次序可分头泔、二泔,以二泔为佳,为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悬浊液体。本品具吸附作用,用于泡制含有油质的药物,能除去部分油质,降低燥性,如:漂苍术。


  (5)生姜汁:取鲜生姜洗净泥土,捣烂,用布包好,压榨取汁,剩下的姜渣,加入同量清水,再捣烂压榨取汁,并入第一次的净汁中和匀备用。本品为黄白色液体,表面可见悬浮的油珠,有香气,性味辛微温,能止呕、散寒、发汗、解毒,多用于制止呕及寒性、毒性的药物,如:姜汁炒竹茹、姜汁炒黄连等。


  (6)甘草汁:系甘草切片加水煎煮而得,为黄棕色至深棕色液体,气微香,性味甘平,能补脾、泻火、解毒、缓和药性。多用于制毒性药物,如:甘草水泡吴茱萸。


  (7)胆汁:系猪牛的新鲜胆汁,以黄牛胆汁为佳,系棕绿色或暗棕色的粘稠液体,有特异臭气,性味苦寒,能除热明目。天南星用牛胆汁制后,可去其燥性,并具清热熄风作用。


  (8)盐水:每500克药用盐6~15克,用开水100~150毫升溶化,性味咸寒,能引药下行入肾,多用于制入肾经及行下焦药物,如:盐水炒杜仲、盐炒橘核等。


《中药学》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关注中医宝典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