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药祛寒药

2017-11-01 中医宝典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凡能温里祛寒,用以治疗里寒症候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温里药性偏温热,具有温中祛寒及益火扶阳等作用,适用于里寒之症。即是《内经》所说的“寒者温之”的意义。所谓里寒,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寒邪内侵,阳气受困,而见呕逆泻利、胸腹冷痛、食欲不佳等脏寒症,必须温中祛寒,以消阴翳;一为心肾虚,阴寒内生,而见汗出恶寒、口鼻气冷、厥逆脉微等亡阳症,必须益火扶阳,以除厥逆。


  临床使用温里药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外寒内侵,如有表症未解的,应适当配合解表药同用。


  2.夏季天气炎热,或素体火旺,剂量宜酌量减轻。


  3.温里药性多辛温燥烈,易于伤津耗液,凡属阴虚患者均应慎用。


  祛寒药:附子、乌头、草乌、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红豆寇、蜀椒、椒目、胡椒、荜菝、毕澄茄、丁香、小茴香...



  祛寒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祛寒药适应病症不同,具有祛寒回阳、温肺化饮、温中散寒以及暖肝止痛等功能,须根据辨证选择相适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本类药物可用于真寒假热之症;对真热假寒病症不可应用。若是真寒假热,服祛寒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是为格拒之象,可采用冷服之法。


  三、祛寒药药性温燥,容易耗损阴液,故阴虚火旺、阴液亏少者慎用;个别药物孕妇亦虚忌用。


  四、祛寒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再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其它具有祛寒功效的药物


  一、温中:砂仁、白豆寇、草豆寇(化湿药)、肉豆寇(理气药)


  二、温中止泻:炮姜(止血药)


  三、散寒止痛:艾叶(止血药)


  四、温肾:乌药、九香虫、沉香(理气药)、钟乳石(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医传统治法


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关注中医宝典微信:

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