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商宏观】货币与信用的十字路口——7月央行金融报表点评

罗云峰 马瑞超 轩言全球宏观 2022-12-04

感谢各位对招商宏观团队的关注!


核心观点:

8月23日,央行更新金融报表。总体来看,央行和银行同时缩表。其中,在央行前期政策工具集中到期与财政收支顺差扩大影响下,七月基础货币大幅减少,货币层面资金转紧;M2增速在债务投资的拖累下重回跌势,信用收缩愈发明显。报告要点如下:


  • 货币层面:《央行资产负债表》显示,七月基础货币大幅减少,超储率小幅回落。从资产端来看,外汇占款保持平稳,但央行政策工具到期导致资金大量回笼;从负债端来看,财政收支顺差与货币发行增多等因素均对基础货币构成负面贡献。


  • 信用层面:《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表明,银行总资产332.39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2.2万亿,缩表幅度明显;增速降至7.73%,创下年内新低并滑入历史低位区间。M2增速降至8.3%,债务投资增速下滑是M2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


市场启示:


七月货币层面的收紧打破了上半年“宽货币+紧信用”的债牛基础。展望未来,政府财政行为、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型操作组合都会对利率走势产生显著影响,债市已站在牛熊博弈的十字路口。

以下为正文内容:

一、货币


七月央行小幅缩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货币当局总资产规模38.05万亿,环比减少9396亿元(前值增加近3000亿);同比增速6.31%,较前值(7.13%)边际放缓。


Ø基础货币大幅减少,超储率小幅回落


降准背景下,基础货币大幅减少。七月,基础货币余额31.06万亿元,环比减少1.39万亿(前值增加近4000多亿元),增速下滑至4.52%(前值5.24%)。从构成来看,银行准备金余额环比大幅减少1.42万亿元,是构成七月基础货币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释放出1万亿的基础货币。但在央行前期投放工具集中到期与财政收支顺差扩大等因素影响下,释放出的基础货币并未留存在银行体系之内,银行间流动性明显收紧。


超储率预计小幅回落。七月,超额存款准备金2.47万亿元,较上月减少1835.8亿元;超储率回落至1.13%,较六月下降0.07个百分点。




Ø资产端:外汇占款保持平稳,央行政策工具到期导致资金大量回笼


外汇占款保持平稳,银行结汇压力明显减小。七月,央行外汇占款余额继续增加,但增幅锐减。数据显示:央行外汇占款余额较上月仅增加13.43亿元,较前值(190.36亿)大幅减少。观察外汇市场变动情况,七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稳定,中间价保持在6.47上下波动;中美利差在1.76%—1.51%的窄幅区间内波动,波幅保持在25个基点之内。在此宏观背景下,外汇市场供求总体平稳。七月银行结售汇顺差98亿美元,低于上半年月均水平。其中,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较上月下降240亿美元,降幅明显,录得仅次于一月的顺差减少规模;银行代客远期结售汇签约差额亦出现明显回落,规模锐减至21亿美元(前值139亿)。银行即、远期结售汇数据的变化反映出银行结汇压力明显缓解,国家外管局在近日召开的七月外汇形势发布会上也表示:“7月份,结汇率与售汇率均与近几个月的平均水平相当,体现市场主体交易和预期基本稳定。”基于上述情形,七月央行外汇占款微幅变动,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贡献作用进一步减弱。


前期投放的政策工具集中到期,致使央行投放余额大幅减少。七月,“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简称:央行投放)余额大幅减少9288.65亿元,远超历史同期,构成当月基础货币减少的主要因素。


从主要投放工具来看,当月MLF投放1000亿(中标利率保持2.95%),到期回笼4000亿,轧差后净回笼3000亿;逆回购净回笼600亿元(六月净投放1000亿),利率锚定2.2%;SLF投放2.32亿元(包括1天期SLF投放0.02亿元,7天期SLF投放2.3亿元),净回笼84.2亿元。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合计净回笼3684.2亿元,占“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当月降幅的40%,其余部分推测可能是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到期。


去年投放的中长期资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到期,未来几个月资金回笼压力明显加大。以MLF为例,去年合计投放54466亿元,而8-12月的投放量占到全年总量的68.9%,且操作期限均为一年期。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仅MLF一项就有3.1万亿的资金面临到期,资金回笼压力可见一斑。在央行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之后,各种政策工具投放已成为央行补充基础货币的重要方式,而工具到期后的资金集中回笼则会对基础货币形成“抽水”压力。央行若要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则需在续作、降准与创设新工具之间进行选择,下半年存在继续降准的可能。




Ø负债端:财政收支顺差与货币发行增多等因素致使基础货币减少


财政收支顺差拉动“政府存款”余额显著回升。七月,“政府存款”余额5万亿元,环比增加4395.31亿元。相比历史同期,七月“政府存款”余额明显偏多,与财政收支顺差扩大有关。


七月,财政收支顺差4348亿元,顺差规模较疫前同期(2019年)扩大近一千亿元。财政收入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万亿,两年平均增长7.6%(前值7.3%),累计已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70%,进度较快。其中,税收收入当月同比上涨12.9%,较六月提高3.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构成最大贡献。七月企业所得税收入6653亿元(前值5212亿),同比增长26.7%,远超历史同期。财政支出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万亿,两年平均增长6%(前值-4%),累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的55.1%(2019年同期完成进度为58.7%),仍未明显提速。从结构来看,财政支出主要科目增速普遍下行,基建支出(尤其是交通运输支出)未见起色。在财政收入进度明显超出支出进度的趋势下,财政收支实现顺差,拉动政府存款项目余额回升。


国债发行进度与往期持平,新增地方债整体放缓。七月,国债总体发行6333亿元,前七个月的发行进度与2019年基本持平(50%左右)。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568亿元(环比减少近1400亿元),其中新增融资4033亿元(环比减少1302亿元),约占全年新增致债务限额的42%。从构成来看,专项债新增3403亿元,前七月累计发行进度为36.1%。




“货币发行”余额小幅增加,库存现金处于低位。七月,“货币发行”余额环比小幅增加63.06亿元(前值229.4亿),对基础货币起到一定负面影响。其中,M0环比增多370.59亿元,增速6.1%,较六月下降0.1个百分点;库存现金环比减少307.54亿元,增速-6.42%,较六月(-11.53%)明显改善。但从存量规模来看,七月库存现金不足5000亿元,明显少于历史同期,表明可供银行自由支配的货币流动性较为紧张。货币乘数升至7.41,较六月提升0.27个百分点。




二、信用


由于每月的《金融数据综述》已经分析了重要金融数据的变化,这里主要结合《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丰富银行体系的信用派生状况,为基础货币的来龙去脉画像。


银行大幅缩表。七月,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332.39万亿元,较上月大幅减少2.2万亿,缩表幅度明显;增速降至7.73%,创下年内新低并滑入历史低位区间。其中,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余额环比减少6107亿元,表明银行同业业务开始收缩;而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余额环比减少9723亿元,反映出银行体系流入非银金融的资金规模快速收敛。


M2增速降至8.3%,债务投资增速下滑是M2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七月,M2增速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在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短暂修复后,再度向8%的历史低位靠拢。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拆解M2主要构成可以看出,银行债务投资增速的快速下滑是导致七月M2增速回落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银行债务投资增速持续下行,从2月的13.92%降至7月的4.22%。尽管5、6两月降幅明显收窄,但七月2.08个百分点的单月跌幅再次成为M2的拖累,而4.22%的增速亦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各项贷款增速的小幅下行也对M2构成下行压力。七月,银行各项贷款增速小幅下降0.02个百分点,达12.27%,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其中,居民贷款增速环比下降0.7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则略有回升。居民贷款中,短期贷款增速降幅尤为明显(环比下降1.15个百分点),而短期消费贷的下滑则构成短期贷款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七月社零数据变化可以推断,居民消费意愿低落已对经济与信贷增长构成明显制约。


观察不同类型银行的资产配置情况,信贷方面,四大行的信贷增速在经历了5、6两月的短暂回升后,七月重拾跌势,四大行与全国性大型银行的贷款增速环比分别下降0.01与0.05个百分点;与之相比,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增幅与上月基本一致。但从其信贷结构来看,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是票据融资(七月票融增速环比提高2.51百分点),说明贷款需求不足仍对银行贷款构成明显制约。债务投资方面,三种类型的银行债务投资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相比之下,四大行的债务投资占比环比提高0.01个百分点(达23%),而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债务投资占比则保持不变(分别为18%与16%)。



三、启示与展望


七月,货币层面的收紧打破了上半年“宽货币+紧信用”的债牛基础。展望未来,货币与信用的松紧变化与调整步伐都将影响到利率走势,债市已经站在十字路口。


Ø 政府财政行为对货币和信用走势的影响愈发显著


从货币层面来看,七月基础货币的大幅减少除了受前期政策工具到期引发资金回笼(约9千亿)外,政府存款余额的明显增多(约4千亿)也具有重要影响。下半年,“央行投放”科目的规模与节奏相对明确,而“政府存款”科目则会在政府债务融资进度与财政支出力度的影响下出现变数,给货币层面带来不确定性。根据“7·30”政治局会议精神,当前能够明确的是:一是今年政府债务发行额度会基本完成,二是财政支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将发力起到稳经济的作用,但难点是对节奏的把握。一旦政府债务融资集中在11、12月,则会与近2万亿的MLF到期产生叠加共振,极大挑战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稳定。

从信用层面来看,七月M2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银行债券投资明显失速。相比刺激贷款需求,加大银行债券投资显然是短期提升信贷增速的捷径,但这同样需要财政的配合。


Ø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的操作组合,直接关系到货币与信用的演变


鉴于政府财政在市场未来演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部分市场观点认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将明显削弱。对此,我们持不同观点。


货币层面,我们重申“节奏看财政,松紧看央行”的观点,下半年货币层面流动性状况说到底还是取决于货币政策。面对政府财政行为的不确定,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强调:“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既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由此可见,央行已感受到下半年流动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难度。央行本月在刚刚全面降准的基础上,开展6000亿规模的MLF续作,即是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留足余量。毕竟,如果短期内多次降准,则难免令市场产生政策宽松的一致性预期。在缺少中长期政策工具的条件下,如何平衡降准与续作,既挑战央行数量型政策工具操作水平,更是直接决定了货币层面流动性的松紧状况。


信用层面,央行在本周召开的“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说明“宽信用”的调控意愿已经形成,但如何推进显然是道难题。面对“稳字当头”与“言行一致”等约束下,若以基础货币大幅宽松等数量型方式推进“宽信用”,则副作用显著;若以降低利率等价格型操作来“宽信用”,尽管理论上可行,但考虑到“推绳子”效应,实际效果未必能刺激贷款需求修复,因此央行对降息的决策恐将慎之又慎。


从七月央行金融报表传递的信息来看,当前形势下“宽货币”与“宽信用”都有实施的必要。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宽货币”依赖数量型政策,而“宽信用”则更加需要价格型政策的支持,因此两套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出台次序将决定货币与信用的实际组合。若数量型政策领先于价格型政策,则会推出“宽货币+紧信用”,助力利率继续下行;反之则会导致“紧货币+宽信用”的组合,拉动利率反弹回升。


由此可见,债市已处在牛熊博弈的十字路口,各位投资者请“坐稳扶好”。


系列报告:


1、规模增长,增速放缓——1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2、吹面不寒杨柳风:央行“缩表”与流动性改善——2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3、淡化“不急转弯”表述下的流动性改善——3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4、关注流动性边际收敛趋势——4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5、淡季不淡——5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6、研判政策走向的量能信号——6月央行资产负债表点评




招商宏观团队: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高明、张秋雨

关注“轩言全球宏观”请长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