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拉达克往事8·世界尽头

随水 随水文存 2021-03-16

关于藏斯卡,我总觉得有太多东西想要写,又不知道该从何写起。或许因为藏斯卡是一个用语言描述不出来的地方,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摄影语言都显得如此乏力。每个到过那里的人,都有自己眼里的藏斯卡。

 

在我眼里,藏斯卡是我所到过的最像诗的地方,那里的每座山、每条河、每棵树、每块石头、每一朵花……当然还有每个人,都能说出故事。像喜马拉雅一样古老的记忆和像天空一样无尽的情感凝固在这诗篇里,美丽与哀愁刻在纵横交错的沟壑,刻在星罗棋布的玛尼,刻在气荡肠回的冰川,也刻在风吹日晒的脸庞。仿佛时光倒流回远古的虚妄,陷落在天地最本原的洪荒。


 



话说我们迫不及待离开卡吉尔,匆匆进入这个叫藏斯卡的秘境,这个地方原本并不在老赵的规划线路上。我对藏斯卡的执念从何而来现在已回想不起来,大概是出于“藏斯卡”这个地名里有一个“藏”字,让我本能地觉得这个地方与西藏有关,然而我却记不得最早是从哪里听来这个地名,大多数文本里都会将Zanskar翻译成“赞斯卡”。

 

其实早在2010年我就曾看过一部日本NHK电视台2007年在藏斯卡拍摄的纪录片《桑噶尔高原的女儿们Being a Woman in Zanskar》,制片人是法国人。当时看的字幕翻译成了“桑干高原”(Zanskar先是被音译成了日文假名,再由假名音译成中文,自然相去甚远),由是之故长期以来我都把这部纪录片的名字记成了“桑干高原的儿女们”。片中的场景及人物,满满的西藏既视感却有没有在西藏见过,令我十分神往。当时推荐纪录片的朋友告诉我“桑干高原”在印度,我觉得难以置信,甚至怀疑那人是不是搞错了。至于“桑干高原”这个地名,任我如何在网络上搜索都一无所获,好像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我当时还是个从未出过国的小白,这个远在印度某个偏远角落的“桑干高原”既不可望也不可及,未曾期待这辈子有一天会造访这里。


《桑噶尔高原的女儿们》纪录片海报

 

当多年后我意识到“桑干高原”就是藏斯卡,再次打开这部纪录片时,我已先后去了藏斯卡六次。里面的那些地方和人物看起来竟然如此熟悉,十多年过去当地并没有太大变化,片中的女孩还与我太太同名,不胜唏嘘……

 

然而彼时,我们对藏斯卡这个地方还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我们正在去向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会遇见什么。


离开卡吉尔进入藏斯卡的公路

 

我在第一次去某个地方之前,并不倾向于去了解太多。旅行前做功课就像看剧透一样,更高效率地帮你把握住重点的同时,也会让你丧失许多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有得亦有失。如今环球旅行变得太过容易,各种资讯唾手可得,以致于乱象丛生。比方说很多人从未来过印度,看了几篇网上的帖子便敢对印度夸夸其谈;再比如说有些地方的照片便如那些朋友圈里十级美颜的自拍照,教人心猿意马,奔现才知乃是滤镜和特定拍摄角度的特效。别人我不清楚,至少我对世界的好奇心被网络资讯扼杀掉了不少,很多地方还没去过便已意兴阑珊。

 

印度算是一个例外,网上的关于印度的中文资料错漏百出,拉达克的资料更是乱七八糟,以讹传讹东拼西凑外加胡编乱造,大概那些写手觉得不会有人去验证。因此说走就走的拉达克之行,没有前车可鉴,更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探险。

 

从卡吉尔出发后,我们沿着苏鲁河一路向南逆流而上。雨季的苏鲁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浑浊而汹涌。沿河两岸山势陡峭险峻,穆斯林的村落连绵。然而拐过一道湍急的弯之后,地貌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翠绿开阔的河谷,以及河谷远方一座大金字塔般的雪山——怒昆峰。

 

怒昆峰(Nun Kun)其实是一对双子峰,由7135米高的怒峰Nun7077米高的昆峰Kun组成。怒昆峰是印控克什米尔喜马拉雅地区的最高峰,两座雪峰彼此相邻,但在进藏斯卡的这段公路上只看得到怒峰而见不着昆峰,因为昆峰被一圈比它略低的雪山所包围。怒昆峰所在的一大片区域因其特殊的地理构造和位置,有着非常活跃的冰川运动,冰川运动带来的一系列地质奇景将伴随一路。


左边那座是Kun,右边那座是Nun,公路上只能看见Nun(图片来源:网络)

 

苏鲁河谷是进入藏斯卡路上的第一个惊喜,在上一篇里我就提到过这个地方。我仍记得第一眼看到苏鲁河谷的激动心情,这里的美是一种田园牧歌般的美——大气,却又秀气;偏远,但不荒凉。高耸的雪山下是平坦富饶的河间谷地,风吹起大片的麦浪和野花,农人在花田里劳作,光着膀子的汉子们在苏鲁河的浅滩上网鱼。土坯和石块垒起简陋原始的屋舍,背着书包的孩童走在田间小径上,裹着穆斯林罩袍的女孩好奇而又羞涩地打量着我们这些过路的旅人。

 

说实话,如今回想起来,苏鲁河谷是很美,但也没有美到那么惊心动魄不能自已的程度,最多就打个八九十分。苏鲁河谷的风光其实就是很典型的克什米尔风光——如果你看过《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就跟电影里小萝莉的家乡差不多。但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到过如此美丽同时又几乎完全未沾染商业气息的地方,所以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初的惊艳,只因世面见得少。


谷歌地球视角:苏鲁河谷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Nun峰的场景,当时就被惊艳到了


在苏鲁河里打鱼的当地人

 

从卡吉尔进藏斯卡一共230公里,但因为路况极差,通常需要开14个小时。藏斯卡虽非限制地区,一路上需要停车登记的检查站却不少。像我们这样一路不断停下来拍照片,起码还得多花两三个小时。我们中午从卡吉尔出发,做好的打算便是走到哪儿算哪儿。出于地方保护政策,卡吉尔-藏斯卡这条线路,只允许当地出租车载客运营,所以司机都是当地人。路上在哪里吃在哪里住,我都交给司机决定。

 

傍晚六点左右,我们驶过了开阔的苏鲁谷地,河道忽地收窄变急,在峡谷的入口处是一个无名小村落。我们车开过村口的时候,在村口聚集的老老少少纷纷对我们行注目礼,似乎很少有人造访这里似的。村子的山坡上有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旅馆,正儿八经的混凝土砖房,有一组太阳能光伏板蓄电池供电,与村中的土坯房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豪华”条件大大出乎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十有八九会住帐篷茶馆。当然,热水澡和WIFI这种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大可不必幻想,肉食在印度的穷乡僻壤也很难找到。有热饭、有鸡蛋、有床铺、有充电,对旅人而言已是弥足珍贵。


村口盯着我们看的当地人

 

夜里走出“豪华”旅馆,漫天璀璨星河,清晰可见的银河在对面的雪山上升起。这可是足以让许多都市人尖叫的浪漫场景,于是我赶紧架起三脚架拍啊拍的——从那晚开始,直到离开拉达克为止,雪山和银河成了旅途的日常,我每天都拍个不停。

 

但如今回看这些银河的照片,真心觉得没啥意思,感觉还不如当时记录的住的地方、吃的东西这些琐碎的照片珍贵——因为银河再过几百几千年还是那样,住过的一床一铺、吃过的一箪食、喝过的一瓢饮,才是人生经历中的唯一。即便可以下次故地重游,也多半物是人非。


当晚的银河


当晚的餐食


如今回看当初旅途的记录,假如这两张里面只能留一张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删掉银河的照片。

 

第二天一早我们离开河谷,进入峡谷,苏鲁河两边的景观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段的苏鲁河几乎是贴着怒昆的双子峰在奔流,这对双子峰下面发育了大量冰川,冰川于山脉是一把天然的雕刻刀,赋予了山脉各种不可思议的形态。

 

很快我们就见到了Parkachik冰川。这条冰川的高低落差极大,它直接从怒昆双峰之间的巨大雪盆溢出来,站在公路边只能看到它从悬崖上垂下来的冰舌。冰舌止于汹涌的苏鲁河,冰川一路夹带了大量的沙石,看起来并不白洁,但在冰川剥落的断面上,可以看到下面的蓝冰。我后来曾出动大疆无人机去探索这条冰川,可即便飞到了500米的限高,还是看不到悬崖上面是什么。在这里,随便一面山壁可能都有超过一千米的落差。


 谷歌地球视角:Parkachik冰川


无人机视角:Parkachik冰川


Parkachik冰川下有供旅人歇脚的茶馆,不远处的雪山脚下有一座典型的克什米尔风格的清真寺,这是卡吉尔往藏斯卡方向的最后一个穆斯林村落。有些驴友会住在这里,然后花一天时间徒步到冰川上面再回来。

 

从这里开始,地貌景观变得格外像西藏。蓝天、白云、雪山、经幡、玛尼、白塔——这些元素无不指向藏区。老赵一路跟我感慨:假如路上没有那些花花绿绿的印度卡车,光是给别人看这里的照片,绝对以为是西藏。拉达克的文化源于西藏,但拉达克人非常介意被外人当作西藏人,他们虽然文化上与藏族同源,如今已然分化成了两个服饰语言都很不同的民族。我看很多写拉达克的文章说拉达克当地都是藏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对拉达克的误解。


 

拉达克在地理上是西藏往西的延伸段,不少地方的地貌类似阿里、扎达等地,而藏斯卡由于这边冰川异常活跃的缘故,风景独树一帜,与拉达克的其他地方都不太一样。就整个藏斯卡的体量而言,这里通公路的地方寥寥,公路旅行可谓管中窥豹。然而即便只是管窥,已教人肃然起敬。在此之前,我从未如此近距离见过如此密集的冰川运动。我们一路溯流而上,海拔也随之缓缓爬升,植被慢慢变得稀少,山体的地质构造渐渐清晰。

 

在这喜马拉雅山脉的深处,我被令人惊骇的地质力量所塑造的原始雄浑之壮美地貌所深深震撼。河谷两边巨大无比的山体,在地质运动的伟力之下,就像千层糕一样被随意卷曲揉捏,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山体纹理。一路上杳无人烟,大多数地方除了公路甚至见不到人类活动过的痕迹。



 

在中国的文化中,最恒久稳定的自然事物莫过于山,故曰“不动如山”。对一个世世代代生活在藏斯卡的人来说,无论是他的祖先,还是他的子孙,再多代的人,在他的坐标系里,生他养他的山和水是亘古不变的。古人缺乏地质学知识,才会觉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如今我们知道喜马拉雅曾经是海底,大江大河经常会改道,高山和湖泊只是地质历史上短暂的存在。


与我们直觉相反的事实是:越是陡峭险峻的山,往往越是年轻,因为那些足够古老的山,都早已经被风化作用磨平——比如印度、澳大利亚、非洲这些有着数亿年历史古老的大陆上,往往没什么高山,时间抹去了地质运动的痕迹——山出现过,又消失了。藏斯卡的山和水,正当壮年,风化作用正在发生着,因其人迹罕至,保留了大量地质运动的痕迹,彷佛可以一眼望穿数十万年的历史,沧海桑田的山河巨变浓缩于瞬间,天地时空之广大一览无余,当自己立于天地之间,除了渺小,还是渺小。在那摄人心魄的强大气场之下,登时体会到了当年的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心情。

 

生命被局限在短暂的几十年之中,不啻为生而为人的最大悲哀。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从地质时间的角度看,我们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一棵树可历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数百个轮回,而一个人活过一场生老病死便告终结。追忆似水年华尚且来不及,千百年前的往事,便如无影无踪的风。白驹过隙的一生注定了孤独,穷尽毕生光阴上下求索,也只能望见数十载寒暑。

 

想到三毛的那首诗《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孤自去远行
把淡淡的思念统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
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很多人只读过第一节,以为三毛咏的是“树”。读完全诗,你才会知道她叹的是“永恒”。可这世间哪儿有什么永恒,无非因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太渺小太短暂,所以才会觉得天地日月星辰大海是永恒的。喜马拉雅从海中升起,如今成为世界的屋脊,曾经生活在那片海洋里的生物绝对料想不到自己的遗骸化石将来会出现在世界最高的山上。终有一天,天会崩、地会裂、海会枯、石会烂……就连整个宇宙都将在热寂中终结,抵达时间和空间尽头。


路上虽无定居点,却能见到许多牧马,宛如世外桃源


 

过了Parkachik冰川继续往前,见到了此行进入克什米尔以来的第一座白塔。白塔正对着被冰川遮挡住的昆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它就像是一个界碑,宣告从这里开始将进入藏传佛教的地界。


 

过了白塔之后遇到的第一个村庄,名字叫兰顿村(Rangdom)。世人公认的世界尽头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在地理上那里是文明世界最遥远的疆界。我没有去过乌斯怀亚,我只知道当我见到兰顿的时候,觉得假如世界尽头有一个村庄的话,那就应该是兰顿的模样。


 

兰顿村所在的这个地方已接近苏鲁河的源头,几条小支流都在这里汇入苏鲁河,在极为陡峭险峻的群山中冲刷出了一片开阔的坝子。这片坝子没有大到可以成为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也没有小到让人忽视它的存在,于是便有了一个村庄在此繁衍生息。整个村子只有几十户人家,鸡犬相闻。一马平川的坝子上的唯一一个凸起是一座小山包,小山包上建有一座古寺——兰顿寺,寺院距离村庄约两公里左右,这座人造的建筑与背后鬼斧神工的山体纹理形成了一种怪异的反差美。



这两张照片分别是两个不同角度的兰顿寺,背景山的纹理很特别


我后来去了尼泊尔木斯塘的一些村落,在那里我感到一种时间上难以追溯的悠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去了俄罗斯的北极圈,而在那里我感到的是空间的浩大无垠,一直走到地老天荒都杳无人烟的偏远。兰顿这个地方,兼具了时间的悠远和空间的偏远,遗世独立。即便是盛夏七八月份来到这里,我还是会感到“冷”——那是一种被遗忘在世界尽头的荒凉落寞的凄冷,时间在这里彷佛被冻结了起来。从这里无论往哪个方向行进,都要颠簸数小时才能望见人烟。

 

兰顿看起来好像是藏斯卡的大门——这是进藏斯卡路上的第一个藏传佛教的村庄——恰恰因为它是藏传佛教往西方传播的最后一个村庄。

 

从拉达克的首府列城到藏斯卡,直线距离一百公里左右,然而开车的话单程有四百五十公里左右。历史上藏传佛教是由东向西传播到了拉达克的藏斯卡,而如今由于公路规划的原因我们坐车的话只能从反方向进入藏斯卡,这段路并不是传统上藏斯卡与列城乃至外界交流通商的路线,因此才人迹罕至格外荒凉。



 

当藏传佛教以拉萨为中心向外辐射传播的时候,在这喜马拉雅的最西段遇到了伊斯兰教,止步于拉达克。西藏以西,尚且有拉达克的藏传佛教,而拉达克藏斯卡的兰顿村以西,便再无藏传佛教(以系统的传承为标准,并不是说有信徒就足够了)。藏传佛教未能立足于兰顿以西,伊斯兰教却渗透到了兰顿以东的广阔天地。从地理上看,从四川的横断山脉一直到兰顿为止,是藏传佛教的世界;从兰顿往西一直到地中海,将是伊斯兰教的天下。

 

谁能想到,兰顿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竟是藏传佛教世界的尽头,守望着正统藏文化最遥远的疆界。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连载】拉达克往事1.缘起

【连载】拉达克往事2.锡克帝国故土

【连载】拉达克往事3.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

【连载】拉达克往事4.初见克什米尔

【连载】拉达克往事5.斯利那加的美丽与哀愁

【连载】拉达克往事6·没有国境线的地方

【连载】拉达克往事7·逃离卡吉尔

【拍妻党】拉达克往事番外1.爱上一匹野马,那就搬去草原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