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对方在此刻成为您人生电影中的主角——《平常即奇迹》系列评论之二

金振豹 静修与读书 2022-01-06

编者按:本文是对即将于4月份来中国交流的奥地利身心灵导师托马斯.希伯尔和柏林公共政策研究院斯蒂芬.布雷当巴克在他们的对话录《平常即奇迹》一书当中探讨的八项精神成长和内在科学之原则的系列评论中的第二篇。关于托马斯.希伯尔和内在科学的介绍,参见本公众号3月8日文章“内在科学的方法和方法论”以及3月16日文章“内在科学如何可能”。这一系列的第一篇是“对自己的命运和情绪承担完全的责任”。


希伯尔和布雷当巴克的对话录《平常即奇迹》当中讨论的内在科学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让对方在此刻成为您人生电影中的主角”。希伯尔认为,在人类意识发展到当今这个阶段,一个人只对自己承担责任,只是觉察到自我,已经不够了,尽管对很多人来说,觉察到自我已经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在当今这个时代,人性的进一步进化,需要我们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当中,在保持对自己的内在有觉察的同时,对对方的状态也要有细致入微的觉察。这种觉察是建立在我们能否对自己的状态随时有深入的觉察之基础上的。我们越有能力随时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觉察,也就越有能力随时觉察到对方的状态,从而支持到对方的成长。这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成了一种双人舞蹈,成了一种交流的艺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大师的艺术。

 

也就是说,一个要对自己的命运和情绪负完全之责任的人,不是仅仅对自己负责,而是也要对他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负责。一个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之意识的人,会努力在各种情境下使自己处在真实的,有活力的状态,也因此能够敏锐地看到对方是否处在真实的,有活力的状态,并帮助对方达到此种状态。

 

这意味着,在关系中每一个具体的当下,我们能否尽可能不带前见与偏见地来看待对方,能否全然地只是感知当下的状态,并使之变得真实和有活力,仿佛与对方的每一个当下的交流都是全新的,仿佛每一次对话都是第一次,而不管对方是我们已经相处了许多年的妻子或丈夫,或打了很多年交道的朋友。在希伯尔看来,我们对关系的承诺,都应当是此种意义上的承诺。

 

这种觉察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醒着”的状态。我们常常听到别人说,也常常自己冒出这样的想法:“这个人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我就是这个样子的”。然而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这其实只是意味着我们的心灵在沉睡。我们失去了对鲜活的生命,对自己身上,对我们周围无时无刻不在流动着的能量的感受。而当我们是“醒着”的时候,我们是富有活力的,神采奕奕的,是自然的,有灵感的,有创造性的,也是无法被预测,被定义的。我们有可能在任何一个当下自由地改变自己,也允许周围的人自由地发生改变。

 

从内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上一篇文章所分析的《平常即奇迹》中提到的第一项原则,“对自己的命运和情绪承担完全的责任”,已经隐含了内在科学的根本预设,即生命的本质是可知的;我们的情绪、健康和疾病的原因是可知的。我们通过逐步深入地认识情绪、健康和疾病的原理,不断深入地认识生命的本质。由此,我们也越来越有能力摆脱种种自己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和框定:家庭、地域、时代、文化以及个人的早年经历和所承受的种种创伤。换言之,我们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动转化者和创造者。和外在科学借助“观察”来认识外在世界一样,内在科学同样借助“观察”来认识生命的本质,即对自我的身心状态及其变化进行有意识的“观察”。静修冥想即是我们借以“观察”自我身心状态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在这一点上,内在科学显示出了在外在科学上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事实:“观察”本身即会带来转化。也就是说,不存在绝对客观的“观察”。我们只能选择以何种态度和何种方式进行“观察”。这种选择显然只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做出。

 

在我看来,《平常即奇迹》在经由上述第一条原则确立了内在科学的基本预设,其实也是基本出发点之后,通过其余七条原则,包括本条原则:“让对方在此刻成为您人生电影中的主角”,告诉我们更加具体的自我转化之道,以不断深入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对自由的体悟。

 

“对自己的命运和情绪承担完全的责任”这条原则的重点在于对自我之身心状态的观察和觉察。当我们一个人练习冥想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我们所有情绪的发生与变化,包括喜、怒、哀、乐等,都与内在能量以某种方式流动有关。外在的特定事件会在我们身上触发何种情绪,诱使我们的内在能量以何种方式流动,取决于我们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价值观这些因素。我们通过练习冥想以及对这些打在我们身上的烙印进行反思,会越来越能够理解那些因素对自己身心的影响。原先在潜意识层面起作用的因素进入到意识的层面。过往人生中种种让人无法理解的事件开始呈现出意义。种种让人不堪回首的痛苦和创伤得到疗愈。身心更加整合,也更加自由。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发展的过程。

 

只是很显然,我们无法单纯通过一个人静修打坐让这个过程无限发展下去。大部分人在开始练习打坐之后的很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身心合一的程度都是很有限的,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道家经典《淮南子》里已经提到,“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生命的发展,是“形”、“气”、“神”这三个层面平衡发展的过程。它们是互相牵制的。单纯打坐的话,固然可以提升能量(“气”),却同时也受到肉体(“形”)和意识(“神”)这两个层面的制约。要使肉体能够匹配能量的发展,我们需要适当的身体锻炼。要提升意识,我们需要将自己置于各种各样情境下,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当中去练习自我觉察和把握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在与他人交往时,让别人成为主角是很困难的,也往往让人感到颇为痛苦。人都倾向于把自己的同类看成是竞争者,看成是有可能对自己构成伤害和威胁的存在。人和人之间当然也有合作,但我们现在对合作的理解基本上是经济层面的,因而也是建立在竞争和计算之上的合作。工作和业务关系上如此自不必说,甚至家庭关系也越来越为竞争和计算所左右。

 

然而,之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最亲密的家庭关系越来越沦落为一种竞争和计算,之所以每个人都想在交流当中成为主角,努力想让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看问题,而没有兴趣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立场和角度,以至于人和人之间总是充满误解、算计、紧张、冲突,这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对生命本身的感受和把握,而执着于种种廉价的替代物。

 

可是仔细想一想,他人的存在以及和他人的交流对我们又是多么重要!人作为有着无限可能性的存在,只有在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让自己潜在的灵性得到磨炼和发展。这种精神性就其本质而言可以说是我们觉察和调动自己的生命能量,以及左右自己的情绪和肉体的能力。它与我们自己的身心整合程度以及身心的健康直接相关,也直接决定着我们对生命,对各种美好事物的体验。我们固然需要通过独自静修打坐来发展这种能力,在各种与他人交往和交流的场合当中去发展这种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真正美好的生命体验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体验,而所有的情感体验也都是能量体验。

 

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在与他人的交往当中,“让对方成为主角”意味着什么。每个人,不管是我们的朋友、同事、上司、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是我们的邻居、超市的营业员,或我们与之一辈子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内在的生命成长需求的人。生命的成长意味着能量的自由流动和提升。无论此时此刻站在我面前或坐在我身边的这个人对此有无意识,他/她都有着这种需求。当我们在与他们交往的每一个当下对他们的这种内在需求有所觉察和把握,允许,乃至帮助他们以更加真实和自由的状态出现,使他们内在的能量得以自由地流动,人和人之间就会有真正的,富于滋养的情感连接。这其实也是能量的连接。这会使我们双方都变成更好的,更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人。

 

而现实生活中,出于无知、懒惰以及恐惧,我们习惯于用防范和戒备的眼光,用现成的、粗糙的印象去看待面前的这个人。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做出改变,向我们伸出橄榄枝,照顾到我们的感受,而害怕先把自己的成见和戒备放下,害怕从自己的改变开始。而对方也正好如此期待。当双方的期待都因此不停落空之后,成见也就越来越根深蒂固。这可以说是一切人际关系似乎都免不了会堕落,而且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堕落的根本原因。

 

在和他人交往当中让他人成为主角,而不至于感到自己吃了亏,被挤压,被忽略,乃至为此感到由衷的快乐的根本奥秘在于,我们对自己内在能量的充分觉察和把握。一个对自己内在的能量有充分觉察和把握的人,会多么希望在他人身上感受到同样的内在的能量!每一次在带领静修工作坊的时候,我都会在工作坊进行到一定阶段之时,在正在打坐的每个学友的背后站一站,去感受他们的能量。身心越整合,进入状态越快的学友在打坐时散发出来的能量会和我的能量相互激发,汇成一种对彼此来讲都妙不可言的身心体验。在这种体验当中,不存在单方的施惠与受惠,不存在单方的成全与牺牲。这种体验既是肉体直接可感的,也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的体验。它不会让人成瘾,只会让人珍惜每一个与他人相处的当下,只会让人更有意识去努力让每一个与他人共处的当下成为对彼此的生命富于滋养的时刻。当我们越来越多地经历这样美好的时刻,我们就会开始理解希伯尔在这一章的最后所说的,“让对方成为自己此刻人生电影的主角”从根本上来说意味着一种“无条件的爱”。




活 动 预 告


一、4月11日到15日三和静修中心五天静修工作坊

4月11日到15日我在北京昌平辛庄三和静修中心举办为期5天的静修工作坊,费用为5000元每人,含在静修中心5天的住宿,不含伙食费。关于工作坊的介绍可见本公众号2月27日公告:“金振豹博士静修工作坊介绍”。


二、4月27日-4月29日深圳静修工作坊

4月27日-4月29日我在深圳南山区侨城东路自在园举行为期三天的静修工作坊,4月25日19:30-21:00在这里有免费静修沙龙。详情请见:“金振豹博士静修疗愈工作坊”。


、希伯尔访华日程及活动


托马斯.希伯尔来访中国的日程及活动请见下表:



详情可见:托马斯•希伯尔:透明沟通——压力转化与创造觉醒之路


、4月17日北京师范大学圆桌会议



《人生何处去》购买


我翻译的德国人智医学医生苏珊娜霍夫迈斯特博士所著《人生何处去》,是一本以人智学为基础的自传工作的重要著作。每个人的情绪模式和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被自己成长过程,尤其是早年经历所决定。人智学认为人的一生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通过对自己的成长过程和早年经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疗愈作用,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看到生命新的可能与方向,成为自己生命之主动的转化者。关于本书更为具体的介绍,请看本公众号2017922日文章拉开一点距离看人生——《人生何处去》译后记。本书正式出版尚需两三个月,目前如有需要的朋友可联系我获得打印版,80元,含邮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