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窥探一下,机构高管的投资秘密......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欢迎来到【小巴取经】
和小巴一起共读经典


前几周,朱宁《投资者的敌人》这本书,小巴已经解读完“散户篇”这个主题,和大家盘点了普通散户在做决策,还有买股、买基金的时候,是怎么犯错踩坑的:


《大佬齐推荐:你不得不知的,亏钱真相》

《踩了这3个大坑,赚到钱才怪!


今天咱们来扒一下

企业和机构高管的那些事



01


过度自信的“赢家诅咒”


自信,是公司高管和CEO的一个重要品质。


但如果过度自信,他们就会大量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也会更频繁和大额的,收购和兼并其他公司。


公司壮大貌似是好事呀?


但收购之后的公司业绩,无论是股票表现还是运营效率,反而比那些普通CEO管理的公司落后了。


因为为了能顺利收购,他们常常会出更高的溢价价格来买,但心里还觉得“便宜”。


这种溢价,就会在体现在收购后的股价上:本公司的股价,不升反跌。


这其实就是“赢家的诅咒”。


那为什么企业会进行收购呢?


战略上的原因可能是——


企业内生发展不足,要通过收购兼并,把股东的钱留在公司;


迫于竞争压力,要在行业内形成对垒;


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壳资源;


为了资源和产业整合。


比如中石油,常年向苏丹、马里买矿,如果收购了对方的企业,就能保证资源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又比如,生产汽车的会想要收购生产轮胎的,整合上下产业链,扩大规模。



这都是明面上的,但是朱宁教授还给我们爆了一些料。


那就是,用什么方式去收购,在财务上,可能还有更深的考虑——


假如是用现金收购,说明自家公司有盈利、现金流稳定,被收购方的股价,被低估的;


反过来,如果是用“以股换股”的方式收购,原因还可能是,自家公司,也就是收购方的股价,是被高估的。


如果是自家公司股价过高,高管就有可能会利用收购的机会,来套现。


举个之前的例子吧。


“联创股份”这家公司,在2015–2017年,先后收购了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鏊投网络4家公司。


这4家标的公司的收购,都是高溢价,其中上海麟动的评估值,比它的净资产溢价了34.93倍。


在收购后,联创的两大股东和多位高管,就大量抛出本公司股票,高管合计套现了1个亿出来。


联创的高股价一路大幅下跌,散户韭菜们就此被割。


(“联创股份”的高股价跌落)


这种资本操作,在互联网泡沫时期发生频率就更高了。


02


损人利己的高管


刚刚说的利用收购来套现,其实就是损人利己了。


而且还不止这些。


现在很多公司,会用给期权的方式来激励高管,想着可以把高管的利益,和股东的长期利益结合在一起。


但是从期权这个方式来看,高管和股东对长期股票表现的追求,不一样。


期权领域的一个基本理论,是一家公司的股价波动越大,持有期权的价值越高。


所以,高管会更关注公司短期表现和投资收益,而未必会看重企业长期的发展和目标。


甚至有人会为了增加自己的期权价值,故意投资一些高风险的项目,使公司的股价更有波动性。


投好了,高管就有奖金和股权,但损失了,成本就都由股东和投资者们来承担。


朱宁教授在这里

还给我们爆了一个

华尔街高管的料


那是他当年还在雷曼兄弟(当时美国四大投行之一),做股票量化策略主管时,亲身经历过的一个事情。



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破产了。


当时,有2家公司参与竞购雷曼兄弟的亚洲资产:


英国巴克莱银行VS日本野村证券。


当时,巴克莱银行已经收购了雷曼兄弟的美国资产,而且,巴克莱和雷曼都是英美文化,按理说,雷曼应该要卖给巴克莱。


但是,雷曼兄弟的高管,偏偏把公司卖给了野村证券,原因就是——


野村证券那边,向雷曼兄弟的高管作出承诺,保证高管们享有,以2007年投资银行历史最高业绩奖金薪酬为基准的,2-3年的奖金。


这个金额,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这可是在当时金融危机的环境下。


高管们有了这个保证的钱,自然很欢喜答应了,但是雷曼被野村收购之后,文化差异和冲突不断。


比如因为数据打通的问题,朱宁教授自己就在3个月内,被迫换了4次办公室。


整合一直很艰难,后来很多员工都走了。


要知道,员工是投行最核心的价值,人走了,很多东西就都没有了。


所以,朱宁教授才深有体会——


公司高管的自私和贪婪,对于股东每一次重大损失和市场危机,其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03


投其所好的“设计”


对于小散户来说,还得注意高管们“投我们所好”的各种设计。


比如,公司上市时机。


他们会挑有利可图,也就是融资成本较低的时候,发行股票,也就是,投资者对公司估价过高,认为公司有吸引力的时候。


投其所好的真相是,股价高,企业融资成本变低了,但你就承担了更高的成本,今后可能获得的收益就越低。


再比如,公司高管会用盈余管理,过分描绘未来盈利,压制和收买负面信息。


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利用市场的热情,人为压低IPO的流通股数,减少供给,来抬高定价。


所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首日表现较好的IPO公司,上市后一周的表现,往往是差于市场,中长期表现更是令人失望。


关于打新,小巴已经在之前的文章《都说,打新股稳赚?里和大家详细聊过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回顾一下。


总的来说,小巴不建议大家去无脑打新。



那在上市之后呢,“投其所好”的设计也陆续有来。


比如分红。


在不分红企业表现相对较好的时期,传统意义上稳定分红的公司,就会选择不分红,或者降低分红比例和金额。


那在分红公司股票表现相对较好的年份,那些传统上不分红的公司,也会开始进行分红。


又比如,拆股。


通过增加公司股份数量,将同样价值的资产,摊薄到更多的股份上,从而降低每股股价。


这正好迎合小散们,贪便宜的心理,利用拆股,人为让股票创新低,吸引投资者买入,推高股价。


更多细节,小巴在这里就不讲了,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书。


今天讲了那么多,小巴希望大家能记住的一件事就是——


即便是高端如华尔街,专业人士们在传递信息、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在追逐自己的收入最大化,促进自身的业务,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想法。


所以,咱们要更加客观和慎重,即便对方是权威专业人士。


多学点知识去武装自己,没错的。



好,小巴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最后,帮大家总结一下收获:


过度自信的企业高管们,收购和兼并其他企业的可能性更高,而且往往溢价来买,这就会降低股东价值。


高管还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例如,迎合投资者的心理,决定什么时候上市,人为控制IPO的流通股数、决定什么时候分红等等。


可以说,普通投资者和高管之间,其实是在进行博弈。


但是,高管熟悉公司和资本运作,在信息等方面处于更大的优势。


从这方面,咱们也可以看到,持有单一股票的风险非常高,还是得小心谨慎,以防掉入高管设计的“投我们所好”的陷阱里。


小巴取经
咱们下一期再会吧~



加上星标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191213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