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寓教”一定要“于乐”?

新游记 腾云 2022-06-30


《新游记》第六集上线了。

在这一集中,著名心理学人叶壮探讨了几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关于游戏如何提升孩子创造性、如何为孩子提供一个“试错空间”,以及游戏为什么能为教育赋予更多可能性。同时,他也为家庭间的沟通提出了几条可行性建议。

建议您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完整课程,以下为文字精选版。




《新游记》是腾讯DN.A计划联合多方推出的课程,旨在阐述一个道理——如果能够合理指导孩子玩游戏,游戏甚至能够对孩子成长带来良性促进。DN.A计划是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 ACTION)的简称,该计划希望能够为在数字时代感到焦虑的父母,提供和网络教育有关的各种知


主讲人 | 叶壮

“让孩子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无中生有”是一种创意体现,也是游戏最大的魅力之一,它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开放性的世界。
比如建造向往的建筑、宇宙飞船,搭建自己理解的商贸网络、军事战略。孩子玩的游戏不同,创意的迸发方式也就不同。
有时孩子因为一关过不去,就会长时间沉浸在“通关魔咒”中无法自拔。对此,很多人认为,玩家想要顺利通关,就需要费尽脑筋,解决困难,这对于创造力是一种锻炼。
叶壮老师认为,游戏给创造力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土壤:心流。不管是下象棋还是玩电子游戏,“游戏”本身非常容易让玩家产生心流体验。心流状态就是一种让人高度投入,甚至忘却时间流逝的心理状态。
著名的心理学家米哈利·西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有一本经典著作《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他指出,人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心流的存在。
例如,解答数学题时,茅塞顿开的一瞬间,是因为心流;写作文时,下笔有神,灵感无限,是因为心流;玩象棋时,步步为营,频出妙招,是因为心流;玩游戏时,精巧腾挪,展示个人成果,也是因为心流。

心流是一种高级而稀有的心理体验,而游戏又是诱发心流的极佳环境,这样的组合,很有可能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电子游戏会让多巴胺水平达到峰值并引发心流。这是需要孩子们足够专注并长时间思考才能获得的。对于许多孩子来说,电子游戏就是他们能体验到心流控制感的最好的“场所”。
游戏设计师调整游戏的难度,使其与玩家技能水平相匹配,创造一个能让他们专注,并努力参与其中的完美环境。因此,游戏设计师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程序开发,来激发玩家的“完全沉浸感”。
那什么样的游戏更能激发孩子的心流感受呢?


  • 难度适中——太难了,一会就放弃了;太简单,一会就厌倦了
  • 体能激活——推荐使用体感设备的游戏,锻炼的同时增强体验感
  • 目标明确——家长和孩子一起在游戏中找到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才能有更好的心流体验



“游戏是个安全多元的试错空间”
游戏除了可以锻炼人的大脑,它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试错空间,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在游戏中,犯错也不丢人,这样的试错环境反而能让孩子学到新技能并玩得更出色。
大量研究都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游戏满足了人们对能力表现和控制感的双重需求,同时,多人游戏还满足了人们对关系的需求。孩子不仅可以高度投入、感受良好体验,还可以安全试错、得到外界的支持保障——这简直是一个激发创造力、推动孩子进入心流状态的绝佳场所。
很多小朋友喜欢开放的、高自由度的、没有固定情节的游戏。而这种“不设限”的游戏,也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可。
早在2013年,瑞典的一位老师莫妮卡·艾克曼(Monica Ekman)就已经在课堂上大力推行将某款沙盒游戏列为一门教学课程,后来,她所供职的中学正式将这款游戏作为13岁学生的必修课。校方认为,这款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城市运营和环境问题,并培养孩子们创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成为孩子能力的训练场,家长可以关注游戏的一些特征,来帮助孩子选择游戏,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
  • 高自由度——让孩子们可以在游戏里更好地绽放创造力
  • 高交互性——孩子与游戏之间多样的互动,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 实践意义强——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掌握的知识,可以举一反三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电子游戏是新教育模式的可行载体”
游戏可以作为引导孩子学习的重要工具,这样一种“新”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呢?
传统的教育主要采用“回溯”的方式,而游戏则截然不同,它给学生们提供一种“展望”的视角。例如:
“回溯”型教育手段 
“展望”型教育手段 
听故事 
讲故事 
通过整理票据来学记账
摆个小摊位学交易 
阅读文学作品  
改写经典名著 
参观博物馆 
绘制手指画 
听系列广播剧 
录制自己的音频播客 
看话剧 
编排表演自己的演出 
看经典电影 
制作自己的独立电影 
给别人喝彩 
为自己记分 
采购现成的东西
自己手工制作物品拿来用


回溯型教育类似于“要我学”,而展望型教育更类似于“我要学”。
回溯型教育要求学生们去做经验总结、考试、测验、读后感等等类似的工作;展望型教育则更多地要求学生们去探索、试错、体验和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游戏,恰恰给“展望”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这两种学习方法无法互相取代,如果没有“回溯”,“展望”将面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迫,如果没有“展望”,“回溯”也只能是嚼别人嚼过的馍而已。

可见,电子游戏不能替代传统的教育空间,电子游戏不是教育的天然对立,而是当下教育的延伸。
很多传统的教师只掌握“回溯”的教育手段,自然会高度排斥采用电子游戏作为教育平台。与此同时,很多传统的家长只能理解“回溯”的教育模式,自然也就认为游戏没有教育意义。
但当下教育界的思潮,其实更倾向于让老师成为学生们“在知识殿堂中的导游”,而非学习上唯一而绝对的主导。
因为知识在快速更迭,技术在高速发展,如果你已工作多年,就会明白企业里面的老员工,很可能难于掌握真正的新技术——越老的员工对越难掌握新的技术,因为这种学习很难依靠“回溯”的方法去完成,而这种方法,却是上一代人最能理解的学习手段。

这对于孩子们也是一样,只有掌握了新时代的学习方法,才能完成新时代的学习任务,对于一个出生于2006年之后的孩子来说,学会前瞻性地去“展望”新知识,已成必然。
家长们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在帮助孩子“展望”未来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是绝佳的帮手。
总之,用游戏促进成长,非但不是伪命题,反而是一个实打实的养育现实。很少有哪个养育元素,能够像电子游戏一般,如此多元而充满趣味性地丰富孩子的生活。
现在,孩子、技术、环境、硬件、软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学校、社区、文化产业与政府也做好了准备,让电子游戏赋能孩子的个人成长,唯一差的就是家长自己这块拼图了。
不过,作为家长,我们并不能坐享其成,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才能避免电子游戏成为孩子童年中的潘多拉魔盒。希望各位家长带着思考去看待游戏。带着思考,重新审视游戏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带着思考,重新定义自己心中的游戏。


点击下方标题,回顾《新游记》往期课程
《新游记》第5集: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的“技能”,生活中用的上吗?《新游记》第4集: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

《新游记》第3集:如何合理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自我表达?

《新游记》第2集:好好说话很重要!

《新游记》第1集:游戏真的是成长的敌人吗?

《新游记》:为父母和孩子带来另一种“游戏观”






往期回顾 


喜欢本文?快点“在看”支持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