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情绪管理?

DN.A计划 腾云 2022-06-30


《新游记》第四集上线了。
在第三集中,著名心理学人叶壮关注了游戏对孩子自我表达、自我定位能力的影响。他说:“如果游戏利用得好,孩子便会敢于自我表达,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
在第四集中,叶壮老师指出,游戏产品有着很强烈的情绪激活能力,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可以起到缓解压力、营造积极感受、训练应对紧张节奏能力等作用。
课前划重点:


  • 游戏为什么可以成为舒缓压力的工具?

  • 游戏如何帮助孩子抵抗压力、营造积极感受?

  • 如何帮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情绪管理?

  • 当孩子表现出怎样的状况时家长需要出手干预?


建议您点击上方视频观看完整课程,以下为文字的精选版。


DN.A计划 | 这是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 ACTION)的简称,该计划希望能够为在数字时代感到焦虑的父母,提供和网络教育有关的各种知识。


主讲人 | 叶壮



“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
好玩的游戏一定是可以激活玩家情绪情感的。它可以让孩子在情感波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样化的情绪体验。
我们不妨想一下,为什么大人们会喜欢打扑克、下象棋、打麻将呢?因为好玩。孩子玩游戏也是同理。
“好玩”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它不仅意味着让玩家感到放松,其实还有紧张、刺激的感觉,它的情绪体验是丰富的。
一款好玩的游戏——无论面向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描绘一个宏大的世界观,塑造了很nice的英雄形象。游戏之后,玩家就像看了美妙的电影或是读了精彩的名著,内心悸动。



2017年,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在《心理科学》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青少年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长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周末接触游戏时长在三个小时以内,可以有效提高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在上学的时候,每天玩不超过两个小时游戏,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科学家还发现,与看动画片、刷手机和上网相比,游戏对情绪功能的改善效果是最好的。
分析数据显示,在上学日玩两个小时(以内)游戏的影响效果最大,能让孩子们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约6%。


当然,对很多家庭来说,上学日玩两个小时并不现实。但在有限的时间里,游戏确实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于是,我觉得家长们起码可以做到这三点:
第一,每天预留一点游戏的时间,中和孩子当天的负面情绪。
第二,尽量选择有多种情绪刺激的游戏,由此调动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
怎么区分情绪刺激的丰富与否?举例来说,如果孩子因为一直输而发脾气,这就是情绪单一刺激的体现,需要引起注意。
第三,不要让孩子长时间只玩一个游戏。
因为时间久了,再精致的游戏,它带来的情绪丰富度也会下滑,所以“多玩不同游戏”才是良策。

▶“游戏有助于孩子培养抗压能力。”
游戏给情绪带来的影响不仅限于简单的解压。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游戏帮助玩家更好地对抗压力。
举例来说,经常玩游戏可以让人对突发压力事件的反应更敏捷。有实验发现,面对同一类场景,动作类电子游戏玩家的反应时间要比普通人短10%左右。


家长朋友可能会想,反应时间缩短了,那精准度是不是下降了呢?
其实不是,哈佛大学教学医院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腹腔镜外科医生每周能玩三个小时以上的电子游戏,他们在手术中的错误就会比那些不玩游戏的同事少37%。
所以,打游戏认真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认真对抗压力”的能力,但他同时还需要具备把这种能力应用在生活中的本领。
那么,怎么利用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呢?

其一,选择恰当的游戏难度。
如果孩子年龄小,那就可以将游戏的难度调低一点;等孩子长大一点,难度更高的游戏便能让他提起对抗挑战的兴趣。
其二,因人而异,“投其所好”。
有人喜欢打球,有人喜欢下棋,在游戏世界,不论是辗转腾挪躲子弹,还是动脑筋解密,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挑战就好。
其三,尊重孩子的“死磕精神”。
孩子们对游戏里的挑战是严肃认真的,家长也不要一副“游戏而已”的态度。只有尊重孩子对待每一个挑战的态度,他们才能正确面对所有的挑战。




▶“游戏能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有的时候,孩子玩游戏容易怄气——跟自己生气或跟队友生气。家长如果不让他玩,他会跟你吵架;如果让他继续玩,他还是会跟你生气。这该怎么办呢?


这往往是因为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了挫败,或者是玩的方式有问题。


如果一个求胜欲非常强的孩子,在一款强调对抗性的游戏中输了好几局,而且还输在了“猪队友”上,那确实很容易为此发脾气;一个非常期待剧情下一步走向的孩子,卡在了一个迷宫中死活走不出来,这也容易发脾气;在玩某款音乐游戏的时候,孩子如果跟不上游戏节奏,由此导致没法得到太高分数,他也可能会生气。


这种情况不见得是不好的,适当的紧张感是游戏好玩的一个要素。


但如果这种紧张感变成了愤怒,甚至影响到了其他的事情——比如孩子非要赢一局游戏才睡觉,结果却从晚上八点一口气输到了凌晨两点,那我们就必须出手干预了。


我们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第一,暂停这款游戏。


一旦孩子陷入了一种“赌徒心态”,像亏了钱的赌徒不惜一切代价要翻本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以良好的心态玩游戏了。所以为了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我们需要强制性地暂停这个游戏。


第二,短期内暂停这款游戏,先玩点别的。


好游戏有很多,不一定非它不可。玩一些更加轻松,不强调胜负,而更强调剧情或者创造力的游戏来调整情绪状态。就算孩子后来没有再重新拾起那款惹过他生气的游戏,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三,想办法调整游戏本身的难度。


大量的单机游戏都有难度上的设定,就算是网络游戏,也有很多设计了匹配不同层级玩家的对应玩法。


第四,和孩子谈一谈“为什么要玩游戏”这个话题。


如果他能认同玩游戏是为了更快乐,相信他就可以从更内在的角度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最后,针对今天的话题,我认为家长们可以尝试去和孩子讨论这些问题,并由此更好地了解孩子
您了解孩子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吗?最喜欢哪款?
这些游戏里,哪些带来了更好的情绪体验?是开心的、刺激的、有挑战性的还是合作性质的?
跟孩子聊一聊,他更喜欢哪种情绪?
这是一个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机会,也是一个让孩子帮助家长了解游戏的窗口。通过这次沟通,相信你们就更能在游戏与情绪这个话题上达成共识,以后玩游戏的时候,更多地去体验积极情绪,而远离那些挫败感和彼此的不理解。


点击下方标题,回顾《新游记》往期课程:


《新游记》第3集:如何合理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自我表达?《新游记》第2集:好好说话很重要!《新游记》第1集:游戏真的是成长的敌人吗?《新游记》:为父母和孩子带来另一种“游戏观”






往期回顾 


喜欢本文?快点“在看”支持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