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演讲】覃照:营造理想教育生态

覃照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2022-06-06
12月13日下午,“地方教育治理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国务院参事汤敏老师主持,8位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局长,围绕“我心中理想的教育生态”发表精彩演讲。作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的重要活动内容,本论坛备受欢迎,截止活动结束有182万人在线观看。我们将陆续把各位局长的演讲分享给大家。




覃照  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深化关键领域结构性改革
营造理想教育生态
——在2020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的发言
文|覃照
尊敬的汤敏老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感谢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提供这样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很荣幸能向大家介绍宜昌教育发展情况。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湖北省西南部,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5万,是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享有“中国诗歌之城”“中国钢琴之城”“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913所,在校学生50万,教职工4.5万。“十三五”期间,我们以“营造理想教育生态,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宜昌教育”为目标,着力打造“宜学之城”,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是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整体试点市、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局信息联系点,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区全覆盖,上个月我市西陵区作为湖北省第一个县接受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在全省率先完成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和资源整合、建成职教园区,科教城建设稳步推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先后参加韩国平昌冬残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及随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为祖国争光,开展“生态小公民”主题教育,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上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提出“教育生态学”观念,推动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建立合理的学校内外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生态治理要系统考量,整体推进。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审视教育,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生态化格局,学生、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多元主体交互作用,在体现各方面不同教育价值和利益诉求中,达到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形成良性增长,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把握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需要我们牢记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深化关键领域综合改革,释放各类主体效能,以营造理想的教育新生态保障教育发展目标实现。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们的思考与探索。
从教育内部分析,好的教育生态是各级各类教育供给相对平衡,教育质量相对均衡,不同群体教育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的生态。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宜学之城”城市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扩大教育供给,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一个体系,实施五个计划”为抓手,全力构建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一是完善学生全面发展培育体系。发挥宜昌水电之都、诗歌之城、钢琴之城、革命老区、三峡库区等特色资源育人功能,完善“三全”育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加强教育科研,拓展“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宜昌特色课堂教学内涵,强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深度学习。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完善“教、练、赛”体系,标本兼治降低学生近视率、肥胖率。改进学校美育和劳动教育,立足家校社联动,着力构建“普及+专长,校内+校外”的教育格局。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二是实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计划。办好公办幼儿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建政策,在实现公办园幼儿占比50%、普惠园幼儿占比83%、学前三年入园率93.5%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源供给,解决群众对“入好园”的需求。加快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优化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公民同招平台,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争取继续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深化医教结合,发展残疾儿童学前、高中及职业教育,让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公平的阳光下成长。深化普通高中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综合素质评价、选课走班教学,形成“综合+特色”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行动计划。建立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围绕地方产业布局,持续推动职业院校专业与结构调整,加强区域职教集团和行业职教联盟建设,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行1+X证书制度,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实施高等教育提质扩容计划。支持三峡大学“双一流”建设、高职学院“特色双高”建设,新办湖北航空学院,不断拓展宜昌科教城发展思路和建设规模,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教育振兴,建立教育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持续加大乡村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巩固义务教育“零辍学”、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留守学生关爱、基础教育超大班额和起始年级大班额清零成果,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解决好“城市挤、乡村弱”问题。加强面向农民、农村的职业技能培训与科研成果下乡,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六是实施全民终身学习计划。深度融入宜昌智慧城市建设,开发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监测、服务和在线学习平台,推动托幼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发展,加强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灵活便利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从教育外部分析,好的教育生态是学生充分生长,家庭关系和谐,学校优质多样,教师专业敬业,社会崇文重教的生态。学生如同种子,家庭如同土壤,学校如同苗圃,教师如同园丁,社会如同环境,每一个因子都是决定能否结出人民满意教育果实的关键。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学校、教师、校长、管理、评价等教育发展关键要素和领域,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结构性改革,使学校多元发展更有活力,教师潜心育人更有动力,校长权责明晰更有思想,家长科学理性更加协同,治理赋能提质更加高效,社会包容宁静更加有序,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教育生态。
一是改学校,突出高位均衡。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优化校点布局,破除人为划分学校等级和配置资源方式,统一财政投入、招生录取、师资配备等政策,让每一所学校在公平的基础上,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推进“厕所革命、伴读分享、微笑与倾听”等微改革行动,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发展。
二是改教师,破解结构矛盾。完善“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管”的权力、学校及教师双向选择“聘”的自由,继续采取先面试、后笔试方式招聘教师,优化“进”与“出”的通道,以岗位管理让教师流动“活”起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整合社会资源,解决驻校医生、心理健康教师等短板。针对乡村教师学科失衡和“留不住”难题,提高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的专业化、本土化比例。实施培养未来教育家英才计划、卓越教师百人计划和青年名师千人计划,完善教师专业荣誉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养。
三是改校长,强化教育家办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及党建、业务、安全“三责同步”。坚持推行校长、学校班子成员竞聘选任制度,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着力提升校长的文化引领力、课程领导力和依法治校力,推动校长成名家、办名校。
四是改管理,推进治理现代化。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要求,强化大胆放,该放的放彻底;精准管,该管的管到位;优质服,该服的服满意,进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家长委员会参事议事、监督反馈工作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家校共建共育合力。树立教育督导“长牙齿”的权威,推进社会、家庭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
五是改评价,改善发展环境。坚持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导向,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稳步推进新高考改革及宜昌版中考改革。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构建管办评分离的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
从长远来看,未来的教育生态将是以信息化为依托,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步,群体与个体统一,具备强大自我修复和变革功能的生态。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深度跨越的必经途径,今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对教育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队伍建设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引擎,着力应用驱动,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构建智慧型、智能化教育新生态。
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施宽带网络提质增速和终端设施提档升级行动,全面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化终端配备。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生活服务融合,打造师生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信息化环境。
二是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全面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发挥网络学科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数字资源研发、网络研修。实施“直通桌面”工程,与优质资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丰富资源供给,完善大规模网络教学模式,推进个性化学习定制,实质性推动人机协同的教学方式变革。
三是助力教育自我更新。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构建教育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强化招生入学、教育督导、安全保障、执法监管等服务管理,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个性化关联分析、系统化综合应用,推动个体诊断、精准决策、科学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生态自我修复更新机制。
教育发展要遵循其内在规律,以牺牲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换取发展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征程已经起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作为,担当善为,努力营造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宜昌教育新生态,奋力谱写区域教育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主持人汤敏老师


CE30第七届年会专题:
聚焦教育新生态,用思想照亮未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五场论坛精彩纷呈,第七届年会圆满落幕
【重磅演讲】朱永新: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几个关键问题
【重磅演讲】诺奖得主:教育是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重磅演讲】PISA之父: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出可靠的指南针
【重磅演讲】杨东平:善待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未来
周国平: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
【重磅演讲】李镇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
程介明:学校去拥抱社会,社会也要拥抱教育
【重磅演讲】项贤明: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重磅演讲】刘云杉:教育改革从哪里开始?重建教育的信任!
【重磅演讲】汤勇:绿色评价建构教育的绿色生态
【重磅演讲】安柏:家庭教育,不焦虑的方法论
【重磅演讲】郭小月:送你三把钥匙,开启孩子终身幸福的人生
檀传宝:教育幸福了,全社会的幸福才能奠基
【重磅演讲】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真的能够改变学与教,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吗?
张志勇:2020中小学德育状况如何?
【精彩演讲】陈柯伊:父母是我人生的观众
【重磅演讲】孟晖:面向未来——我理想中的教育生态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