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演讲】郭小月:送你三把钥匙,开启孩子终身幸福的人生

一土教育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2022-06-06

12月11日一13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营造教育新生态”,持续三天,线下线上结合,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立以来最盛大的一次活动,被与会者誉为教育界的一大盛会。我们将陆续刊发嘉宾演讲内容,敬请关注




郭小月:一土学校创校校长,小学部校长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

如何给孩子确定的幸福

——送你三把钥匙,开启孩子终身幸福的人生

文|郭小月

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怎样给孩子确定的幸福。今天谈焦虑,我今天就挺焦虑的。因为前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还有这么多观众热切的期待,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在这个时代,无论是谁,都需要掌握一种从焦虑走向释放、走向放下、走向自然而然的状态的能力。我们为什么在这么一个时代充满了焦虑呢?其实每一个家长,在某一个时期,都会思考要择什么校、送孩子去什么班。在这样一个纷乱的时代地,面临这么多复杂的选择,好像孩子进入了某一个系统,不管是什么样的系统,只要确定,就觉得孩子能获得确定的幸福。或者花了钱,上了什么课,好像就能承诺给孩子带来确定的东西。
今年2020年,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在许多维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加之人工智能的到来,不论是这个世界,还是未来,都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新的挑战。未来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我们能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面对了很多人生的不确定性,我们突然焦虑了。在座的,不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相信都有着一个共识,那就是无论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未来参加什么样的工作、找了什么样的伴侣,最终,都期待孩子拥有的是幸福生活的能力,但什么是幸福生活的能力呢?
良好的人际关系
哈佛大学在1938年开始,做了一项历时75年的社会调查,叫做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跟踪并调查了724位受访者,从少年到老年,年复一年,了解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和健康状况。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哈佛选出的268名高材生,另一组是从波士顿贫民区选出的456名小孩,他们来自20世纪30年代波士顿最困难最贫困的家庭。多年后,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进入了各行各业,命运走向也各不相同。有人从社会最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恰相反,掉落云端。他们中,有人成为了工人、律师、医生,甚至还有一位成为了美国总统;有人则沦为酒鬼、职场失意者或者患上了心理疾病。最后,哈佛研究团队得到的最明确的结论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
良好的关系,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是最大的。现在的社会是关系出了问题,并不是学校本身加强教育教学就能改变。老师作为教育者,带着教育的情怀站在讲台上,是各种压力,以及不健康的关系,造成很多动作的变形。所以一个健康教育生态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密关系。
孩子们天生是学习者,但在充分竞争的环境里,能不能安然地学习和生活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想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关系,重构一个什么样的生态,让我们得以在当下的社会背景、学校背景,以及家长背景下,让孩子可以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我们发现,良好的关系很重要,是可以让人获得幸福感的。
终身学习:在不确定的未来中获得持久的幸福感
我们越来越发现,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已经变成一种终身学习了。知识经济的到来,让原来单一、传统的学习方式落伍。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位置,如果停止学习,就开始焦虑了,因为担心会缺乏面对未来变化的适应力、胜任力。所以终身学习,会让一个人有幸福感、成就感。
小朋友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是天生爱学习,特别开心。但老师都有这种感受,越往高年级教,好像孩子的那些学习的热情就越没有了。到初中、高中可能更冷漠了,因为大家觉得我只管接受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当下学习过程,更强调学习的结果,并没有真的去研究孩子为什么要学习。所以,教育的关键,是要启发他学习的内驱力,要让他知道好学才是第一位的,我喜欢来这儿,我喜欢上学。当我们解决了动机问题,孩子才能欣然地在学习状态里去吸水、去成长。
好学以后,学什么很重要,会学很重要,方法很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结果重要,而是方法重要。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知识,使他获得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些会支持他学好。成功的路、成长的路上,一颗种子的发芽,真的不取决于我们在外面的外因,更取决于这颗种子的内因。为什么现在教育这么年,就是因为我们太多强调结果,是齐步走、一刀切的状态,让很多还没有启动自己的动力,还没有被点燃、还没有发芽的小种子,就自己干枯了,会自己觉得不够好,会觉得自己有问题。
我选择,我负责
在家长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的选择。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家长和有5岁儿童的爸爸在那样的“鸡娃”。孩子会说,“乏了”。“乏”的孩子怎么会有自驱力?TA疲惫了。我们所有东西都是好的,但是我们没有力量。经常有家长问,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简单说,就是“我选择,我负责”。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是否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了?“从小到大,时间安排,妈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我学习好,我妈快乐我就快乐”。甚至很多孩子要考大学的时候说,“我妈决定我的专业”。“我可以上很好的学校,但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这些孩子成人以后,要花更多的路去寻找——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擅长什么。所以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可能我们更加要注重孩子的自主选择。这些选择,小到他今天的一个时间安排,大到真的能够安排好整个暑假生活,未来也是他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人特别有意思,只要给了选择,他就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只要承诺了,就愿意去改变。举个例子,一个小朋友上课的时候很累,躺在地上,他很疲惫,他不开心。我走过去说,我知道你很累,想休息一会儿,给你一个选择。觉得在地上休息1分钟,还是2分钟呢?他看了看我说,2分钟。当我们真正给孩子一个简单的选择,他就会做到到时间就起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常常觉得目标是对的,我的心也是好的,为什么效果总是事与愿违?或许我们应该思考,是不是方法错了,没有给孩子充足的时间,也没有给TA做选择的空间。
所以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做到“我选择、我负责”。良好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爱和同理心。教室里面有同理孩子吗,家里面有同理孩子吗?当今天孩子回来说,“妈妈,我特别不开心,跟谁打了一架”。家长会说,“一定是你不对”。我们其实不需要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而是简单的同理。“宝贝,你太不容易了,抱抱,辛苦了。”我们常常用自以为的说教方式去养育孩子,无论是家庭场域还是学校的场域里面。如果我们的爱,总是携带着责备和指责,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也会对他的伙伴充满指责?在现在的教育场景里,我们作为成人是不是要重新来同理儿童呢?终生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成长型思维。这样,当他面对挑战时,他可以说,“我能做,也可以做,只要一步一步达成目标就好”。
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梯,可能孩子都要爬很久。我们常常要有一个结果,但我们忘了每一步孩子都需要支持。当我们支持他的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个开放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从而可以用充盈的内心去面对挑战,拥有对未来工作、生活的胜任力。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佛系,什么都不想干,只想待在家里,甚至啃老的孩子。这个孩子可能小的时候一直被“鸡”,“鸡”到最后可以上大学,可以放松了。或者我工作了,甚至有非常好的工作单位,也会炒了老板的鱿鱼,因为我不想干。终于可以给自己人生作主的时候,孩子反而不作主了。所以最终的行动力来自选择与责任。
这三部分,大家也能看出,就是我们的手、脑,心,就是教育的全发展。其实这些事情并不难,难在你现在没有看到结果,就没相信。我们都知道那个著名的实验,我们相信这些孩子,随机点了一些孩子,说他们就是最优秀的,告诉了老师、告诉的家长,就做了这个实验。大家只是选择相信这些孩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变成非常优秀的人。但在座的所有人是不是觉得相信太难了,现实太残酷了,怎么能相信呢?
让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成长过程,是否有过这样的自我激励的课程?是否有关于社会情感技能方面的培养?我们从小到大,太多的语数英,让我们忘了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人际关系、做负责任的选择,这些东西也有自己的套路和方法,是有科学方法论的。所以,在教育儿童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作为一个教育者,我知道吗?自我认知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我真正的自我接纳吗?我做自己管理和自我精进吗?我学习和工作的环境和人际关系怎么样,亲密关系是怎么样的?我认为,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对儿童来说,是最需要的。
在一土,我们有社会情感的课程,并切贯穿于一土核心素养中:认识自我、追求美好、沟通协作、学会学习、敢想敢做。这是一个海螺,孩子每一次学习成长都是这样一个不断迭代上升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开始,到往外扩展,最终突破自己,去成就一个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成就感。其实所有的孩子,不管几岁,他的认知都是这样一个过程。事实上,在学校设置这样的课程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我们作为成人先活出来。同理心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家长如果真的同理到孩子,其实90%的问题都解决了。所以同理心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功力。当你听到这个词,开始运用以后,发现原来我需要更多的练功、更多的向内、更多的接纳自己。在一土,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情绪认知的课程,也有家长共同成长的课程。最终,我们发现家长教育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成人,包括我们所有的教育者怎么活出来我们的样子,孩子就会学习到。所以一土有一句话叫,用一个村子的力量来养孩子。
好的教育理念不难,难的是如何落地。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地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的学习?如何激发孩子内驱力,去实现高效学习?如何帮助孩子从小事开始,实现自主管理?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协作,解决问题;如何学会学习,并拥有成长性思维?
今年,我们将一土老师们在过去4年多记录的超过800万字的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抽取20万字,编成《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期待家长和更多老师跟我们一起思考,怎样先从成人开始改变,去影响孩子。
最后想用杜威的话来作为发言的结束,“教育不仅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


CE30第七届年会专题:

聚焦教育新生态,用思想照亮未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在北京举行
五场论坛精彩纷呈,第七届年会圆满落幕
【重磅演讲】朱永新:营造教育新生态的几个关键问题
【重磅演讲】诺奖得主:教育是改变人生,改变世界
【重磅演讲】PISA之父: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出可靠的指南针
【重磅演讲】杨东平:善待我们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叫未来
周国平: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
【重磅演讲】李镇西:如果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学校吗?
程介明:学校去拥抱社会,社会也要拥抱教育
【重磅演讲】项贤明:这些教育变革,我们应该做,我们必须做
【重磅演讲】刘云杉:教育改革从哪里开始?重建教育的信任!
【重磅演讲】汤勇:绿色评价建构教育的绿色生态
【重磅演讲】安柏:家庭教育,不焦虑的方法论


关注教育 | 就是关注中国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