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4登新阶 教育数字化纵深推进

前言


刚刚过去的2023,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领域的建设焦点。

这一年,信息化部门在历经三年抗疫后,于数字化的号角声中,开启一场浩大的反思与革新;

这一年,AI新技术和算力服务为高等教育数字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这一年,是中国IPv6创新发展20年,也是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成立的30年;

这一年,ChatGPT一石激起千层浪,人工智能治理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年轮镌刻荣光。新年伊始,我们整理了2023年关键话题,以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一起来看。(点击推荐阅读,即可跳转原文)

2023年九大话题

  1.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智慧校园建设

  2. 高校信息化在疫情反思中成长

  3. 高等教育数字化纵深推进

  4. 算力服务助力高校数字化转型

  5. 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开通

  6. 中国IPv6创新发展20年

  7. 全球互联网在挑战中寻求治理共识

  8. 人工智能治理引发广泛关注

  9. 高校网络安全攻防持续加码

01

生成式人工智能

赋能智慧校园建设

2023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问世,点燃了教育界对于大语言模型研究与应用的热情,高等教育对数字化、智能化教学环境的渴望和需求同样愈加强烈。

人工智能如启明星一般点亮校园的智慧化发展,并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数据挖掘,以及智能化管理等领域大放异彩,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

不难看出,智慧校园建设以促进师生智慧发展为目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则让校园的智慧化水平得以升级,二者相得益彰。

当然,我国也围绕新型人工智能积极加强国际合作,谋求更宽广的发展思路和愿景。

5月18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我们愿与各方一道,深入研判人工智能发展态势,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问题,持续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和平台载体建设,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众议:高校如何让校园更智慧?

智慧校园建设:人工智能的赋能与变革

☞ 人工智能+教育有哪些应用场景?

☞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 汪琼: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应简约不减效

02

高校信息化

在疫情反思中成长

高校信息化在一扫疫情阴霾后,迸发出新的活力。

从边缘到中心、从幕后到前台,学校领导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师生进一步受益于信息化赋能服务带来的便捷,信息化团队自身能力也在各种挑战下进一步加强。

可以说,疫情为高校信息化开拓了全新的发展格局和思路。

一方面,足够精准、全面的数据基础,如同一座坚实的砥柱,为疫情防控和当前数字化建设提供基础和核心支持。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强调与社会数据实现安全融合,以期延展服务深度。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系统开发的需求成为高校信息化部门提升能力的契机。在一次次应急响应的锻炼之中,大道至简的原则逐渐浮现,轻盈而高效的变革将助力信息化体系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

当然,信息化团队未来的使命也愈加清晰:在夯实信息化能力支撑平台的基础上,扎实便捷高效的服务模式。

“让建设回归服务师生”,成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落脚。

推荐阅读

☞ 疫情三年,高校信息化的蜕变与演进

☞ 张小平:高校数字化转型核心在于数据

☞ 李艳丽:高校信息化要通过治理发挥效能

☞ 从疫情中学习:高校信息化未来之路

☞ 马斌:数据治理必将向以师生为中心跃迁

03

高等教育数字化

纵深推进

距离二十大召开、教育数字化正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部署已有一年。期间,高校作为教育创新的前沿,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数字化,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校各方在体系化推进生态建设、数据治理与赋能、革新人才培养理念、挖掘AI技术应用潜能等的过程中,达成了越来越清晰的发展共识,不断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然而,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这场蕴含着巨大机遇的数字化变革,却也伴随着多方位的挑战,需要我们作出回应。

11月,“2023中国高校CIO论坛”召开,来自清华大学等十所高校分管信息化校领导和49所国内高校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参与,就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开展深入交流和充分研讨。

会上达成共识:面向未来,聚焦大学核心职能,从体制机制、思维意识、平台能力、数据赋能、业数融合等维度,系统推进数字化生态化构建,成为解决当下数字化发展困境的不二法门。

推荐阅读

☞ 众议:教育数字化全面开启

☞ 杜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塑造高校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新优势

☞ 陈文智:以数字化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 雷彦广:以教育数字化加速教育高质量发展

☞ 韩锡斌: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是从技术到主体的转变

04

算力服务助力

高校数字化转型

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

4月,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通过超算互联网建设打造国家算力底座,促进超算算力的一体化运营。不难看出,算力已然成为打通数字中国基础设施大动脉的重要手段。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重地,在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对算力的需求日益强烈,建设热潮随之掀起。

经过探索,我国大约有8.4%的高校已建设校级算力平台,许多重点高校已具备成熟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二三线高校也正处于成长期。

但从整体来看,高校的算力储备还很不足,算力使用也很不均衡。调研显示,校级算力平台的运算能力主要分布在250Tflops以下,存储空间主要分布在500TB 以下。

在算力平台运营中,高校还面临设备更新慢、管理运维水平低、人才团队建设受限、算力储备不足等挑战,需要进一步解决。

推荐阅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 算力服务支撑高校数字化转型

☞ 林新华:让高校超算建设可持续发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算中心建设与实践

☞ 众议:如何推动高校算力服务发展?

05

1.2T超高速

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开通

11月13日,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开通,该通路连接北京-武汉-广州,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华为公司和赛尔公司共同协作研制成功,标志着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在我国面世。

这条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路由器1.2T超高速IPv6接口、3X400G超高速多光路聚合等关键核心技术,总长3000多公里,实现了系统软、硬件设备的全部国产和自主可控,整体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该条通路既是清华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的一个重大技术试验成果,又是FITI高性能主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球互联网400G主干通路技术刚刚开始商用,人们普遍预测T比特超高速主干通路技术将在2025年前后出现。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的开通成为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推荐阅读

☞ 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

☞ 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通路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 清华大学等40所高校联合组织互联网创新 国家未来互联网试验设施FITI项目推进工作会举行

06

中国IPv6创新发展20年

2023年,我国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首次突破50%,成为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里程碑。

如果以2003年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的启动为标志,中国IPv6已经走过20年。

CNGI在2008年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IPv6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络的基础上,提供重大科研和新型业务的试验床,并带动我国在真实源地址验证、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等关键技术,形成一系列的IETF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IPv6迈入规模应用和创新发展阶段。

直到2021年,我国IPv6活跃用户数占比首次突破50%,迈出跨越拐点的关键一步。

致敬中国IPv6创新发展20年。从最初的规模试验和技术突破,到应用示范和产业突破,再到规模应用和创新发展,中国IPv6已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契机,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

推荐阅读

☞ 中国IPv6 20年:在探索中创新发展

☞ 中国CNGI项目20年大事记

☞ CERNET IPv6发展大事记

☞ 邬贺铨:IPv6将促进从网络云化到算网融合的演进

☞ 任昌山:落实国家战略 深入推进教育系统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

07

全球互联网

在挑战中寻求治理共识

当前,全球互联网人在不断解决碎片化、中心化、安全性等困境的过程中,愈加坚定了共识:互联网治理应回归互联网开放、协作、包容、惠普的初衷。

2023年,是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成立30周年。APNIC可以被看作亚太地区互联网发展的里程碑。

9月,第56届APNIC会议举行,特别设立APNIC成立30周年纪念会议。会议明确,目前APNIC的重心已转向IPv6和互联网治理,并着重关注解决各地区互联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当然,互联网治理不仅受亚太地区关注,更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焦点议题。    

10月,第十八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UN IGF)举办。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世界各国需要通过共同努力来弥合互联网连接与数字治理方面的鸿沟。

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的重要性也在会议中得以强调,该契约旨在制定原则、目标和行动,以确保实现一个以人为本的数字未来。

11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为会议致辞时强调:“要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作为互联网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正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未来也将继续深化交流、务实合作,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

推荐阅读

☞ 互联网治理:在全球挑战中寻求共识

☞ 从互联网的公共属性看互联网治理

☞ 从APNIC 30年看互联网治理机构的演进

☞ 2023年的互联网治理

08

人工智能治理

引发广泛关注

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但也有人为“AI末日论”而担忧,一场关于人工智能治理的讨论拉开帷幕。

3月,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发布公开信,呼吁至少暂停6个月对下一代超级AI的研究,应重新聚焦于使系统变得更准确安全、可解释、可信可靠。此举得到多位学术权威和业界领袖的签名支持。

但也有专家明确表态反对暂停AI研发,认为人工智能与先前的技术进步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尚未达到未来的超级水平。

无论如何,这场启蒙运动需按照合理轨道运行,才能走得长远。

在10月举办的第十八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中,人工智能治理成为焦点话题。专家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依赖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框架的支持,需要采用全球协作的方式构建治理框架。

“可以运用互联网治理的理念来治理人工智能。”清华大学教授李星表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政策监管应当谨慎,正如互联网在发展之初也没有技术蓝图一样,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也没有确切的发展蓝图,因此务必要留出创新空间,给学术界和技术界提供创新机遇。

推荐阅读

☞ 李星:从ChatGPT的诞生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 第十八届联合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在日本举办 人工智能治理备受关注

☞ 中国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

☞ 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讨论:用互联网治理方式来治理人工智能

☞ 李星:从互联网的发展看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创新

09

高校网络安全

攻防持续加码

7月,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鲜明提出“五项使命任务”和“十个坚持”的重要原则,为做好网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应对数据泄露、DDoS攻击、网络钓鱼、社交工程攻击、物联网攻击等安全威胁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单兵作战、大刀长矛”的防御模式,以及仅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

网络安全要团结国家、教育部、企业、其他高校等第三方力量来应对外部攻击,还要同时引入攻防对抗。

2023年,教育系统开展第五届网络安全攻防演习,攻防演练规模为历史之最,将安全管理体系纳入考核内容,并首次不提前通知具体时间,要求常态化应对,更加契合当前应对有组织威胁的实战化需求。

总之,从等保、密评、数据安全等合规性建设,向制度、措施、人员等综合运营的过渡,预示着我国高校的网络安全工作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推荐阅读

☞ 数字化时代 高校探寻网络安全新思路

☞ 高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建设

☞ 要推动高校全员形成网络安全意识

☞ 蒋广学:从系统工程视角思考网络安全工作

☞ 众议:高校如何筑牢数字化发展安全底线?

新岁序开,共赴2024新征程!

出品:中国教育网络

编辑:陈荣、建乐乐

责编:陈荣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往期推荐

 启航2023:推进教育数字化 风正扬帆正当时

 启航2022:谱写高教信息化新篇章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视频推荐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积极留言还会有惊喜好礼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