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塑造高校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新优势

杜军 中国教育网络 2023-11-11

杜军

哈尔滨理工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新的征程,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增长引擎;必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高校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必须紧紧抓住新时代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把数字化作为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支点,以教育数字化支撑、推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因此,必须把握好教育是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基础支撑,科技是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动力源泉,人才是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为教育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入理解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辩证关系,塑造高校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新优势,要做到 “三个坚持”。

01

坚持数字化

支撑教育优先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必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教育数字化是助力高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支撑高校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国家对新时代创新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

高校要将数字化与学校业务和战略发展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要积极推动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纳入学校的教育目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机制,促进学校资源共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校园,将现代数字技术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度融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其次,要推动人才培育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改革教育教学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创新教学方式的融合,推进混合式教学与数字化课程建设,打造智能教学环境与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优化整合现有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将教学管理与教学服务有效结合,全面打造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新模式。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因材施教,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创造新的育人环境。

第三,要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推进数据应用建设,以激活数据潜能为目标,聚焦学生培养和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通过教育知识图谱等手段构建教育用户画像,促进精准学情分析,充分发挥教育数据的价值。以一体化、平台化、服务化思维推进业务之间的贯通,完善校务服务体系,推动管理观念、组织结构和服务理念的变革,从而实现学校业务模式的转变与管理效能的提升,推动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02

坚持数字化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新的发展阶段,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石,已成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推进高校数字化建设要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结合,从高校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现代信息科技发展新格局。加强数字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科研平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创新生态、科技人才等方面夯实基础。

首先,要加大“新基建”力度,提升数字化服务科学研究的能力。构建服务科学研究的校园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软件平台体系等软硬件基础环境,加强以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校园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数字基座支撑。

其次,要促进数字化与科研过程各要素的深度融合,提高科研管理数字化水平。建立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业务、全流程科研过程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赋能科研管理机制改革、科研模式创新、科研数据融通、科研绩效提升、成果转化推广与科研效能评价,激发高校创新创造活力。

第三,要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促进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合理规划数字化资源布局,建立高性能计算资源服务,实现通用计算能力的协同创新,加大科研计算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力度,建立良好的自主可控生态。合理规划数字化学术资源建设、以数字化手段建立知识分享机制,提升教师获取知识的效率,促进高校科研竞争实力的提升。

03

坚持数字化

引领建设人才创新高地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

在高等学校,教师承担着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创新效能的关键资源。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教育数字化赋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而引领建设人才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首先,要将信息技术能力融入引才、育才过程。基于业务互联与数据贯通,为广大教师减负增效,使其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好地激发教师创新活力。充分整合教育领域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资源,基于知识沉淀建立教师与各类信息资源间的关联关系。通过教师主页、知识库等平台建设,系统性提升教师的价值。

其次,要打造全方位的一体化校园生活、工作、服务数字化场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总结校园业务,构建融合创新的新标准,打造一体化数字底座,通过流程工具、低代码工具提升应用系统开发和使用的体验,减少重复建设,合理规划校务服务模式,促进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提升团队协同办公能力,加强移动端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师生使用数字化服务的体验,提升校园整体运转效能。

第三,要深刻认识数字化人才在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高素质数字化人才储备,打造技术精湛、具备持久创新能力的数字化队伍。优化数字化人才发展路径,激励高水平数字化人才充分发挥潜质,在理论体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更好地为高校数字化建设服务。

总之,推进高校数字化建设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重在夯实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基础;必须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重在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必须坚持人才引领驱动,重在巩固发展优势赢得竞争主动。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数字化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推动和引领作用,通过教育数字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在教育数字化领域逐步实现自立自强,开辟教育数字化转型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杜军(哈尔滨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责编:陈荣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往期推荐

●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 韩锡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协同、系统推进

点击观看↓大学空间改造思路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

积极留言还会有惊喜好礼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