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思维

其他

加密叙事观察

去年也是10月写过一篇关于叙事的文章下一个加密叙事是什么?,其中提到的几个叙事在上半年也相继发生。在加密投资里,长期叙事就是共识,短期叙事就是热点,共识形成了不同的阵营,热点汇聚了当下大部分的流动性资金。站在貌似下一轮的起点时刻,梳理下有哪些可能的叙事逻辑,为下一步重点研究项目做一个铺垫。关于长期价值比特币的地位仍然无可撼动,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明年4月比特币将迎来下一次减半。在上一个熊市,人们还是很在意减半这事。很多文章都在探讨熊市里矿工卖了多少,对市场的影响如何。而在这个周期中,我们看到关于减半的讨论其实很少,人们更多是在关注现货ETF是否能通过。说明BTC的供给端造成的压力大大减少,投资者更多看重的是对需求端未来有多大市场。相对于现货ETF的叙事,比特币生态中其他的应用形态,在消耗数量上中短期差异几个量级,个人判断不会成为长期叙事。只是借助比特币生态短期周期热点的一些额外短期叙事炒作。关于扩容和竞争链扩容一直是加密市场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个叙事的主线是以太坊的各种升级。其他alt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关于以太坊,最让我兴奋的是什么?

上周五晚参加了一个以太坊写作者会议,它是以太坊社区组织的一个小型写作者训练营,为期3周帮助那些想发表自己文章的作者提升写作技巧。这种活动在加密社区非常多,很多去中心化组织大大小小各类培训也很多,如果想发现并参与并不难。最让人兴奋的是,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接触世界各地的创作者,可以听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声音,也算一种突破个人信息茧房的方式。会议有一个环节,限时5分钟,让大家写一下关于以太坊,最让自己兴奋的是什么?(what
2023年10月24日
其他

别把代币当股权

今天看到uniswap开始收费的消息,心里凉了半截。主要原因是他们没经过社区治理,直接宣布了对协议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很多用户分析,这是否代表说uniswap
2023年10月17日
其他

WEB3那些未被填补的缝隙

有几个月没见,攒了些话咱们随便聊聊。今年确实很难,看到很多公司都在缩减开支。很多人也离开了这个行业。拿着币的老哥总在问何时牛市会来。拿着现金的老哥也在焦虑何时才能抄底。我是属于那个坚定的乐观派,但我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我的乐观来自于我看到了很多创业者,他们依然在这个行业奋斗,也有很多新人进来,他们激情满满。120年9月时,我写了一篇DeFi
2023年9月20日
加密货币

Worldcoin要干啥?

chatGPT在上半年热度持续加温,很多加密圈的博主都开始日更prompt技巧了,很多资金也都去了AI领域。web3上半年几乎都是各种短期meme和各种人造热点叙事,有创新力的产品少之又少,worldcoin可以算是其中一个。这个项目最近热度蛮高,个人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它有Sam
2023年5月26日
互联网

一文建立对web3的整体观感

刚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很多陌生的名词概念就会铺面而来,很难一下理解这么多概念到底是什么,因为他们一层套着一层,解释一个新概念时,会引出更多未知的概念。我们对新领域之所以很难有整体的认识,主要是缺少一个模型框架。如果有一个好的模型框架,对新领域的认识就会加快。在熟悉之后,会发现模型框架说的并不全面或者完全正确,但起码这是一个很好的进入新领域的方式,可以建立对未知领域的地图。有了这个地图,我们可以自己去探索,然后再完善它。探索一个新领域,最好用的两个工具是地图和指南针。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前人没有经验,只能靠指南针寻找方向。而有了前人的探索,就会形成各种地图,供新人学习参考。本文主要就是介绍这样一张web3的地图。智能手机与应用要引出web3的地图,我们先来看下智能手机应用的框架。智能手机我们肯定都很熟悉,基本人手一个。手机中安装的APP应用我们也都很熟悉,像微信、支付宝、抖音、美团这些应用基本每个手机都有安装。手机有不同操作系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苹果和安卓。不同APP在这两个操作系统上都能运行,也有一些只为苹果或安卓开发的应用,在其他的手机系统无法使用。每一个APP应用背后都有一个开发者,可能是大公司,也可能是小团队或个人开发者。应用的收入最终流向背后的团队,他们再根据自己内部协定来分配收益。有的APP应用是免费的,它们再通过广告分佣,或是商品返佣等方式赚钱。有的APP应用是付费的,它们开会员付费赚钱。每个APP应用中都有内容或商品,内容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像抖音这样的应用,里面主要是一个个的播主,有关注他们的粉丝,他们也可通过各种方式赚钱。在苹果的智能手机问世之前,最早的智能操作系统是塞班,那会也有一些应用,但不太智能,操作体验都不太行,所以没有广泛流行。以上就是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智能手机+应用的一个整体框架,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它打交道。区块链操作系统类比手机操作系统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存储技术,它的第一个用例就是比特币。计算和存储,我们发现智能手机的作用也是计算和存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相通的。因此,在web3的框架里,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想象成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就如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在这个类比中区块链就是智能手机。最早的区块链应用是比特币,从对应用的支持角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塞班系统(最早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它为了保持简单化,对应用的支持不是很好,因此无法开发出体验完备的应用。为了能更好的支持去中心化应用运行,以太坊应运而生。我们可以把以太坊对比为苹果手机系统。它的诞生,带来了非常多好用的应用。以太坊的定位是世界计算机,它是目前最大的智能合约公链,部署有最多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最广泛的应用场景,跟苹果手机类似。去中心化应用类比手机APP每一个去中心化应用都是一个APP,相同的是他们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解决一些问题。不同的是,APP赚钱属于开发它/运营它/控股它的人,而加密项目每个APP背后都有代币,代币的规则决定了APP的利益归属。跟手机APP应用需要运行在操作系统上一样,加密应用也需要运行在操作系统上,这个系统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可以类比为一个操作系统,要使用这个系统,需要给系统支付资源使用费,这就是gas费。在智能手机的生态里是没有代币一说的,我们看到的是APP背后公司的股票,APP中的积分以及真实的付费(钱)。而在web3中,这一切跟钱相关的,都由代币来表示。因此不同的代币,实际代表了不同的用途,背后的逻辑不尽相同。比如ETH这个代币,它类似于苹果公司的股份,持有它可以享受整个苹果(类比以太坊)生态成长的红利。我们知道,一般APP在苹果手机付费,是要向苹果公司支付分成的,也就是俗称的苹果税。使用以太坊应用,也需要向以太坊支付费用(gas费),这也是以太坊这个操作系统捕获价值的方式。应用生态越繁荣,收的税就越多。所以看一个代币的价值,更多的时候看的是它背后代表了什么利益,或者代表了什么群体的哪些情感价值/炒作价值。哪个手机APP你觉得有价值好用?那是否愿意购买它们的股票?很多时候应用好用和股票是否赚钱,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DeFi和CeFi类比金融APPDeFi是去中心化金融,包活去中心交易所、借贷、稳定币、衍生品、收益聚合、资管等等应用。CeFi是中心化金融,常见的就是交易所。我们手机中最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宝,它们都有支付和理财功能。比如微信的零钱可以存在零钱通里,每个月有几个点的利息。支付宝里面还可以买各种理财产品,如果安装了同花顺并开通了证券账户,我们会发现打开证券APP,里面几千上万的数字编号,每一个数字编号都代表了不同的股票或者基金,或者是一些其他可交易的金融产品。这几千上万的数字编号,放到web3的世界里,就是不同的代币编号,其实它们的逻辑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背后可交易资产的编码。通过CeFi可以交易大部分交易量比较高的代币,就跟x证交易所类似。而通过DeFi,可以交易更广泛的资产类比,同时可以体验类似银行的理财服务。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去购买的代币,本质上我们要看清的是代币背后的资产价值,它代表了什么价值,它的利益如何分配和体现。下面我们可以把最容易看不清价值来源的meme和NFT做一些类比。meme和NFT类比内容创作和社群知识星球有很多付费社群,我们需要付钱才能享受其中的服务。我们之所以愿意付费,是认为社群里的信息对自己有价值。这时付费就是一个门槛。有一类NFT就类似这类付费社群,购买NFT是为了加入某一个社群/群体,可以获取到更为私密的信息。这种NFT更类似手机APP中的付费门槛应用。比如某鸟、某蛙。逢年过节的一些手机应用有卖礼品卡,拿着这个卡可以提取实物,比如大闸蟹、月饼、粽子啥的。有一类NFT也类似这个功能,它代表了某一种实物/虚拟物品的兑换券,持有它可以随时兑换对应的物品。比如某鞋子、某钱包等等。微信里有一些小群,加入这些群常常需要一些背书,比如有xx名车群、xx名表群、或者是xx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之类的,它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品味。这就类似NFT里的猴子和punk,既有钱又有品味,代表了某种身份地位。持有它们可以获得某种身份象征。回过头我们再来看meme,最近比较火的pepe,之前的doge和shib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就有点像我们手机APP应用里的内容创作类应用中的主播。每一个主播都是从0起步的,有的人一直不红,粉丝一直不多。有的主播很会搞事,播放量蹭蹭的涨,粉丝也蹭蹭的涨。我们关注主播也不为别的,就图一乐,好玩、有趣或者就是单纯看热闹。买meme就类似看哪个主播你觉得有发展潜力,你愿意资助它,获得以后的分红之类的,或者跟随他一段时间,获得增长红利。meme本质上就是一个传播学的问题,知道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价值就越大,价值就是传播和娱乐/炒作价值。写在最后其实这么简单的类比,会损失很多原创性的东西。一个新事物的诞生,跟老的事物一定是有差别的。类比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原有掌握的认知模型,快速的建立对新事物的一个观感,但要详细的了解新事物,还是需要亲身参与,获得更真实的体感。web3(加密货币)是一个新事物,它跟传统的手机应用有交集,但在它们的创造过程和治理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web3更强调去中心化和社区协作,去中心化是为了对抗审查,而社区协作是一种新的生产模式,还在不断的进化完善,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让人诟病。但不管怎样,如果真想参与到web3的这个浪潮里,需要我们更多的理解事物背后的道理,而不只光看表面。不然,就会陷入每天每天的fomo中,极度消耗个人精力。we:nigdaemon
2023年5月24日
科技

一文了解chatGPT手机版并完成plus付费

目前chatGPT已推出手机版,本文主要介绍如果安装手机版并完成付费。TLDR:1、获得一个美区电话号2、注册美区appleid3、美区appleid绑定支付方式4、苹果手机切换美区appstore下载chatGPT5、在手机端chatGPT完成plus付费订阅6、网页端(与手机端同账号)自动具备plus订阅功能获取美区电话最常用的是google
2023年5月19日
其他

GPT是提升认知的利器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的web3项目很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了GPT,本文主要记录下最近的一些使用感想。1前段时间,我有一个设想想让GPT作为我的工作助手,能帮我处理各种杂事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试图开发这些助手,但效果甚微回头看,我花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去开发,而是去梳理梳理这些助手要有哪些工作流程,有什么工作规范通过这个动作,我发现这么些年下来,自己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框架很多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所以即便让GPT来做,也是无从下手所以,最近大部分时间变成了对自己各类系统的梳理和构建工作流2GPT不是一个更智能的简单查询工具你问它乔布斯是谁,它的回答跟google没有太大差异你问它如何实现财富自由,他会给你列十条万金油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GPT式假大空,看似说了很多,又啥都没说很多时候,你是什么样子,GPT就是什么样子那GPT会是prompt训练师的样子么?我也不觉得是。就我个人使用过程而言,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让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认知的过程3你是说?我是GPT,xxxx你能做什么?我能xxxx去年12月的我基本就是这状态几轮问话下来,觉得挺有意思,仅此而已2月份的时候,让它教我编python程序搞会了一个抓取数据的程序,后面就没更深入了3月份的时候,更多的是跟他互动各类事情知道了一些隐藏技能,比如总结文章之类的,常用来总结英文4月份的时候,开始用API开发各种东西大多是我说需求,让GPT来实现,然后慢慢的我开始分解需求4从我个人使用过程来看,一开始也很浅大多时候面对新事物都是这状态,浅浅的看到,然后浅尝则止拐点是我用它去乱玩,随意的玩这打开了很多我自己的思维局限,不再把GPT只当作一个查询入口慢慢的我习惯有什么想法都跟GPT探讨一下包括我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也试着梳理后问GPT一开始是fork别人的项目学习用GPT来了解代码的意思,自己微调让GPT改错和教我部署慢慢的我把自己以前想做的很多事都变成了需求最近一个程序,我做了3个大版本一开始性能很低,后来通过跟GPT的不断互动我发现我一开始踢的问题就偏了最后一个版本,性能提高了很多,消耗更是小了很多只有几行代码就搞定了5可见,很多时候是我们没问对问题但如何问对问题?这不是去调整prompt就能实现的问题是我们大脑认知的投影,没有思考也就没有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问题自然不同爱因斯坦曾说过,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问题变得不再重要换句话说,就是提对问题因为问题错了,所以思考都是跑偏的对于问对问题,我个人的时间就是不断的问问题不断的去尝试,以前在网上问问题,不见得有人愿意回答现在有了GPT,他会孜孜不倦的跟我们探讨6GPT-4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准备雇10个chatGPT bot给我打工

此文是在slack上部署chatGPT服务的过程记录,以此为起点,计划构建一个chatGPT机器人团队,有的为我看文,有的为我收集信息,有的帮我参谋,一个人+AI的小团伙就此出发了~在twitter上看到大伟老师发布的myGPTReader应用,第一时间就非常想自己搞一套,这正是我想实现的,但苦于不会编程,没法自己实现。看过大伟老师的readme后,对这个应用充满期待,在slack里也体验了一下,感觉非常适合我的需求。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部署过程。一般有安装手册的应用,我大多可以按照步骤自己部署好,但这个程序目前还没有部署手册,一开始挺着急,看不懂如何运行的。后来通过询问chatGPT,我找到了部署的方法,基本都是通过双向与GPT交互实现的。与chatGPT的交互过程我把所有文件内容都发给了GPT,让它告诉我每个文件的功能和用途。突破口在fly.toml文件,GPT告诉我它是fly.io的配置文件,顺藤摸瓜知道了fly应用。通过env里面的环境变量和几个函数,了解到使用了cloudflare、azure
2023年3月28日
其他

LSD summer

Derivatives的缩写,直译就是流动性质押衍生品,目前广泛被认可的包括stETH、rETH、fraxETH、cbETH、bETH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像POS公链、veToken模型应用、LP
2023年3月8日
其他

chatGPT向左 web3向右

chatGPT或许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对抗web3的终极利器。web3也是全球自由意识公民对抗中心化垄断的终极杀器。1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计划把编程学会,但始终都没有达成目标。以前大学时候学过一些,但从没有完整跑过项目,十多年了也记不清了。自己也看了一些编程资料,李老师的《自学是门手艺》也跟着走了几遍,但始终感觉自己没找到窍门。其实总结下来也很简单,自己编程目的也只是想要现成的结果,如果需要看大量文档,反复调试,慢慢的就失去了兴趣。2最近非常密集的在使用chatGPT,它让我重新对自己能学会编程这事充满信心。上篇文章chatGPT让我1小时学会了python,讲述了我真的花了很短时间就实现了一个完整闭环的程序,它已经可以满足我定时查看代币指标的需求。如果单从这一个作品就说我完全掌握了python,那确实有点夸大。但它作为一个起点,让我完全有信心通过跟chatGPT的沟通,学会我一直想学的东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完全只跟它在交流,没有去第三方网站或论坛提问。3通过这段时间与chatGPT这种交流式的学习,我发现有一点让我非常惊恐。我在学习过程的问题只说给它听,各种错误和我的分析,也只有它知道。没有它之前,我们遇到问题会到处去问,也会在一些论坛网站上留下问题,时间长了会积累很多不同的答案。而有了chatGPT后,感觉很多内容消失了,它只出现在我跟它的对话过程中。如果chatGPT大范围普及,个人感觉以后的内容创造会越来越中心化,AI会聚集绝大部分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是掌握在AI背后的大公司手中。4web3的核心叙事是可拥有,可拥有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础之上。这种可拥有是相对web2来说的。大部分web2的应用,用户的数据和各种资产,都是被应用所属机构所控制。用户想读取个人的底层数据很难,很多虚拟资产也无法脱离应用的平台独立存在。而web3应用,核心就是让用户对自己拥有的资产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不管是用户的行为,创作的内容,还是用户的虚拟物品,以及游戏内的道具,用户都可不受应用方限制,自行处置。5web3是让内容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向努力,而AI会逐渐的让内容向更加中心化的方向收敛。理想中的模式,或许是所有用户完全拥有自己的数据,而AI向每一个人付费使用这些数据。AI被训练为我们服务,它向我们支付的数据使用费,就足够我们拥有全民基础收入,让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乐去生活。但这可能也只是理想,也可以说是在做梦。6就像我学编程的过程,我不再向外界产生新的内容,我很顺滑的跟chatGPT交流,也得到了我想要的。我的程序写好了,问题也都被解决了。如果我向外部分享,内容大概率也都是chatGPT教给我的。也就是说,我被chatGPT捕获了。这或许是悲观的一面。另一面,我也还喜欢分享,去研究些新玩意,也坚定的相信web3的未来。也在尝试使用去中心化的应用来实践各种创作。但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空间里充满了炒作的浮躁,很少像OpenAI这样的组织潜心研究技术。7这个问题目前也没啥答案,chatGPT式的AI和web3究竟是相互促进,还是相互牵制,或者压根没啥本质关系。这些也仅仅是脑中一瞬的小小担忧。现在能做的,是可以利用chatGPT,把web3好好学学,哈哈哈~
2023年2月20日
其他

chatGPT让我1小时学会了python

昨天我用chatGPT做了一个python数据抓取程序,全程都是chatGPT编写的,我被惊到了!我自己一直很想学会python,但多次尝试都止步于基本语法和命令行的联系,从没完成过一个像样的、完成的应用。抓取数据也是我知道python比较厉害的地方,之前一直想学会,但因为各种技术文档太多,没坚持下来。先简单说下我用chatGPT编写的第一个完整的数据抓取程序的过程:1、让它教我安装了mac开发基础环境(安装过程的一些报错,我直接发给它,也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提出需求:想做一个定时数据抓取程序,通过读取google文档输入查询参数,自动更新数据,并保存在Google文档对应表格中3、我按照chatGPT的提示开通了google
2023年2月16日
其他

以太坊上Lido提款设计

Lido提款设计原文:https://hackmd.io/@lido/SyaJQsZoj以太坊POS已平稳运行2年多时间,这期间整个POS网络的ETH代币只进不出。3月以太坊上海升级将引入POS提款流程,这将实现以太坊POS的最终闭环。提款的开放对LSD的衍生代币价格回归是一个利好,比如stETH价格回归1:1ETH。但同时也很考验各个LSD项目方的技术能力和提款流程设计。从Lido的提款设计可以看出,提款流程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非常多,尤其是对罚没在时间维度上的处理非常复杂,设计不好也很容易导致协议被攻击或套利。对提款请求的时间成本和共担风险的考虑,也同样非常关键。目前Lido的提款大概设计为turbo和bunker两个模式,同时会建立一个提款缓冲区,主要由执行层奖励、提款ETH和用户抵押ETH3部分构成。turbo模式请求时间在1小时-3/4天不等,缓冲区有足够ETH时间在1小时-1天,如果没有足够ETH大概需要3-4天(需要验证者节点退出)。bunker模式要18+天的提款周期,该模式主要由于Lido验证者节点出现大范围罚没而触发,需要等到被罚没节点退出后,才能最终计算损失,从而将损失分摊给用户。用户的提款请求进入队列后,该请求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在请求期间如果出现罚没,队列中用户也要均摊被惩罚比例。但处于队列中的stETH提款请求是没有奖励的,这也是为了避免恶意套利攻击。以上是目前Lido提出的提款设计方案,还不是最终版,主要由于其中很多环节设计复杂情况较多。整体看以太坊POS提款流程确实会非常复杂(主要是在社会化均摊和时间周期上的一些错配,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套利/攻击行为),提款开放后或许会有一些协议因为设计不佳导致“被黑”的情况。可能出现的一些套利/攻击?监控POS网络罚没情况,提前抢跑二级市场stETH二级市场深度很大时,购买stETH发起取款请求,导致运营商节点大范围退出?会不会有不良商家,拿着用户抵押的ETH直接购买stETH退出?比如FraxETH?更极端一点的情况,由于运营商没抵押,是否会出现大额提款请求并配合运营商估计罚没的情况?TLDR:以太坊POS提款存在较多挑战,各LSD协议的提款方案设计存在不确定风险以太坊上海升级是对POS的完善,但同时是对LSD协议的挑战上海升级后,Lido会有20w个ETH可以被立即提取(不需要走退出验证节点流程),这部分可以被用于缓冲区的建立提款时间平均看预计不会超过3-4天wechat&twitter:nigdaemon
2023年2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Web3 Superapp

2020年夏天,我曾一度认为uniswap等一众DeFi应用的价值会超越以太坊,当时的走势确实也很猛烈。但随着炒作周期的结束,DeFi相对以太坊的价值快速回落。这一过程让我想起一篇胖协议的文章,大体意思是底层基础协议会捕获绝大部分生态系统的价值。协议和应用之间存在一个反馈循环,当底层协议代币升值时,会吸引早期投机者炒作价格,生态有了资金可以资助更多产品,一些新产品会获得成功,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更多的用户带来更多的资金,进而对底层协议代币需求增加,进一步增加底层协议的价值。这一反馈循环多次在几大公链上重现,kill
2023年1月8日
其他

以太坊上海升级开放提款可能的影响

按照最近一次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会议的讨论情况,以太坊上海升级预计会在2023年3月底进行,本次升级将开放信标链质押以太坊的提款。个人对本次开放提款的主要影响总结为以下几点:1、不会有大量的抛压,由于目前二级市场抵押衍生代币流动性很好,主要抛压已经提前被消化2、有利于stETH等脱锚的抵押衍生代币价值回归锚定3、升级前可能会有一波Fud行情4、长期有利于抵押衍生品项目,可促进价格稳定5、目前存在折价的衍生代币,部分存在套利空间以下具体分析下上海升级开放提款的核心内容:提款如何运作一般提款请求可以分为提取收益部分,或全部退出(即退出验证者节点)。以太坊信标链每个区块可以最多处理16个提款请求,全部/部分提款的优先级是相同的。当验证者节点满足余额大于32ETH,并且状态为withdrawable时,方可提交提款申请。基于验证者的提款申请,会创建一个提款列表,以包含所有提出提款请求的验证者,该列表中列出了提款顺序、执行层收款地址和提款金额。机制原文:https://tim.mirror.xyz/zLdl8bEiDmobHZ5RlvG2LrlZLWV9c2XvkuKQ-vpljSU基于以上提款的条件和流程,可以预估出全部ETH退出验证者节点所需要的时间为:12秒1个区块,每分钟5个区块,一天为7200个区块,每个区块16个提款请求,包含32个ETH的提款,每天总提款上限为7200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ETH 抵押组合收益(一)

上篇文章熊市个人生存规划说了下自己在熊市计划持有的代币和相应的策略,简单说就是以下几点:不被持续负面消息吓跑:不玩短线有个人信仰和集体共识的绝对头部:大饼、以太有积极的真实数据支撑,有真实收益分配:还在观察,衍生品有一些标的最近也一直在持续的琢磨要持有什么资产,如何分配比例,最后基本都会回归是否能产生现金流、是否能安心的拿住这两点。综合来看,对于有真实收益的项目,我目前并没有去配置,因为计算下来,收益并不比ETH抵押高很多,风险和能拿住的信心也不足,所以到目前我还是以大仓位以太+挖矿为主。下文将主要介绍3+种ETH本位挖矿的方法和操作,综合收益基本在8-10%左右。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熊市个人生存规划

前两周录了一期播客,讲了下自己的近况,这几年的一些变化和未来几年的一些规划,有兴趣听的朋友可以访问小宇宙收听:个人黑历史与熊市生存规划播客里有提到,我目前也算是一个失业状态了。如果未来几年不打算找一个全职工作,又不想离开加密这个圈子,那个人的现金流就非常关键。它直接决定了自己是否能心态平和的度过熊市。我算是上一个牛尾熊初接触的加密hb,因为有其他全职工作,所以上一个熊市说实话没有很深刻的感受,只是简单的囤币而已,偶尔看看新闻,心态感觉还是可以。有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当价格波动很大时,虽然有些紧张,但总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简单说没有啥切肤之痛。这次感觉很不一样,简单说就是没有那种很踏实的感觉,缺少了一些全归零也无所谓的勇气。可能一方面是因为确实仓位比以前大很多,利益攸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没有了稳定的非投资类收益,导致心理上缺少了托底感。目前自己的担忧主要包括:因为相信这个行业的未来,不会清仓离场,但拿么b种,什么配比比较纠结因为没有稳定收入,担心未来现金流不知道熊市何时结束基于这些担忧,我就很希望找到一个方法,让自己能心态平和的持币,同时也能生活简单有品质的度过这个周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靠什么拿住靠什么吃饭靠什么获得超额回报这几个问题,从上次录完播客到今天我思考了大概两周时间,以下是我的简单答案。靠什么拿住,以及拿什么对于靠什么拿住的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不被影响的因素,一个是底层的防线,另一个是要形成正向反馈。FTX后,市场上每天都有各种Fud,目前最大的Fud就是对DCG是否会破产的各类分析。在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有更坏的情况出现,人性如此。无论它是否暴雷,目前市场上流动性缺失不容乐观。FTX的暴雷导致大量做市商血亏,外部机构对圈内更加缺少信任,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短期内很难有新鲜流动性的注入。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一个持币者,并且不擅长做交易的人,选择持有什么币种,是挺纠结的。这样的环境下,个人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不会被各种负面消息影响到立即抛售,比如V神卖了多少以太、几万个大饼被转交易所、AAVE要出大范围坏账等等。第二方面是底层的心理防线,这部分类似如果被核攻击了,我们是否还能生存下去。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个人会用极限思维去做一个思想实验。生存不仅要考虑最坏,也要对未来保有希望。如果加密行业被大范围打击,在极限情况下,哪些项目会存活?这更类似一个谢林点问题,我个人认为大部分人会回答大饼。如果有第二个答案,我认为会是以太。如果加密行业有未来,这个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在我的概念体系里,我认为加密行业依然属于信息革命的延续,会延续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这个螺旋加速模型。在这样一个大的螺旋上升通道里,以太的科技力量最终会超越苹果,做到科技第一宝座。所以如果还有未来,我的选择是以太的这一叙事逻辑。经过这个思考过程,我的选择是拿住大饼和以太。少部分大饼托底,大部分以太看好未来,因为更看好未来,并兼顾托底。大饼和以太的拿住逻辑,很可能会被认为都是废话,但最后是否能拿住还是要看个人的认知,简单说就是靠个人信仰和集体共识。在持续的Fud下,只有共识最强的,才能抵抗长期的低谷。第三个拿住的逻辑是靠数据,有真实用户的项目,有真实的数据反馈,有真实的收益分配。在流动性极度稀缺的市场环境下,只有真实有数据支撑的真实收益,白花花可见的收益,才最真实的。真实的应用和收益数据,一方面可以反应这些项目有真正在用,有真正的资金流动,也有可支取的收入。它既可以让项目方活下去,也可以让持有它的人获得现金流。根据这一标准,目前个人观察一些链上衍生品项目符合这一条件。持有这种类型的b,个人想法比较简单,就是有收入能活下去,如果还有明天,它们一定会破新高。在这一过程中,质押它们可以获得稳定现金流,牛后再判断是否切换或者持续持有。总结拿住的三点逻辑:1.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大白话加密钱包

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比喻和轻松的例子,为加密钱包祛魅。让不敢使用加密钱包的用户,能走出这一步。own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闲聊web3应用的“护城河”

什么是护城河?先有城,才有护城河。在城镇外修筑护城河,能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护城河”通常拿来比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这个来构建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防止对手超越自己。最早提出护城河概念的应该是巴菲特老爷子,他喜欢购买有护城河的公司,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在传统商业领域,护城河很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垄断地位,可能是特许经营权,或者是别人无法获得的配方。它的特点是隐蔽的知识,别人无法获得,从而形成垄断,也就是护城河。啰嗦下前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可以被快速的免费复制和传播,类似传统商业里的垄断很难形成。经常有人说,你这个软件产品,功能非常简单,我找几个大学生就能抄过来。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软件,很难有版权的保护。一个软件的所有配方都摆在面上,很难隐藏起来,也就没有了隐蔽的知识保护。这时候,传统的护城河模式无法保护产品的商业利益。那互联网公司的护城河如何构建呢?在早期,其实大家也不知道如何构建,速度决定轮,乱拳打死老师傅,先快速发展再说。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信息都是公开的,如果有一个好的创意,马上会有很多人来跟风竞争。所以,就看谁跑得快,烧钱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试验自己的产品逻辑。有很多死掉的企业,不是产品不行,是钱烧没了。但烧钱终究烧不出护城河。最后大家做着做着就发现,原来做互联网产品有两个马爸爸。打开我们的手机,看看第一屏的APP有哪些是放了10年的,这里大部分人的选项应该有微信和支付宝。有人说互联网产品的护城河是网络效应和数据智能,那也是发展了这么多年后形成相对的信息垄断的后置答案。那些年,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创业百家大战,团购、打车、单车、直播等等。最后这些新方向跑出来的企业,大多也都归顺了两个爸爸。回头看,主要还是因为那两大企业有入口级的流量。这些流量,可以看做互联网的护城河。流量是什么?是用户认知的投射。用户认知是怎么形成的?很多时候就是被一个一个的二维码驯化出来的。信息时代的护城河我们说传统企业靠隐蔽的知识构筑护城河。信息时代,靠的是开放的知识构筑护城河,这个开放的知识就是用户的认知。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某种需求而创造的,当用户使用产品时,就建立了用户与需求的链接。比如饿了想吃外卖,就会打开美团。想看八卦就打开微博,无聊想刷剧就打开B站。比如早期的陌陌,它的定位就是约x,那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第一时间自然会打开陌陌。早期的微信附近人,也有类似的功能。为了满足用户某一种需求,会有很多APP来做这个功能,一开始会有大量企业都来做,做到最后基本就剩一两家。为什么会死掉那么多?核心还是用户的认知带宽是有限的。在竞争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企业抓住了最核心的用户痛点,做好了服务,让用户有了非常愉悦的体验。这样用户就懒得再去用其他类似的APP了,毕竟选择是有成本的,用户选择时的心理成本是非常高的,一旦用户认可了一个产品,他有这方面需求时几乎就是顺手的事。占领越多用户的认知空间,就建立了更多的用户和需求的链接,从而形成了一堵看不见的护城河。这个模型里,能很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至关重要,用户要的是短平快,最好是免费的高品质服务。对于不同的需求,资源的影响也很关键,所以有些互联网应用也搞起了资源垄断那一套。因为只有你这有独家资源,用户去别的地方解决不了需求。这时用户认知会降格处理,需求第一,体验第二。在这一过程中,先发优势非常重要,因为先发就意味着能占领更多的用户认知,用户是懒的,一旦他们的续期被很好满足,后来者想要改变就要花更多的营销成本。这时先发者如果也同样的对营销的对冲,后来者就很难超越。WEB3应用的护城河叨叨半天,来说下本文的重点。先来说下web3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加密市场的本质需求是什么,用户为什么来这里。其实早期用户来这里,大部分都是为了投机。投机是web3早期市场的最本质需求。投机最直接的就是炒b,所以早期最火热的web3应用就是交易所。用户一有想买xx的想法(需求),就想到在xx可以买到(认知),这时用户就会打开这个应用(链接)。从这个需求链条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这些jys的竞争力,就来源于对投机需求的更好满足。比如有更多的b,更好的价格,更好的深度,更加安全等等。一旦用户使用习惯了这些jys,他们就建立了用户认知的护城河。这种用户固有认知,是比较难被打破的,除非遇到类似监管等意外事件。投机需求的第一认知投射就是交易,炒b,炒土狗,几个词说的一回事。早些时候交易只能在jys实现,但后来有了uniswap。uniswap的护城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土狗的lanchpad(土狗乐园)。jys上b是比较慢的,而且还需要一堆复杂流程。但uniswap不一样,启动一个池子非常快,用户随时可以交易。在2020年DeFi
2022年11月2日
其他

Web3杀手级应用的基础设施

什么是web3的杀手级应用?目前尚未可知杀手级一定是用户量巨大用户量巨大,就需要大部分用户都容易理解接受和使用需要较低的门槛。在这个周期,很多应用都曾被认为可能会成为web3的入口级应用像DeFi的zapper、debank、yearn等像uniswap、1inch等像mask、stepn等但他们最终都很难成为入口。这个市场诱惑太大,赚钱太容易一个看起来很好的应用,要么被证明不适合每个人天天用,要么就是太短时间赚太多钱,没了好好发展的动力。这个市场,可能会长期处于寻找杀手级应用,出现疑似杀手级应用,以及杀手级应用堕落了的循环模式。如果把寻找web3杀手级应用比喻成挖金矿,这个活动可以被拆解为3个部分。一部分是有人讲故事,发现了一个N大的金矿。一部分是有人愿意出资让他们去搞事。另一部分是为挖金矿提供工具,卖水、卖铲子。有人挖金矿,有人出资,金矿能不能挖到最终不可知,是个高风险的活。出资有两种模式,一个是真正的钱,一个是出token(包含了nft)。哪里可以出资越多,哪里就有越多的故事,这部分价值大部分是被公链捕获的。至于哪个公链行,可以看原生token和稳定币的匹配量。在这个循环里,最终比较确定性的事,就是卖铲子、卖水。铲子和水卖给谁?卖给讲故事的人。故事讲给谁?讲给这个市场最大的群体:投机者这个市场目前以及很长的时期,投机需求都是第一生产力。逻辑部分基本就这么多,从逻辑出发,加上标题的引导,基本就是本文的全部核心内容了。以下多叨叨点东西给付费用户。PS:为啥搞一个付费合集,主要两点原因吧:以前好多教程类的没发公众号,发在mirror,也是免费的,发现有人直接搬运来公众号还设置的原创有些内容付费是隐藏起来的,更好说一些,以前基本没在公众号发
2022年10月21日
其他

下一个加密叙事是什么?

自从9月15日以太坊2.0合并以来,加密市场一下安静了下来,有时甚至寂静的有些吓人。今天XEN的免费mint,大概是近一个也以来除了被黑事件以外唯一的热点了。市场预冷,宏观不可控因素过多,人心容易涣散,受不了离开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时候,只有多给自己洗洗脑壳,或许才能坚持到下一次浪潮到来。掰着指头往后数一数,离下次大饼减半还有一年半载,如果这个叙事依然有效,那下一次牛市还有两年。个人到不是很期待下一次减半,大概率很难像以前那样对市场造成非常大的推力,毕竟供给侧变化不大,还要看需求侧有什么新的叙事逻辑。回头看,每一次加密叙事大的出圈,都是在内部发酵几轮后,才产生了外部赚钱效应的广泛传播。所以个人觉得,下一次大概率仍然会是从内部的某一个局部的新玩法、新ponzi开始,开始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的非共识所驱动。下面简单叨叨一些自己最近观察和思考的叙事发展方向:真实收益产品从DeFi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去中心化身份终局之战

web3认证目前存在的问题第一次玩StepN时,用户需要使用邮箱账号注册。完成注册后,需要导入/新建一个加密钱包,如果导入原有助记词(使用过有资产的钱包),会很担心助记词触网的安全问题。如果新建一个钱包,也有同样的热钱包备份不当的安全担忧。这是加密老用户的担忧,而对于一个web3新人,什么是助记词,如何安全保管助记词,都是非常陌生且没有概念的,非常容易导致资产丢失。使用Mirror发布文章时,要链接钱包进行签名认证,它提供了一个比较友好的“remember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关于以太坊转POS后中心化风险的担忧

1、目前看到比较普遍的误解是Lido如果质押的ETH超过51%,会产生中心化风险。关于这个Lido的顾问hasu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比较系统的解答,概括来说:1.1、Lido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中间层协议,或者简单理解为一个“联盟”,目前有29个节点运营商1.2、节点运营商是真实抵押ETH的实体,“类似”现在POW的矿池,Lido无法直接控制节点运营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Lido对筛选运营商的价值观过于统一,会导致一些软性的治理风险,因此Lido的治理也引入了双重治理模型,stETH质押人拥有治理否决权1.3、如果没有Lido的存在,我们可以看下目前排在前列的质押人:kraken、coinbase、binance,如果交易所占据过多的抵押,相信不会是一件好事通过这几个方面看,Lido对以太坊2.0的良性质押更有帮助。2、谁会发起51%攻击?如何发起攻击?v神曾经论述过POS相对POW的安全性,和发起攻击的成本,要远远高于POW:https://vitalik.ca/general/2020/11/06/pos2020.html个人认为如果有人会发起攻击,大概率会是某一个交易所。从抵押趋势看,交易所也是抵押量最高的机构。发起攻击的路径可能会是将质押衍生品当做交易抵押品,给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等等,短期会吸收大量新的抵押ETH。如果这个数量高于51%的抵押,交易所的节点又可以看做是单一实体,他们就具备了一定审查区块的能力。如果他们发起攻击,必然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和影响。但POS的恢复,相对POW要更容易,一旦这种攻击真的发生,相信整个以太坊社区也会做出反击,这个交易所会失去公信力。区块链可以通过分叉恢复,由于公信力的丧失,也会有大量用户将资产提出交易所。这种攻击只是假想,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就像POW矿池如果算力超过51%,发起攻击也会导致正义的矿工迁移到其他矿池。3、客户端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中心化风险以太坊共识层客户端Prysm一度有超过70%的市场份额。如果一个客户端占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当它出错时,有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区块被识别为正确的区块。进而导致没出错的节点被罚没。以太坊社区去年也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Prysm已经下降到40%左右。4、所谓的富者越富、“智猪博弈”等资本集中风险假设一个实体拥有10M的抵押量,每年有4%的抵押收益,大概经过43年的持续复利,会拥有51M的ETH。假设系统没有通胀,这个单一抵押实体按照这个操作,会超过51%的持币量。这个假设听起来感觉确实比较吓人,但实际情况这几乎不太现实。首先,如果这么大量,几乎只能是一个中介结构,这种机构的抵押品由于是聚合很多用户的资产,所以一直会有流动,不可能产生持续复利效果。如果是单一个人,这个体量目前的市场价1百亿美金,当价格大幅上涨后,不可能一直保持大额持仓不动。目前从抵押情况看,单一实体最高可能会有50w的体量,按照这个体量采用不退出的策略,50年后才能积累到3百万的ETH,100年后达到2100w的体量。这个风险可以说是有,但执行起来难度太大,需要有足够多的初次资产,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谁能持续这么做50年,一定可以比肩巴菲特了。为了支持以太坊更健康的发展,将ETH抵押在尽量分散的链上协议中,是一种长期的支持行为。
2022年7月13日
其他

以太坊合并前笔记

一、以太坊合并的常见误解误解:合并一但完成,便可以取回目前质押在信标链的ETH实际情况:合并不会启动抵押提款。提款将在合并后的上海升级中启动。误解:在合并后的上海升级启用提款之前,验证者不会收到任何流动的
2022年7月5日
其他

露娜 套利者的饕餮盛宴

提示:可直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又是它”脱锚的前情就不多说了,这个目前已有很多分析文章,本质问题都分析的很透彻。我也是第一次见第一天跌了95%+的代币,第二天还能继续跌99%,而此种情况下,交易所还暂没下架,借贷协议也没暂停借贷。从这里可以分析出很多,争取通过这个事件,让自己能学习到更多的风险管理知识、套利策略和风险规避动作。整个事件的分水岭,应该是DK的发言。在这之前,大家主要关注有什么措施能让UST重新锚定。---时间线:•
2022年5月13日
其他

去中心化借贷如何为投资服务

去中心化借贷是基于去中心化区块链构建的链上借贷协议,可以为任何拥有去中心化钱包的用户提供无须许可的借贷服务。在传统金融市场,借贷服务门槛较高,服务流程较繁琐。互联网金融门槛有所降低,但对个人信用要求较高,且利率较贵,不是很灵活。DeFi中的借贷协议现在可以使每个人都能自由的获取贷款。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抵押品,可以从这些协议中借款并自由使用。目前领先的DeFi借贷协议有Compound、Maker、Aave。在传统金融市场,借贷大多用处就是借入资金,并为贷方缴纳利息。而在DeFi世界中,借贷的用处不仅仅是借入资金,它还能提供很多其他用途。DeFi借贷与传统金融借贷的差异Defi借贷大多为无固定期限借贷,只要保证金足够,可以一直借贷下去利率大多是浮动的,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也有固定利率借贷协议)目前暂无信用借贷,大多需要提供抵押品无需严格的kyc审核,只要提供抵押品即可借贷DeFi借贷与CEX提供借贷的差异可借贷币种灵活,大多CEX主要为稳定币借贷风险自主性可控,交易在链上,借贷资金在协议中锁定,相对CEX更自主使用DeFi借贷协议为投资策略提供服务的几种用法1、抵押代币借出稳定币,增加自己的现金流2、抵押代币,借出稳定币购买其他代币,相当于加杠杆做多3、抵押协议支持的代币,借出xx代币出售(做空),待价格下跌后回购还借贷(也可能上涨。。)4、抵押代币,借出xx代币参与IEO,比如BNB在币安的IEO5、抵押代币,借出xx代币参与挖矿,比如有一个新矿支持的币种自己没有,又不想买,就可以借6、抵押给带收益且无爆仓风险的借贷协议,借出部分稳定币购房、购车、购物(alcx)7、变相清仓,将流动性不好的代币抵押给协议,借出稳定币或其他流动性好的资产8、抵押代币赚取贷款收益、挖矿收益等9、新协议的循环贷挖矿DeFi借贷的主要风险智能合约可能的漏洞,导致资产损失可能的价格操纵攻击,导致被清算,比如USDC的价格受到预言机操纵攻击,抵押率过高导致被清算对抵押品比率的错误管理,导致抵押率过高,价格稍微波动就被清算对借贷协议不熟悉,直接将抵押率拉满,借贷开始就被清算抵押率设置过高,行情波动大时容易被清算借出的资产用于加杠杆,抵押率在行情不好时超过清算线,无币还款,导致抵押品被清算借出代币做空,巧遇避空行情(借贷的代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抵押品被清算twitter:https://twitter.com/nigdaemon知识星球:DeFi研习社
2022年3月10日
其他

DEX如何为投资策略服务

DEX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相对的是CEX(中心化交易所),比较知名的CEX有binance、okx、huobi、FTX、coinbase、bitfinex等。交易所的作用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交易者提供标的物交易。与传统股票交易不同,加密市场没有官方的受监管交易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区别比如交易股票,如果买A股茅台,不管是从哪一家券商开户交易,都是在同一个市场进行流通和交易。而加密市场,代币实际是被托管在不同的市场在交易,在binance上,和在FTX上交易的大饼,实际并不是在一个池子中交换。因此在不同交易所间就会有差价产生。加密市场是7*24小时都可以交易,交易发生在每一个CEX和DEX中。因为没有统一的交易市场,因此代币的流动性也是被分割的很细碎。与封闭市场的区别在加密市场中,大饼、以太这些代币基本在每一个CEX都可以交易,如果是正规的交易所,用户交易的加密资产都可实际在链上流通,用户可以自由的将资产提取到链上(平时在CEX交易,都是将资产权托管给了交易所)。如果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比如某些盘子,他们的资产是在独立系统中,不支持外部的流通,也就是类似区块链资产的链上流通。封闭资产的特点是只有专属APP,或者专属的账号密码才能调用,其他途径没有办法管理资产。一旦项目方出问题,容易丢掉全部资产。而区块链资产,可以在不同的CEX间提取,可以在链上流通,也可以在DEX交易。只要用户掌握私钥,资产便是受控的。这里要强调的是,资产存在CEX中,实际也是一个封闭市场。如果交易所暂停提币,交易所中的资产就都会变成欢乐豆,历史上这样的情况还是蛮多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学会使用DEX,自己掌握资产相对更安全。交易服务CEX和DEX为我们提供的是加密货币的交易服务。在股票市场,我们的交易过程大致是;在券商开户、绑定银行卡、入金、购买股票、放着不动等升值。在加密市场,如果是使用CEX,同样也是在交易所申请一个账号、入金、购买加密货币、放着不动等升值。这里需要了解的关键点包括:交易所的安全性如何,是否是大交易所购买代币在这个交易所的价格如何,是否偏离了市场价交易所的手续费如何,是否过高使用DEX交易,过程相对要复杂一些,需要先在交易所申请账号、入金、购买基础加密货币、创建链上账户、提币到链上、通过DEX交易、代币放钱包不动等升值。这里依然有CEX的参与,主要原因是从法币到加密货币这个过程,目前完全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还不够顺滑,主流大所的OTC还是相对出入金的主要渠道。交易源于起心动念,要么源于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要么源于接触各种信息的应激反应(FOMO/FUD)。由于加密市场是一个7*24小时运转,并被分割成了非常多的小蓄水池,每一个CEX/DEX都是一个小池塘,不同池子价格都会有差异,因此加密市场的投机性交易机会也很多。既然是投机性交易,长期不保证一定赚钱,主要形式有:不同交易所间、交易所和DEX间的搬砖,目前大多有程序自动做上币信息差,比如binance要上一个新币,提前在DEX买,充到binance开盘卖行情波动大时,CEX和DEX间差异更大,包括不同链间的DEX间差价也很大封闭市场形成的价差,比如韩国交易所普遍偏贵,门槛是KYC信息差,比如xx融资、主网上线、搞活动云云之类的各种加杠杆预测短期涨跌的交易对于长期投资型交易,确保资产的安全可控就相对重要,因此更应该关注资产的安全保管。对于小币种,DEX相对CEX要有更多优势。CEX上币会有成本,因此很多刚发行的小币种,不一定在CEX能买的到,这时只有在DEX可以交易购买。不同链上的DEX也有较大差异,核心在于项目方首发在哪个链,这个链上的DEX对这个项目代币的流动性就会有优势,价格上更接近市场价,深度更好(可供交易的数量多)。做市服务做市商是通过做市制度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交易者的交易需求。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的利润。在CEX中,做市商基本都是专业机构,普通用户很难参与。而在DEX中,POOL的参与者就是做市商,他们为各类加密货币交易对提供流动性,并赚取流动性池的手续费分成。从技术层面看,订单薄模式相对更难实现普通交易者的做市,需要频繁的挂单和撤单,大多需要程序自动完成。而AMM交易机制的实现,为POOL持有者提供了便捷的做市工具,也让普通交易者更容易的参与做市。比如在uniswap中,向ETH/USDT中添加流动性,就是一种做市行为,可以赚取交易手续费。发行服务我们常常听到的流动性挖矿,其实本质上是一种代币发行服务。放在股票市场,发行一个新股是何其难。放在CEX,发行一个新币也不是件很轻松的事,需要各种资源。但如果是放在DEX,发行一个新B几乎是分分钟的事。只需要新建一个代币合约,并为代币添加一个流动性池即可。拿uniswap举例来说,它提供了2个重要的服务,一个是swap,一个是pool。其中,pool是用来做市的。用户新建一个pool池,需要2个代币,这就组成了一个代币的交易池。用户向pool中添加代币对,就是在给这个池子做市。如果这个代币是一个新的代币,用户为什么要来做市呢?因此项目方采用了一种激励措施。鼓励用户向pool中添加流动性,之后将获取到的LP证明抵押到项目方的协议里,项目方根据这种LP的抵押证明,向用户分发项目代币。这也就是俗称的挖矿。观察pool池的资金量大小和参与用户,可以侧面反映一个项目参与的热度。有了做市的池子,项目方的代币就有了流动性,而不需要费尽的上CEX。直接通过DEX的swap服务,就可以进行交易。对于看好项目的用户来说,这就是早期建仓的渠道,避免上了CEX后代币被爆炒接盘。对于项目方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货渠道。大多数土矿都是这么玩的,先发币添加流动性,再在某一个时间点抽走池子中的资产,也就是俗称的rug
2022年3月3日
其他

关于课程《DeFi入门手册》的一些想法

发起这个项目本是一时兴起,没有过多的考虑。或许是接收到了来自宇宙的信号,自己心动了,于是就行动了。发起的愿心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动作,让自己能沉浸在这样一个场景里。同时其实也是换一种方式逼逼自己去输出。
2021年10月13日
其他

Mirror.xyz 通向web3.0的一道窄门

Mirror出于加密圈,但它服务的对象远不止加密圈。每一个个人和DAO,不同的行业背景,都可以使用Mirror作为价值发现平台,通过它打开一道通向WEB3.0的门。
2021年10月9日
其他

使用Mirror发起一个知识付费项目,做一次WEB3.0的探索

之前我一直有分享Defi方面的知识,平时也会写一些文章介绍项目和一些操作步骤。但由于个人本职工作时间有限,很多时候更新并不及时,写作内容也不够成体系。这种情况有时也会让我自己偷懒。
2021年9月30日
其他

合成资产 - DeFi百万亿市值催化剂

合成资产这个赛道未来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一切可追踪价格的交易品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发行和交易,比如股票、ETF、房产等等。股票和ETF是目前做的较多的合成资产。除了这些常见的交易品类,其实像现实世界的商品也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链上发行和交易。只要有商品的出售方来铸造和做市,比如一个淘宝上的商品,在链上合成发行,在Uniswap可以交易,这种模式是非常open的。最近受到WSB事件的影响,合成资产又成了热门话题。Mirror的合成资产股票,确实可以解决一些无法直接参与美股的用户需求。对Mirror的详细介绍可以查看之前的文章:MIR链上股票自动售卖机简单说使用Mirror购买美股有以下几个好处:不受地域和市场准入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国家都可购买没有KYC和AML的限制7*24小时交易小额订单可交易(比如可以买千分之一的苹果股票)基于流动池,低流通量股票能获得更低的滑点直接在Uniswap进行交易除了MIR,合成资产赛道头部项目Synthetix也有各种合成资产发行,但在股票发行方面落后了,之前还是以发行加密货币、大宗期货和各类指数为主。对Synthetix的介绍可以查看之前文章:SNX是什么币
2021年2月4日
其他

PERP 链上永续合约

目前链上的永续合约有dydx和inj等协议,但它们都是基于订单薄的模式,基于订单薄的模式对流动性有非常高的要求,简单说就是要玩的人多,不然深度非常低,开关单都很困难,扩展品类也很受限。
2021年1月18日
其他

MIR 链上股票自动售卖机

合成资产可以让用户在不持有基础资产的情况下,获得该资产的波动收益。已有的成熟案例类似纸黄金、纸比特、ETF等,灰度的GBTC也可以说是一种合成资产。Mirror(代币MIR)是一个类似SNX的合成资产协议,目前的主要合成资产包括美股和ETF。Mirror同时运行在Terra和Ethereum上,用户通过超额抵押UST的方式,可以铸造mAAPL等股票代币的合成资产。UST是Terra网络铸造的稳定币,类似sUSD的模式。使用Mirror购买美股有以下几个好处:不受地域和市场准入限制,任何人在任何国家都可购买没有KYC和AML的限制7*24小时交易小额订单可交易(比如可以买千分之一的苹果股票)基于流动池,低流通量股票能获得更低的滑点直接在Uniswap进行交易Mirror的协议设计对于最终直接交易mAAPL等股票合成资产的用户来说,以下的设计可以只作为了解,完全不影响直接在Uniswap购买mAAPL的体验。mAssets是Terra网络合成资产总称,任何人都可以在Terra网络上发行和交易指定的mAssets,它可以跟踪从传统股票到加密货币的一切价格波动。要创建一定数量的mAssets,用户可以通过抵押超过150%价值的UST或其他mAssets来铸造,150%是清算线。当抵押的UST的价值/铸造mAssets的价值达到150%时,用户的抵押资产将被清算,因此应尽量提高抵押资产数额。对于直接购买mAssets的用户并无此担忧,该风险完全由铸造者承担。用户如果要赎回抵押的UST,必须将铸造的mAssets进行烧毁。为了确保合成资产价格与真实资产价格准确锚定,系统使用分布式Oracle每30秒更新一次价格。当mAsset的价格发生偏移时,交易员会被激励进行套利,以赚取利差。MIR代币MIR是Mirror协议的治理代币,目前有两个主要用途:捕获mAsset资产销毁费用。当mAsset资产被销毁时,将对抵押品收取1.5%的费用。这些费用用于购买MIR,并支付给LP用户。协议治理。共1830万MIR将被空投给LUNA抵押者和UNI持有者。根据UTC时间11/23/2020年11月23日
2020年12月8日
其他

弹性供应货币和土豆贸易

假设全世界的物产和货币价值相等,我们可以设想这世界一共只有100个土豆和100元钱,今年一个土豆1元钱。情况一:土豆增产明年由于土豆增产,世界上有200个土豆了,但仍然只有100元钱。土豆的价格还会维持在1元一个么?按照假设,这时一个土豆为0.5元钱。情况二:印钱明年土豆数量没变还是100个,由于一堆不知名原因,世界总货币超发到200元,这时土豆的价格是多少?按照假设,这时一个土豆为2元钱。弹性货币会怎么做?根据土豆产量的变化,货币也随之变化,当土豆增产到200个时,货币自动变为200元,每个土豆1元钱。当土豆减产到50个时,货币自动缩减为50元,每个土豆仍然为1元钱。为什么这么设计呢?这要从钱是拿来做什么的说起。土豆贸易里,如果一开始没有钱,大家会通过记账的方式进行贸易。A买了1个土豆,B卖出1个土豆,这些都会被记为债务。如果他们去买西红柿,这个债务就无法通用,因为价值没办法等价交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钱。钱的目的是为价值交换提供等价交换物。如果货物很多,钱很少不够用,钱自然要增值。但通常由于钱是由权利机构发行的,一般不会存在这种好事。大多数时候钱是通胀的。也就是购买力在逐渐降低。弹性货币的设计核心目的是维持钱的购买力,当需求增多时(全世界土豆大增),钱会被增发,每个人持有钱币的数量会增加,总的购买力不变。同时,这么做的好处是商品的价格不会随意变动,仍然维持在一个土豆1元钱,这为世界计价体系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和好处。如果我们按照上面情况一和二的方式处理,土豆的价格会随着产量的不同大幅变动,这会让很多附属系统出现很多价格对标的问题,最简单来说会出现很多利差,导致恶意套利行为的普遍存在。弹性供应货币与传统货币的最大不同,就是货币持有的数量会随着供需的变换而变化。A(价格)
2020年12月7日
其他

Hegic 链上的期权自动售卖机

Hegic是一个Ethereum链上期权协议,独特之处是卖方是一个流动池(POOL),用户直接跟流动池对赌。对于期权购买用户,可以购买任意行权价和灵活持有期的WBTC、ETH看涨或看跌期权,并可在持有合约期间的任何时刻随时行权。对于想坐庄的用户,可以向Hegic提供流动性,赚取期权售卖分成和溢价。Hegic自推出后价格一直较为平缓,直到AC宣布与Hegic进行合作开始,价格开始持续走高。Hegic特点用户可以作为持有人(买方)购买WBTC或ETH看涨和看跌期权,也可以作为流动性提供者之一在https://www.hegic.co
2020年11月26日
其他

重新认识YFI 以及AC的初心

简单说,YFI的愿景是要让“收益最大化”。AC的初心一句话概括,“获得持续安全稳定便捷的最大化收益”。这2点如果不认同,其实也没必要往下看。或者也可以往下看看,看最后是否能改变观点。对于投资DeFi,我个人的建议是一定要多去体验应用,而不仅仅是炒币。体验过后起码会增加自己的持币信心。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YFI的起点AC是个挺NB的人,这个现在也基本是公认的。简单说他是非科班出身,法学专业。自学了编程,找了一份金融相关领域的编程工作,这个过程中他既磨练了编程技术,又对金融知识有了深入理解。后来他觉得这个工作挑战性不强,就不干了。各种机缘来到币圈,一开始也是边学习边写文,逐渐的有了一些读者,也有媒体邀请他开设了专栏。只能说,AC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很强。去年他自己尝试在各个DEX、借贷协议上赚取一些收益。但每个协议都需要很多手动的操作,非常繁琐,于是他就自己开发了合约,自动的去收取这些收益。这就是yearn的原型。这之后他自己不断优化yearn的协议,又帮助curve创建了Y池,最后才在今年7月通过公平启动的方式发bi,代号YFI。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发现,YFI并不是7月才开始的新项目,它只是在那时通过公平启动发bi了而已。AC的世界版图很多人诟病AC不够专一,搞了YFI就不管了,又去弄其他应用,包括想EMN、KEEP3R、预言机等等。其实如果拨开迷雾,这些都没有脱离YFI的愿景。积少成多使用过SNX的铸币功能就会知道,系统给的SNX奖励需要每周手动去领取一次,在GAS很贵的时候,我基本都没有去领这个奖励,因为领到的奖励还不够付手续费!但如果把10个、100个人、1000个人的SNX一起拿去铸造sUSD,每次领取只需要花一份手续费,光节省的手续费可能都有2-3%点,这就是YFI最初的智慧
2020年11月19日
其他

拥抱DeFi 知识付费的革命即将到来

简单说,pooltogether是一个无损cai’piao协议,用户可以将DAI存于协议,pooltogether会把用户资金存到借贷协议中赚取利息。每周的利息收益用于获胜者的奖金发放。
2020年11月13日
其他

DeFi的“资产负债表”

17、整体而言,DeFi的核心是围绕资产开展各类服务,如何发行资产、包裹资产、交易资产、为资产定价、为资产提供风险保障、为资产提供担保等等,有无数的应用模式在等待我们去发掘,DeFi的未来可期
2020年11月9日
其他

Catnip 从一个小小的预测应用,窥探DeFi的星辰大海

万物互联前,首先要做的是万物可识别与代币化!从软件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开源和组件化极大的加速了科技的发展,标准化接口让saas服务快速普及。DeFi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技术发展路线。
2020年11月4日
其他

Keep3r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YFI的影响

他走的太快,团队没法跟上他的进度。他更像是开疆拓土那个人,后方留给小伙伴慢慢耕耘。所以我个人能理解AC说的他并没有离开,他所做的一直都是为了提高yearn的收益。
2020年10月30日
其他

创新大多从笨拙和简陋开始

在那个时期,这样的网络转账技术已经算是比较先进,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我使用起来确实还算顺利,但对于大多数不懂电脑的中老年人,这个系统就完全没法使用。所以网购那时大多集中在年轻人群。
2020年10月27日
其他

AC、AMPL、BANCOR、SEAL都在搞的弹性供应是什么?

1、昨天AC发文提出一种抵消IL(无偿损失)的方法,简而言之是通过增加一个中间代币,将原本pool1和pool2的挖矿方式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的奖励闭环,避免pool1挖矿,pool2抛售的局面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YFI的星辰大海

YFI很难让人看懂,深入人心的只有咋舌的价格。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价格,我个人认为并非它目前的业务所能支撑。更多的是看好它未来的创新潜力,粗暴点说就是看好Andre
2020年9月28日
其他

DeFi 光在隧道尽头

最近DeFi整体下跌严重,挖矿大业感觉也日渐冷清。很多站在门外看DeFi热闹的,觉得很庆幸躲过了“坑”,也有很多唱衰DeFi的人觉得这是必然的结果。任何新兴技术都会有泡沫,不能用一句简单的ZJP就否定一切,狂欢过后并没有一地鸡毛,我看到的是更美好的未来。前夜Synthetix是最早开始流动性激励的平台,这主要是因为synthetix的合成资产天生就需要流动性。Synthetix具体的工作原理,之前的文章有过介绍:SNX是什么币
2020年9月25日
其他

DeFi借贷协议对加密市场的意义

很多人眼里的DeFi只有挖矿,但真正的DeFi底层逻辑是借贷和流动性。我之前写过多个文章,介绍如何最大化DeFi的收益。其中讲的最多的一点,就是将ETH存入Maker借DAI去投资或挖矿。存入价值1万的ETH,最少可以借出5000DAI。这里就会有很多老铁不理解,存1万,只能拿5000,为什么不直接用那1万去投资或挖矿呢?我经常用下面这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你用房屋抵押借贷去投资,和你把房子卖了去投资,两种情况一样么?房子是我们的资产,同理ETH也是我们的资产。当你手头紧,又有很好的投资机会时,怎么办?是把房子卖掉?还是想办法去抵押贷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流动性!一个公司或一个人,对于流动性的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公司的现金流紧缺时,就会面临发不出工资,供应商催款,银行催贷等危机。这时一般会采用资产抵押借贷的方式缓解现金流危机。对于一个人来说,当手头紧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像银行做资产抵押贷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途径融资,用以缓解个人的资金紧张问题。在币圈流动性问题更为突出!很多老铁喜欢长持一些币种,定投理论也有很多人比较认同,当你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定投或购买成一些币种长持时,手里的资金一定会变得紧张。这时如果有急需资金的情况,我们迫不得已就要变卖手里的币。如果卖的是BTC,你总会觉得少了点啥,币量由于各种资金流紧缺会越来越少。所以很多大大都建议好好在场外工作赚钱,场内定投长持。关键就是要保障个人的现金流充裕。DeFi的借贷协议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痛点。就跟现实世界的银行一样,Maker是“央行”,AAVE、COMPOUND是“商业银行”,当你有借贷需求时,只需要将BTC、ETH等资产抵押进这些协议,就可以借出USDT。这一个看似普通的,又被现在的各种挖矿夺去了光芒的借贷业务,或许会是下一个牛市真正的发动机!古时候的当铺和钱庄,现代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是提供流动性的,人类社会在创造了金融工具后,经济才真正腾飞。币圈在没有金融工具之前,流动性大多来源于新韭菜入场。有了DeFi的借贷协议之后,大量被尘封的加密资产可以再次重见天日!从BTC在以太坊上的锚定币增长速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大量的长期持有型资产,正在通过借贷协议投入DeFi的各种理财和挖矿产品中。流动性是各种投资市场的催化剂,今年的大水漫灌让各类资产都在快速泡沫化,币圈新流入资金与美股相比真的是差了几个数量级。目前我们看到的TVL快速增长,大部分其实是加密货币市场原本的资产,这些资产已自我抵押的形式在发债,流动性来源于原有不能产生流动性的资产的债务化!这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加密世界无需与现实对接,不需要出圈,在这个加密生态内,已经可以完成自给自足式的闭环。有资产、有借贷、有交易,有融资,流动性完美循环!有人担心DeFi的繁荣会威胁到BTC等主流资产的地位。我认为恰恰相反,DeFi的金融工具会促进核心资产的活性,或让持有人更快乐和长期的持有主流资产!借贷是提供流动性的,挖矿是锁住流动性的,供需结合会催生更多更有趣的创新应用。DeFi让加密世界更美好,未来可期!BTC等资产在以太坊的快速锚定发行,TVL的增长,将是本次牛市的核心的指标!近期文章:AMPL
2020年9月12日
其他

AMPL 有升必有降 有降才有生

由于协议永远不可能同时处于一个以上的单一状态,而且它以平衡为目标,我们必须假设其他两种状态是由与协议的某种形式的交互引起的。那么,唯一可能诱发这两种状态变化的交互,就是我们作为
2020年9月10日
其他

ARC 是什么币 挖矿方法&操作

注意!目前只开放v1用户抵押测试,v2用户下周开放。简单理解,ARCx就是社区版的MakerDAO,是一个合成资产铸造平台。MakerDAO就像加密市场的央妈,核心抵押资产是ETH,类似的synthetix采用SNX单币种抵押铸造sUSD。ARC与MakerDAO和synthetix不同的是,它提出了每一个加密资产都可以成为抵押债务的理念。你所拥有的每一样代币,都可以创造一个抵押债务!简单说,就是我们可以自己成为自己的银行!ARC的逻辑是:输入ERC20
2020年9月9日
其他

DeFi 不完全谈录

9月2日接受了一次哔哔news的群访,说了些自己对DeFi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同步发在公号老铁们一起探讨!1、您接触DeFi多长时间?我All
2020年9月8日
其他

DeFi流动性挖矿 &看懂避坑

哪里奖励更丰厚,在同等安全情况下,流动性提供者肯定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平台,毕竟链上迁移非常便捷。对于C端用户,各种体验更好的交易工具的出现,也会让交易路径发生变化,对DEX来说,竞争异常激烈。
2020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