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十:如何理解“三个第一”?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徐明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深刻理解其理论逻辑进而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和创新工作,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徐明华。人才成为第一资源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的Q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是如何逐步凸显出来的?徐明华: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这些环境和条件就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而随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人类自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简单地说,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人的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两部分构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多地被机器所替代,而人通过智力设计并操控的机器工具却可以做到远超出人类自身体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使那些原本无法利用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这样,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就逐渐凸显出来。人才之所以成为第一资源,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规律表明,一国经济的增长表面上表现为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本质上则表现为包括劳动生产率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表现为在生产要素投入之外,通过技术进步、体制创新、管理变革等无形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人才和创新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Q能否举一些具体事例,便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我们党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论逻辑?徐明华:比如,从微观上讲,企业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或开发了新产品、开拓了新市场等,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上讲,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如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也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再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产业要获得竞争优势通常有两个来源:成本性优势和独特性优势,显然,两者主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获得。因此,无论是从整体的经济增长看,还是从产业的竞争优势看,科技创新都是第一驱动力。这就是我们党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论逻辑。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在科技、人才和创新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贡献,同样生动地注解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和创新是分不开的。科技进步夯实创新基础、引领创新,科技进步本身也需要创新,科技进步本身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创新本身也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和创新都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技、人才和教育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Q请您简要阐明一下,如何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徐明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更好发挥科技、人才和创新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科技、人才和教育的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好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的高度,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并对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能力等作了部署。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创新工作的重要遵循。制作:章忻|
2023年1月12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九:什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何显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何显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Q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要义是什么?何显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内涵丰富、活力旺盛、效能显著的当代中国民主实践及其成就的集中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是坚持人民主权,其核心要义是着力“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着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健全和完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立足于以中国之制实现中国之治,始终立足于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广泛借鉴和吸纳人类民主实践的有益成果的同时,根据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来探索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这样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复合民主实践,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人类民主思维和民主实践的伟大创新Q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充满可持续发展的旺盛活力,关键在哪儿?何显明:人类的民主实践是一个持续探索民主有效实现形式的开放系统,世界上不存在普世的民主制度形式,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实践标准。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主权原则,着力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国家制度安排,转化为全链条、全过程、全覆盖的人民民主实践,打破了西方民主体制人为设置的种种制度樊篱和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僵化思维,昭示了人类民主实践发展的广阔空间。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充满可持续发展的旺盛活力,之所以在国家治理上呈现出显著的效能优势,就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建构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的伟大实践的产物。这一实践在价值上追求最彻底的人民主权,在体制建构上遵循真实、管用原则,在创新实践上遵循问题导向,从而既对所有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保持开放包容,又立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致力于民主形式的创新,形成了朝着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方向推进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旺盛活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Q浙江如何在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上继续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何显明:浙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指导和推动下,浙江在贯彻落实“八八战略”的过程中,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全面加强省域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实践,涌现出大量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原创性的民主实践成功典型,率先形成了同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人民民主相契合的省域社会主义民主发展格局。今天,浙江肩负着“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全面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上继续发挥好先行示范作用。为此,要全面总结“八八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各地涌现出来的人民民主创新典型经验,将其中成熟、有效的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推广到全省各地,努力为全国贡献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发挥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重要窗口的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要渠道作用,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体系,健全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加强省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总体设计,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直接民主的实现形式,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融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治理机制,作为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成为城乡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最鲜明的特色,以浙江之窗充分展示中国之治的魅力。制作:章忻|
2023年1月11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八:共同富裕,浙江如何示范先行?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郁建兴: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并在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浙江如何先行探路,更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记者采访了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郁建兴教授。共同富裕理念先行Q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共同富裕,人们首先要在理念上与时俱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在这方面是怎样进行探索的?郁建兴:在浙江,共同富裕新理念新思路已经深入人心。浙江构建话语体系、明确任务架构,回答共同富裕“是什么”“不是什么”,理解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在推进思路上把精准识别和推动特定区域、特定家庭、特定人群更好发展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广大民众进一步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差异性,全社会在共同富裕问题上从形成广泛共识走向磅礴合力。浙江同时发挥文化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功能,推动宋韵文化、吴越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富型制度政策体系建设Q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浙江,要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浙江在共富型制度政策体系建设上进行了哪些创新实践?郁建兴:浙江的共富型制度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形成。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七大领域,细化落实重点工作,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清单管理、改革试点、民情通达、大成集智等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初步形成共富型制度和政策体系,探索出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例如发布产业链山海协作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通过以公平和共享为核心的制度设计回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扩中提低、浙有善育、浙里康养、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浙江有礼省域文明实践品牌等,制定引领性的重大改革方案,落地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共富型统计监测等领域率先探索突破,形成一批机制性制度性共富模式,加快推动发展型制度政策向共富型跃升转变。共同富裕的动力锻造Q新的征程上,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新的动力加持,一年多来,浙江进行了哪些努力?郁建兴:一是数字化改革显示出引领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围绕经济、民主法制、文化、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纪检监察等七大领域,利用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以及精准性,积极谋划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发生广泛而又深刻的系统性变革,有效破解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和新问题,例如“浙里办”手机端汇聚3600多项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集成了1500多个便民惠企应用,大大推动了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二是加强区域合作,释放共同富裕的强大外溢效应。在加强省内区域协作的同时,不断推进与域外的区域协作。11月,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会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两区一县政府,联合印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实施方案》。这是全国首个跨省域的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有望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协同高效的共同富裕之路,相互赋能,以更高站位探索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和共享路径,同时释放强大的外溢效应,为全国跨区域共享发展贡献长三角经验。三是打造一批具有辨识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的标志性成果。聚焦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等重大改革方案,落地一批可示范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四是在稳步深入推进共同富裕中,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比如,在制度运行方面,通过精巧的机制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建立可量化、可感知的共同富裕综合评估与评价机制,形成可持续运转模式,提炼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益的普遍经验。制作:周宇晗|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浙江十一市“耍大牌”!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
2023年1月10日
其他

疫情面面观① | 邓伟志:怎样从灾害社会学维度观察疫情?

导读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也给人们带来思考。今天,有理君邀请到中国社会学会顾问、上海大学终身教授邓伟志,从一个特别的维度——灾害社会学,看待和解读这场历时三年多的疫情。一起来看——去年疫情期间,您写过一首诗,劝诫焦虑、以和为贵,今年,您又有哪些新感想?邓伟志:今年疫情期间,我又作了一首新的打油诗:“夫妻双双把冠染,发着高烧打冷颤;米粒当药阳康难,只缘预案欠周全”。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不过通过远程医疗和中西医配合治疗,才10多天,我已经阳康了。我也没住医院,而是把病床留给更需要的人。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者,您怎样看待当下这波疫情?邓伟志:社会学里有个分支学科叫“灾害社会学”,研究灾害发生时人类如何处理人与灾害、人与人关系的科学,主张越是灾难来临之时,人类越要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化险为夷、化危为机是我们抗灾的目的。“机”的内涵不止一个“安”字,还包括把坏事变好事。怎么做到呢?首先是团结一心战胜疫情。危难时刻,我们把其他任何矛盾都暂时放在一边,集中力量对付灾害。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万里长征,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每一步都惊心动魄。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愈挫愈奋、一往无前,以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之路。我们当前的大敌就是疫情,新冠疫情怕我们众志成城。我们要团结一致,战胜疫情。从社会学的角度,您认为应对疫情的着力点是什么?邓伟志:坚持人民至上,当下就是病人至上。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医患关系、上下关系、左右关系,万众一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合理的意见、善意的批评当然可以有,但不应刻意制造对立撕裂,而应团结一致向前看。此次疫情,让我们经历了不少生离死别,疫情一定能够过去,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化为战胜疫情的巨大力量。这股力量基于对医护人员的爱护和理解。医学家要把疫情当实验室,当最大实验室。这股力量支撑我们,明白悲伤时尤其需要温暖。有矛盾时需要沟通,进而实现和谐。和谐也是战胜疫情的特效药。灾害社会学也关注灾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怎样看待灾害对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邓伟志:人类伟大之处,不但因其具有直面灾难的勇气和坚韧,更因具有科学关怀和理性思维。灾害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象。人类是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发展壮大的。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一直在同各种传染病作斗争,鼠疫、疟疾、伤寒、天花、麻疹、流感、黄热病等不断来袭,导致千千万万人死亡。不过,每次疫情到来,人类总是能找到对付传染病的良药。“疫情暴发→找到病原体→造出疫苗→建立新学科”,这就是化危为机的四部曲。除了疫灾以外,别的灾害也一样。灾害是负能,而灾害一旦成为科学界的重大课题,便能变负能为正能。科学是转危为机的高能加速器。制作:周宇晗
2023年1月9日
其他

常修泽:浙江台州考察纪实

有理君说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会者,国家发改委原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长期以来关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浙江日报的“老朋友”。去年9月11日至15日,常教授应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邀请,前往台州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在“仙居大讲堂”为仙居全县干部作了《仙居考察印象与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报告。日前,仙居县委宣传部精心编制了《常修泽教授考察纪实专辑》,“莫干山研究院”公众号推送了该专辑电子版。有理君今集纳转载这组考察纪实,让我们一起跟随常教授的脚步,领略大美风光、参悟发展“密码”——亮点抢先看一、寻找“差异”!寻找鲁迅讲的“硬气”!二、如何由“蝶变”(化茧为蝶),到“迭变”(迭代提升),再到“叠变”(叠加变化)?三、宏观低迷下:微观能否主动作为,“积微成卓”?调研台州仙居六企业,听听回答。四、如何以“发展大格局”补上农民共富这个“短腿”?五、这个浙江“神仙大农”品牌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六、针对国家下一步发展重点和当地实际,我该讲些什么?1寻找“差异”!寻找鲁迅讲的“硬气”!
2023年1月6日
其他

2022年理论热词盘点之七:什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陈培永: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什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如何才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何以可能创造?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培永教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四要素Q如何理解并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陈培永: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首先要理解
2023年1月5日
其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谈民富型发展: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有理君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先生撰写的长篇研究报告《中国经济三型趋势论》(全文在《上海大学学报》2022年第5期公开发表)中,提出了发展重民富,改革重要素,开放重制度的理论。在《民富型发展》部分,常修泽教授提出,民富型发展,要由以往主要关注国家流量财富的增长和存量财富的积累,真正转换到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幸福”的民富模式上来,当前尤要补足“居民消费率”的短板,并促进实现“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中国企业报》刊发了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民富型发展》原文,学习有理予以编辑转载,一起来看。文章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民富型发展问题。第一,经济发展中财富积累的“物本向”需要向“民富型”转换。在这一部分,常教授综合分析了过去20年全球和中国财富增长状况,指出从过去20年全球资产净值的发展趋势来看,财富总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或者说财富存量增长超过了GDP流量的增长。这主要是利率下降推高房地产价格,同时也引发对财富和财富观的两方面质疑。质疑一:是这样的财富繁荣可持续吗?对此问题,国内外已有诸多学者提出疑问。质疑二:在《全球财富研究报告》体系中,“人”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对此,常教授主张要由以往主要关注国家流量财富的增长(以GDP总量指标衡量)和存量财富的积累(以资产市值指标衡量),真正转换到“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和生活幸福”的民富模式上来,当前尤要补足人性化的居民消费率的短板,并促进实现“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第二,从人本主义角度考察中国的居民消费率。常教授认为,研究新格局下的消费,需分清“消费四率”,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消费增长率”“消费贡献率”“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其中的“居民消费率”)。以上四组率,各有各的内涵,各有各的指向和作用,不可混同。且按照“人本经济学”理论逻辑,最值得看中的应是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其中的“居民消费率”),这相当于消费问题的“靶心”或称“十环”。正是基于对居民消费率偏低问题的关注,常教授在相关著述中建议,在新发展阶段,把居民消费率拉高,仍然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中国“民富型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第三,再论“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民富型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问题。常教授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走向共同富裕的制度性前提。然而,今天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富裕”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难说“已经成熟、已经定型”。“共同富裕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的观点。如何理解?一是从现实出发,直面收入及财富差距过大的倾向;二是从理论维度上说,“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是一种理性的提法。三是针对收入和财富的差距过大问题,至少有三条对策:1、要从发展大格局考虑问题。建议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设法调动全社会投资创业、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和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2、在上述基础上,研究分好“蛋糕”的问题。要切实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包括初次、再次和第三次分配,缓解三个倾斜(即向政府倾斜、向垄断企业倾斜、向非劳动者倾斜)的问题。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缺口。3、建立完善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由于环境资源领域产权界定不清、产权配置不当和交易价格不合理,以及环境资源税收不完善等因素,也产生了一部分人暴富的问题,应关注这一领域的分配不公。下附精彩全文民富型发展: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修泽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提出,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满足和实现人的发展,亦即发展要落到民富上。下面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民富型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中财富积累的“物本向”需要向“民富型”转换2022年是中国迈入实现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完整年份,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关键之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114.367万亿元。从民富角度研究,平均到每一个中国人有多少?距离世界银行设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还有多远?2022年3月初,国家统计局公布GDP数据时,笔者是按照1∶6.5(即1美元相当于6.5元人民币)来折算的,114.367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17万亿美元。按此推算人均GDP
2023年1月4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六: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已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党的二十大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精心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如何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林建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Q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请您简要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林建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懂得,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机理,对于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至为关键。我们可以从中探察到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密码。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义Q“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更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如何认识这一论断的内在逻辑和理论意义?林建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着独有清醒和坚定。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与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公开透明,战略意图光明磊落。美国搞的是资本主义,中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双方走的是不同的路。这种不同不是今天才有的,今后还会继续存在。2022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这一重要论述内蕴着深远的历史逻辑、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实践逻辑,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Q在实践中,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之路没有走向成功,且颇多曲折和挫折甚至严重曲折和挫折。中国式现代化有哪些实践创新呢?林建华:中国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与30多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时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与今天的“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物质的现代化、精神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生态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既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神话。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制作:周宇晗|
2023年1月4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五: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推进“两个结合”?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将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什么要坚持“两个结合”,怎样把握好“两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如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推进“两个结合”?本报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深刻认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Q如何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必要性?臧峰宇:“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其每一表现都带有中国的特性,体现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另一方面,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百余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只有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守正创新是把握“两个结合”的要领Q“两个结合”内涵丰富,怎样才能提纲挈领地抓住“两个结合”的要旨呢?臧峰宇:归根结底,守正创新是推动“两个结合”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锁钥。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离不开守正创新。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在百余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实践场域中,以守正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二,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也要坚持守正创新。在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造中,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推进“两个结合”Q如何更好地推进“两个结合”?臧峰宇: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把握时代大势,在实际工作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推进理论创新的丰沃土壤。我们要深入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宝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内涵。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30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四:什么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将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张志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曾参加党的十五大以来相关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文件的前期调研起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创新。本报记者就这一主题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张志明。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Q面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律的“窑洞之问”,我们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经验?张志明:1945年,面对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的“窑洞之问”,毛泽东同志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人民监督,这是我们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也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党的自身建设和管党治党上,提出了制度治党,这是一个历史性进步。但问题的关键是具体靠什么样的制度?如何确保这种制度办法可以成功解决党长期执政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回答和解决,管党治党就将面临非常被动的局面:旧的办法不能用,新的办法想不到,或者所谓的新办法不管用,长此以往,将会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这也许是探索制度治党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出现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宽松软的状况。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中国智慧的治党新路Q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推动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方面,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张志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战略定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的有机结合,提出了具有中国智慧的治党新路,跳出了历史周期率。一是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永葆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必须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切实解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宽松软问题,实现打铁必须自身硬,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二是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的人民主体性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毛泽东同志的“民主新路”的守正创新。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监督好政府、治理好国家,切实防止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另一方面,领导人民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人民充分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尊严。三是实行依规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保证党和国家在法规法律制度轨道上实现长治久安。在制度治党上强调依规治党,并着力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度治党的重大创新。坚持依规治党,确保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四是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结合,保证在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运行中永葆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高度自觉。全面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五是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用中国智慧解答自我监督这一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对执政党监督问题作出的具有高度中国智慧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同时,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和促进其他监督,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之江杯答题人数突破52万!8090后“锦鲤”中大奖传好运!

截至28日上午10点,“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答题H5点击量已超282万,答题人数破52万,累计满分人数达145637人。活动还在火热进行中,答题满分即可抽中,目前已有5545份奖品已开奖。而就在今天上午9点10分,又一位热情参赛者抽中华为MatePad平板电脑!记者第一时间拨通电话,中奖者是一名8090后,名叫徐华平,来自淳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汾口市场监督管理所。提到中奖,他难掩内心喜悦之情,热情分享答题经验,“之江杯的题目总体感觉难度适中,有些题目出得比较细,需要联系前后文。不少题目也都是常识题,学在日常,积累在平常,‘读原文悟原理’,多学多记重要讲话原文,就能顺利答题”。徐华平还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线上理论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答题,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记忆点。“网络答题的确是比较方便的一种学习方式,”他说。他所在的地市答题板块,杭州总分最高,湖州参与度最高、台州平均分最高,“你追我赶”的答题氛围还在持续进行中。在接下来的两天半活动中,期待更多的大奖获得者,来分享你的参赛经验和学习体会!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8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三:如何深刻理解“五个必由之路”?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将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刘同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如何深刻理解这一概念?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必由”是一种铁的必然性Q“必由”是“五个必由之路”的核心概念,如何理解它?刘同舫:“必由”意味着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把握达到了规律性认识的理论高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学习、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对“必由”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党始终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高度凝练,“五个必由之路”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理论结晶。可以说,“必由”作为一种铁的必然性,从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标识着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成功密码”,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五个必由之路”的内在逻辑Q“五个必由之路”的逻辑必然是什么?刘同舫:“五个必由之路”既是新时代伟大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逻辑要求。“五个必由之路”植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实践,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历史性实践变革的逻辑必然。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我们提出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实践证明,我们必须深入实践、切中实践才能掌握发展主动。“五个必由之路”的生成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逻辑必然。“五个必由之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Q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走好“五个必由之路”?刘同舫: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五个必由之路”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前进道路、精神风貌、发展理念和重要保障,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就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努力取得的根本成就,只要我们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历史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以刀刃向内的伟大自我革命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8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参赛人数逼近50万!最新一台华为手机花落谁家?

“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已经进入后半程!各大战队都在持续发力中,截至今天上午9点,答题H5访问人数已突破265万,参赛人数即将突破50万,答题满分人数达140702。当然不要忘记,我们的精美礼品仍在派送中,目前已有4700多人中奖!就在上午9点22分,又一位热情参赛者喜获华为Mate50手机!这位中奖者是来自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的张靓胤。惊喜之余,她也分享了自己的答题技巧。“刚开始,要拿满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张靓胤坦言,她会将每次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然后通过网上搜索和查找相关资料,反复温习。就这样在不断地刷题、查错、温习、再刷题的过程中,自己不但对相关的知识点有了深刻的记忆,还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现在,我每天都能拿满分了。”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内部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也起到了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在去年的“之江杯”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中,集团一举斩获省属国有企业板块的优胜团队奖。今年“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一启动,党群部门就第一时间下发通知,并组织大家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每天参与答题。竞赛以来,在省属国有企业板块,集团的总分、平均分、参与度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大奖是给努力学习者的惊喜!目前,竞赛已经进入最后一周,而我们的奖池依然丰厚!继续加油,也许下一个接到贺电的,就是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盘点之二: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彰显了什么?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将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罗平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升华到“三个务必”,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提出“三个务必”的历史必要性Q党的二十大为什么要将“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罗平汉:这个问题要从“两个务必”的提出开始寻找答案。“两个务必”是在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为使广大革命干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避免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以说,这样的关键时刻,“两个务必”在全党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时间放到现在,经历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国站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也肩负着全新的时代使命,需要继承“两个务必”这个“传家宝”,需要赋予它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如何让我们这个有着9600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保持清醒和坚定,延续百年辉煌,是摆在全党面前的现实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革命,而“三个务必”正是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从“两个务必”升华到“三个务必”,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我革命的勇气,生动体现了党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历史主动和善于总结历史规律的历史自觉。“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Q在迈向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上,“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怎样的现实针对性?罗平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正当其时。“三个务必”结合了中国历史治乱兴衰的教训,结合了党历经沧桑而风华正茂的优良传统,结合了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实践,其内涵既包括党对现实的清醒自觉,也包括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三个务必”在思想上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谦虚谨慎,在行动上要求全党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了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高度统一。谦虚谨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艰苦奋斗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在“两个务必”基础上新增的内容,但它们的精神源头自党创立之初即有之,是党百年未变的政治本色。站在新征程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是长期存在的,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稍有松懈,甚至背离初心和使命,其后果可想而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相伴而生。中国共产党人依靠斗争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更须迎难而上、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之江杯”答题人数破48万!参与度始终名列前茅,看丽水如何“线上”“线下”齐发力

截至26日下午2点,“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答题H5点击量已突破257万,答题人数破48万,满分人数达到138392人。活动进入最后一周,参赛选手们依然热情似火,答题势头高涨。他们在答题过程中不断积累理论知识,也取得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记者了解到,在地市党政机关板块,丽水表现一直亮眼,始终位居前三位。关于理论学习,他们有哪些心得和体会?记者电话联系了丽水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周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们把宣讲作为一个重要抓手,面向不同受众、不同对象、不同群体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周平介绍道,“之江杯”活动一开始,他们就将相关信息转发到宣讲团成员的微信群里,利用宣讲员的力量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云和县第三中学老师钟华燕既是二十大代表,也是宣讲团成员之一。“我最早是在二十大代表的微信群看到活动的相关信息,之后又在宣讲团成员的微信群中看到了”。钟华燕告诉记者,自从“之江杯”开赛以来,她经常在宣讲间隙参与,有时还会在宣讲过程中,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高校老师、学生们推荐。在她看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应该是人人参与的事情,除了进行知识性的普及之外,也需要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以此来检验大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之江杯”就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钟华燕逐渐了解到,宣讲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贴近群众生活,用日常生活的案例帮助他们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除了宣讲团成员的带动之外,丽水还组织成立“新时代青年挺进师”等学习小组,“线上”“线下”齐发力,组织青年党员围绕二十大精神主题,“之江杯”活动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调研式解答,“不仅仅弄清楚正确答案是什么,更要明白答案背后的意义。”周平说。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2022理论热词访谈录一:如何理解“两个确立”?

编者按2022年,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重大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2023年将至,盘点2022理论热词,为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入选中宣部“学习理论文库·理论家自选集”。理论贡献是政治地位的基础,理论创新是思想旗帜的基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理论支持,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科学证明。如何深入理解“两个确立”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决定性意义,本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两个确立”的理论支撑Q如何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看“两个确立”?颜晓峰: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是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确立的,也是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创造中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科学性证明。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来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自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思想理论的飞跃引领民族复兴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赢得了全党的高度认同和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牢固确立。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由这一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和重要历史地位决定的。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是思想理论自身跃升的产物;这一思想更好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思想饱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展示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自身实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坐标,形成了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提出了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理论观点。新时代伟大变革催生新飞跃Q如何从“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颜晓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科学指引。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进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关键时期,进入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的历史创造期,这就更加彰显“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科学回答了如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为社会主义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的新探索;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为世界向何处去指明了当代的新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回应时代的呼唤而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仍在进行时。“两个确立”从领导核心和思想旗帜上保证了党的正确前进方向,保证了党的全面领导,这就强化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坚定“两个确立”,自觉维护核心,高举思想旗帜,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开创新伟业就有了根本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6日
其他

“之江杯”吸引45万人答题!“锦鲤”频出,快来接好运!

截至23日下午2点30分,“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答题H5点击量已接近220万,答题人数超45万,累计满分人数达130173人。活动进入中期,我们可喜地看到参赛选手们仍旧热情高涨,答题势头依然旺盛。在学习的热潮中,答题触发的“彩蛋”奖品也频频来“助兴”,目前已有4115份奖品被纳入囊中。今天上午,“之江杯”一连迎来两条“锦鲤”,他们是来自温州市文成县人民检察院的孔梦文和温州市龙湾区温州理工学院的大一学生徐凯扬,两人分别抽中了华为MatePad平板电脑和华为Mate50手机。记者也在第一时间“接好运”,拨通了两位得奖者的电话。“真没想到能中奖!”自诩为中奖“绝缘体”的孔梦文难掩喜悦地说,“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的题目既新颖也灵活,想得满分并不容易,这也给了自己检验学习成果和查漏补缺的机会。平日里,孔梦文就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二十大”系列活动,包括观看学习视频,参加专家讲堂,参与党支部小组交流等。同样喜悦的还有温州理工学院的徐凯扬同学,当记者连线到他时,他还表示难以置信。徐同学告诉记者,“之江杯”开赛以来,学校便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们也都坚持每日答题。虽然还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但徐凯扬已经参加过不少学校组织的团日活动,也常态化进行“青年大学习”,这些积累都给他本次答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过,他也坦言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也希望借“之江杯”的契机了解学习更多党的理论知识。看来,虽然满分不易,但方法得当就能事半功倍。坚持答题,说不定下一个“锦鲤”就是你!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之江杯”答题人数超44万!赛程过半,哪些瞬间令人难忘?

截至22日下午5点,“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知识竞赛答题H5点击量已经突破205万,答题人数超44万,累计满分人数达125376人。“之江杯”点燃了参赛者们的理论学习热情,为清冷的冬日铺上一抹暖色。在过去的一周,我们见证了各支队伍的拼搏劲头和不俗表现,其中既有如省科技厅力争上游,积极带头,不仅在去年“之江杯”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中一举拿下“最佳组织奖”,此次更是脚踏实地,赓续奋进;又有如财通证券公司、省农发集团等后来居上者,以笃行不怠的拼劲,进而有为,最终完成平均分、参与度等各项答题数据的“逆袭”,为大家带来惊喜。党的二十大确立了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起点上,之江大地涌起了新的学习热潮,用一次次精彩的答题为新时代添上注脚,以一个个奋斗的身影为新画卷留下印痕。面对海量灵活的理论知识题,如何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省科技厅稳扎稳打,活用“个人+小组”的学习方法,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将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结合,兼顾个人的能动与团队的智慧,画出最大同心圆,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与答题正确率。财通证券公司定期开展“财通大讲堂”为全体员工搭建丰富的学习平台,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氛围。工作节奏紧凑,学习生活繁忙,如何最大限度唤起积极性?湖州市别出心裁挖掘“趣学”方法,通过开设线上线下交流分享会,鼓励大家拼高分,晒满分,正向促学,还以“线上云答题”“之江杯竞赛答题小分队”等形式,以点带面,带动青年党员们沉浸学、有趣赛。“锦鲤”频出,惊喜不断,3563份奖品都花落谁家?答题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之江杯”的神秘奖品也在有条不紊地发放中。开题第2天,来自湖州市吴兴区的大三学生虞欣怡就将比赛的第一份大奖华为Mate50手机收入囊中,到第6个竞赛日,又一份大奖华为MatePad得主揭晓,幸运儿是来自建德市航头镇人民政府的周婷。获奖者纷纷表示得奖是对自己坚持答题的莫大鼓励,也希望能将好运传递,带动更多人加入学党史、悟新知的队伍中来。虽然赛程已过半,理论之路却学无止境,新的奖品还将不断推出,请大家继续加油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2日
其他

常修泽:以“人本导向”推进“两个先行”

名家小传常修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等职。《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入选者。1992年起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制度经济学领域人的发展理论、广义产权理论和中国转型理论的研究。出版了《人本体制论》《人本型结构论》《产权人本共进论》等专著,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入选美国传记研究中心(ABI)《国际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国际名人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高水平推进人的现代化,打造促进全体人民全面发展高地,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如何从“人”的角度,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记者采访了“人本经济学”的探索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常修泽教授。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化之本从物本到人本,从“四个现代化”进一步上升到“人的现代化”,从而聚焦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国乃至人类现代化之本,当然也是浙江“两个先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常修泽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讲到“人的解放”时,马克思特意在旁边加了边注:“哲学的和真正的解放”“一般人。唯一者。个人。”尤其在讲到未来新社会时,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文献中,更是使用了“每个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以及“最无愧于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等关键词。常修泽在其专著《人本体制论》(2008年)中表示,这是一种切实站在“人”的发展立场研究问题的“人本观”,是一种与“人本工具论”有本质区别的“人本实质论”。常修泽进一步分析说,这里的“人”,要从三个层次去全面把握其含义:一是指“全体人”,而不是一部分人,甚至也不是所谓的“多数人”或“大多数人”,一定要把握“全体人民”,要“达到边”;二是指“多代人”,不仅指当代人,还包括后代人,比如在分配上,除了当代人之间讲公平之外,还要考虑“跨代分配”和“代际公平”;三是指“多需”之人,而不是“单需”之人,“多需”应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身心安全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既然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常修泽建议,应设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四个方面的成果:一是物质成果,以适应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二是文化成果,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三是社会成果,满足人民对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需要;四是政治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需要。全域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推进“两个先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首先要通过创新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将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突出把握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对此,多年深入浙江调查研究、熟悉浙江情况的常修泽表示,浙江是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行实践区。依据他2013年主笔出版的《创新立国战略》一书中的主张,常修泽建议浙江下一步把握好创新工作的三个方面,并形象地将其比喻为“一个顶层设计、三根横梁、四个支柱”。首先是进行“一个顶层设计”,他强调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有一个“以数字化为引领,进而系统打造浙江全域创新发展体系”的总体设计。其次是搭好“三根横梁”,要设法涵盖到国家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三个层面,而其中的灵魂是“人”。第三是建造“四个制度性支柱”,即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型教育体制、创新型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以及迈向创新大国的相关配套体制。在实践中,人们往往把创新简单理解为技术创新。常修泽强调,一定要突破“单一技术创新论”的狭隘眼界,要特别重视制度创新在全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比较而言,中国最缺的还是制度创新。“要急国家之所急,不断探索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而无论是技术自主创新抑或制度创新,最能动的因素还是“人”。对于如何促进创新,常修泽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一是给每个人才“身价”赋能(如球员或明星一样);二是给职务发明以产权分割;三是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旨在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奋力推进“两个先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常修泽提出了“共同而有差别的普遍富裕”的概念。一是共同富裕,二是有差别的普遍富裕,两者缺一不可。“共同富裕”可由社会主义的制度性质导出;“有差别”,可从社会主义劳动的“个人谋生性”导出。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具有“个人谋生手段”的属性,不同的劳动能力仍然是各自的“天然特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由于劳动者的个人天赋、工作能力不同,因而产生的分配结果自然就有差别。“如果再考虑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一问题就更为复杂。”针对这种客观情况和收入差距问题,常修泽提出三条对策:首先,要从发展大格局考虑问题。“要看到‘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分配问题,而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一定要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重点做好“人”的文章,充分发挥“所有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包括投资者、技术创新者和普通劳动者在内的全社会成员投资创业、创新创业和劳动就业的积极性,让一切发展生产力的积极因素充分聚集,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其次,研究分好“蛋糕”的问题。要切实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包括初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从“三个倾斜”(即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逐步向“所有人的利益均衡点”转变。同时以“人”为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弥补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缺口。第三,建立完善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领域产权界定不清、产权配置不当和交易价格不合理,以及环境资源税收制度等不完善,一方面导致了相关少数人“暴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另一方面又影响自然环境,损害人民群众的“环境人权”。“这个问题也应引起重视。”常修泽强调。从“每个人自立自强”看扩大居民消费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消费型社会,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构建品质消费普及普惠体系。常修泽认为,建设消费型社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在当前世界形势下,保持国家战略定力、确保“每个人自立自强”所必需。他解释说,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经济上说,固然要搞好“双循环”,尤其突出国内需求;另一方面,要把握新发展格局的本质要求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基础是“每个人自立自强”。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参与度和平均分名列前茅,看财通证券公司如何“逆袭”之江杯

“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上线迎来第7天,各个板块选手们的参赛热情丝毫不减。截至今天16点30分,答题H5点击量超183万,答题人数突破40万大关,累计满分人数已有116314人。在省属国有企业板块,财通证券公司在平均分和参与度等各项指标上一路“高歌猛进”,表现不俗。记者电话联系了财通证券党群工作部相关人员,听听他们是如何蓄力,在短时间内完成答题成绩的“逆袭”吧!财通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公司以党支部为学习单位,既能充分调动员工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从整体上能动地把握全公司的学习情况。”这种及时了解、跟进反馈的学习模式不仅激发了员工们的学习热情,也将个人的拼劲汇聚起来,迸发出十足的答题干劲。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平日的勤学积累。记者了解到,财通证券公司日常就十分重视党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开展“财通大讲堂”、常态化网络学习等形式为全体员工搭建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公司还在企业微信、小程序上开展“竞学二十大”系列活动,以阅读文章、观看视频和知识竞赛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检验学习成果,并用荣誉表彰正向激发员工们的学习积极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1日
其他

“之江杯”的第二位“锦鲤”已诞生,快来学学她的“答题经”

截至12月20日中午12点,“之江杯”答题H5点击量破150万,答题人数突破35万,答题满分选手已有102167人!我们的奖品也在有条不紊地发放中,目前已发放了2570份。今天早上,竞赛的又一份大奖华为MatePad已经揭晓得主,“幸运儿”是来自建德市航头镇人民政府的周婷。记者在第一时间拨通了她的电话,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喜悦的一刻吧!“惊喜来得太突然!”隔着电话,记者也不禁被这份欢快感染。周婷告诉记者,“之江杯”开放答题第一天,单位就积极号召大家参与答题。几天下来,坚持答题已经成了自己和同事们的日常“打卡”项目。坚持不懈的态度也给周婷带来了好运,她坦言,在平日里自己就有学习党史理论知识的习惯,“学习强国”app就是她最常用的平台之一,并且身边的学习氛围也很浓厚,不仅单位带头学,同事们一起学,自己也愿意学。这次参与“之江杯”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想用答题促进学习,既检验自己日常的积累,也查漏补缺,扩充党史理论知识面,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能中大奖对她来说无疑是种鼓励,她也想把这份好运传递给身边人,带动更多人更积极地参与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下一份大奖会花落谁家?快来接收这位得奖者的好运,参与答题,“过关斩将”吧!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盛世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

编者按12月17日至18日,由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与浙江工商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高峰论坛在浙江工商大学举行。围绕“两个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党的自我革命、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议题,160余位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研讨。学习有理今起发布部分与会嘉宾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的中国共产党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生生不息的重要滋养,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二、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是解决中国问题、中国实践的遵循。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就是通过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针对不同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实践探索,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和自觉遵循中华民族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深刻反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是彰显文化自信、饱含历史自觉、赓续中华文脉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扎根下来,结出丰硕果实,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通的。比如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理想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社会是“大同”社会,都期盼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美好社会,等等。可以说,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深刻体现了“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中华文化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再如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和合智慧,倡导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亲仁善邻等理念,在创造性地发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蕴和当代价值的同时,展现了中华文化跨越国度、促进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的恒久魅力,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一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又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理论滋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作者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0日
其他

“之江杯”参赛人数突破31万!一起来听省科技厅的学习秘诀

“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进入新的一周啦!阳光明媚的一天,何不来一次答题振奋一下头脑?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答题!截至今天14点30分,答题H5点击量超过130万,参赛人数突破31万,答题满分人数已有87881人!让我们一起为满分选手点赞!记者发现,在省直属单位板块,省科技厅在总分、平均分和参与度等各项指标上成绩亮眼。这支优秀且努力的队伍,在去年的“之江杯”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中,也是我们报道的典型,还一举拿下了“最佳组织奖”。一年过去了,他们在理论学习上有哪些新体会,又有哪些答题小妙招呢?记者电话连线了省科技厅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袁玲玲。省科技厅青年理论小组一行深入开展“创新制胜、根在基层”实践活动,与青年创客们一起学习感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我们结合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科技学堂、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形式积极调动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袁玲玲介绍道。省科技厅还面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了党的二十大代表专题讲学、“最美科技人”理论宣讲等,为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广大科技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把二十大精神的学习转化为浙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实践,争当政治坚定胸怀天下、坚守初心人民至上、守正创新唯实惟先、自信自立勇攀高峰、敢于斗争、奋勇前进的新时代科技人。”也因此,对省科技厅而言,今年的“之江杯”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练兵场”,也是“赛马场”,是一次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机会。他们还探索出了“个人+小组”的灵活学习形式,以各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将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相结合,兼顾了个人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智慧,进一步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从五层逻辑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报告,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义,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其语更要知其道。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认为,从道理学理哲理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具有深层逻辑,可从深层逻辑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理解。要从政治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根本。中国式现代化之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既区别又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要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弊端。要从现实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和初始基础,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之出发点是“人”,其落脚点是要真正解决好14亿多人口“如何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并实现现代化”问题。要从时代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水平,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强国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直接对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从理论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是理论基点。新发展理念逻辑上先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本质要求。要从哲学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根基,是哲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哲学逻辑,是“主主平等普惠”。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区别又高于西方式现代化,在于哲学范式的区别。这样的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光明前景的新的选择。下附精彩全文★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现代化”,就要遵循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诸如实行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注重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遵循“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等。中国式现代化既然是“中国式”,就自然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因此,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要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既要知其言更要知其义,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其语更要知其道,即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从道理学理哲理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具有深层逻辑,可从深层逻辑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首先,要从政治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它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根本。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政治逻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之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方向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在要求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内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在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显然,这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来讲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逻辑,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既区别又高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它要克服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制度弊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其次,要从现实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前提和初始基础,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现实逻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之出发点是“人”,其落脚点是要真正解决好14亿多人口“如何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并实现现代化”问题。人口规模巨大,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和现实条件,也是区别于世界上任何国家推进现代化的鲜明特点,独一无二、举世无双。人口规模巨大,第一是“人口”问题。14亿多人口首先需要生存。要生存,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所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创造社会财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成果除以14亿,其平均值就相对比较低,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乘上14亿,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甚至成为难题。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这一点,其他国家、西方国家未必会有如此境遇。由此,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绝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否则,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甚至会成为巨大的难题。人口规模巨大,第二是“人力”问题。这涉及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得好,人口包袱就会变成人力财富,人口阻力就会变成人力动力。所以,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人力资源开发得好,既有助于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也有助于解决14亿多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人口规模巨大,第三是“人才”问题。“人口”问题基本上是生存问题;“人力”问题基本上是发展问题,即基于劳动能力创造社会财富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问题则基本上是“创造”问题,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创造精神财富,不仅创造物质文明,还要创造精神文明。同时,在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在物质、信息、能量交换中的和谐共生。人口规模巨大,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即在向世界开放中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使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它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就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否则,如果出现两极分化,只注重经济增长的单向度发展,掠夺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走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殖民主义扩张道路,这对14亿多中国人民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逻辑再次,要从时代逻辑上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关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时代水平,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时代逻辑,是“强国时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实质上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强国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或者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直接对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为创新突破、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经过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本身”。显然,创新突破、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体本身”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是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使大国成为现代化强国亦即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继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国内而言,是直接对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世界而言,是直接对接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发展逻辑的。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都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提出的,其目标追求及其实质,就是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蕴含的是使我国发展壮大并使大国成为强国的“强国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也要从理论逻辑上加以理解和把握,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是理论基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理论逻辑,是新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这意味着新发展理念逻辑上先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本质要求。具体来说,创新发展,可以破解人口规模巨大现代化的难题,可以把人口多的包袱转化为财富,把阻力转换为动力,把难题转化为优势。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现实起点,体现的是一种国情,其特点是人口多、起点低、难度大,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之独特性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境中要破解难题,惟有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协调发展,内在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绿色发展,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内在要求中国的开放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实行开放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享发展,内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逻辑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还要从哲学逻辑上加以理解和把握,这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根基,是哲学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哲学逻辑,是“主主平等普惠”。从更为根本的意义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区别又高于西方式现代化,在于哲学范式的区别。西方式现代化以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的单向度发展、掠夺自然资源和殖民主义扩张为本质特征,其哲学基础是主统治客的“主客二分”。在社会财富分配上,它把资本(资本家)看作“主”,把劳动(工人)看作“客”,奉行资本占有劳动并控制社会的“资本逻辑”,是“主客二分”的哲学逻辑,这种逻辑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上,它主张物质主义膨胀的单向度发展,因而便出现物欲横流、精神萎靡的社会现象,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出现不协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把“人”看作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主人(主),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客),因而便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上,它把西方国家看作“主”,把非西方国家看作“客”,“客随主便”,因而走的是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则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本质特征,其哲学基础是“主主平等普惠”。它既区别又高于西方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意味着在享受现代化成果方面是平等的,是人人都作为主体且在普惠意义上的“平等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意味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在发展机会上是平等的,即“机会平等”或“发展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人与自然都是平等交换物质、信息、能量的主体,此即普惠意义上的“共生平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意味着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论强弱大小,在主权上、机会上、规则上都应当是平等的,亦即普惠意义上的“国家平等”。显然,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的哲学逻辑,是“主主平等普惠”。这样的现代化,就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具有光明前景的新的选择。【执笔:韩庆祥,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之江杯”知识竞赛地市板块参与度最高:湖州如何念好“学”字经?

上线第3天,“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正火热进行中!截至17日中午12点,H5答题人次愈87万,参与答题人数破27万,满分获得者超7万
2022年12月17日
其他

答题人数破22万!“之江杯”火热进行中,快来参赛

“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已进入第二天!截至16日15点,竞赛答题人次近64万,参赛人数破22万,答题满分人数破6万,在全省形成了一个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热潮。记者了解到,在省直属单位板块,省国资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参赛热情高,成绩也比较理想;在设区市党政机关板块,杭州、湖州等地针对大家在答题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积极回应,帮助参赛者查缺补漏;在省属国有企业板块,省国资运营公司、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等“综合发力”,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当然,为大家准备的神秘彩蛋也正在持续投放!昨天,已经有600多份精美礼品发放,而就在今天12点56分34秒,第一台华为Mate50手机已被抽中!(快来转发这条锦鲤)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解到这位实力与运气并存的选手,是来自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的湖州师范学院大三学生虞欣怡。巧的是,她去年就来参加过“之江杯”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今年,一得到消息,她就热情满满地参与了答题。以赛促学,寓学于乐,祝愿大家都能在“之江杯”的平台上,收获满满!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与答题!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16日
其他

快来答题!“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正式启动

今天,“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正式拉开帷幕!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跳转答题12月15日9:00至12月30日18:00,参赛者下载登录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头条频道上的浮窗、栏目条上的“活动”按钮,或进入思想频道点击相关专题或新闻报道,即可参与答题!(首次答题需选择所属板块和单位,填写姓名、手机号等信息。一经选择,无法更改!)详细参赛指南请点击>>>“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上线!一文get参赛指南为了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积累和巩固更多理论知识,由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直机关工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国资委联合设立的竞赛组委会,精心设计了题目。答题满分者,还能参与抽奖!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耳机……等你来拿!还等什么?快来为即将过去的2022年再添一种收获吧!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15日
其他

“之江杯”明日上线!一文get参赛指南

明天(15日)上午9:00,打开浙江新闻客户端,“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将准时与大家见面!开赛日将近,我们的后台也收到不少留言。在这里,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附上一份参赛指南——组织机构由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直机关工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省国资委联合设立竞赛组委会。参赛对象所有省直属单位在职干部,11个设区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含县、乡)在职干部,省属国有企业在职员工均可参与。竞赛时间12月15日9:00-12月30日18:00(结束时间有变化,请大家把握参赛进度!)参赛方法竞赛将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进行。参赛者下载登录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头条频道上的浮窗、栏目条上的“活动”按钮,或进入思想频道点击相关专题或新闻报道,根据提示进行答题。注意!!!首次参与答题,需要在答题界面选择所属板块和单位(设区市板块参赛者选择市本级或所在区县),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后无需重复选择。一经选择,无法更改!(千万不要手滑哦!)题目设置本次竞赛题目集中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理论知识,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每次10道题,每道题10分,总分100分,答题时间为15分钟。每天可多次答题。神秘彩蛋答题满分,可参与抽奖!手机、平板电脑、蓝牙耳机……且看精美礼品花落谁家!互动交流竞赛期间,如果您有疑问,或者希望得到我们的关注报道,可于每天9:00-23:00在“学习有理”微信公众号(zbgdsd)后台与我们实时互动交流!盛世逢盛会。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一起动动手指,在“之江杯”中体悟精神、学习知识、展现实力吧!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14日
其他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如何理解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在探寻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历史性难题答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如何理解这“两个答案”?今天,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在浙江日报《“重要窗口”理论周刊》刊文,从三方面解答了这一问题。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能回答跳出周期率这一历史之问呢?1、我们党的先进性品格决定了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2、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实施的民主政治,开创了我们党执政的民主新路;3、党的七大的民主春风使毛泽东同志充满信心。勇于自我革命为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1、自我革命是对建党百年多次重大的自我革命的理论升华;2、自我革命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成果;3、自我革命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新鲜经验的理论总结;4、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必然结论。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之间是什么关系?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与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依存的。1、毛泽东同志提出人民来监督政府的民主新路,并不等于没有自我革命思想。2、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出第二个答案的同时,对第一个答案也有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比如,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深入开展政治协商、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社会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3、不断求索跳出治乱兴衰周期率的答案没有止境,实现党的最高理想永远在路上。跳出治乱兴衰周期率,目前只是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还需要继续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时代环境下回答历史之问,不断丰富和发展“两个答案”的内容,乃至求索新答案。下附精彩全文破解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2年12月12日
其他

“独行快,众行远”,习主席这样用典指引中阿关系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2月7日至10日赴沙特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海合会国家之间的首届峰会。习近平主席时隔6年再次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充分体现了中方高度重视中沙关系发展,将沙特置于中国外交全局尤其是中东地区外交的优先位置。一起来看习近平主席用文化经典指引中阿关系向前发展!当地时间12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哈立德国王机场。新华社记者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重磅!明年经济怎么办?中央定调子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一起来看经济工作的重点——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聚焦二十大!第二届“之江杯”知识竞赛来了

它来了!它跟着二十大的步伐走来了!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之江大地持续掀起“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热潮,12月15日-31日,“之江杯”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将在浙江新闻客户端上线!有理君火速占领前排,为大家带来今年杯赛的最新讯息——谁来主办?本次竞赛由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直机关工委、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省委教育工委、省国资委共同主办,“最强大脑”,硬核支持!谁能参与?所有省直属单位在职干部,11个设区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干部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职员工均可参赛。怎样参与?比赛期间,下载登录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头条浮窗、“活动”按钮或“思想”频道,根据提示参与答题。首次参与答题时需根据提示填写个人参赛信息(浙江新闻客户端新用户需先注册为客户端用户),并选择正确“战队”(千万不要手滑哦!)。神秘彩蛋?比赛期间,通过浙江新闻客户端答题,个人答题满分即可参与抽奖,奖品都有哪些?敬请期待!欲知竞赛详情,请继续关注《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与“学习有理”微信公众号。犹记得去年“之江杯”六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吸引了近150万人参与,答题人次近2500万,满分人数超72万,成为冬天里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今年,让我们再度扬帆起航,奋进新征程!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8日
其他

科学监管平台企业,要注意哪些关键点?

编者按十年来,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它的发展引发了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涌现了一批数字平台企业。然而,数字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强制性跨界扩张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如何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以遏制解决和解决?本期学习有理请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魏江加以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持续推出系列发展规划和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创新最活跃、增长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引发了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最重要的表征是数字平台企业的涌现,数字平台企业在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变革和赋能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数字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强制性跨界扩张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为了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字平台企业的产业组织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数字平台企业的监管政策。数字平台企业如此快速发展,是数字技术高效赋能的结果。然而,数字平台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的快速下降,导致其外部边际效应快速提升,组织边界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不断突破,引发了平台企业之间的激烈市场争夺,快速形成了多寡头竞争的格局。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寡头竞争所形成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制定科学的监管体系。科学认识数字平台企业的竞争格局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竞争格局的形成有四种不同类型。一是通过数据要素锁定用户需求而形成的多寡头结构。这类数字平台企业通过“数据给养”算法,快速迭代持续锁定大量用户。一方面,平台企业利用挖掘行业需求数据的准确性,打造出产业互联网和公共基础设施,为大量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了赋能基础。另一方面,它们的“数据饥渴”导致其利用强大的算法和算力,通过“数据封锁”轻易构筑起进入壁垒。因此,对这类平台企业的监管要特别关注“没有价值观的算法”,防止出现平台内容低质化、审核机制欠缺规范等问题,引导平台企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健康的社会责任。二是通过资本扩张锁定用户需求而形成的多寡头结构。这类平台企业主要通过“烧钱”的形式,利用低价格优势和平台黏性来快速锁定用户需求。一方面,这类平台企业的跨界经营和扩张有利于不断升级老百姓的物质文化消费体验,助力企业突破传统范围经济限制,凭借用户溢出效应不断突破产业边界限制。另一方面,平台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实力迅速进入相邻领域开展跨界竞争,通过用户流量撬动各个市场上的份额,形成寡头格局。对这类高度依赖资本的数字平台企业,要防止其资金链断裂而给经济系统带来的破坏,还要防止其对基层百姓生活的冲击、对社会稳定的威胁。三是利用数据要素封锁上下游渠道而形成的多寡头结构。这类平台企业以“二选一”等手段来锁定供应商渠道和下游需求者渠道实现快速扩张。一方面,它们为大量中小企业渠道赋能,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增速、转型升级,推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另一方面,平台企业会占据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性资产,在资本实力、数据优势、规则制定权的加持下,轻易地通过渠道封锁实现垄断。对这类平台企业的监管,要高度重视它们对上下游企业经济利益的侵犯,防止构筑市场进入壁垒,侵害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四是利用资本限制供给渠道多样性而形成的多寡头结构。这类平台企业依靠其巨大的融资能力和资本实力,通过大量并购行为来消除竞争对手或控制上下游企业。它们一方面有利于推进不同业务之间的渠道协同,使千差万别的产品借助于头部平台去抢占全球市场,提高产品全球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们会借助资本力量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导致来自特定平台的业务在全产业链“过度协同”,造成平台垄断格局的事实形成。对这类平台的监管要聚焦其资本扩张垄断对产业创新的破坏,保护上下游企业的创新活力,避免垄断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理性审视数字平台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分析四类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结构形成的原因和利弊,既可以发现数字平台企业的形成合理性和必然性,也要认清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性,为制定科学监管政策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竞争有其必然性。数字技术正在改变经济全球化格局,数字平台企业的创新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技术追赶、提高市场控制力的突破口,数字平台企业在全球范围正在形成多寡头竞争格局,这是其发展的必然性。平台企业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承担起产业基础设施的功能,其构筑的进入壁垒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客观上也带来市场秩序的混乱、资本无序扩张和平台对互补者的压榨行为,迫切需要完善现有制度和法律体系,规范和引导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竞争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竞争的合理性,在于它们面临快速技术变革、高度市场竞争挑战时,能够汇聚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开放创新,这样不但不会让平台企业和参与者的创新活力受损,反而可能成为生态开放创新的催化剂。平台企业参与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传统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为平台生态之间的竞争,这种生态型寡头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利于促进跨界合作、扩大资源流动范围、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迭代创新。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竞争有其一定的危险性。由于数据具有隐秘性、产权不明晰等特征,平台企业日常经营所积累的数据资产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公民和社会敏感信息,一旦平台数据遭到泄露或篡改,将可能影响生产经营安全、国计民生甚至国家安全。数字平台企业拥有海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具有高增长性、高集中性、高精细度等特点,一旦在采集、存储、处理、应用、流动和销毁等任一环节出现非法泄露和破坏,都会给公民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威胁。科学监管数字平台企业促其健康发展理性认识数字平台企业的性质和内在发展规律,要给予包容性,继续大力鼓励数字平台企业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之所以能在过去20年来得到如此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的包容性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也得益于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探索冒险精神和开放学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对新生事物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探索空间,社会对新生事物给予了充分的包容,建议全社会要继续给平台企业发展提供宽容的环境,对企业的探索冒险精神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不能吹毛求疵,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因噎废食,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高数字平台企业垄断评价标准的专有性和精准性,科学把握数字平台企业的责任边界。数字经济时代产业边界模糊化、竞争生态复杂化,导致传统监管标准和工具的适用性降低。因此,一要根据不同垄断要素和垄断形式,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方面的法律规范,出台类似《电子商务法》等细分领域专有条例,提高监管针对性和精准性,引导不同类型平台企业朝合规、健康方向发展;二要进一步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方面的法律规范,将利用算法实施价格共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行为纳入反垄断规制范围,对于可能带来公共危害的红线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售卖假冒伪劣等)必须严肃整治;三要明确平台企业作为“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引导平台企业通过自由裁量空间的筛选、生态系统文化的塑造等方式进行自我更新,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协同提升。完善数字平台企业的事前监管模式,完善多要素结合的事前申报标准,完善多主体协同的交叉监管模式。目前对平台经营者的集中申报审查主要标准为营业收入,忽视了数字平台企业多寡头格局形成的数据、资本两大要素基础,对平台垄断的隐秘性和多样性研究不足。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以企业营业收入、用户数据存量、股权结构等多要素结合的事前申报标准,以加强监管机构对由数据要素、资本要素驱动的平台企业垄断行为的研判;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管执法的多主体参与,对平台竞争的数据合规与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行业部门法律等进行交叉监管,对可能的垄断行为,建议采用多主体协同的市场监管工具进行规范治理。加快数字化监管能力建设,注重监管工具创新,提高监管网络化、智能化和敏捷化水平。要谨慎使用高强度、毁灭性的监管政策,要从保护平台企业的角度及时为平台企业提供可能的违法信息服务,避免违法行为的事实发生。建议加快扩展数字监管工具箱,积极运用监管科技、监管沙盒等新型智慧监管手段以及信用、标准等工具,强化线上监管(非现场监管)与线下监管(现场监管)无缝衔接,构建事前、事中与事后全流程的新型数字经济监管框架,形成监管闭环和“大监管”格局,做好快速响应的监管服务。完善数据治理制度和框架,明确数据权属和分级,推动形成数字平台企业多部门监管的协调机制。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企业垄断的核心要素,针对数据市场特有垄断行为进行认定和防范的配套性制度不健全问题,我们建议:首先要督促平台履行数据合规义务,避免过度收集、挖掘和不正当使用数据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推动平台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实现政府对数据生产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再次要推进数据确权,明确数据资源的归属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加强反垄断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联动,推动建立现代化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形势研判,深化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认识,科学预判控制扩张行为。数字平台企业垄断的形成和激烈的寡头竞争格局,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情境性,因此,政府要牵头推进企业、科研院所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协作,加强数字市场调查研究,提高对平台企业利用资本、数据优势实施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甄别能力。同时,加紧制定数字监管相关细则和指南,探索实施数字监管清单制度,更好发挥调查研究的监管决策依据和治理工具的功能。【作者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7日
其他

历史会怎样记住党的二十大?来看这些热词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大会报告。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如何干?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词,热词。本期有理君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青年学者叶子鹏进行解读。新时代的“三个务必”73年前的惊蛰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绵延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34位中央委员、19位中央候补委员、11名列席代表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习近平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也许有人要问,这“三个务必”是否只是历史的机巧?答案必然是否定的。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邃思考的必然总结,是我们党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锚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具体是哪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奋斗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赶考之路”不断向更远处延伸,我们面临的“考场”越来越大,“考题”越来越难,“考试”要求越来越高。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取得的成绩越大,越需要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越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谦虚谨慎;距离伟大目标越近,越要时刻警惕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越要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精神和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就百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告诉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造历史、赢得未来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当代中国,既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中国的当代存在,也是社会主义形态下的崭新中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成功典范,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牢牢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限的创造潜力,中国长期快速发展的现实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的突出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付出巨大艰辛苦苦探求的世代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宏伟目标。这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视野下深刻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对现代化的全新认识,是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符合中国实际、顺应人民意愿、令世界瞩目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导向、自信自立的内在精神特质、守正创新的鲜明理论品格、胸怀天下的视野境界,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必将照亮社会主义振兴之路、党的赶考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人类文明进步之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五千多年文明涅槃的现代化,中华民族所独特的历史命运与文化基因注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性。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还是朝向民族复兴的奔赴,都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而是具有本土特征的现代化。同时,作为整体的现代化,那就不是一家、两家的现代化,不是你家、我家的现代化,要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贫困、精神贫乏更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还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摒弃“国强必霸”和“国强必战”的逻辑,永远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要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原则。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甫一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东方大国文明的发展逻辑、落后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革命逻辑、封建帝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建构逻辑、社会主义国家不断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的进步逻辑以及对人类前途命运不断反思纠错的探索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的科学理论逻辑和成功实践逻辑有力应对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借鉴。“五个必由之路”的全党号召时光回溯到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首次鲜明提出“五个必由之路”的重大论断。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及“五个必由之路”:“同志们!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千秋伟业需要坚强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十年来,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道路自信决定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跨越一个个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局面,朝着“强起来”的“复兴梦”、“强国梦”继续迈进。人民团结激发磅礴力量。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发展指南描摹未来图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历史上种种发展路径扬弃后的深刻认识,是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关头对未来的深远洞见,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挥棒、红绿灯。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从延安的窑洞到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从“黄炎培之问”到“第三个历史决议”,从接受人民监督到勇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对于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进行了不懈探索。“这里,我再用重槌敲一下响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时代强音。“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五个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中国的“成功密码”,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为我们指明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时代方向。青春一脉相承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的“任”和“道”做出了明确的阐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进行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青年的“青春赛道”。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心心念念亦是一脉相承。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浙江大学为在杭大学生作报告,就曾寄语青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鼓励同学们不怕难、肯吃苦、施展抱负。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妙喻青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报告指引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而青年之生气、青年之活力也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赛道上赛出英姿、赛出水平、赛出风采。青年应勇当先锋,服务人民,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志气。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中国青年展现了与革命前辈一致的民族精神。张小娟、黄文秀、王秋婷等这些将生命献给了脱贫攻坚、人民幸福之伟大事业的青年,我们不会忘记。在这次参加党的二十大的代表中,35岁以下的党代表有120名,他们来自为人民服务的各个岗位,具有强烈的使命担当,迎面就有一种属于“中国青年”的澄澈。青年当胸怀天下,开放合作,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骨气。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现象频繁发生,“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近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就频繁出现中国青年的身影。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派往青年共产国际的使者张太雷到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青年官兵,中国青年始终为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标记着那一抹“中国红”、“和平蓝”。青年该学有所为,攻坚克难,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气。“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问和本领是青年进行伟大实践的手段,青年应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气。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嫦娥奔月到北斗组网,从墨子传信到天问探火,在这一幅幅追梦的美丽画卷中,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青春的面庞。有了青年一代的刻苦钻研、攻坚克难,有了青年一代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有了青年一代这支始终跟党走的生力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了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我们都生活在历史的河流里,我们至今仍在延续祖国的历史。“我们就是古人预言和期待中的人物,在履践并修正着从前的因果。我们要在今天的四海风云中把祖国引向光明。”历史会怎么样记住党的二十大?不妨引用一首词的结句,“复兴故国又长征”。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6日
其他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如何理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中,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今天,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学明在浙江日报《“重要窗口”理论周刊》刊文,解答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两个问题。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什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以满足动物性的功能为标志的,所以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人的生活方式是以满足人的功能为宗旨,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对符合自己本性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这种新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联系,即创立人类的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决定其必然要以生态文明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里的“地”理解为是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生态在内的所有自然资本的代名词。显然,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本”相对贫乏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中国既没有挥霍的理由,也没有浪费的资本,唯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与自然界和谐共处,才是正确的道路。二、如何理解当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引人注目地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里的关键就在于,要把“全面”与“内在”联系在一起理解,也就是说,这种“内在要求”是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走向全面建设所决定的。为什么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发展阶段,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也随之更高、更“内在”呢?这是由所实施的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所决定的。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一元的”“片面的”现代化,要求实现的是“多元的”“全面的”现代化,即在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创新、生态保护、社会进步以及人本身的发展等方面全面地赋予现代性的内涵。既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那么它就顺理成章地包括了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生,使现代性的价值渗透到建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只有全面地实现现代化,才能使中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在中国,“强起来”是“富起来”的升级版,与此相对应,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是“片面的现代化”的升级版。其中“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置于更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以前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着眼于解放生产力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那么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则更要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随着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视野应当更加开阔、立足点应当更加牢固、措施应当更加有力。欲知详情,请看全文尊重自然
2022年12月5日
其他

拍拍脑袋、足不出户是做不好理论创新的

170余年前,被法国政府驱逐的卡尔·马克思前往英国伦敦。在大英博物馆的日日夜夜里,他写出了揭示资本主义本质和运行机制的《资本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年代。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绝不是拍拍脑袋、足不出户就能做到的,而是要敢于解放思想、躬于实践,担负起理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犹如一声春雷,开启了在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历史的齿轮再次转动起来,一个国家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一篇不足万字的文章为什么能改变中国的历史?除了天时地利之外,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尤为重要。作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胡福明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持你写出这篇文章?“修正错误,解释真理”,这就是他给出的答案。我们常说,理论之树常青,但如果对树上的枯枝败叶视而不见,自然会损害理论之树的生命力。要让理论有活力、不断创新,就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舒适圈”,跳一跳,摘掉不健康的枝叶,而不是只躺在大树下乘凉。必须关注的是,现在的一些理论工作者更倾向于做“对”的证明题,少了些对现实的关注与思辨。从小的层面来说,如果理论工作者总是迷信某个领域的学术权威,那么这个领域则少了些前进的动力;从大的层面来说,正是有了胡福明等理论工作者“发时代先声”的勇气,才能推动时代向前进步。当然,敢于挑战权威绝不是盲目自信、随便攻击。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出版以前,胡福明等人就做了非常细致的文本和调研工作,反复斟酌了大半年的时间。因此,推动理论创新固然要敢于质疑,更要有扎实、细致的研究。(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在我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张卓元看来,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理论创新尤为如此,必须要向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求索智慧。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一旦脱离了实践,理论难免会变成“空中楼阁”,理论工作者也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里。张卓元曾十多次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两个毫不动摇”是他印象最深刻的中央战略决策和改革举措。当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起草组调研了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发展的经验,从中提炼出了“两个毫不动摇”。此后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经验也充分证明了,“两个毫不动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有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发生之事,无法改变,因此党史研究也应“就史论史”。知名党史专家石仲泉就用自身实践反驳了这个观点:“光用史料,没有理论分析,起步和站位不高,很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水平。”2003年3月至2013年10月十年间,石仲泉断断续续地将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的长征路,还有西路军地主要路段和重大事件发生地都走了一遍,在宏观上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红军长征的生动图谱,并对红军长征的若干基本概念、遵义会议等的历史意义作了新的理论解读。如何减少过去党史研究的概念化和陈旧感?石仲泉通过走出“书斋”,“走走”党史,到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现场,去获得更直接的体验和感受。理论工作者也要走出“书斋”,走向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推动理论创新。(三)在全球化时代,谁的话语体系更具道义感召力和思想穿透力,谁的话语就更能传播开来,就更能吸引人。很长时间以来,西方话语体系和“西方标准”在国际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加快构建属于中国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阐释“中国现象”、传播“中国声音”,已经成为促使理论工作者推动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如何构建?一是立足自身,突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二是开放包容,尊重话语体系构建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吸收他国的经验精华;三是接轨国际,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其他向往和平与发展的国家提供更多有益启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看来,范式创新是当下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探索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初期,只能别无选择的引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然而实践证明,“微观-宏观”范式所刻画的是一个同质化的抽象世界,而现实经济行为则更加复杂多变;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为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基于多年对产业(工业)经济学、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管理学等中国经济发展核心领域的研究,金碚提出并致力于推动经济学范式变革向“域观”范式演进。一项重大考古成果的发表,往往能引发世界关注,也是展现一个民族文化魅力与文化自信的有益时机。从事考古工作4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过程中,既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上,他和团队经过反复论证、研究,冲破了国际上“文明三要素”的桎梏,提出了适用于其他文明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类实践特有的魅力就在于不断涌现的“苦恼的疑问”,这也是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的奥秘所在,让问题之树开花、结果,这就是每位理论工作者穷其一生,上下而求索的。制作:章忻
2022年12月2日
其他

金句盘点 | 为什么说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判断经济形势,提出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近年来,总书记更是强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理念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如何理解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如何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书记作出了许多精彩论述。一起来看——文字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制作:周宇晗|
2022年12月1日
其他

整治“层层加码”、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监管!

11月2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召开,围绕“落细落实防控措施,有效抓好疫情处置”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对于核酸机构监管、整治“层层加码”等问题,发布会上都作出了回应。一起来看——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当前,各地正在抓实抓细做好疫情防控。要根据检测、流调结果做好风险研判,精准判定风险区域;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减少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要科学分类收治阳性感染者,妥善做好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收治、照护,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当前,全国疫情总体呈较快发展态势,疫情波及面广。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等方面。当前,各地成立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每天都在进行调度,回应各地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并转交有关地方予以推动解决。对出具虚假核酸报告等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今年以来,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庄、河南许昌、内蒙古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都对在检测机构的监管中发现了检测机构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问题,而且都进行了严肃处罚。有的违法机构和个人还被追究了刑事责任。下一步,将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对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风险人员判定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组织做好风险区域划定和管理,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在疫情传播风险不明确或存在广泛社区传播的情况下,可适度扩大高风险区域划定范围,但要及时通过核酸筛查和疫情研判,快封快解。对风险人员的判定要以现场流调为依据,不得通过时空伴随扩大范围,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最大限度降低因疫情给群众带来的不便。对高风险区既要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也要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用药需求。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人员疏解当疫情发生地滞留人员较多时,发生地要专门制定疏解方案,加强与目的地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在有效防止疫情外溢的前提下稳妥安排人员疏散。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并按照要求落实好返回人员的防控措施,既要避免疫情外溢,也不得加码管控。来源:中国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制作:周宇晗|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关于“中国梦”,总书记的这些金句直抵人心

用而至新事关住房,“金融十六条”释放了哪些信号?从王阳明身上,我们能读懂什么?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11月29日
其他

思想人生⑨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学以致用 用而至新

本期导读什么是创新?自1978年入读浙江大学研究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深耕于计算机领域44年。他一直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计算机应用、图形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提出新问题、拓展新方向、投入新实践。在他的理解中,求是创新是科研工作追求的目标,而家国情怀和社会需要是推动创新的动力。此生所学能服务于自己热爱的祖国、热爱的湖山、热爱的人民,是莫大的愉快,也是激励他持续创新的根本动能。求是创新是科研工作追求的目标,而家国情怀和国家需要是推动创新的动力。自1978年入读浙江大学研究生,44年来,我一直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围绕计算机应用、图形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提出新问题、拓展新方向、投入新实践,此生所学能服务于自己热爱的祖国、热爱的湖山、热爱的人民,是莫大的愉快,也是激励我持续创新的根本动能。一、融合特长,以出新意爱好和特长不一定会成为你的职业,但一定会帮助你的创新。几个特长的综合,便形成了优势,如能以此对准问题,往往能取得创新与突破。因为多特长的优势有利于从一种领域的知识去理解与解决另一种领域的问题,这过程需要联想、综合和替换,如果这种联想、综合或替换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创造就出现了。1978年,我考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成为何志均教授的研究生。做毕业论文时,我瞄准了人工智能与美术图案实用设计的结合。作为“丝绸之府”的浙江,图案设计需要快速和时尚。这是一种艰难的探索。当时的计算机美术还处于仅用数学公式画出曲线网面的阶段,离实用美术相距甚远。但让人工智能去改造计算机美术,这对绸布、地毯、印刷、塑料等许多产品的花样翻新、改造升级,具有十分诱人的前景。选这个方向的原因很简单,人工智能、数字图案技术、美术设计这三个领域,我都有涉猎。我在杭州艺专学过图案设计,在同济大学学过建筑设计,在襄樊市(现为襄阳市)工作时研究过光电扫描提花织机,在研究生阶段不但学习了人工智能,还自学了计算机图形学。难点在于将这些知识打通,其核心是将设计知识表达好、推演好、显示好。科研上的先行者经常会遇到知识的裂谷,而创新往往就在搭建跨越裂谷的桥梁之中。为了研究图案色彩智能协调系统,我广泛分析和综合了中外有关理论和经验,从中分析规律,建立了以色相、彩度、亮度为基本元素的色彩协调的知识表达和推演方法,进而提出了新的色彩智能协调算法,使得整个系统不但可以快速设计图案,而且可以对每幅图案快速变换色彩。该系统用到了轻纺行业,获得了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6月,美国诺贝尔奖和图灵奖获得者、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H·A·西蒙在浙大参观时高度评价了这项成果。我在1990年代初,先后负责国家863重点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开展了关于形象思维的基础研究。从“认知心理学”和钱学森的“思维科学”理论着手,综合了认知科学和艺术中对心象和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验,提出了形象思维中的三个形象信息模型。钱学森充分肯定这一成果,写信道:“你对形象思维重要性及抽象思维之不足有深入的分析,是对1984年8月会议认识的一次重大发展,使我们对思维学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了,我们的任务是找突破口!你指出了突破口,这了不起!”形象思维的研究可改进计算机图形学。如,用计算机描述真实感图形,原来靠逐点计算,像照相底片曝光一样。运用形象思维的算法,就像人类作画,首先通过训练,获取各种几何形状表面上光线明暗和色彩变化的知识和规律;基于这些形象知识,计算机就能模仿画家的画法,由逐点绘制改为笔法绘制,能画出不但真实而且带有意韵的彩色世界。研究形象思维还能开辟AI的新方向。这些年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面对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数据,字符型智能已远远不够用。必须让计算机发展运用视觉、听觉等多媒体数据的智能,并融通使用。“跨媒体智能”的概念,正是在这些研究中诞生的。艺术和科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科学研究需要形象思维,尤其在提出问题和科学假设时。爱因斯坦常说自己脑中存在很多形象,就是这个道理。同样,艺术家也需要逻辑思维来认识艺术规律,新技术常能带来艺术的新发展。如当前的数字化智能化大潮让艺术插上新翅膀、飞向新水平。二、迎着需求,求是创新人的一生总会迎面各种新的需求与挑战,而我们的工作在满足应用需求之后,还要再进一步将其中的新问题、新可能抽剥出来,争取形成更深的专业创新。所以不但要学以致用,还要用而至新。1990年,浙江大学成立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我兼任所长(当时我已任AI所所长),致力于对工业设计进行现代化改革:一是推动设计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智能产品设计等。因此将工业设计专业办在计算机学院之内,有利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也有利于人工智能和图形设计的结合。二是推动设计和文化的结合。中华文化特色鲜明,理应更系统地在设计上用起来、向国内外挥洒出来。传统设计教育的基础课中三大构成都是形式构成。而文化与民族、区域、历史有关,文化的构成综合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比如引典构成、对比构成、夸张构成、集群构成等等,都不同于形式构成。我新开了一门“文化构成”课,讲授形式和内容(文化语义)兼顾的构成方法。三是提出了设计的五个创新方向,即包含科技创新、艺术创新、人机交互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设计,使浙大工业设计走向一个宽阔而新颖的发展格局。30年的发展已表明创新设计符合数字化改革和中华文化崛起的大潮。如今创新设计已走向全国,正推动中国的设计和制造迈向高层次。而从新需求中提取的新问题,不但可以与已有的理论打通,还可能发现无人区。从我国的数字图书馆到知识中心,便是这样一个过程。2002年,在中国教育部与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中国十余所大学与美国的CMU等高校合作完成百万册图书数字化项目,建成世界上首个大学数字图书馆。2005年投入使用后,我发现图书数字化后可分解为大量的数字知识元素,这些数字知识可以重构为新的逻辑顺序而用于研究和教学,因此提出了数据海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推动图书馆走向智能化,并基于此概念,成功地在中国工程院建起了“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发挥了重要而良好的国际影响力。三、发现和剖析独特性认识与用好问题的独特性是导向创新的重要环节。独特性可能诞生于新的领域,也可能存在于理论和实际如何结合的过程中。2010年,“智慧城市”传入中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及途径都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与西方迥异的国情,导致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具有很多方面的独特性,这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方向。例如,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之后再进行信息化,而中国面临的是“三化”几乎同时展开的局面,具有交叉融合优势。又如,西方城市领导极少调节经济,各种数据往往分散在各个公司手中,而中国城市政府管理范围覆盖环境、安全和经济等多个领域,有能力把很多数据打通进行使用。中国的智能城市之路该怎么走?中国工程院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我们从智能交通、智能产业等12个方面对智能城市进行状态剖析和总体评价,并提出中国城市智能化发展要以城市大数据为核心,集成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使得城市集约、绿色、富裕、可持续地发展。随着科技竞争日益激烈,要善于从时代发展中发现独特性,进而引领时代,才能抢占制高点。2014年,我们在对智能城市的研究中发现,传感器网的普及让大量产生于客观世界的信息数据,绕过人类社会,形成独立的信息空间。世界从过去由物理界、人类社会构成的二元空间,转变为由物理界、人类社会、信息空间构成的三元空间。对信息空间的探索,将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核心技术,指向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同时,变化了的环境条件和任务需要又令传统AI发生巨大变化。首先,问题需求变了。传统人工智能研究的是让计算机模拟一个人的智能行为。但现在智能城市、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要求模拟用网络互联的大群人和大群机器的智能,即复杂系统的智能化运行问题。其次,信息环境变了。传统人工智能的工具是计算机,现在我们使用的信息工具是互联网、传感器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构成一个信息基础设施。新信息环境必定会产发出人工智能新的方向。再次,目标任务变了。传统人工智能的核心问题是让计算机如何变得更聪明。现在我们认识到,应该把人和机器各自的长处相结合,构成一个人机融合更聪明的增强智能系统为人类服务。因此,我们判断人工智能将走向2.0,且会显现五大技术新方向: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人机融合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这五个方面中,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融合增强智能都是我国首提的新概念。2016年春,作为中国工程院《中国人工智能2.0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负责人,我作了开题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向2.0发展的原因和5个新方向。2016年9月,在中央的肯定与领导下,我们专家组开始研究起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专项。人工智能2.0刻画了人工智能崭新的技术形态和创新应用方向,是中国在这一领域提出的独立见解,树立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我国自主提出这一战略判断,正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彰显。今天,每当看到中国AI的迅猛发展,我都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尤其所指出的AI技术具有“头雁效应”、研究要“勇探无人区”,正指引着中国科技大军攻关拔寨、勇攀高峰。四、培养有独特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独创性的思想,常常产生于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知识结构的大脑。如果一个人有一段学习经历与人家不一样,又善于用好它,很可能就是萌芽新思路的温床。所以,我在浙江大学当校长时,坚定认为一定要为学生创造这么一个可以与众不同的学习环境。浙大的优势是门类齐全、专业丰富,只要激发师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在这个基础上,浙大为学生打开了一条“宽、专、交”的成长途径。一二年级学的基础宜宽,二三年级时选专业的自由度才能大。在专业的学习之后,学生还可视情况而选做交叉学习,如他要成为科学家,可以在“宽”上花两年,或他要成为工程专家,就在“专”上多花些时间;鼓励学生去别的专业选课,成为交叉型特色人才。为此,学校推行学分制,让学生拥有选课程、选专业、选进度等更大自由度。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此外,学生的素质,如思想品德、身体条件、文化修养也很重要。因此,我提出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KAQ)全面关注的培养模型。浙大还提出建设自身“高水平”,服务社会“强辐射”的理念。如利用自身高水平的博士点,为省内高校持续输送高质量师资;利用高水平的科研力量,协同各地市企业科技创新;在1999年就创建了学生“创新创业强化班”和“蒲公英计划”,培养大批“理工+管理”的人才,推动我国我省的创新创业规模化发展。2000年,浙大向李岚清副总理提议创办“中国软件与网络学院”。鉴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而软件人才又是发展信息产业关键中的关键,所以建议实行超常规新机制,大规模地培养中国软件人才,带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在国家领导决策下,一年后,各地软件学院纷纷开张,促进了中国的软件产业高歌猛进地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科技领域,培养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工程科学家和技术科学家,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大着力点。五、家国情怀是根本的创新动力我们这一代从小所受的教育是报效祖国,所以无论在天涯海角,一直有强烈的报国愿望。当初考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生,就是为了把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搞上去。后来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动员我去读博士,卡内基梅隆大学提供奖学金请我去做研究,但我从来就没想要在国外待下去。在外面学习先进技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回来把自己所学贡献给国家和人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会生发出巨大的向心力、自信力和自强力。中国人的家国情怀由数千年的不朽文章所引导,也由亿万家庭的谆谆教养所传承。在竺可桢、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苏步青、谈家桢、路甬祥、徐匡迪等著名科学家的身上,无一例外地显示出了此情此力。因此,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要推动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更要阐发和传承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多年来,我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与图形学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战术与战略研究相结合,亲身参与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并欣见祖国迅速富强、人民日益幸福。现已白发翁,犹在从事力所能及的专业创新,时亦重拾业余爱好,探索书画创作之道。环顾同辈学人,也大多如此。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正走着这样一条路:活到老,学到老,创新到老。名家小传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计算机应用专家。曾任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校长。兼任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理事长等职。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CAD和工业设计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跨媒体智能、数据海、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2.0、视觉知识、多重知识表达等概念,在相关领域承担过多个重要科研课题、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扫码关注我们洞察识大势
2022年11月28日
其他

事关住房,“金融十六条”释放了哪些信号?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包含十六项具体举措,业内专家认为,此次文件政策基调对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具体体现。核心思想是什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合理适度,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释放了哪些信号——1、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支持个人住房贷款合理需求,稳定建筑企业信贷投放,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保持债券融资基本稳定,保持信托等资管产品融资稳定。2、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按照有关政策安排和要求,依法合规、高效有序地向经复核备案的借款主体发放“保交楼”专项借款,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加快建设交付。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推动化解未交楼个人住房贷款风险。3、做好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做好房地产项目并购金融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项目并购贷款业务,重点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兼并收购受困房地产企业项目。4、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因疫情住院治疗或隔离,或因疫情停业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以及因购房合同发生改变或解除的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可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购房人自主开展协商,进行延期展期等调整。同时,切实保护延期贷款的个人征信权益。具体内容,请看通知全文\
2022年11月25日
其他

从王阳明身上,我们能读懂什么?

11月23日,世界阳明学大会在浙江召开,今年也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这位被梁启超称为“两个半圣人”之一的心学集大成者曾经风靡海内外,近些年来“阳明热”又再次兴起。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先生的评价很高,曾在多个场合或讲话中提到王阳明和他的学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阳明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他的经历与学说启迪人们去建立完整的自我心身秩序,引导人们实现人格的独立、健全、完整、统一。那么,在550年后的今天,作为普通人,我们能从他的故事中读懂什么?(一)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2022年11月24日
其他

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

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持续整治层层加码,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长时间不解封等问题开展整治;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当前疫情处置工作等有关情况进行了回应。持续整治层层加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该管住的要坚决管住,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该落实的要落实到位,保障好疫情处置期间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就医需求。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目前各地正在有力推动落实。各地进一步加大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问题开展整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投诉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落地见效。急诊、透析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发热门诊是发热患者甄别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重要场所。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等信息要向社会公布。要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一旦发现可疑的患者要尽快鉴别,若是阳性感染者要迅速转到定点医院或者方舱医院进行救治,真正实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发生疫情的地区,一是要求医疗机构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对发生疫情的医疗机构一关了之、一封了之,医疗机构的急诊、透析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等原则上“非必要不封控”。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对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停诊的医疗机构,通过本地媒体、医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院内大屏等向市民发布公告。三是对于确需封控管理的医疗机构,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开展环境消杀、人员排查等工作,以最快速度排除感染风险,快封快解,达到解封条件后向市民及时发布恢复诊疗信息。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地进一步充实和科学调度院前急救力量,科学设置120等急救电话和便民服务渠道,确保患者诉求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最大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医疗机构日常医疗服务的影响,切实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难度不断加大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在会上介绍,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部分地区疫情扩散速度加快,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近期疫情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自11月1日以来全国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感染者,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一周增加一倍。二是疫情波及范围广、传播链复杂。多数省份疫情持续发生,多个省份疫情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有的省份疫情面临三年来最严峻复杂的局面。三是人口密集城市成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广州、重庆等人口密集城市,由于人口规模大、人员流动性强、高校等重点场所集中、人员聚集活动多,加剧了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和防控难度。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隐匿、传播力强的特点,增加了早期感染者快速识别和追踪管理的难度,工厂、医院、学校、餐饮和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疫情的多点位加速传播,容易造成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等防控力量不足和资源紧张情况,增加了疫情防控和快速处置的难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当前,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快速传播,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上升明显,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近期,全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要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心理和等待观望心态,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不动摇、不走样,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发生疫情的地区要以快制快开展疫情处置,准确划分风险区域,有序组织核酸检测,有效管控风险人群,严格规范隔离工作,确保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到位,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浙江新闻客户端)制作:张伟东|
2022年11月23日
其他

中国计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兰婷谈“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要做到这四个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每一条都拥有深刻内涵。深刻理解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对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有理邀请到6位浙江学者,为大家深入解读“六个必须坚持”。\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习近平主席连续8届APEC会议提到“一带一路”,有何深意?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这是11月14日在泰国首都曼谷街头拍摄2022年APEC会议标识。新华社记者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当地时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呼吁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一起来看要点——当地时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2022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