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 | “投资”视角的元宇宙:概念热度的高与低,并不能左右既定的趋势与创新

共同虚拟 共同虚拟 2022-06-11


年以来,元宇宙的概念被快速提炼出来,并推向一个风口。但这一内涵下的诸多概念,甚至部分相关应用,实际上已有一个阶段的沉淀和演变。
 
在国内,并非基于对元宇宙这一概念的追逐,而是出于上一阶段技术创新布局的需要,资本、平台和技术已经在客观上推动了元宇宙这一概念,在本土从概念向和生产、生活与消费的结合,不断发展出可持续延展和升级的形态。
 
这其中,对一些投资机构而言,投资动作是持续的,且并不受元宇宙一概念演变的影响。
 
在共同虚拟“元宇宙,未来之‘应’”会议现场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仰望宇宙与脚踏实地”这一主题,顺为资本副总裁冯铮、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知春资本投资副总裁曾映龙、三七互娱投资总监李欣航展开了独家圆桌探讨。
 
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如何识别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方向,是当下资本市场重点关心的问题。
 
4位嘉宾基于过往投资案例与各自的投资视角,分享了对于的元宇宙这一大概念的理解、阶段性的判断,以及元宇宙大概念趋势下VR/AR、虚拟人、游戏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下为现场纪要。

 点击视频直击现场 
 

 
概念火起来之前,资本早就有布局

Q:在元宇宙大概念起来前,各位此前的投资都是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
 
曾映龙:我们基金自创立之初就坚定“算力解放创造力”的投资理念,其核心表现是创作者经济。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降低表达门槛和生产门槛的一系列标的,并基于不同场景投资了一批优质企业,如音乐场景下的UGC社区-快音、ACE虚拟歌姬;社交场景下的UGC虚拟世界-绿洲Oasis、Vyou微你、Gemsouls;以及游戏场景下的UGC社区-开黑啦、Jump等等。
 

知春资本投资副总裁曾映龙

 

王晟:西北大学的一个教授戈登写了一本书,他在里面提了一个概念说从70年代以来人类的经济活动非常令人眼花缭乱,但同时又令人很失望,这是一个矛盾的说法。为什么这么讲?他说人类从70年代以来追求的创新已经不再是围绕着跟人类的物质生活相关的,比如说我们能不能把车做得更好,当然这几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有些突破,比如把车做得更好,把房子做得更好,把传统的生产力、食品、农业变得更好,人类的经济活动集中到了一个小的领域,也就是满足人自己的感官体验,比如说围绕着通信,围绕着信息交流,围绕着数字化,围绕着娱乐,这么来讲,他感觉到很失望。

 

但是其实我觉得这是人类的一个必然的方向,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你在现实的物理世界在取得更大边际收益的成本非常非常高了,人类能取得的更好的边际收益包括个人和社会角度来看其实就是要在整个虚拟经济的体系里面。

 

所以我们相信,未来仍然是围绕着新的媒介,我们其实是把元宇宙这个概念当成一个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新的互联网定义。所以它肯定要基于更好的感受,更好的沉浸式、更巨大的世界等等,所以其实这个投资是持续的,我们投娱乐内容和投创新型的所谓的人的交互这种设备,这个过程是持续的,只不过今天大家立了一个很好的标签,这个标签非常能够激发起大家的共识。

  

冯铮:我是2019年的时候,那一拨最热的词叫5G,就跟着5G看进来了。那个时候大家一提到5G有一种5G可以改变一切的思路,但是也很幸运,我就看到的VR和AR。但是看进来以后作为投资人是很痛苦的,因为这个赛道太早了,的确没什么可投了,但是又想往前深入,在这个基础上发现其实5G可能只是未来这个世界的一个小的部分,它只提供了一个小的功能,就是让大家信息传输更快,它本质上是帮助建立虚拟世界的重要部分。VR/AR可能在虚拟世界这个概念里它相当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手机没出现之前其实互联网也是可以做的,所以我们就把VR/AR的概念再拆掉,看看剩下的什么东西是成熟的且可以做的。

 

所以当时看数字人,在跟很多非常优秀的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启发了我们,其实数字人绝对不仅仅是虚拟偶像,它是这个虚拟世界新的一种交互形式,是虚拟世界的APP。所以我们抱着这个概念看项目,其实是一种很幸福的状态,我们可能跟市场上当时的主流认知是有一定区别,所以今天也得到了很多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持续学习,还有很多比如3D的体验、3D的基础设施,从这个角度一直看下来。去年的时候别人问我看什么,我说看视频和3D,今年我再说这句话,大家就会说你看元宇宙呢。

 

李欣航:我们2019年在看的时候当时元宇宙这个词没有这么火,也没有被广泛地认知和提炼出来,那一年我们看这个赛道,看AR/VR的原因是Facebook的Quest1的首次推出。其实我们回望2001年到2010年海外诞生的巨头企业,有非常多诞生在2007至2009年,这里面有很多必然的因素,比如说2007年其实是iPhone发行的第一年,新的交互模式颠覆和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08年推出苹果商店,应运而生了大量新的app,2009年ios的平台进一步成熟,安卓系统推广,有大量的新的企业比如uber诞生,所以新的计算终端对应用生态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
 
VR经历了2015、2016年的那波泡沫破裂之后,Quest的面世把这个赛道重新带入了海外用户的视野,奠定了VR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原因就是它的出现真的相对于几年前的产品有非常大的改变,对VR做了关键的定义,比如到底要做PCVR还是一体机那根线要不要去掉,Inside out还是outside in,3自由度还是6自由度等等。它其实对于这个产品做了一个重新的定义,它给了这个行业一个新的规则和玩法,我们也能看到成效,就是随着它后面二代产品的推出,海外开发者生态活跃起来以及越来越多的人能在这个平台上赚到钱,我们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迹象。所以在2019看到Quest的时候我们意识到,这代产品将对沉寂许久的VR市场有巨大的改变,基于此去重点开始看这个产业。所以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是基于相信这个新的技术和终端可以在未来诞生很多这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新公司和新机会。
  
如果非要套元宇宙这个词,VR/AR可能是实现它或者通往它的非常关键的硬件和入口。我们对于支撑下一代互联网相关产业链各个环节都非常关注,从上游的关键技术到随后将应运而生的大量应用机会都会持续并重点进行投资布局。
 
三七互娱投资总监李欣航
 


承接元宇宙概念,本土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
 
Q:从大的概念上,理性地看“元宇宙”在国内处于什么阶段?
    
王晟:我觉得元宇宙的底层基础设施,国内和国外差距还是巨大的。比如简单来讲,首先我们国内这种企业能够做到非常强的元宇宙,一方面是显示,另一方面需要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支持,这些算力的支持,这个基础设施都是严重缺乏的。这也说明过去存在的一些问题,过去追求应用迅速落地,迅速从市场上赚到钱,忽视了这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就跟我们今天要补芯片领域这些补课一样,追上来一样,我认为元宇宙也是一样。
 
中国的游戏大厂,我其实觉得在这个里面也是缺失的。当然腾讯非常厉害,投了非常多的钱,但是腾讯自己并没有决心和信心去做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像Meta(Facebook)这样把15000人都投入到元宇宙,把元宇宙视为未来,其实包括苹果、谷歌这些都是基础设施都是做巨量投入的。中国企业今年突然出手了90亿,还略微展现了一下在这上面的责任感。
 
未来我们说今天科技的竞争不光是在芯片、新材料等等这些上面中美会竞争,我觉得会在虚拟经济上,未来元宇宙方向上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不能说元宇宙的底层全部被美国人掌握,中国所有人的体验、娱乐甚至虚拟经济都跑到这上面,这个是非常可怕的。
 
我觉得需要整个产业上下联动,包括大厂要承担最大的责任,还包括投资人、创业者。我觉得底层设施在未来,中国在整个元宇宙这个话语权里面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补上的一课。
 
冯铮:核心的算力、引擎、硬件都分别在Meta(Facebook)等这些人手里,我们从这个角度看还是被“卡脖子”了,但是另一方面从国家来说我们更擅长两块,一个是AI。中国AI投入和人才都是非常多的,我们看到其实中国很多跟AI相关的创新都是领先的。
 
另外说游戏中的手游,这个其实也是中国人相对比较擅长的,游戏化的交互也是虚拟世界的核心体验方式。这个是从国家角度来对比,其实对于每个创业者来说都有自己要飞跃的鸿沟。会发现今天这个市场很难存在某一个人恰巧同时具备这些能力。比如对传统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后续运营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这件事对他来说要去做3D引擎的开发、用AI的应用对他来是说一个补齐巨大的短板。对游戏公司来说,它的开发能力是足够的,但是他可能后续把游戏当成一个APP一样去运营,这个能力和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可能是今天无法接受的。
 
对于AI公司同样如此,怎样找到落地、商业化的场景去把它变成产品,这个能力可能又是相对缺失的。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市场上找到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其实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
 
顺为资本副总裁冯铮
 


元宇宙大概念下,可投资的方向、机会、风险
 
Q:元宇宙热度的升温对于各位的投资判断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也提升了相关领域的投资热度?
 
王晟:其实投资人想法都比较简单,第一个是扎堆一拥而上,第二个就是追风口。其实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表面判断,新的红利在哪儿大家就往哪边跑,本质是社会和经济、科技的发展规律,底层规律不可缺的。
 
当然各个投资人有自己不同的认知和逻辑分析,大家产生共识往这个方向去投,我们的看法是,如果我们把它当成是一个新一代的人机交互的媒介,当成新一代的互联网,未来这个互联网能够大幅度提高人的虚拟化或者虚拟经济的参与度,首先它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它的网络还有非常多的不足和欠缺。我觉得先得修路,通水、通电,然后大家才能获得一个想象力,能够在这里面搭建更好的建筑和乐园,比如说迪士尼乐园,才能放更好的内容进来。
 
在这些基础设施不成熟的时候,我们要建一个迪士尼乐园稍微显得有点空中楼阁,因为说实话大家的想象力真的是不够的,今天你问不同的人对于元宇宙的看法,绝大多数都归结到那几个电影身上了,未来是这样吗?不知道,就像我们刚开始用iPhone一代的时候,你说现在的生活这么便利,有滴滴、美团,有的时候想象不到那么真切。
 
所以从我们目前角度来讲,还是围绕着元宇宙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包括硬件的产品,包括软件的引擎,包括3D等等这些数字化的技术,这个是我们目前投的方向,我们觉得这个阶段技术还是最先需要完善的。
 
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
 
曾映龙:元宇宙今年为什么这么火爆?有一个很大的引爆点就是Roblox的上市。
 
随着元宇宙概念的走红,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人的高度关注、互联网大厂、资本等力量会更快驱动整个虚拟世界的底层基建,比如云引擎、云服务器等等的成熟,会推动新的社交关系链和更沉浸式的消费方式出现。
 
当然,市场升温同时也会伴随泡沫。但优秀的创业者一定会非常理性看待市场,本着初心稳扎稳打地做好自己的产品。
  
冯铮:其实有一定的泡沫,适度的泡沫是健康的,但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年我聊一个项目,如果我以前认识的那很简单,如果没有听说过的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搞明白它到底是从哪个点转过来。我们还是希望投那些真真正正从一开始就有初心,并且踏踏实实做项目的创业者。
 
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说有适度的泡沫还是好的,而且我们在一级市场的热度远没有媒体和二级市场的热度高,一级市场相对来说,我觉得比原来我们刚投的时候冷清的状态热了一些,这样我们的项目有更多的增值,有更多的资本流入,无论我们是在内部还有外部都有更多的正向反馈,我觉得整体对于我们赛道也好,对于我们做这个方向的投资人,都是一个很开心的事情。
 
李欣航:我们近期看到了很多项目是蹭元宇宙热度的,比如这个月的BP相比前几个月的BP,商业模式和故事套上了元宇宙的概念。总体上来说,我也觉得适度的泡沫是一个好事,行业整体还在很早期的阶段,更多的媒体宣传,更多的资本进入,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一起去创造真正的下一个时代的互联网。
 
国内的开发者还是以存量为主,大部分的项目已经做了一段时间有些甚至已经做了几年,我们需要更多数量的人才和新鲜血液加入这个领域,才能推动行业带来真正的巨变。
 
Q:创业团队的哪些能力是各位看好的?
    
曾映龙:现在创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进化到了更加注重体验感受。比如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很细心,让你觉得钱花得值了,就是很体验式。女性这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一点,投了几个项目都是女创始人搭上非常强的CTO,是技术服务于体验的配置。这类团队现在也很稀缺,我们一直在找这样的团队。
     
李欣航:我们因为技术和应用都投,两个分开说。偏向技术端的这种公司,我们会非常在乎它是不是能够聚焦。我们发现国内很多技术公司,除了做单点技术也做产品甚至做完整的解决方案, 业务链条非常长,创业公司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团队精力其实非常有限,业务环节多精力分散就比较难把技术做到极致领先形成高壁垒。但是我们发现在国外,发展特别好的技术公司往往能深钻到一个技术里聚焦的研发、快速迭代,建立领先对手很多的时间窗口、获得超一线大客户、然后研发迭代形成正向循环建立持续领先的能力。做技术的公司,早期是否能找对、找准聚焦的技术点,先建立核心壁垒之后再向上下游不同环节的业务扩展,这个我认为是非常关键的。
 
对于XR应用领域,团队是不是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真实的解决用户痛点和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是很关键的。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做TO C XR应用的公司,没有足够的发挥新终端的特性,很多人只是把PC和手机上的产品逻辑搬到XR设备上,没有给用户足够的理由为什么这个APP非用XR设备不可,用户在手机或者电脑上也能获得不错的体验,这样的应用对我们来说就会一定程度上缺乏吸引力。
 
Q:有哪些风险需要警惕?
    
曾映龙:我觉得不是警惕风险,是直面风险。因为我们本来就做风投的,其实更多时候是直视它,直视它就可以一起来克服它,但如果都看不到,这其实就是风险。
    
王晟:就像我说的,投资领域真是起起落落,大家突然达成共识了,突然没有共识了,这些情况非常多,其实都是高风险。元宇宙在初期真正做一个业务,自有现金流能够滚动起来还是比较难的,现在还是资本投入的阶段。如果投资人突然没有共识了,这个对企业来讲是比较难的。
 
对于我们投的项目来讲,现在在元宇宙领域的项目里,这个团队做的产品和技术,既有元宇宙的概念,同时在当下又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个是我们相对比较看重的。如果他做的东西完全架空,真的在一个理想的元宇宙产业环境下,它能够实现它的商业价值,这种情况会相对谨慎一些。
 
冯铮: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赛道,最大的风险就是不落地。我们要找这种有伟大梦想,但是又能脚踏实地找到切入点的项目。
 
李欣航:在我看来,要投这个赛道,以及最后有产出,一个是要冷静,另外一个是需要有好的耐心。冷静就是当不受到风口的影响,依然从本质去判断到底哪一个领域有真正的机会。另外就是非常有耐心,因为元宇宙的发展现在还在很早的阶段,不要抱着短期退出的出发点来投资,并且行业会有波峰和波谷,甚至在未来可能会经历很多个波峰和波谷,长期和持续的下注需要耐心、需要信念感。
 
我们是比较冷静也耐心的投资风格,之前投资WaveOptics的时候没有太多投资人在关注AR,我们没有因为没热度就不看这个赛道,因为长期看好AR并且当时意识到了技术和标的本身有了关键进展,所以即使当时市场很冷我们也坚定下注,这个项目今年被Snap超5亿美金收购其实验证了做有壁垒的技术有价值的公司,被市场认可就只是迟早的事。



 
 
VR/AR的投资机会
 
Q:目前VR/AR硬件端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李欣航:如果从VR/AR的硬件端整体来讲,首先VR在技术上游成熟度远高于AR的,AR现在达到消费级的产品的水平以及真正进入量产化还有一些上游技术的硬骨头要啃,比如说光学和显示。而这些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所以其实沿着上游还有很多关键的组件和技术公司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相比之下,VR可能短期之内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代VR的标杆就是Quest,但我们更期待的是据说明年苹果要发布的VR/MR。
 
我个人很期待明年,相信明年的设备有机会重新定义VR,让它从一个偏游戏和娱乐的设备,走向一个更加偏生产力工具的头戴电脑,期待有机会看到更多非娱乐的应用场景。
 
冯铮:我们其实也注意到在VR/AR这个领域里面,现在最火热的就是核心的元器件。虽然说整机的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因为这个赛道既符合未来的所谓虚拟世界的基础设施,同时又很符合现在国内投资的热点方向,两种角度交叉在一起成了最热的方向。但是这一块我这边关注的相对少一些,我们可能更多还是偏内容。
  
王晟:我们对于这个领域一直比较关注,因为VR到现在已经是第三波了,从2014年开始,每一波我们都在关注,但是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我们最近刚投了一个新的AR的项目,刚才提到AR方面还是很不成熟的,所以我们投了一个给我们展现的技术感觉是比较惊喜的创新性项目。但是我觉得这个领域有一些非常基础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MicroLED的问题,这个问题现在还是困扰整个产业的,大家都非常期待MicroLED出来,但是MicroLED非常重要的问题,巨量转移,巨量检测这些东西都非常难搞,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案。
 
还有整个光学的技术方案,不管是BB、光波导、自由曲面等等都有非常大的局限,非常大的技术上的能量损失等问题。我觉得技术问题还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从底层技术原理上来讲就不太容易突破。的确我也非常忍痛,因为我们前三年就给VR定了一个量化目标,单一品牌,当年出货一千万,另外一个指标就是单一平台单月的MAU超过500万,我看Steam今年年底大概能够做到,这两大标准满足以后,我们就会看一些内容上,这也说明VR的确是比AR成熟度还是要高不少。



虚拟人的投资机会
 
Q:虚拟人目前处于什么样的投资阶段?各位更关注创业团队的哪些能力?
 
冯铮:在我的理解里虚拟人这个赛道非常大,绝对不只是大家说的虚拟偶像,本质上其实第一步是虚拟世界的交互方式,我们在做虚拟世界里面的APP。
 
第二个阶段可能它会是我们在虚拟世界里的身份,当我们每个人都真的进入到虚拟世界里,那又是一个更大的故事。有一个机构写的报告我觉得很好,叫做服务型和身份型两个概念,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超写实,是因为大家刚刚开始关注到这个事情,大家最开始进门的时候想我想先有一个虚拟人,对应这个阶段来说就相当于互联网的早期,大家也不知道网站能干嘛的时候首先就想说有一个网站,这个网站什么样我不管,所以在那个阶段给别人建网站的生意是最好的。
 
我们相信再往后发展一定会进入到这个网站有什么用?功能好不好?所以我们会很关注能够有产品思维去设计一个有功能的数字人的公司以及有核心的能力去支持它,以AI能跟人去交互的公司,所以我们今年除了次世以外,也投了一家做AI驱动数字人的公司。
 
包括再往后大家能不能找到一个场景,就像做网站的到最后进入到了我们每个人能够自己发一个博客,发一个帖子,发一个微博的时候就是谁能够找到一个场景,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数字人形象能够用起来,并且长期的共处,这是商业模式上的探索,所以我们会很关注这些方向的演进。
  
王晟:我觉得虚拟人是一个大的命题,因为我们从媒介的演进和整个大的发展趋势来讲,人需要有一个非常接近自身的现实生活投影的媒介,这样的媒介是对人最友好的,因为无论是从心理学、脑科学上面,媒介的研究理论角度来讲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提高信息密度要沉浸,同时要提高信息的便利性、可得性,让大家获取信息更加方便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虚拟人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从现实中投射到虚拟世界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载体,所以它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英伟达也推出了虚拟人这样的系统,其实非常重要的能够在引擎级别的层面,就能够解决大量的游戏、虚拟社区等等应用里面创造超写实的高自由度的虚拟人的体系。
 
当然,我们回到现实,我们在内部包括我们在投资人之间也做了一些交流,我的判断是很有可能元宇宙投资的起起落落会非常接近于我们在VR领域的起起落落。
 
今年元宇宙的热情能够坚持多久?它可能到明年下半年又熄火了,所有人又都不投,一地鸡毛。然后过两年以后又热起来了大家又投,又熄火。这是非常正常的路径,因为元宇宙毕竟有一个比较长的路径要走,所以我们投的时候还是相对比较谨慎一点。



游戏的投资机会
 
Q:怎样看元宇宙概念下游戏领域的投资机会?
   
曾映龙:游戏的确很厉害,现实世界也是一个游戏,非常多的东西都在游戏化,比如说拼多多是游戏化的电商,元气森林是游戏化的消费品等等。
 
游戏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比如90后这一代人,小时候玩游戏可能被父母认为是一种不务正业,但现在很难想象00后或者10后不打游戏。中国游戏市场在全球手游中,已经接近半垄断的状态。
 
但本质上我们更关注的是游戏人群的机会,并不只是游戏本身。由游戏可能延伸出来的,包括兴趣社区、工具属性等等,蕴藏很多细微但又极具挖掘价值的需求点,其中存有产生巨头型平台的机会。比如我现在关注到全球有个头部企业,就是通过游戏工具切入,然后慢慢泛化各个领域。
 
抓住游戏人群,类似于B站抓住了二次元人群,小红书抓住了早期一二线精英女性人群一样。并且游戏人群可能是后两者人群的5-10倍,可想而知这个平台裂变起来的机会有多巨大。
        
李欣航:游戏的机制可以跟不同的行业去进行结合,我们也在看到越来越多的结合案例,比如一些电商、教育产品融入了游戏的任务机制和一些轻度玩法。游戏有很多的技术在短期内更容易和元宇宙概念里面的一些要素做结合和迁移,但如果未来我们会花更多时间在虚拟世界里,去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那个世界里一定不会只有游戏,还会有很多丰富的、多元化的内容形态。
 
现在的APP已经极大丰富,我们每天在手机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花的时间已经这么多的基础之上,下一代是什么样的产品会让我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虚拟世界里,这个可能是我会重点关注的一个点,其中会涉及的技术、软件工具、和应用我们都会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