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度布局元宇宙的重点是AI、云计算和VR | 对话百度副总裁马杰

共同虚拟 共同虚拟 2022-06-11

导 读 

2021,元宇宙方兴未艾。
 
海外市场,Facebook将公司名改为Meta,Roblox Q2财报各指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内来说,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上将元宇宙定义为 “AR、VR眼镜上的整个互联网”;腾讯首个类元宇宙项目ZPLAN曝光;字节跳动收购VR软硬件研发制造商Pico。
 
在日前举办的《AI呀,我去!》百度AI开放日上,百度副总裁马杰,也就元宇宙的定义、时下发展、所处阶段、技术难点,以及百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布局进行了分享。
 
马杰认为,元宇宙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虚拟化、数字化过程,需要对内容生产、经济系统、用户体验以及实体世界内容等进行大量改造,它将成为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类第二空间。简言之,元宇宙是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
 
不过,马杰也指出元宇宙要成为现实,还有三大技术难点需要突破,包括算力、算法与高昂的VR内容制作成本。
 
据了解,百度从2016年开始布局VR。目前百度元宇宙相关的产品、技术积累,主要集中在AI、云计算和VR领域。
 
马杰指出,元宇宙相关的基础设施链很长,百度目前也只参与了其中一部分,需要社会进行生态共建。百度在其中的价值在于可以提供平台型服务,服务好开发者,做好基础性、长期性的基建。
 

  
 
元宇宙需跨越三大技术难点
 
Roblox曾为元宇宙定义了8个属性,分别为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
 
马杰认为,要实现这8个属性,元宇宙发展需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人们能够实现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时、多元化、随地六个元素;二是人们可以构建经济系统;三是元宇宙世界将拥有文明。
 
不过,马杰也指出,元宇宙要成为现实,还有三大技术难点需要突破,分别是:
 
1. 实时高刷的沉浸式体验画面效果
 
马杰指出,《赛博朋克2077》因极佳画质受到瞩目,但其耗时达到8年时间,虽然经过长周期制作,但它和3D电影的画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这背后原因在于每帧的算力上,两者相差数千万倍左右,而VR需要的算力远远大于电影画面。
 
马杰认为,短期内,问题的解决可能不在于硬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主要在于云计算的应用,其核心逻辑是实现运算和显示的分离。在这一领域,包括ARM云、边缘计算在内的百度智能云能成为助力其落地的重要基础设施。
 
  《赛博朋克2077》画面
 
2. 同一空间内的多人交互需要强大算法支持
 
马杰认为,元宇宙的概念想要成真,涉及到的不仅是画面,还要解决多人互动的诉求。
 
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游戏、在线会议,元宇宙的高实时性、高互动性和高沉浸感要求虚拟空间需要能够容纳数以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用户实现同时交流,由此带来的海量运算量所引发的高渲染、低延时问题,均是目前业界需要平衡的挑战。
 
3. 高成本的VR内容生产导致无法形成生态闭环
 
马杰认为,前几年VR没有成功的原因,除了技术成熟度待提高,还缺乏内容生态层面的良性构建。
 
尽管VR或是元宇宙需要第一方厂商、第二方厂商首先去推动产业的成熟,但市场的壮大仍然需要广大第三方UGC内容创业者们的支持。而在这一方面,其核心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内容的快速生产。

 
  

百度在元宇宙领域的布局
 
今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行业和市场也很关心作为平台级大厂的百度,在热潮中扮演的角色,能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布局。
 
马杰表示,目前百度与元宇宙相关的产品、技术积累,主要集中在AI、云计算和VR领域。
 
马杰认为,VR是进入元宇宙的第一入口,也是元宇宙构建的重要承载者。之前VR经历高峰和低谷,中间最大的问题是VR没有找到一个Killer App,让所有人真正花时间,愿意长时间沉浸在其中,而元宇宙可能会成为VR的Killer App。同时VR也不一定是元宇宙唯一的接入方式,未来一定是多元化的接入方式,包括手机接入、VR接入、PC电脑接入等。
 
AI是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从跨文化的语言实时翻译到在元宇宙里的化身打造,AI都能发挥作用。而这些能力都是将建立在百度智能云基础上的。

  虚拟演唱会画面
 
据了解,百度从2016年开始布局VR,当年就推出了WebVR技术解决方案和囊括VR内容资源的百度VR浏览器等。
 
2020年10月和今年10月19日,百度先后推出百度VR产业化平台1.0和2.0版本,为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提供平台型服务,并进一步推动百度VR在会展、教育、营销等多个行业场景中的应用。
 

 

元宇宙正走过“过度预期”的顶点
 
目前元宇宙火热,国内产生了元宇宙概念股。9月,其中部分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问询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热点、配合股东减持问题。
 
马杰认为,元宇宙要存活下来,会顺应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经历从期望峰值到泡沫化低估期的阶段,经过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我认为目前就正处于走过‘过度预期’的顶点,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潮水退去后,将会知道谁拥有什么底牌。” 
 
不过,马杰也指出,元宇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做可能过于长远。它应该是在共享的基础设施、标准协议的支撑下,由众多工具和平台不断融合进化而最终形成的,可以先实现一部分。比如可以先实现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时。
 
马杰表示,元宇宙相关的基础设施链很长,包括从开发工具、到引擎、到承载的云平台、AI能力,再到内容创作等。元宇宙的建设,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新基建。但在具体建设中,各类型企业可以分工,形成良性互补的生态。
 

“百度目前也只参与了其中一部分,但自我定位的价值在于可以提供平台型服务,服务好开发者,做好基础性、长期性的基建。”马杰表示。
 

下为百度副总裁马杰在会上的Q&A(节选)
 
Q:百度如何参与到元宇宙的新基建中?
 
A:元宇宙基础设施非常多,整个是非常长的基础设施链,百度也只能参与到其中一部分,我认为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这样的新基建。

百度是一家非常技术导向的公司,所以我们也将把自己的各种技术跟元宇宙做结合,其中重点包括AI、云计算、VR的能力。
 
在这里,百度可以提供的在AI方面的能力会相对比较多,同时在云计算方面,像百度的昆仑CPU也是可以做大量科学计算的密集型芯片。百度希望基于本身已经有的云和AI的能力来给大家提供基础设施的能力。
 
Q:AI在元宇宙新基建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AI肯定是元宇宙中很重要的能力,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在元宇宙中大家肯定会更倾向于跨语言自由交流。
 
如果我说出的话首先能实时的从语音变成任何一种对方能理解的文字,这就是一种最典型的,也算是非常轻的在元宇宙中的AI应用,这是现在的技术所能达到的。
 
现在的机器翻译水平已经可以实现250种文字的互译,虽然它的准确率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几乎不出错,但是在日常交流中可能已经够用了。
 
此外,我们在元宇宙中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做个化身,这个化身怎么做,有人喜欢从头开始捏脸,但像我这种比较懒的,拍一张照片,先生成一个大致的形象,基于这个自己再去改一改,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应用。
 
AI在这里的应用,我所提的都是非常现实且可实现的,还有更多是我的想象力所局限了的,因为AI里面最重要的图像、语音、自然语言处理都非常适合用到元宇宙中间。
  
Q:百度在云方面,是否有和元宇宙对接的布局?
 
A:云是解决元宇宙的一个解法,百度推出的希壤平台就是基于百度智能云的,借用了百度智能云本身的伸缩能力,也借用了百度云上提供的各种各样的AI能力,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能力会结合进去。
 
Q:元宇宙会侧重哪些芯片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
 
A我觉得可以带动的东西挺多,比如未来的显卡肯定是有需求的,但是这个东西非常难。百度也只是探索了其中的一小块,在昆仑芯片上做大规模的科学计算,实际上就是一种显卡。
 
但这里面可用到的东西远远不只这个,比如说在未来的设备中,我个人有很大的抱怨,现在头显还得拿手柄,把手都占住了,明明手可以腾出来干点什么的。在未来,我觉得在某些场景下其实用语音是很自然和合适的。
 
还有你可能需要跟旁边的朋友说句话,你不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再弄个虚拟键盘打字,这肯定不叫元宇宙。我直接说一句话把它变成文字,这就需要语音芯片的支持,百度也有鸿鹄语音芯片的探索,这个技术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了。
 
还有百度很多没有涉及到的技术,比如说引擎技术,现在世界有三个主要游戏相关的引擎,其中最主要的两个3D引擎都在国外,中国有一个引擎是以2D为主的,当然他们现在也开始做3D,做得不错,还是有一些距离要追赶的。
 
我所能举的例子都是现在想得到的事情,真正的想象空间是在于现在想不到的事情。
 
Q:VR+5G就是元宇宙吗?除了游戏之外,元宇宙还能在哪些领域落地?
 
A:VR+5G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可能使元宇宙实现,但不代表元宇宙,就像游戏也不代表元宇宙。
 
VR解决沉浸感的问题,5G解决低延迟的问题,不要低估这两个技术,以及AI、语言交互等,从历史上看,每一次交互都会带来计算机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元宇宙可能就是在这几个技术下催生的一波大浪潮,目前我们难以判断其影响,但是沉浸式,超低延时一定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
 
现在除了游戏之外,虚拟艺术展、会展等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需求。
 
Q:今年百度开发者大会将通过元宇宙形式举行,请问会有哪些呈现和技术突破?
 
A:今年百度开发者大会将通过元宇宙形式举办,将会有非常大的人流量。 在这里我们首次可以看到希壤平台大规模的使用,同时也会看到一部分小小的百度AI技术去结合到会议里。
 
总体而言,它会是一个开放视界。它与封闭视界的区别在于,大部分我们此前玩的游戏你可以去的区域是有限的,远处看到的是不能走过去的,都是远处贴的图。开放视界,你看到的每个建筑至少你可以走到近前,门能不能打开取决于它有没有做。
 
Q:通往元宇宙的钥匙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会在元宇宙时代胜出?
 
A:我觉得元宇宙太大了,肯定是一个大协同的路径。只要你稍微做进去一点就知道它太缺乏东西了,缺乏基础设施、缺乏工具链、缺乏内容,每个都是机会。
 
我认为小公司不要做平台,自己从头搭一切,等你搭完了可能钱也烧完了。创业者可以有无数神奇的创意,聪明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做新的内容,新的玩法,他们都有非常大的机会。
 
对大公司来讲,更好的是服务好这些开发者,做好基础的东西,我认为这可能是更好的生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