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债的B面-国企开发商也破产了?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5-23

上个月,中J委给各地发了一篇——《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

什么是“新形象工程”?

就是指在一些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而且形式隐蔽、名目巧立。

参见官媒的这篇——

 

什么是名目巧立?

就是打着的名义是“服务民生”,把财政空间用掉了,但做的东西,实际上是在“挤出民生”。

中J委在《提示》中提到了8点“劳民伤财”——

忽视当地自然、人文条件,打造与自身实际不符的城市“名片”,无视群众实际需求,打着“为民谋福祉”幌子超规模建设没有收益的民生类项目,盲目上马大型景观项目,搞重复建设、层层建设,豪华“办节”,片面追求“人气”,创建文明城市只注重做“表面文章”,搞“精致”D务,搞“半拉子工程”等方面。

是不是都“中”了?!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是想想看《提示》是谁发的;

二是源于GDP冲动(做业绩)。

有人会问——既然能做GDP,为什么还要禁止呢?

看上述定义的前提: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

这个可以参见鹏元近期的一篇实地调研——

基本逻辑我之前文章已经解释过——要创造GDP数量很简单,但要创造GDP质量很难。

什么是GDP质量?

就是项目投资对应的回报是能在一定期限内消解本身债务的。

比如贾会计还是当红辣子鸡时,乐视这个梦想、那个梦想,需要很多钱,有了钱,这些项目是可以启动,人家市盈率他市梦率,但现金流回报却无法兑现、遥遥无期。

导致债务越堆越多,反过来吃掉了正常的经营现金流。

公司层面,伤的是投资人、债权人的心;

而宏观层面,还有很多要实打实花钱的地方。

根据发改委每年的收入分配报告,国内有约84%的人口月可支配收入在3000元以下,有约95%的人口月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以下。

还有老龄化带来的保障支付压力,这些都需要财政尽早投入完善。

造一条 F1赛道、造一座著名设计师设计的体育馆,除了GDP业绩有了,对民生并不“务实”。

结合最近媒体热议的一个新闻——

文旅(开发商)各地都有,至于它们是不是新形象工程,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它过去的宣传稿。

前期盘子铺得越大,口号喊得越响,越难收场。

之前G州已经给了那么多教训。

那为什么之前看起来没有那么糟糕?

因为债务增长需要一个过程。

就像居民债务率一样,从低点到天花板,往往需要很多年时间,但拐点之后,什么破事儿就都出来了。

你要在几年前随便问一个路人房价能跌回2016年,基本上得到的都是白眼吧?

因为大部分人缺少对债务/现金流轨迹的敏感,脑子里都是被灌输的叙事,阻碍思考。

即使把数据整理到眼前,依然选择性忽视。

但这仅仅是地方的问题吗?


人口、利率与债务

历年数据分析:因为房价下跌,所以体制编制会降薪?

汇率再次向下的原因?

万科有啥好看的,看深铁啊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加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