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浮访校丨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派派 乐道派HPY 2022-12-11

文丨框框
(文末有彩蛋!)

每讲到云浮,心中总是想起王安石《登飞来峰》中所写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那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云浮,但这座城市依旧给了我们很多遐想。

访校手账from框框

Chapter 1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菩山小学

支教老师:胡钰静、谭俊兴、严绍宇、植紫荆

从广州出发,访校的第一站就来到了有郁南“小广州”之称的连滩镇。



连滩镇菩山小学是一所非完全村小。2021-2022学年,是希望乡村教师计划在连滩镇菩山小学开展服务的第二年,4位延期的支教志愿者老师来到了这里,其中2位是去年就在菩山小学支教的老师。


访校团与郁南县教育局一起,与校长、当地老师、志愿者一起开了一场简单的座谈会,了解支教老师们支教第二年、甚至是第三年的感受与体会,以及目前遇到的一些困难。


菩山小学办公室

继续留原校支教的植老师和严老师,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吸取了上一学年收获的经验,本学期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不忘每日吸收新知识,虚心向学校的老教师请教。


而从其他学校来到菩山支教的两位延期志愿者,虽然也比第一年支教时多了不少从容感和胜任力,但是也因为教学年级的转变、科目的调动有了不同的体验。


胡老师和谭老师之前教的都是高年级,今年都成了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了,学法和角阀都要应时而变,从他们的分享中访校团队也感受到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相信经过历练后,实践会给他们最好的答案。


菩山小学志愿者合影

Chapter 2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第二小学

支教老师:陈万林、陈欣欣、温钰链、徐燕霞


2018年8月,广东青基会首次派遣志愿者到第二小学,校长多次笑称他们是连滩镇里率先感受到支教志愿者带来活力、热情的第一所学校。


陈欣欣、温钰链、徐燕霞三位志愿者上一学年也在二小支教,目前延期留原校服务,她们对学校的熟悉程度、教学工作的适应速度是非常高的。而之前在云安区支教的志愿者陈万林,今年是首次来到连滩。开学后短短二个多月,作为唯一男性支教老师的他已经顺利融入到了新的集体,非常健谈。

陈万林老师的课堂

座谈会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近年返回郁南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加上本学期开设了课后服务“晚托”,乡村小学教师缺乏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因此十分感谢年轻的志愿者们愿意继续留在当地支教。


简单的谈话结束后,访校团集体观摩了陈万林老师的二年级数学公开课,重回小学课堂感受支教老师的教学实力。下午两点的数学课难免让人有些困倦,可讲台上的支教老师热情洋溢地讲授,台下的学生齐声朗读的声浪,都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公开课后,校长与志愿者、本地教师还开展了简单的评课活动,给辛苦了一节课的陈老师点赞和建议,让第一次教二年级数学的陈老师也从中收获更多“干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上学时分的连滩镇第二小学校门

2.参观校园环境

3.课间休息的学生们

4.课间


Chapter 3

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中心小学

支教老师:陈雪梅、黄如玉、梁晓健

访校的第三站我们来到了中心小学,相比村小,中心校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2020年8月,我们的志愿者也第一次来到这里,梁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而今年她也继续留在这里,陪伴学生的成长。


中心小学最特别的地方,除了学生人数多、班级设置多、教学氛围浓郁、举行活动频率高以外,就是2位在其他城市支教服务期满后申请到云浮继续服务的“过江龙”,她们分别是之前在清远支教的黄老师、以及湛江支教的陈老师。

连滩镇中心小学教学楼

在与校方的座谈会上,校长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最新情况和教育理念,而三位支教志愿者也分享了自己的支教感受。


梁老师是因为喜欢学校的氛围、舍不得学生所以留在当地,本学期省去了适应新环境的时间,所以梁老师目前的状态比较放松,可以把重心更多地放在未来从教的人生规划上,也能更投入地帮助新来的支教同伴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


而黄老师和陈老师,上一学年都在其他地市服务,来到连滩后深刻体会到大班教学的不易,课堂管理的技能点需要点亮,专业学科知识也需要充实,希望能像有大班教学经验的“前辈们”取取经。


连滩镇中心小学座谈会

另一方面,学校也很关心新老师的专业成长,当地的“青蓝工程”会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新人结对,以师徒制的方式陪伴新入职的志愿者,有计划地开展听课、教研等活动,尽力答疑解惑。


在校长看来,中心小学一些行政工作的确比较多,对教学要求相对较高,而校内的学习氛围会比较好。因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乡村小学也陆续开始课后服务,校长坦言乡村小学的课后服务主要以作业服务为主,能够有效地减轻留守儿童家庭作业辅导的压力。


但如果课后服务的100%都是做作业的话那也是挺枯燥的,所以校长也提倡劳逸结合,由专职的音体美老师和有特长的老师开展一些素拓活动,希望能够开展绘画、书法、足球、鼓号队仪仗队等的项目让学生自行选择,报名参与。


参观校内环境

Chapter 4

云浮市郁南县宝珠镇中心小学

支教老师:陈家琪、张锦舜、钟颖欣、谢思恩


告别了连滩镇,我们追逐着夕阳的余晖来到了今天访校的最后一站--宝珠镇中心小学,跨过群山,这座被大山怀抱的学校里有我们的4位志愿者老师。


乍一听“宝珠”二字,脑海中难免会出现金玉珠宝、环佩玲响,可真正宝贵如珍珠的,除了是当地盛产驰名省内外的荔枝、黄皮,还有中心小学注重教师成长与学生素质教育的传统。


2018年8月,第一批支教老师到宝珠镇中心小学上岗,晃眼已过3年。


宝珠镇中心小学志愿者合影

志愿者们向我们反馈,宝珠镇以发展农业种植为主,但中心小学有7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打工谋生,留下家中的爷爷奶奶早出晚归地操持农业,对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校合作、家校沟通的工作很难开展。


幸好学校也很了解情况,让有经验的本地教师向我们志愿者传递了很多经验与方法,也十分体谅新手老师的不容易,用热情的反馈与耐心的倾听缓解志愿者的压力。

Mon.

November.11st

宝珠镇中心小学


陈老师与张老师是延期留原校的志愿者,张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学校的幸福生活,参加支教原本只为了体验生活,结果现在对学校十分不舍,一边辛勤支教一边还胖了好多斤,充分验证了“支教使人幸福地发福”这一定律。


陈老师是一个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但她早已点亮了语文教学的技能,如今正努力朝着“最会教语文的音乐老师”这一目标迈进,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她的课堂教学已经有了自己独有的魅力。


去年在其他学校服务的钟老师表示,宝珠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在度过了最初的环境适应期后,她成功转职为一年级语文老师+班主任和四年级的科任老师。擅长观察与创新的她与我们分享了一个最近发明的“独门秘籍”,当她发现学生放学时排队秩序有待提升的时候,她组织了孩子们一边集体背书一边排队放学,既保证了纪律,又利用好了时间,她教授的班级走过操场时总会响起朗朗书声。


宝珠镇中心小学座谈会

今年新加入项目的谢老师,之前有在其他学校教学实习的经验,可来到宝珠后仍然需要度过适应期,当地水质条件需要克服、语文教学需要学习、课堂管理的技能也需要改进……


面对这些困难,谢老师积极地向其他老师们寻求帮助,现在,她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相信面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她不会再迷惑。


 夕阳下的宝珠镇中心小学

Chapter 5

云浮市郁南县平台镇中心小学

支教老师:王梓敏、张剑雄、谢灿伟、王诗欣

进到平台镇中心小学,我们不禁感叹,这所小学可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平台中心校位于山坡上平台的位置,来访车辆需要爬升很大的坡度才能到达学校门口。


站在学校教学楼的5层走廊向外看去,你能看到整个校园内部地势平坦,远处隐约看到镇里的民居。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平台镇中心小学概览图

除此之外,平台中心小学也非常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经常利用各种资源和比赛平台促进老师的专业成长,是名副其实的“平台”小学。


在小型座谈会中,我们见到了延期留原校的王梓敏老师和张剑雄老师,说起支教的故事,支教第二年的王梓敏老师表示,当年初次接触学生的时候课堂管理是个难题,看着本地老师个个都驾轻就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梓敏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曾经偷偷哭过。


幸好凭借着初出茅庐的一腔不服输意志,还有搭班老师与“青蓝工程”师傅的一路帮助,今年很明显感觉对教学和课堂管理更上手,跟上了教学进度,不再像去年的现在那么彷徨,校长对梓敏的成长也是大力点赞。


平台镇中心小学校内环境

张剑雄老师已经支教了三年,在平台中心校服务了两年的他,今年被学校委以重任执教毕业班的数学。


今年新加入“平台小分队”的还有谢灿伟、王诗欣两位志愿者,谢老师去年在潮州的村小支教,村小的学生不算太多,今年来到平台这个有1200多学生的大学校,他自称还需要多一些观察、请教还有学习,学校也有安排本地老师当他的师傅,相信在不断地学习和锻炼之后,他也可以适应大班教学的节奏。

平台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和孩子们的作品

座谈会结束后,我们观摩了志愿者王诗欣老师的五年级数学课堂,个头比较迷你的诗欣站上讲台后气场全开,熟练地使用多媒体和教具,课堂讲解深入浅出,孩子们也积极回答问题,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校长和我们一起听了整一节课,他充分肯定了诗欣的表现,公开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完成度较高,与老教师相比能更熟练运用智能白板,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及课堂时间分布控制上还有所欠缺。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评课会上校长希望诗欣可以充分发挥年轻大学生的优势,用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手法吸引学生,学生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和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参观校园
2.平台镇中心小学座谈会
3.与志愿者交流
4.访校团到王诗欣老师的课堂听课
5.平台镇中心小学校内标语

Chapter 6

云浮市郁南县千官镇大全中心学校

支教老师:何丽仪、李汉森、冯婉盈

今天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大全中心学校,今年,乡教计划的老师们第一次来到这里。


山路十分崎岖,上上下下翻越了六七座大山,车上的伙伴们基本都晕车了,可却怎么也见不到学校的踪影。生理上的难受使得想象力突然就变得强大,那一刻我们就很能体会到志愿者们第一次从城市下乡投身支教的那种感受。


大全中心学校小学部旧址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大全镇,缓过了晕车的劲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大全中心学校。


步入校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所中心校的整体布局很“重庆style”——学校的建筑布局特别有立体感。校门口在第一层,迎面就是一个山坡,拾级而上则是学校的小学部。山坡旁边还有一座教学楼拔地而起,学生既可以从校门口第一层直接上楼,也可以从半山坡上直接步入教学楼的高层。绕过第二层的教学区域,还有一座山坡,走上陡峭的大斜坡,我们又进入了学校的第三层,是原小学旧址现教工宿舍区域。山坡边的高楼,高楼后的青山,青山上又有小三层建筑,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大全中心学校校内环境

在大全中心学校我们观摩了何丽仪老师的二年级数学课,虽然这是一节复习课,但何老师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的表现,真的不像是刚刚执教的应届毕业生。而学生的配合度也非常高,全程跟上了老师的节奏,何老师很擅长用口令、夸奖、抽问、开火车和集体朗读等方法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即使我们是成年人,也会不自觉地沉浸下去,很想跟着老师的步伐一起做练习题。


课堂结束后,我们与校方一起开了小型座谈会,与何老师以及支教小伙伴李汉森、冯婉盈两位老师一起畅谈支教感受与收获。大家都是第一次当支教志愿者,经历了2个多月的锻炼已适应了新的角色,在校内深得学生的喜爱,李老师会为没报名晚托的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辅导,冯老师在摸清楚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后对班级管理也有了自己方法,见证了年轻人成长的校长也十分欣喜,希望志愿者能够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到乡村,带入校园。

何丽仪老师的公开课 

Chapter 7

云浮市云安区高村镇中心小学

支教老师:朱柳婷

访校第二天的最后一站,我们跨越了郁南县,来到云安区,去探访这所合作了四年的支教点。


高村中心小学座谈会

在高村延期支教第二年的朱老师,今年恰好带的也是自己去年所教的班级,虽然她也是第一次教三年级语文,但有了第一年与学生建立的感情基础和培养的纪律意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调整适应起来非常快。思政教育专业的朱老师还被学校委以重任,参加了区级思政课的比赛交流,校长表示未来也会让志愿者在兼顾教学工作之余更多参与专业相关的交流活动。


高村中心小学


在简单的座谈会后,我们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访了高村镇的人文景色,朱老师也有点感慨,支教不仅是陪伴乡村孩子的成长,某种程度上还见证了乡村振兴的过程,看着高村镇原本普通的农村公路桥化身村民日常休闲娱乐观景的八音廊桥,偶尔还会有学生做完作业后在这里玩耍,晚上改完作业后步行至凉风习习的廊桥,驻足观看两岸灯饰,也是很惬意。


高村镇夜景

Chapter 8

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冲坑小学

支教老师:陈蓉妃、郭彦麟

本次访校的最后一站,是今年才首次派遣支教志愿者的云城区。踏着晨曦,我们穿越了许多当地特色的大型石材仓库,直奔思劳镇冲坑小学,探望2位志愿者老师。


实不相瞒,在探寻乡村小学的道路上导航APP可没有城市里那么可信,很少有能精准定位到学校门口。果不其然,跟着导航是找不到冲坑小学的,而是来到了一个“汉洋参半”风格的白色牌坊面前。


冲坑崇学堂

令人意外的是,这个让人惊叹的古建筑就是冲坑小学的前身--1948年建成的“冲坑崇学堂”。我们的志愿者就是在这样的绝美古建筑里工作的吗?(发出想要来支教的声音)


经校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虽然如今的冲坑崇学堂是文物保护单位,不再承担作为学校的任务,但直到2000年“她”仍旧是冲坑人读书学习的地方,在座的各位校长、老师几乎都是在崇学堂里念的小学,而学堂的礼堂至今仍会被利用为学校开集体会议的场所。


虽然冲坑崇学堂内如今已然没有了朗朗书声,但“她”见证了一代代孩童的成长,而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校训,也同样在他们稚嫩而懵懂的年岁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崇学堂的历史也许渐渐会被淡忘,但崇文尚教的精神却永远烙印在了冲坑人的心中。


冲坑小学合影

at 冲坑崇学堂


穿过保护得十分完整的书斋建筑,我们终于踏入了冲坑小学现址,见到了志愿者老师。我们观摩了今年刚加入项目的郭彦麟老师的二年级数学公开课,虽然课后郭老师表示自己现场非常紧张,连台下的学生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安慰老师,但是我们在听课时是感受不到老师的拘谨,反而惊叹于新手老师各个教学环节流畅的衔接,重点清晰地讲解知识,力求让学生明白知识背后的原理。


课堂结束,我们与校方、志愿者、云安区教育局的领导一起座谈,给郭老师的公开课进行点评,学校负责教学板块的校长对志愿者的课堂教学表示点赞,希望她之后可以从容地站在讲台上讲授知识。

郭彦麟老师的公开课

冲坑小学另一位志愿者是去年在平台镇支教的陈蓉妃老师,她与我们分享了现阶段的支教感想,有赖于去年的支教经历,今年她被委以重任教授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压力与去年相比是不一样的,也深深地感受到当地缺乏老师的现状。


冲坑小学是镇里除了中心小学以外唯一的完全小学,所以对于老师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志愿者来到这里。


 冲坑小学的校内设施

Chapter 9

云浮市云城区思劳镇古律小学

支教老师:廖淑君、文雅颖

从冲坑小学出来,我们来到了镇上另一边的古律小学,作为历史底蕴浓厚的古镇,我们探访的学校附近都会有历史建筑。冲坑小学前面的崇学堂,而古律小学门外则是当地的公社,建筑的整体保存完好,仔细一看当年的标语也都在墙体上若隐若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绕过公社我们进入了古律小学,和冲坑一样,这所学校也是今年才有志愿者到校支教,教学楼同样为两层建筑,校内有很多课室与设施都是当地乡贤捐赠的。不一样的是,古律小学是一所非完小,仅有1至4年级和幼儿班,加起来总共88位学生,仅有6位老师。


古律村一角

在校支教的两位志愿者,廖淑君老师是去年在阳江支教的志愿者,今年选择来到家乡服务,和新加入项目的文雅颖老师一起搭档,一起适应新学校的环境与教学工作。


校长对于志愿者的到来表示非常感谢,有效缓解了学校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而且新老师带来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令校长十分欣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古律小学学生作品

2.古律小学一角

3.与志愿者交流

4.办公室一角

5.志愿者备课记录


我们去办公室参观了廖老师给学生定制的奖励转盘,还有文老师制作的积分卡。据廖老师反馈,本地的老师会给新人很多使用的教学意见,根据她这段时间的观察与比较,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哄,不需要制定积分兑换机制,依然能够很好地执行老师的要求。


而四年级的学生则更需要有技巧的激励,所以她自制了一个转盘,让学生可以利用日常积攒的小红花积分去兑换奖品,而我在现场也收获了一次“谢谢惠顾”,可谓是应情应景。我确实十分感谢各位老师来到孩子们的生命里,于是心中默念“成长不易,恭喜恭喜。”


左图:廖淑君老师的转盘右图:孩子们的礼物

相对文静的文老师,作为第一年支教的新手,她目前已经逐步适应教学节奏。她还向项目办的每月培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课堂纪律管理是当下最需要提升的部分,而非师范生也需要多一点时间和机会去学习专业的学科知识,这是文老师接下来要努力攻克的难点,也是我们未来策划线上培训的方向。


Chapter 10

尾声


三天两夜的访校活动结束了,给我留下了什么?


当我亲眼目睹了支教志愿者老师们对教学的热情,学生对志愿者热烈的喜爱时,我的视野有被打开;当我真正地倾听新加入项目的2021级支教老师是与更换了教学环境的延期志愿者是如何应对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如何察觉内心的焦虑、如何直面自己的不足时,我的内心有被打开;当我真正坐在教室后排聆听支教老师的各式公开课,听着评课会上学校对年轻人成长与进步的肯定时,我的自豪与钦佩开关有被打开。


访校手账from框框

没有看见,没有打开,就留意不到这些乡村一线教育的细节,就留意不到这群支教志愿者老师在大山里散发出来的光芒。选择延期的支教老师难能可贵,在见识过乡村支教不易的一面后仍然选择坚守。新加入的志愿者也令人钦佩,他们在开学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是乡村教育真的只是一个需要年轻人年复一年无限付出的相对贫乏的土壤吗?

这个问题我很难回答。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画面

古律小学墙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在探访一所仅有88个学生的古律小学时,在学校仅有的2层教学楼的楼梯间里,访校团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细节:略带斑驳的白墙转角画着一副国画风格的迎客松,水泥地板上摆着一张真实的板凳,坐在凳子上抬头,正好可以看到墙上的松树,墙的另一面写着这首诗《寻、隐者不遇》的五言绝句,那一刻我们都觉得自己仿佛是那个苍松下的童子,坐在树下,被路人询问着。真切地在感受到了诗意的美学形态,内心得到了滋养。

虽然这个学校仅是一所师资匮乏,地处偏远而且硬件简陋整体略显破落的乡村小学

古律小学书吧

但看到这个画面,看到松树、凳子、诗歌巧妙配合的一刻,我太惊讶了!这真的是一个流动着诗篇的村庄,小而精,美且雅,太让人触动了。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此时此刻和大家分享这个故事,也希望看到照片的大家可以感受到诗意的美好,诗歌从来不会吝啬于它的魅力,无论是在光鲜亮丽的大城市,还是人烟稀少的古朴村落。

云浮山区的阳光、空气、绿叶、村居、日落、鸟鸣、微风、稻草烧焦的味道、琅琅书声、欢笑声,志愿者的故事与温度,构成了一道绘声绘色的风景。

被孩子们包围的橙子老师

这个风景,等你来亲身体验过,就知道啦!

访校手账from框框

coloegg阅读超一千五,点赞过50,我们将在下周更新“框框的访校手账”

-End-

【往期访校】
1.潮州访校丨相信坚持的力量
2.湛江访校丨“知识改变命运”
3.茂名访校丨“是我受到召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