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佛普拉斯》:人为财死,为何生?

阿炮 业余艺术家MAart 2023-06-26

如果生命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死亡便是觉醒。
佛教认为,世界是一个流转循环的过程,人生在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世是前世的结果,后世是前世的延续,一世转一世,没有穷尽。因此死亡只是一个轮回。

《大佛普拉斯

黄信尧 导演


导演黄信尧说过:“如果把人生的终点和起点连接起来,那么人生就成了一个圆。圆的里面其实就是生命的漩涡。”所以,电影以出殡的戏开场,以肚财(陈竹昇 饰)的死结束。死亡即重新开始,至于开始了什么、觉醒了什么,则是导演在全片想要追求的东西。
不难看出,全片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多采用低视角镜头仰视和平视人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佛教的观点。


电影通过几个小人物,
将芸芸众生相展现得淋漓尽致
肚财———人们背弃了神,最终被神抛弃:因为得知谋杀真相后,找到了被人遗弃的祠堂拜神,希望得到庇护,结果却冤死在沟渠里。
肚财是一个立体的角色,即使被抛弃回到乡下捡破烂,他仍然有自己的小宇宙。当菜脯(庄增益 饰)最后走进他家时,他才发现他根本不了解这唯一的朋友。他有自己的宇宙飞船,飞船里装着的是自己对异性的幻想,对抓娃娃的幻想。
人生是孤岛,但在众生皆苦的环境中,我们仍有选择苦中作乐的权利,做过选择后,苦难降临也没那么可怕了。
菜脯这个角色传递出佛教的追求——信仰。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它可以是远大的理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那些琐碎。菜脯的“信仰”则是他面临的养老压力,正是因为老母亲的存在才让他日复一日地忍受着枯燥贫乏的生活。
人怀有信仰才能活下去,佛的存在也是人们美化自己内心信仰的一面镜子。释伽(张少怀 饰)这个配角带着释伽牟尼的隐喻意味。释伽牟尼摒弃了财富、欲望等身外之物,而释迦尽管身处社会底层,却也过着没有世俗烦恼的生活。
导演黄信尧拍摄了二十多年的纪录片,《大佛普拉斯》是他第一部电影长片,沿袭了他过去拍摄纪录片的手法,全片镜头多为:推镜头、拉镜头、固定镜头。镜头还时不时有所晃动,他想用最客观的方式展现台湾中南部地区农村与城市交界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对于这个世界,他不同情悲悯,也不夸赞美化,用原声旁白表达着他的人生态度。“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根本没有公平正义可言”,他觉得人生就是这样反复无常,起落落落。这种态度不是悲观主义,反而是悟透了生活后的一种调侃。
镜头之外,电影黑白主色调的运用呈现出一种荒谬的哲学。黑色代表穷人,彩色代表富人。菜脯和肚财通过行车记录仪窥视黄启文的生活,但其实他们根本没法看到车内的场景。他们凭借着无知的想象和仅有的声音,看到了富人原来也为了生活低头哈腰惺惺作态。
彩色的画面在片中出现并不常见,导演借此表达:人生中不如意和贫困是人生大部分占比,幸福和财富只是偶尔的存在,就像闪现了几秒的粉红色小电车。
归根结底,整部片子不论“好人”还是“坏人”,“穷人”或是“富人”,他们存在的共同点就是:拼命地活着。有沉默的菜脯、死去的肚财、习惯假发的黄启文、斤斤计较的小叔叔……世间之大,许多事情的对错无可厚非,但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信仰努力地活着,挣扎在各自的生命漩涡里。

文字|阿炮

编辑|加勒比海带&六罐

排版|奂饷嘉

图源|豆瓣

业余艺术家,与你分享各种观点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