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在标准之外:自闭症患者与低文凭社工

阿炮 业余艺术家MAart 2023-06-26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即衡量事物的准则。
然而,无论这个社会多么地想用标准规定所有人,却总有一部分人被划分到标准之外。标准之外的标准又是什么?这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说“标准”是衡量是非的标尺,那么“标准之外”则是反过来衡量“标准”的底线。没有人能够定义标准和非标准的灰色地带,唯有两者相互制约才能构建有序,而有序则是作用在人的行为以及社会保障上的。

《标准之外


法国电影《标准之外》别名“特殊人生”,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由奥利维埃·纳卡什埃里克·托莱达诺两位导演执导。

该片讲述了布鲁诺马利克分别经营了两家非盈利组织,两人合作为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年轻人提供救助服务,他们克服一系列阻碍,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无私,守护这群自闭症孩子的故事。
片中为观众充分展示了自闭症孩子的困境:轻则情绪失控地在大街上奔跑、毫无征兆地按响地铁警报,重则不带头盔就有可能把自己打死……然而这样的事情对于布鲁诺和马利克来说只是日常。
这样的四五十个孩子,被全社会抛弃。医院会劝退他们,治疗机构会给他们注射药物、把他们关起来。没有人能够接受他们,只有“正义之声”这个没有政府证明的机构收留着被社会抛弃的自闭症患者。

本片描绘了护理人员和自闭症孩子的日常。在“正义之声”里,每一个服务人员都对应一个孩子,他们带孩子做康复、学习尝试新鲜事物、摆脱暴力。在社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这个“无证明”机构经营了15年后,却遭到了政府人员的勒令停止。
机构的创办人布鲁诺说道:
“为什么人们坚持不懈地来敲我的门,因为没人想为这烂摊子买单。”
“为什么我们要接受这些孩子,因为没人要他们。”
人们用既定的规则标准去定义自闭症孩子,被定义后的他们却遭到了社会的抛弃。唯有布鲁诺在用标准之外的东西去打破标准。
纵观全片,“标准”到底是什么?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于布鲁诺和马利克而言,他们的标准旨在坚持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拼尽全力地将冰冷的人性拉出深渊。布鲁诺用自己的理解和行动感化身边人,真正做到体会自闭症儿童的苦难。
而马利克主要负责对一群社会边缘人物——机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他们原本是街上的小混混,游手好闲、浑噩度日,马利克的机构则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鼓励他们帮助他人、努力考学,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片中着重突出了非裔“迪伦”这个角色,作为一个反叛式的人物,他的成长既是边缘人物被拯救后的崛起,也是马利克为这份事业所付出的努力。

对于标准内的“社会人”而言,他们的标准是社会给予的。他们只知道自闭症是一种病——是一种给别人带来麻烦的病。
楼上租客只会下来敲门抱怨一次次的敲击声吵到了他的生活,却不知道那是自闭症孩子精神崩溃的样子;卫生局检查人员只会觉得自闭症呆在医院治疗就好了,他们不知道严重的患者已经被抛弃;工厂老板只会认为自闭症患者会吓到别人,却不知道他们坐几站地铁都要经过无休止的训练。
当然,这些标准下的判断我们无可厚非。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如若每个人的标准都是这样,那自闭症患者岂不是被一些狭隘的标准完全拒之门外,这真的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标准吗?

至于自闭症患者的亲属,他们的标准又是如此令人心痛。
一位患者的母亲迪亚巴代夫人坚信自己的孩子是中邪了,得带他回非洲驱邪;约瑟夫的母亲在孩子被工厂拒绝之后,也觉得自闭症患者给亲人带来了“死亡累赘”。
如果连患者的亲人对自闭症都只有这般理解,那么这样的群体是天生可悲的,他们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标准之外》并非要我们破坏某种标准。
一方面,导演将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呈现了出来,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们的存在;
另一方面,电影也在结尾给出了答案——政府并没有将机构取缔,而是给予了特别许可,让这团微弱的火苗得以继续散发温暖的光芒。
关于自闭症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严重的患者由于基因突变造成大脑思维功能缺失,失去或严重缺失思维功能。他们的面相与常人无异,但其先天缺失总结、归纳、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终身智力低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160名孩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中国0-20岁以上的自闭症患儿约有500万。
我国2021年制订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国内积极落实对于自闭症儿童教育救助服务。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我国政府仍要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和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拿新加坡举例,新加坡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这一项问题,发展历程从1947年至今,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应对方式。他们深入落实新加坡自闭症儿童全纳教育这一项问题,致力于发展公平公正的教育规则,从萌芽期到现如今的发展期,75年间的探索,有着许多能够让我们学习的方面。
对于自闭症患者,不论是生活方面还是教育方面,都应该获得全社会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这一系列的政策能够得到时间的验证。
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在为自闭症群体送去关爱,证明这个社会的标准不再会将少数群体果断地拒之门外。
参考文献:
金碧华、杨佳楠.新加坡自闭症儿童全纳教育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少年儿童研究. 2022,(03).

文字|阿炮

编辑|奂饷嘉

排版|奂饷嘉

图源|豆瓣

B站&微博&小红书|业余艺术家MAart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