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误杀2》,一种复制方式

艺东西 艺东西 2022-07-15




《误杀》结尾肖央饰演的李维杰在监狱里对着镜头外意味深长的一瞥,给观众留下悬念,也为"误杀"续集的重启做了铺垫。

时隔两年,电影《误杀2》已于17日正式登陆贺岁档,上映5日已经突破4亿票房,首周末票房25467.2万。

依旧是肖央主演,陈思诚制造,所以在上映前,外界对于这样一部系列电影的期待也直观地反映在数据上,点映及预售总票房突破2000万。

与前作“柯汶利+陈思诚”的组合类似,导演戴墨此前也与陈思诚有交集,曾在剧版和影版《北京爱情故事》担任副导演、执行导演,执导过网剧《唐人街探案》“玫瑰的名字”单元剧。

不过,从内容上来说,《误杀2》并不是《误杀》剧情的延续,而是改编自2002年美国电影《迫在眉梢》,是一个全新故事。两者的关联是,《误杀2》延续了前作“父亲为孩子付出一切”的故事内核设定。

在同期上映的作品中,《误杀2》虽在上映第二日以高上座率实现排片逆转,拿到超45%的排片,但是目前豆瓣评分从开分以来一度下降至5.9,恐难再复制《误杀》当年的逆袭路线。



《误杀2》是一个全新故事

当肖央饰演的林日朗进入到医院,全程没有说话只是行动,直到最后他说的第一句词是,“认识我吗?”。正当一些观众回想起前作中的李维杰时,他下一句说道,“我叫林日朗”。

这是《误杀2》影片的开场,如此的呈现形式也意在告诉观众,这次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虽然都以“误杀”命名,但《误杀2》和前作《误杀》并没有剧情上的承继关系,两部影片中的故事和角色各自独立。不过基于同一IP系列,《误杀2》延续了前作“父亲为孩子付出一切” “小人物对抗强权”的主题设定,故事则都是翻拍自海外经典影片。

两年前的《误杀》由青年导演柯汶利执导,影片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同样采用了翻拍片的路数,这次《误杀2》瞄准的是2002年的美国经典影片《迫在眉梢》,不过仍然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海外华人社区。

从故事主线上来看,《误杀2》和《迫在眉梢》的确一脉相承,不过两部影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误杀2》讲述了编剧林日朗(肖央饰演)和妻子阿玲、儿子小虫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然而,儿子小虫被确诊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林日朗一家几经周折终于筹到高昂的手术费,却被告知移植心脏已被他人拦截。这也直接激怒了作为父亲的林日朗,他愤然持枪闯入了医院并绑架了无辜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作为人质。

原作《迫在眉梢》的立意更倾向剧情惊悚,影片谴责了美国的医疗政策和保险剥削风潮。据悉,该片的上映甚至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医疗制度改革。然而,《误杀2》中将这一部分进行了弱化处理,将影片的主要矛盾冲突放在了与前作相同的“对抗强权”上,并且《误杀2》的故事重心则放在了对于情感的刻画上。

“《误杀2》的情感浓度会更加浓烈,更加关注一些现实的问题,贴合我们身边的生活。”导演戴墨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没有塑造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我做的其实是原谅跟释怀。”

也正为此,《误杀2》中悬疑反转的成分相较前作减少,但是情感刻画明显增多,更多关注于肖央饰演的父亲林日朗本身。在戴墨看来,“误杀”系列其实讲述的是普通家庭遇到一些危机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式,或者是一个父亲如何保护家庭和家人,本质上还是在讲述爱。


另外,在主创团队看来,这次《误杀2》中虽然没有明显双关的“误杀”,但其实是从另一社会层面上去诠释这个主题。

导演戴墨认为,“我觉得误杀有好几层意思。观众对于林日朗的看法转换,通过一件事,轻易地给人下定义的感觉,其实也算是一种误杀。”监制陈思诚也表示,在当下众说纷纭的时代,不论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件事,大家在彻底弄清真相之前,或许应当保有更冷静的态度。



悬疑外壳下的类型杂糅

《误杀》是公认的悬疑片,但相较而言,《误杀2》中的悬疑元素被弱化。用导演戴墨自己的话来说,《误杀2》是一部温情的电影,而更注重情感表达和社会现实描述。

电影开头随着枪声,主人公林日朗劫持了医院,接着电影采取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拯救孩子的无奈之举,给全片定下悬疑和亲情混杂的基调。

这一段节奏快速而矛盾冲突明显的情节是戴墨团队的有意为之,“我们在剧本阶段就调好了结构,把这段提到开头,上来就出事儿,后面再讲为什么会出事,这样更符合现在的叙事结构和观众口味。”

然而后续的故事推进中,不少悬念从设置直到揭晓,或因为剧情逻辑让人迷惑,或因为可预见性而提前失去紧张感。

但电影也不乏相对创新的悬念设置,比如结尾林日朗通过挟持市长达到死亡后给儿子捐献心脏的情节,与他笔下的plan B相照应。这一非完美团圆结局也在不少观众意料之外。


正如导演自身对于影片类型的理解,影片试图将亲情、悬疑两手抓,并且杂糅运用喜剧元素,但这样的处理也是颇为考验新人导演的功底。

电影极力刻画亲情,当抒情音乐切入,适时放上主角满怀感伤的表情,密且平的亲情线反而难以让观众及时进入状态。除了林日朗父亲的形象,还有电影中市长父亲以及分娩的母亲和孩子的父亲。而正是因为电影立足点太多放在父与子的戏份,导致人物不够立体。

另外电影中喜剧元素的引入给电影带来一种突兀感甚至是无厘头,可以看到主创团队在创作中的多样性尝试,但这类元素冗杂如果处理不当容易给观众带来观影的疲惫。



再造一个“宇宙”?

两年前,陈思诚监制的网剧《唐人街探案》中,戴墨和《误杀》的导演柯汶利各自执导了其中的一个单元。从这个角度来说,”误杀“系列在陈思诚商业版图中起到了类似“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作用。

和传统系列片打造的模式不同,“误杀”系列中的每部作品单独成章,每次以新的人物、新的剧情、新的视角,延续同一故事主题,在类型上围绕犯罪和悬疑展开。

这种主题IP打造的思路,显然形成了一定的IP效应。

正式上映前一天,《误杀2》的预售票房成绩超过2000万,首周票房即达到3.47亿元。而在豆瓣“想看”的短评中,出现不少如“第一部很好看,想看第二部。”这样的评论。截至目前,有超过76万人在豆瓣上对前作《误杀》做出过评价,这无疑为续作《误杀2》提供了一定的基础,降低了观众对于影片的认知门槛。


从影片的宣发策略来看,陈思诚监制、肖央主演成为了《误杀2》的鲜明标签,与“误杀”IP形成强关联。显然,这种方式可以为新人导演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

另外,从项目制作的角度来看,相比原创故事,有原作在先提供了故事基础,翻拍更加快捷、方便,2年的间隔周期也让“误杀”的热度得到有效维系。

从这些维度来看,“误杀”系列确实有其高明之处。

对于陈思诚来说,“唐人街探案”的模式在前,”误杀“系列的运作也有迹可循。作为陈思诚商业版图中的核心IP,“唐人街探案”的系列电影的第四部和第五部都已经在规划中。在电影之外,该系列延伸的网剧也已经在筹拍第二季。

不过,这种模式的打造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甚至可能引来口碑反噬。

不同的创作班底尤其是影片导演的改变,也意味着同一IP系列下的作品表现可能不稳定。单部作品的口碑滑铁卢,可能会影响IP整体的发展,尤其是在现在IP势能刚起步的阶段。

目前,官方并未透露后续的计划,基于《误杀2》的表现,这一IP后续如何延展目前仍有待观察。

撰文:EW|徐肖冰 张钰伦
审核:EW|岳鸿(上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东西文娱旗下精品文化娱乐内容厂牌

   近期艺东西相关内容








EAST WES
               ART艺东西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