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泉 关蕾 |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匠人、学者

李泉、关蕾 外研社国际汉语 2022-09-13


提   要:本文从教师、匠人和学者三个角度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教学表现进行了“实然性” 的描写和分析。(1)长期不适应型:属于不合格教师。(2)自我感觉不错型:包括“教书就是上课”和“教书有意思”两种心态类型,他们大都是合格、良好或优秀教师,但因不做研究而只是匠人,不是学者。(3)教书上瘾型:包括只对教学上瘾和对教学及科研都上瘾的教师,前者大都可以成为业界的优秀教师、优秀匠人,但不会成为业界学者;后者是师资队伍中的理想型教师,他们大都不但是教学的行家里手,也是本行业的学者,甚至是优秀学者。文章认为,应鼓励全体教师从事科研,但也应认可只对教学上瘾的匠人,嘉勉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发展;教学工匠



对外汉语教学:教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都来自大学中文系。1961—1964 年,国家从部分大学中文系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储备出国师资派到有关院校进修三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或阿拉伯语 (吕必松,2017),他们继承和发扬了五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和传统,不仅在世界各地从事开拓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为推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师资队伍中的核心成员还参与创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陆续增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其中来自中文系各专业的研究生为主。


二十一世纪以来,加入这一行列的新教师更多的是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和博士,近年来则只有博士才能进入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行列。不断走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年轻教师,大都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并在不同领域做出成绩,不少人成为行业的骨干、专家和青年学者。师资队伍中有少数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陆俭明,2005),或从事其他专业的学术研究工作。总体上说,随着高校对科研考核要求的提高,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为业界积累了丰硕成果,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


如何对现有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进行总体评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里借鉴前辈学者对教师普遍的心理状态的实然性概括,来描写和评估汉语教师的类型与特征。


吕叔湘(1984)指出, 当教员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回上讲台会忧心忡忡,非常害怕,不知道怎么上。第一堂课准备好了,到那儿二十分钟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手足无措。“这种状态逐渐逐渐地消除了,时间长短各人不一样。有人几个礼拜就有把握了,有人很慢,一两年都还适应不过来。”

第二阶段:已经适应课堂教学了,觉得自己的课上得还不错,觉得效果很好。于是,天天就这样教课了,“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反应,无非如此,上课嘛,就是那么回事,不至于上砸,但也说不出什么味道,反正是上课就完了”。

第三阶段:“就处于这么个状态了,慢慢厌倦起上课来了,最后有个机会就不教书了”。也有另一部分人“在第二阶段经过一定时期后,他教书就教出瘾来了。他不教书就难受,到时候就想讲。当然,我们希望所有的教员都能教上瘾,不教不舒服”。


吕先生对教师三个阶段的概括,实际上也是对教师三种类型的概括:长期不适应型、自我感觉不错型、教书上瘾型。


 “长期不适应型”:这部分教师虽由于种种原因踏进了教师队伍,但基本上属于不适合当老师的那种人,尤其不适合做“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外语教师。他们不善于表达和沟通,缺乏课堂组织和操控能力。严重者对工作心不在焉,得过且过, 能敷衍就敷衍,甚至厌烦和惧怕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学效果差,学生满意度低。对上课毫无激情,也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乐趣和成就。除了抱怨学生,基本不跟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实际上也没有多少心得可谈。他们基本不参加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学术活动,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是对外汉语教学界“业内的局外人”“行业里的外行人”(李泉、 金香兰,2013)。该类教师基本上属于不合格的汉语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师中仅占极少数,如果可能,最好转行不做教师。汉语教师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职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会讲汉语的人就能担任对外汉语教师。喜欢教书,能说会道,有组织和操控能力是做教师最基本的条件。

“自我感觉不错型”:这部分教师大都具有做教师的天赋,经过教学实践的历练,能够胜任各种课型的汉语教学工作,课堂操作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的要求,教学效果良好。但是,长此以往这种天天如此的重复性教学活动,使得这部分教师又分为两种心态类型。


“教书就是上课”: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实际教学效果也的确不错,但由于小富即安的思想影响,认为教书就是那么回事,因而不思进取,不再精研业务,因循既有的经验和做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职业厌倦心理。厌倦严重者就会寻找机会脱离教学岗位;厌倦不那么严重且没有机会转岗的,便会继续倦怠下去。


“教书有意思”:他们不满足于“小富”,反而觉得教书不容易,因为教学中大量的语言偏误现象都是从未见过的,更不是一下子就能回答上来的。他们能从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专业知识,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不少教师成为其中的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但由于兴趣等种种原因,他们基本不做学术研究或研究成果很少。 


①类大都是合格乃至不错的教师,其发展策略应是提振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深化对行业、学科和教学的认知(李泉、金香兰,2013),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身在教学中、乐在教学中。②类教师大都是不错乃至优秀的教师,但由于不做或很少做研究而限制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其发展策略是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学进入一个更加得心应手的境界。

“教书上瘾型”:他们熟悉教学、投入教学、 教学效果好,有的还能结合教学实践及相关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或在借鉴相关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教学的汉语本体研究。该类型教师的最大特点是把教书融入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之中,并且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


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是因何而教书上瘾的。吕叔湘(1984)认为,教书上瘾的教师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和同学们相处日子长了, 产生一种感情;另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他把自己的学问推向前进了”。这就是说,他们对教学上瘾是因为:对教学对学生有感情,不教书就难受;对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有兴趣,不做研究就缺点什么,并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学问。简言之,教学能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科研能满足他们心智上的需求。从对外汉语教师的实际情况看,有的对教学和科研都上瘾,有的只对教学上瘾。对教书上瘾的对外汉语教师,大都能成为程度不等的优秀教师,或同时也是教学研究专家乃至本学科的学者。显然,要想成为教书上瘾型的教师,必须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行,必须是自觉自愿地喜欢研究教学中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匠人


教师也被说成教书匠,含有戏谑和轻蔑之意。实际上,教书匠不应是含有轻蔑之意的贬义词,即使不能成为褒义词,至少也应该是个中性词。把 “教师”跟“匠人”联系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的话题,二者也很有可比性。比如木匠、铁匠、画匠、裁缝匠、装裱匠、教书匠等,都是在某方面有造诣的“手艺人”,都是有知识、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从事的都是操作性的活动,经验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经验的多寡是其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从教师发展的角度看,应总结和挖掘各类匠人的共同特点,借以明确教师发展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比如,真正的匠人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爱岗敬业、执着奉献、精益求精、经验丰富、技术娴熟、对工作熟能生巧等等。如果汉语教师都能具备这样一些品质和本领,不仅个人的教学会得心应手,整个行业的水平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教书的匠人, 即能够胜任课堂教学工作。表现为能够娴熟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准确地传授语言知识和有效地进行技能训练,能够恰当地掌控课堂教学的环节与节奏,能够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能上课”“会上课”。吕必松(1989)指出:能够胜任课堂教学工作是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与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基本分界。能够胜任课堂教学是对所有对外汉语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首先达到最基本的要求,才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不能胜任课堂教学,“其他条件再好,也不能算是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吕先生的这些意见应该成为汉语教师选拔的标准。 


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课堂教学工作呢?以往有不少思考和总结或可提供一些参考。


吕必松(1989)认为,应具备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教学法及其他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交际和组织能力),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赵金铭(2007)拟定的标准包括:基础知识(汉语知识、中国文化及语言学、教育学、 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第二语言习得与认知等),教学技能(语言教学和训练技能),教师素质(高尚的品行操守、 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学生、谦虚好学等)。

金立鑫(2009)强调,一个合格的语言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包括:深刻认识所教目的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的规则系统并掌握一定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李泉(2012)认为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有:汉语汉字知识、中华文化基础知识、外语教学知识;基本能力:汉语阐释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 教学评估能力;基本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外语能力、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


不难看出,以上对“能上课”的教师提出的要求大同小异,“同”是共识,“异”是补充。 传统意义上的匠人,可以是行业内的普通手艺人,不好不坏地靠手艺吃饭;也可以是行业的能手高手,能手到病除,能庖丁解牛,能做出艺术品。但一般来说,匠人“会做不会说”,他们不做研究,不发表成果,知识和技能的积累靠师傅口手相传或者自己摸索积累。


从不做研究的角度看,可以把汉语教师分为两类匠人。


第一类,合格的匠人。从操作层面看,何为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匠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的初步意见是,能够上好初、中、高各级综合课是成为合格匠人的基本标准,也是“能上课”的合格教师的最低标准。因为汉语综合课特别是初、中级的汉语综合课,最能体现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最能够体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同时,能够把综合课上好,也有助于把其他单项技能训练课上好。

第二类,优秀的匠人。在合格匠人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承担多种课型(如写作、口语、阅读、听力), 能够胜任多种教学任务(如教材编写、课程设计、 指导新手教师、开设新课、海外任教和讲学等), 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有感染力、师生互动收放自如、重点难点教学举重若轻),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便是程度不等的汉语教学的优秀匠人。


然而,再优秀的匠人也还是匠人,而不是学者。崔希亮(2013)指出: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匠人,在课堂之外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好的语言教师必须成为学者,或者说必须具有学术自觉。”



对外汉语教学:学者


匠人跟学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匠人不做研究或很少做研究,而学者不但必须做研究,而且研究要做得好,要有被学术界承认的学问。匠人特别是所有优秀的匠人,不一定没有学问,或者干脆说他们是有学问的,他们丰富而卓越的实践经验不仅体现为技能,也往往包含知识、理论等学问,只是这些学问存在于他们心中或手上,他们对自己的学问可能是自觉的,更多的时候是不自觉的,至少没有在学术话语体系中表达出来。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是第三类匠人,超优秀的匠人:在优秀匠人的基础上,能够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学科领域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语言和文化现象,课程、教材和教法以及影响学科发展和走向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学科体系乃至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课题。进一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不仅是教学的能手、高手和优秀匠人,更是学科理论研究的骨干和先锋,乃至是开拓领域和引领航向的教学研究专家;他们或者在教学或习得等领域有原创性成果和理论建树,或者在第二语言教学界有自己基于汉语汉字特点的汉语教学理论体系,或者在中国语言学界有自己基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而对汉语语法的独特认知,简言之,他们有使自己能够与其他学科的学者相比肩的学术成果。这便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大国工匠”。如果我们这一行有足够多这样的大国工匠,那么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的学术体系中便会有真实属于自己的学科地位,在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界也会有自己的话语权,在整个国际汉语教学界也会有更多的“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小结


从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科地位的角度看,特别是在汉语教学、学习和应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基于汉语汉字特点及教学实践的科学研究,这既是国家汉语“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提升个人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需要。学科地位的提高关键还在于科研水平的提高,能够创建有汉语汉字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不断走进对外汉语教学行列的青年教师应该有所担当,有所建树,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并提炼出适合汉语汉字教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新一代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学者比肩的学者,以不负时代赋予的重任。



本文摘编自《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

(现已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2019年第1期

更多文章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移步知网下载

扫码查看原文


2019年第1期目录


滑动查看目录



课程推荐


一名对外汉语人的自述


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泉教授主讲的“一名对外汉语人的自述:职业选择、教学经验及科研实践”主题直播课将于11月27日(本周六)10:00开讲,李老师将结合自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34年的亲身经历及大量案例,倾情分享对外汉语人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直播结束后永久无限次回放,扫码即可报名,本周五(11月26日)17:00成功发起“3人拼团”立减30元,速来~

扫码选择“3人拼团”限时立减30元


点击观看李泉老师

对于汉硕就业前景与考博的看法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系列讲座


点击海报获取讲座详情


在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领域,如何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确定论文选题?如何设计研究框架?如何选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手段?如何使论证和分析更加清楚、有序,得出更具说服力的结论?如何使论文写作成为学术生涯发展的助推器?


外研社联合《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特邀李泉、刘颂浩、孟凯、叶军、赵杨、周小兵、朱勇等7位老师围绕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问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论文写作与发表、职业发展等主题进行了7次深度分享,从论文选题到研究方法,从论文写作到期刊发表,从学术研究到职业规划,助力学员全方位精进学术能力。扫码即可观看课程回放~


扫码报名观看回放


点击观看系列讲座精彩集锦



图书推荐


《对外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



主要从汉语教师应有的认识与理念,汉语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汉语教师应有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汉语教师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的语言学理论等几个方面谈了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此外,陆俭明、马真两位教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经验谈到了汉语语法教学中的100多个语法方面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阐释与解说。2020年11月,两位老师主讲的“汉语教学中的词汇—语法问题解析”在线课程也受到读者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扫码观看讲座回放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期刊


刊物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原名《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共同承办的学术刊物。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0—1718/H,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2096—9716。季刊,16 开,公开发行。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报道国内外中文教育教学政策和现状,反映国际中文教育推广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探索总结科学有效的师资培养模式和语言学习推广政策,打造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平台,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与传播事业。


主要栏目

本刊特稿

专家主题论坛 

专业建设研究

教师培养发展 

中文教学研究

学习者研究

学术研究新论

二语习得研究

中文测评研究

海外教学动态

国际中文传播

新媒体教学研究

教学资源研究

中文教学漫谈

我的中文之路

书评/综评/综述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

    gjzwjy@fltrp.com  


  • 联系电话

    (8610)88819623(赵老师) 

    (8610)88819269(安老师)


  • 期刊订购方式:

    ①外研社天猫旗舰店(请用手机淘宝、天猫app扫描二维码进入)

      ②电话订阅 (8610)88819680



往期精选

1

李泉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建议

2

李泉 |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四十年——成就与趋势,问题与顶层设计

3

11月27日(本周六)10:00直播 | 李泉:一名对外汉语人的自述

4

系列讲座丨李泉、刘颂浩、孟凯、叶军、赵杨、周小兵、朱勇领衔,为你的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保驾护航~


编辑 | 李彩霞  赵青  安琪

美术编辑 | 李文雅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

来自微信订阅号:外研社国际汉语

欢迎分享与转发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教学资源网

教师发展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提升教学素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