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企密集入渝加码合作,有何深意?

程正龙 重庆瞭望 2024-05-27
全国两会结束以来,央企入渝加码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3月22日,中国中车集团两家子公司同时落户重庆。在此前不到10天的时间里,中国商飞公司、中国物流集团、国药集团等央企,纷纷来渝深化合作,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携手打造更多央地合作标志性成果。

央企在重庆频频落子,有何深意?

▲3月21日下午,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梳理发现,近期入渝的央企均大有来头,并且都带着满满的诚意。

3月22日,中车重庆智慧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重庆中车轨道装备检修服务有限公司在渝揭牌成立。新成立的两家公司,旨在打造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技术与服务平台,以及智能化、数字化检修基地。

中国中车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也是世界500强企业,旗下两家子公司同时落户一个城市,这在行业内罕见,也由此掀开重庆轨道交通央地合作发展新的一页。

一天前的3月21日,重庆与国产大飞机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大飞机产业培育、产学研协同、材料研究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中国商飞公司还与重庆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大飞机研究院。

3月19日,重庆与素有物流行业“巨无霸”之称的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合资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控股公司,将合作开展港口物流和通道物流建设运营,拓展制造业物流、特种物流和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发展多式联运,放大“物流+经贸+产业”的综合效应,全面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更早之前的3月14日,重庆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央企,其规模、效益和综合实力居于全球同行业领先地位。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医药工业、医药研发、药械分销和零售服务、大健康及创新服务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事实上,这些央企大多是重庆的“老朋友”,之前已经与重庆多次“牵手”,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如今,央企频频造访重庆,显然是奔着深化合作而来,其背后正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

▲3月20日,重庆中车长客组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轨道交通列车。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央企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实体,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具有规模大、产业链长、实力强等显著特点,长期以来都是各地争取合作的重要对象。

央企为何看好重庆、互动频频?

首先,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是新机遇。合作是把握与转化机遇的具体表现,也是看好未来发展的生动注脚。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具有超大规模城市、产业基础良好、综合交通枢纽、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优美等多重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国家战略在渝交汇叠加,为重庆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推动央地合作创造了广阔空间。

其次,国家有部署,企业有需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对央企自身发展来说,要带动科研、人才等优质创新资源向地方集聚,联合地方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比如,重庆拥有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物流大通道,是“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与中国物流集团具有高度战略契合。因此,中国物流集团将重庆作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主战场和创新地,在渝打造立足重庆、带动西部、辐射全国、联通全球的综合物流企业。

最后,重庆有扎实基础,也有良好条件。合作是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央企密集入渝加码合作,与重庆在产业、科创、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扎实基础密不可分,尤其是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换言之,央企落地的项目,重庆完全有条件接得住,发展得好。

比如,在轨道交通领域,重庆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形成500多公里“环射+纵横”轨道交通网络,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单轨装备制造基地,特别是建起包含技术研发、规划设计、车辆及系统设备制造集成等多个板块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为中国中车落子布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西部陆海新通道(武陵山)班列秀山至钦州段开通运行。/新重庆-重庆日报

央企密集入渝加码合作,深意何在?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易淼表示,与常规的礼节性造访不同,近期来渝央企带上具体项目而来。如中国物流集团与重庆合资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控股公司,中国商飞公司与重庆大学共建大飞机研究院等,战略意图更加清晰,合作抓手也更加具体,有利于形成更多央地合作标志性成果。

当然,要读懂央企频频落子重庆背后的深意,还需要从现实需要、发展态势、重点工作等多个维度来理解与把握。

高效率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国两会结束后,包括重庆、央企等在内的各级、各系统纷纷开会传达部署,明确要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全国两会精神一贯到底、见行见效。

这是央企密集入渝加码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题中之义。一方面,央企要扎实服务国家战略,在国家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重要部署中担当作为;另一方面,重庆要层层放大国家战略在重庆交汇的叠加效应,自然要最大限度争取与央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助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今年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从全面部署到纵深推进的重要之年,体现到产业发展上,就是要构建体现重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整体态势向上向好。央企于大势中谋划,在关键处落子,看中的不仅是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坐标与定位,还有产业实力与发展潜力。

不难看出,近期密集入渝的央企,与重庆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紧密相关,对助力重庆加快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愈发突出。

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今年是重庆改革攻坚突破的奋斗之年。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进有实力的央企参与国有资产盘活,推动“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

“三攻坚一盘活”如何“攻”出效果 、“盘”出活力?如果不找准突破口,搞小范围的自循环、内循环,往往会碰到很多过去一直存在、现在又很难解决的“硬骨头”。这时候,倘若能够争取央企在渝布局区域总部、业务总部、产业基地,或者借助资金雄厚的央企来进行撬动,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央地合作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具有重中之重的地位。相信好戏还在后面,接下来将会有更多的央企落子重庆。



责编丨王祥
责校丨郑钰潇 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国家为何把这份重任交给重庆?

● “王婆说媒”说到了谁的心坎

● 重庆“爆品”,“爆点”何在?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