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年味何处寻?

周宝琴 重庆瞭望 2024-03-12

春节凝聚着中国人对家的深情,但近年来,“年味变淡”成为大家每到岁末年关的热议话题。

春节的一部分传统习俗,逐渐被城市灯火所淹没;有些延续了几百上千年的年俗文化,正在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渐渐式微。记忆里的年味,仿佛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年味的浓淡,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关系着每个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里度过春节。那么,应如何让年味融入城市,回应中国人长久以来“过个好年”的质朴期盼?


人们在年货市场选购年货王超 摄/新华社

一提到“过年”,总能牵动我们内心最温馨的情愫。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过年依然是人们一年到头最大的慰藉。

春节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什么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却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从时代大背景来看,经济的腾飞让年味从春节的一枝独放,变为了春夏秋冬的繁花盛景。比如,在美食方面,以前只有过年时才能大快朵颐的食物,如今已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奢侈品”。因此,人们对年的渴盼自然也就少了许多。

就假期本身,过年也不再独具魅力。曾经,过年是一年中少有的闲暇时光,能将大家从繁忙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因此显得格外珍贵。如今,除了春节,我们还有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假期可以走亲访友、团聚团圆。

在精神娱乐方面,短视频、电影、电子游戏等丰富的娱乐选择,也让我们对年俗与春节文化活动有了更高的追求。比如,对春晚爱之深责之切的批评与吐槽里,就隐藏着大伙对文娱活动创新的高度期待。

就现实的客观条件而言,城市的运行模式,往往也难以承载传统的年味场景。春节的许多风俗习惯与农耕文明有着深刻的联系,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传统年俗已没有了承载的土壤。

烟花爆竹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年味之一,但如今出于安全与环保考虑,许多城市不得不禁止燃放;另外,城市的居住模式,让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疏离,自然少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浓浓人情味儿与烟火气。

在个体层面,部分年俗与现代城市生活难以同频共振。年味变淡既有外在的时代背景,也跟当下个人生活与春节年俗的矛盾有关。

比如,短暂的假期与繁复的过节程序的矛盾。整个春节期间,扫尘、祭祀、守岁、赏花灯等活动将持续1个月有余。但如今,春节法定假日通常只有7天,再除去往返路上的时间,自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如此繁复的习俗。

比如,现代思想观念与传统禁忌的矛盾。初一不扫地,正月不理发、不买鞋、不动针线……过去春节的很多禁忌,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但随着思想观念的改变,许多禁忌已被人们遗忘或抛弃。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年味的神秘色彩。

面塑非遗传承人正在教孩子们制作面塑小兔子。记者 万难 摄/视觉重庆

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的今天,为什么我们仍然对年味念念不忘?年味,到底重要在哪儿?

从文化层面来讲,年味里蕴藏了更大的能量与期许。透过历史的脉络,年味中印刻着我们的根与魂。从古至今,一代一代华夏儿女通过舞龙、狮舞、年画、剪纸、花灯、春联等方式,庆贺新春。世代相传中,年味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塑造着中华儿女的身份认同。

审视当下,年味在时代的发展中,滋长了新的内生动力。抢红包,集五福,短视频拜年,看贺岁档电影等新鲜的春节习俗形式,对我们的文化作出了新的诠释。

穿越山海的阻隔,年味开始飘出国门。如今,春节渐有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作为春节的发源地,更应努力挖掘春节的文化魅力,让中华文化以年味的形式,飘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城市,年味成为流量密码与文旅新亮点。在文旅大热的当下,各个城市都为寻找流量密码而绞尽脑汁。一些城市则因为其独特的年俗活动与非遗项目,广受关注。

比如陕西社火、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徽州鱼灯等,近年在社交平台频频出圈。随着“旅游过年”成为国人过春节的新潮流,上述城市人气、客流“狂飙”,成为当地文旅新亮点。

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许多城市的诸多传统“宝藏”亟待挖掘。比如重庆铜梁龙舞,就值得用心推广与发扬。

对个人来说,物质条件的丰富并不等同于快乐,我们的内心仍需年味来治愈。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还得要面对城市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精神层面仍需要年味来治愈。

当热腾腾的饭菜被端上餐桌,当长辈们在清脆的碰杯声中说着吉祥话,当亲人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话家常……年味便在这平凡的烟火气中滋长,而年味里流淌着的血脉温情,足以抚慰我们一年的奔波与辛劳。

渝中区十八梯,迎春灯饰助力夜间经济发展。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在新时代,我们应如何让城市的年味浓起来?

让城市的仪式感,提升年味的存在感。古往今来,春节一直都是一场专属于中国人的盛大仪式。我们在看得到的红火气象、尝得到的美食佳肴,以及参与的年俗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喜庆与团圆。

当下,我们仍可以利用好每座城市的独特禀赋,打造出新时代的春节仪式感。比如,对于重庆而言,一方面可通过持续打造“云端天台”“惬意江岸”“后街支巷”等文旅产品,让春节的浪漫洋溢在重庆独特的城市山水间,让年味可观可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社区为单位,举办年俗活动,集中营造节日的氛围感,提升年味的温度与浓度,让城市接纳我们的乡愁,变为我们可以依恋的“老家”。

统筹老传统与新风潮,让年味“有枝可依”。基于农耕文明的春节,曾经有许多年俗文化活动。但时移世易,年味还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去赋予新的内涵,让年味也能在城市枝繁叶茂。

重庆是一座人文荟萃、底蕴厚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需要我们传承和保护的文化遗产。比如可利用铜梁龙舞、秀山花灯、梁平木版年画、九龙坡剪纸等重庆非遗元素,形成具有内生动力的产业和品牌,为乡村振兴、文化强市、传统工艺振兴赋能,让它们可亲可感,深度参与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移动互联网已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多项数字技术,打造春节互动游戏、数字庙会、数字博物馆等多项休闲项目,让网络世界也充满浓浓的年味儿。

每一位“民俗”之“民”,都需当好节日的主角。民俗,是祖先给我们的礼物,也是文化血脉的传承。作为“民俗”之“民”的我们,需意识到每一个人都是节日的主角。

作为节日的主角,只要我们对家与亲情的重视没变,只要我们仍执着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想要的年味,就能随时溢出。比如,可为家里挂上红灯笼、贴上春联和福字、摆上鲜花,让春日景和的色彩更加凸显;和家人一起看电影、逛公园、话家常,一起准备一桌团圆饭,只要珍惜与亲人的感情,年味就将会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不变的是年味里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亲情的眷恋。在新时代,我们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可观、可感、可品的年味在城市流淌升腾,热热闹闹地过好每一个农历新年。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郑钰潇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园区开发区改革,重庆怎么破局?

● 假,你休够了吗?

 医院的检查能不能少一些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年味何处寻?

周宝琴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