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乡村长出更多“小巨人”

杜铠兵 重庆瞭望 2023-12-28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重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走好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创新绘就好“丰”景。眼下,在制造业领域,重庆涌现出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而在乡村,一批深耕行业细分领域、富有创新能力的农业企业发挥“领头雁”作用,描绘了一幅“群雁齐飞”的和谐发展美好图景。


龙头企业是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火车头”,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力军。农业企业向“专精特新”学什么?乡村“小巨人”如何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这值得探讨。

▲近年来,开州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王晓宇 摄/视觉重庆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成长性突出,发展潜力十足,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有望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巨人”公司。

“专精特新”作为企业特征,在制造业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但这些特征对当前的农业产业发展同样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农业产业历来存在投资大、见效慢的发展局限,要想激活涉农企业活力,就必须通过创新手段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投入产出比。而借鉴“专精特新”企业先进理念和经验模式,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我国大部分农牧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涌现出的部分“领头羊”,颇具农业领域“小巨人”的气质,在提升农业企业科技含量,推动强链补链,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亮眼的成就。

比如在重庆酉阳,当地龙头企业酉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深耕多年啃下良种培育、加工技术等“硬骨头”,累计获得专利30余项,助推酉阳茶油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市场,销售额达1亿多元。

近年来,重庆实施“四千行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以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便明确,要开展“三百”企业行动,即培育100户领军型企业、110户成长型企业、100户服务保障型企业,同时强调着力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推动技术创新。

新时代乡村,呼唤更多“专精特新”农业企业,通过打开创新这个关键“阀门”,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梁平区建成重庆首个“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实现渔业、蔬菜种植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刘辉 摄/视觉重庆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小企业强,地区经济才会强。

然而客观来讲,相比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乡村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市场活力等方面存在天然劣势,导致一些农业企业普遍存在持久创新能力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距离“专精特新”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部分企业还在为生存发愁。

“专精特新”企业并不一味追求规模,往往专注于细分市场,通常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在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会长陈萌山看来,在一些细分领域,我国农业企业还存在着一定短板。比如在种业等“卡脖子”领域,部分作物还需要引进“洋种子”,一些种业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练好内功,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

“专精特新”企业虽然不一定名声在外,但往往具有十足的行业领导力甚至国际影响力。在德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在行业内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小型企业,其业务范围辐射全球,而公司总部往往“归隐”在某个小镇,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德国著名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将其称为“隐形冠军”。

如此看来,乡村同样具有培育优质企业的无限潜能。然而受限于农村地区开放劣势,目前大部分农业企业辐射范围十分有限,与全国市场、全球市场联系薄弱,与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阻碍了其国际化发展与品牌建设。

“专精特新”企业虽然追求“遥遥领先”,但也十分看重产业链联动,形成发展梯度。有学者认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初步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位于塔尖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而农业企业大多置身于“金字塔”的中下游,致使产业链上下游分工不够明确,难以形成合力。

翻开各地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其中不乏农业企业的身影。而在工信部评选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入选的涉农企业则屈指可数,可见农业领域科创能力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南川区黎香湖镇东湖村中药材基地里,村民们将采摘好的鲜菊均匀地摆放在烘盘上。罗川 摄/视觉重庆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企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时代机遇,更应该乘势而上,拔节生长。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乡村“小巨人”的成长培植土壤。农业领域知名企业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制造业起来了,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强音,但我们农业领域还不够发达。要尽快赶上国际水准,赶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水平,使得我们国家工业、农业两条腿都强、都长。

在莫远明看来,同等竞争条件下,由于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先天不足,若按照一样的政策条件和尺度对农业企业进行培育,成效不一定显著。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和资源匹配上适度向农业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倾斜,加大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孵化更多乡村企业“小巨人”提供肥沃的土壤。

激活内生动力,锻造出自身“小而美”的关键优势。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这意味着农业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培育自身差异化、精细化、新颖化的竞争优势,加大在核心技术与前沿科技方面的投入,在产业链薄弱环节发力,建立起自身在细分赛道的关键优势。

重庆正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拥有涪陵榨菜、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众多“重庆宝贝”资源,形成了一大批源头种植、生产加工的农业企业。谁能在产品创新上脱颖而出,在技术水平上率先取得突破,谁就有可能“出圈”走俏,赢得市场。

比如,依托西南大学在魔芋科研领域的领跑优势,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魔芋丝、魔芋面、魔芋饮料等创新食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

强化梯度培育,发挥产业“领头雁”的示范带动作用。孤雁难飞,乡村农业企业受限于资源和环境,往往难以依靠单打独斗获得长远的发展。企业应找准自身在产业链条上的定位,积极联通上下游企业间的关系,通过与集群内企业共享资源与空间,形成梯度发展的序列,让发展的路子更清晰,目标更精准,脚步更扎实。

同时,“链主”企业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金字塔”尖的企业带领集群整体向产业前沿化、高端化迈进,助力集群内中小企业实现升级,通过抱团发展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让“小巨人”带着初创企业跑,让“领头雁”带着广大雁群飞,在产业发展的路上越走越团结,越走越壮大。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与机器人协同生产。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巴山渝水期待更多“小巨人”成长起来,以“领头雁”的姿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的创新发展之路。


责编丨郑钰潇
责校丨周宝琴 程正龙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产业转移,重庆何以成优选之地?

● 我们向世界一流企业学什么?

● 我们的信息,谁来保护?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