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促突变/生长/转移/复发,坏菌促癌的机制被更多揭示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505期日报。

治疗后具核梭杆菌阳性,增加6.5倍大肠癌复发风险

Annals of Oncology[IF:14.196]

① 分析了143名直肠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nCRT)前后配对的254个样本中具核梭杆菌的存在与丰度;② nCRT前后具核梭杆菌阳性肿瘤组织比例分别为58%(73/126)和26% (22/85),治疗前后具核梭杆菌丰度中位数分别为7.4和1.6;③ 基线的具核梭杆菌水平与病理完全缓解率无关,但nCRT后具核梭杆菌阳性显著增加复发风险(HR=7.5);④ nCRT后具核梭杆菌转阴的肿瘤中CD8+ T细胞显著增加,而治疗后具核梭杆菌仍为阳性的肿瘤中则缺乏CD8+ T细胞。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ersistence and risk of recurrence after preoperative treatment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 doi: 10.1016/j.annonc.2020.06.003

【主编评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梭杆菌是一种与结直肠癌(CRC)相关的致病性肠道细菌,但目前关于梭杆菌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最新发表在Annals of Oncology的文章量化了LARC患者在治疗前和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肿瘤标本中的具核梭杆菌。该研究发现nCRT后具核梭杆菌的存在与LARC患者高复发率相关,并且与免疫细胞毒性被抑制有关。(@Lexi)

Nature子刊:定植于乳腺癌的具核梭杆菌加速肿瘤生长和转移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1.878]

① 人类乳腺癌样本中,糖分子Gal-GalNAc高表达,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其外膜蛋白Fap2凝集素与Gal-GalNAc结合,从而依附于乳腺癌细胞;② 4T1原位移植的BALB/c小鼠乳腺癌模型显示,相比正常乳腺组织,血源性具核梭杆菌更容易定植于乳腺癌组织上;③ AT3原位移植的C57BL/6小鼠乳腺癌模型显示,Fap2介导具核梭杆菌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定植;④ 具核梭杆菌促进AT3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抑制肿瘤浸润T细胞积累,抗生素(甲硝唑)处理可抑制其促肿瘤作用。

Breast cancer colonization by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accelerates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tic progression
06-26, doi: 10.1038/s41467-020-16967-2

【主编评语】具核梭杆菌是一种口腔厌氧菌,近来被发现与人类结直肠癌(CRC)较差的治疗效果相关。在小鼠中,具核梭杆菌可通过其凝集素Fap2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Gal-GalNAc结合,从而定植于CRC组织中。最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也可通过Fap2与乳腺癌细胞上的Gal-GalNAc结合,从而定植于乳腺癌组织中,并促进乳腺癌生长和转移。使用抗生素(甲硝唑)处理,可抑制具核梭杆菌的促肿瘤作用。(@Lexi)

Nature子刊:促癌大肠杆菌产生的colibactin引起结直肠癌热点突变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Colibactin是某些具有大肠杆菌菌株相关的强力基因毒素,可导致宿主细胞发生DNA双链断裂(DSB);② 人类结直肠癌(CRC)细胞中,colibactin偏好性破坏富含AT-富集六聚体序列基序的DNA,这与不同的DNA形状特征和静电势相关;③ 在几千个癌症基因组中分析colibactin靶点的体细胞突变,发现colibactin结合基序在CRC中富集;④ 双链断裂的确切位点与癌症基因组上突变热点相对应,且DSB发生在癌变早期;⑤ 研究揭示大肠杆菌在人类癌症中的病因作用。

Colibactin DNA-damage signature indicates mutational impact in colorectal cancer
06-01, doi: 10.1038/s41591-020-0908-2

【主编评语】粘膜上皮是慢性细菌感染和伴随毒素损伤的常见目标,大多数癌症起源于该组织。Nature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出大肠杆菌次生代谢产物colibactin导致的DNA双链断裂或是结直肠癌热点突变的来源,为大肠杆菌在癌症的病因作用提供证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此前Nature发表的一篇同样结论的论文对照阅读(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8683050)。(@爱的抉择)

Cell子刊:Colibactin产生菌与大肠癌风险(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IF:11.974]

① Colibactin主要由大肠杆菌(E. coli)产生,可导致双链DNA断裂、真核细胞周期阻滞和染色体畸变;② 产Colibactin的E. coli在结直肠癌(CRC)小鼠模型中被证明能促进CRC发生;③ 研究表明,相比健康对照,IBD患者肠粘膜活检样中出现产Colibactin-E. coli的概率更高;④ 相比非IBD患者的散发性疾病,产Colibactin的E. coli可能在肠炎相关CRC病因学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⑤ 未来CRC研究应重视患者粪便样本,以便检测和量化产Colibactin的E. coli。

Carriage of Colibactin-producing Bacteria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06-04, doi: 10.1016/j.tim.2020.05.015

【主编评语】Colibactin是一种基因毒性分子,主要由大肠杆菌(E. coli)产生,Colibactin引起的DNA损伤可能导致结直肠癌(CRC)的发生。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的论坛文章回顾了Colibactin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建议关注肠道中携带较高水平产Colibactin-E. coli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Lexi)

国内团队:计算机辅助结肠镜检查或降低间隔结肠癌发生率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随机分配369名参与者进行计算机辅助检测(CADe)系统或常规结肠镜检查,对比CADe和常规白光结肠镜检查对腺瘤的漏诊率;② CADe结肠镜检查和常规白光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漏诊率分别是13.89%和40.00%;③ CADe结肠镜检查和常规白光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率分别是12.98%和45.90%;④ CADe结肠镜检查和常规白光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漏诊率在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中分别为6.67% vs 39.13%、16.33% vs 45.16%和12.50% vs 40.91%。

Lower Adenoma Miss Rate of Computer-aided Detection-Assisted Colonoscopy vs Routine White-Light Colonoscopy in a Prospective Tandem Study
06-16, doi: 10.1053/j.gastro.2020.06.023

【主编评语】高达30%的腺瘤在结肠镜检查中可能被漏诊,有的息肉出现在屏幕上但未被内镜师识别,也有的息肉可能根本没有出现在屏幕上。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检测(CADe)系统通过在内窥镜监视器上实时显示识别癌前息肉的视觉警报,可能降低腺瘤漏诊率。来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的Xun Xiao研究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最新研究,对比了CADe和常规白光结肠镜检查对腺瘤的漏诊率,发现相比使用常规白光结肠镜的内镜师, CADe结肠镜检查减少了腺瘤的整体漏诊率。该研究提示常规使用CADe可以降低间断性结肠癌的发生率。(@Lexi)

深度学习助力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临床分级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利用全世界多中心来源的8836名结直肠癌(CRC)患者的H&E切片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信息训练深度学习算法;② 病患数量的增加能提高检测表现,约5000名患者信息足以训练一个高质量的MSI和dMMR深度学习检测器;③ 在交叉验证集(n=6406)和验证集(n=771)中,深度学习检测器识别出具有dMMR或MSI样本的表现优秀,而且在各CRC亚型的识别性能是稳定的;④ 颜色标准化可提高深度学习对MSI和dMMR状态的识别能力。

Clinical-grade Detection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Colorectal Tumors by Deep Learning
06-17, doi: 10.1053/j.gastro.2020.06.021

【主编评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错配修复缺陷(dMMR)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深度学习可在常规组织切片上检测肿瘤样品的MSI和dMMR状态,比分子分析更快、更便宜。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研发出利用结直肠癌患者的H&E切片检测MSI和dMMR的深度学习算法,在测试集中表现非常优秀,或可用于结直肠癌组织标本的高通量、低成本评估。(@爱的抉择)

Cell子刊:抗血管紧张素增强贝伐珠单抗对转移性大肠癌的疗效

Cancer Cell[IF:23.916]

① 与人结直肠癌(CRC)原发肿瘤组织(pTUs)中的纤维母细胞(CAFs)相比,肝转移(LM)部位的纤维母细胞(MAFs)高度活化;② MAFs可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僵硬,从而增加瘤内血管生成和对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抗性;③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通过抑制MAFs的血管紧张素-ARHGEF1-RhoA轴,降低其活性,进而降低LM硬度,重塑肿瘤微环境;④ 抗RAS药物增强抗血管生成(贝伐珠单抗)治疗疗效,该联合治疗可改善血管完整性并延长患者生存。

Reduction of Liver Metastasis Stiffness Improves Response to Bevacizumab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06-08, doi: 10.1016/j.ccell.2020.05.005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Cancer Cell的研究表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同时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抗RAS)抑制剂治疗时,会取得良好的疗效。这是因为抗RAS抑制剂可作用于转移相关纤维母细胞,从而降低肿瘤组织硬度,并提高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Lexi)

JAMA子刊:PD-L1单抗+CTLA-4单抗对于微卫星稳定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真的有效吗?

JAMA Oncology[IF:22.416]

①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稳定(MSS)或错配修复正常(MMR-P)肿瘤占比约95%,免疫治疗效果不佳;② 一个随机二期临床试验中,durvalumab(靶向PD-L1)与tremelimumab(靶向CTLA-4)联用后,通过cfDNA分析发现MSS患者(尤其是高TMB患者)的总生存期增加,但无进展生存期未得到改善;③ 该临床试验的设计存在缺陷,且生存期差异可能来自于对照组中高TMB患者更差的预后,因此靶向PD-L1+CTLA-4的联合免疫治疗在MSS肿瘤中可能并非真正有效。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in Microsatellite-Stable or 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 Colorectal Cancer—Fact or Fiction?
05-07, doi: 10.1001/jamaoncol.2020.0504

【主编评语】JAMA Oncology近期报道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MSS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联用PD-L1单抗与CTLA-4单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总生存期,尤其是在高肿瘤突变负荷(TMB)的患者中。JAMA Oncology上发表的一篇Opinion对此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该临床方案设计存在缺陷(干预前各组间患者的部分指标存在差异,更多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肿瘤进展后接受了其它治疗),且对照组中高TMB患者的预后显著恶化,因此该临床试验的结果应谨慎解读。同时,本文作者认为,寻找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并设计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是未来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方向。(@szx)

新型纳米诊疗颗粒或提高耐放射大肠癌完全应答

Biomaterials[IF:10.273]

① 使用耐放射结直肠癌(CRC)组织建立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小鼠模型,发现初始剂量辐射可诱导耐放射CRC表达耐放射标志物——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② 在该PDX模型中进行体内肽段筛选,发现一个靶向LRP-1的肽段;③ 将该LRP-1靶向肽段与含有放化疗药物5-FU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HSA NPs)组装成诊疗药物;④ 该纳米颗粒诊疗药物通过靶向LRP-1的肽段精确定位肿瘤,可明显改善耐放射CRC组织PDX小鼠的治疗效果。

A novel nanoparticle-based theranostic agent targeting LRP-1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radiotherapy in colorectal cancer
05-27, doi: 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151

【主编评语】新辅助放疗已成为结直肠癌(CRC)患者重要的治疗选择,但仅20-30%患者对新辅助放疗产生完全反应。最新发表在Biomaterials的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可作为耐放射CRC的特征蛋白,并成功开发了含有5-FU的、靶向LRP-1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颗粒(HSA NPs),这是一种用于CRC患者诊断成像和新辅助治疗的新型诊疗工具。该方法在临床上或可用于提高新辅助放疗的有效性,提高耐放疗CRC的完全应答率。(@Lexi)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Lexi,爱的抉择,秋秋糖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628 | 针锋相对大辩论:该不该最大限度少吃饱和脂肪?

0627 | 肠道菌群促进颅内动脉瘤?阜外医院NC阐述机制

0626 | 解密帕金森病的肠道菌群特征,AKK普遍升高?

0625 | 上海交大再突破:包被益生菌BA升124倍,定植升16倍

0624 | 模拟禁食可抗癌?全球首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公布

0623 | 从相关到因果,4000人遗传-菌群分析结果震撼发表

0622 | 于君团队再突破,揭示大肠癌中的肠道古菌失衡

0621 | 营养小专题:增肌/减肥/生酮饮食,都有哪些新进展?

0620 | 手术/生活干预/二甲双胍/膳食纤维?对抗糖尿病哪家强?

0619 | 多点开花:近期国内团队6项菌群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