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修 || 【四不共加行】岡仓噶举皈依境观想不共之处

正法互联 2021-04-24


观想时不须受外在环境大小,

例如墙与柱子所限制,

那只会让我们修持变得更糟。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会受制于五根,

就只是放轻松的观想。


观想



 2006

系列十一


| 关键词 |

 皈依境 岡仓噶举皈依境

恭录自 // 

2006年第⼗七世⼤宝法王噶玛巴

开示《四不共加行》 



观想

皈依境




面前虚空上师持金刚,

义传者与圣化传承者,

法缘所信上师众围绕。

其前本尊其右为佛陀,

其后正法左为僧伽众。

各自随类海会眷众绕。

皈依圣众眼前之下方,

一切如母有情亦安在,




1


皈依境观想细节

皈依境距离 狮子宝座的大小、寓意、距离

岡仓噶举皈依境之不共观想及要点


第一句提到说:

「面前虚空上师持金刚」,先谈到在自己前面的观想皈依境,我们不需要将眼睛往上抬,或将眼睛往下看,就是直视我们前方,也就是眉间的正前方就可以了,而且不往右偏、也不往左偏,就在我们眉间的前方,就是这个高度


第二个谈到皈依境离我们距离有多远,这里是指当我们站立要做大礼拜的时候,前面会有我们身体的影子出现,大约就是自身影子的长度距离处,观想皈依境就可以了。


然后皈依境中,首先观想皈依境的中间,有狮子抬着一个珍宝的宝座。


谈到狮子,有几种不同的观想方式,观想四只狮子代表四无畏;八只狮子代表八自在的功德等,这是从数字上来说。


而这些狮子并不是死板板图画的狮子,而是活生生的狮子,爪子很利,背毛直竖,很是威猛,尾巴是卷曲的,眼睛睁大大的等等…总之,我们要观想的是活生生的,非常勇猛的狮子。


各位可以观想就是平时看到的狮子的样子,或者观想为西藏的雪狮,但反正也没人真正看过雪狮,只有画像。总之,我们 知道狮子的本质、特性是什么,四只狮子代表四无畏,八只狮子代表八自在功德。


那要如何观想四方型宝座的大小呢?

宝座是四方型的,看得很清楚,但是它并不小,它的确非常无边、很大的,举例来讲,就好像我们现在在这个寺院,我们往正觉大塔看过去,从这里看过去时,大塔的大小可以放在你的手上是一样的,远远看的时候很清楚。


但是当你真正走到那里的时候,它的确非常非常的大,就像是 这种感觉,从远处看正觉大塔一样。看过去时,它很清楚而且它真的是很大,所以要这样的来观想四方型的宝座。


再来谈到这珍宝的宝座,宝座上有很多的珍宝庄严,这些珍宝象征我们的福慧二资粮的圆满和无量,各位可以随意地观想各种珍宝的形式。

然后在这个大的宝座之上,正中央又有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宝座,同样也是由狮子抬着的宝座。然后在这个小一点的宝座上面,有莲花,它象征出离轮回之垢染。


在莲花上面有代表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或者说是方便和智慧的太阳及月亮,这是日轮跟月轮。然后在日轮月轮之上,就是上师持金刚,在这里要观想上师持金刚,他的相貌是什么样子? 是谁?或者我们要如何的来观想?


在这里举个例子,像在格鲁派,就很重视上师供养仪轨的修持,而当他们在修上师供仪时,也要观想福德的境,而当中的主尊是需要具备四种特殊性相的,

第一,这位主尊是我们具恩的根本上师;

第二,同时也是宗喀巴大师;

第三,是世尊释迦牟尼佛;

第四,从密乘来讲,是金刚总持,或称持金刚。


在噶举派的修持当中,最重视根本上师,我们会观想主尊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这是可以的,而且也很重要,他会帮助我们快速得到加持,并容易得到加持,有很多的利益,这是指行者个别自修时的情况来讲。


但是如果从整体佛教或整体噶举角度来讲的时候,我认为还要具备几个特殊的条件。


因此噶玛冈仓的传承里,都会有重要的传承之主,整个冈仓噶举是由第一世大宝法王杜松虔巴开始有噶玛巴的传承,这可以说是冈仓噶举最重要的,因此噶玛巴这个名号就是冈仓噶举的教主,整个教法出生的泉源是一样的。


对弟子们而言,噶玛巴就好像是我们的父亲一样,好像一个国家的国父,一个教会的教主一样。


所以噶玛巴就是冈仓噶举的父亲,这是我们要去思维,去认识的。如果我们不这样重视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个人不融和的情况。

因为有一些华人弟子,很喜欢说「我的上师」是这个,很执著「我的上师」,也不管或不尊重其他的,这是不好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观想上师持金刚是刚刚谈到的四种性相:

第一、他是我们的根本上师、具恩的恩师。

第二、就是噶玛巴。

第三、即是释迦牟尼佛。


这里很重要,释迦牟尼佛是我们佛教的教主,如果我们连释迦牟尼佛都不尊敬的话,我们根本不用说自己是佛教徒了;


再来第四、从密乘的角度来讲,密乘的教主就是金刚总持或叫持金刚。


所以我们观想这一段要有这四种特性,如果这四个要点都具备了,可以说对整个佛教界、冈仓噶举这 个教法传承也好,或者对各自的修持也好,都有利益跟帮助的。


我在这里强调,这里说要尊敬噶玛巴,并不是说我自己拥有这个噶玛巴的名号就要尊重我,而是具有以上这四种深层意义的,请大家要明白。



四不共加行(第一天)



2


简单来说,皈依有两个部分,

就是「皈」和「依」。

「皈」有去的意思,举例来说,就像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如果突然看到了包公,就会拼命的跑过去,跪下来求救。

「依」的意思呢?

就是依靠、靠山的意思。

所以,皈依,他的意思这两个字里都有聚集。



我与一切众生,

皈依上师,皈依本尊,

皈依佛陀,皈依正法,皈依僧伽。

尽力修持皈依五宝。

观想后接续为发菩提心。



在这里提到五宝。 

平时加上出世间的智慧护法,会说有六宝。

但是在这里,我所依据的原典当中,只有提到五宝,并没有提到智慧护法。

因此我写的内容当中,只提到了五宝,并没有将智慧护法特别归入皈依福田境中。


为什么没有呢?

某方面来说,所谓的智慧护法,若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他可以成为皈依处而依止。

然而,从形象与依止的方式上来说,护法具有保护佛教或守护 瑜伽行者的形象,但却不是皈依境。

例如在某些上师的轨范仪则里,观想皈依福田境的时候,护法仅具有守护的形象,而不属于皈依福田境。

由于这个原因,这部法本没有提及护法。


这里皈依境里面,有所谓的五宝:

就是上师宝,本尊宝,佛陀宝,正法宝,僧伽宝,这些就是五宝。


有的时候,在皈依境里面,也有那种护法,本智的、出世间的护法,有时候,有些皈依境中有这些出世的护法众。


但是,这里面只有五宝,并没有提到什么护法,皈依境里没有谈到护法。


举例来说,就好像乾隆,清朝的乾龙,你们都会知道吧?

(大众笑)清朝的乾隆他三次游江南,那时候,随从也要装着不知道他是皇帝,还要称他三爷、四爷、五爷 一样,这样子才会得到皇帝的奖赏。要是他们直接喊说:「皇帝驾到了」的话,当时皇帝可能不会说什么的,但是回到京城之后,这个人就惨了。


就好像这个例子,护法众虽然是出世间的圣尊,但是为了某些需要,会示现听命行事的护法。所以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在皈依境中,观想护法众。


所以这里面没有谈到护法众。虽然护法不在皈依福田境当中,但是应该还是可以观想护法众,围绕在福田境的外围。


四不共加行(第二天)





2


改变自心对外境的依赖


在观想的时候,各位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自己在修持的时候,可能是在一个小的空间里面,我们会担心说:

「唉呀!这么小的一个房间,要观想这么多的有情众 生,是否又会装不下了。」


现在这个大殿很大,可能还好,如果各自修持是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的话,那就可能担心,观想那么多人可能太挤,不小心又碰到右边,又 碰到左边的人等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妄念? 这种担心?


这是因为我们平时过于使用、太相信与依赖五根来认识外境,因此我们会以为只要心中想的,外境也一定要那样。

事实上我们心中所想的并不一定要与外境完全相符合的。


举例来说,有时修持时,心里观想很多有情,也观想的不错,但一睁开眼睛,一受到五根的限制时,可能又觉得这个地方坐不下,挤不下那么多人了。


在这里是因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的作用,它是有范围、有限制的,因为有范围跟限制,所以我们会觉得会受制于五根,而觉得放不下而担心。


因此,观想时不须受外在环境大小,例如墙与柱子所限制,那只会让我们修持变得更糟。


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会受制于五根,就只是放轻松的观想。

举例来讲,跟我们做梦的时候是一样的,在梦境当中,虽然只是个小房间,但是所有人都装得下,都可以存在其中。


所以在这里观想一切有情的时候,我们要相信与依赖自己的心,以心为主,这样来做观想,会比较容易的。




以上只摘录开示60% 

《四不共加行》

视 频

2006

 

 点按二维码 完整视频播放



往期精选

8 Nov 2018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