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小心翼翼地说下当前某些没底线执法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2023-04-06
关注备用号,以防丢失!
最新原创:
徐雪芬:如何看待地铁站警察查验律师身份证?

徐雪芬:不懂舆情,今后执法将很“凶险
徐雪芬:你要做一名聪明的警察还是选择做一名愚蠢的警察?
现代网络社会,执法产生舆情,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只有中国有,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有。

每个国家每天也都在发生。

因此,看待每次舆情,大家都要以平常心对待。

啥是平常心呢?即如果你是执法者,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执法对象,碰到这样的执法,你又会怎么做?

本文的主题是:

人不可能不生病,生了病,也大都有药可治,但是尽量少生病不是更好吗?

下面,我们来说说近日刚刚发生的“广州撬门入户“事件。
该事件不能展开讲,展开评论,文章发不出去。这些行为,其实不应称为执法,有些是犯罪。

从法律上简单的讲,这是典型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也有人说:为了工作很辛苦,这个情节不严重,说不定年终评比还会是先进呢。

小偷也说自己不容易啊!

半夜三更人家睡觉,小偷放弃正常休息出来“工作”,还冒着爬窗、爬管子摔死的危险!

抢劫的也说不容易啊!

蹲守了大半天没见到一个“猎物”,还风吹日晒的!……如果说只要“辛苦”就合法,那么这些都不算犯罪了!

优秀的舆情通报,可以弥补舆情产生的负面影响。它的回应和表述,越来越成为政府工作的一项技能。

舆情通报,其实也是一次法制宣传。通过身边刚刚发生的生动典型的案例,弥补了政府机关主动普法的不足。

舆情通报,也是法治检验的过程。从舆情通报中,可以看出当地平时的执法现状和社会治理能力。

成功的舆情通报,是最有效率的定纷止争手段,不仅避免了当事人的信访,还可以结束网络上长期争论不休。

这些舆情通报,往往是积极的、正向的。

反之呢?一次舆情通报不够;必须第二次补充;第二次补充不够;必须第三次再补充,甚至更多的补充,没完没了......

舆情,一定程度代表了民意。而民意,需要引导。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回应舆情,而不是应对舆情。

回应,反映的是当地政府接受监督的胸怀;应对,反映的是当地政府排斥监督的心理。

无论回应还是应对,最重要的是树立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通过网络中曝光的某些执法事实和影响,改正、纠正、调整执法模式和执法标准。
当今形势下,重温下当年的执法教训是不是很有必要呢?


天气炎热,讨论舆情事件时,容易上火。

最后,疫情当下,建议大家多运动,少争论。三观不同,不要努力做朋友。

保护好自己的心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