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雪芬:如何看待涉警舆情?

徐雪芬 徐雪芬札记 2023-04-06

为防止丢失,欢迎一并关注我的备用号。

根据我多年对涉警舆情的观察,警察出事,大部分是太把执法权威当回事;群众出事,是太不把执法权威当回事。


最后,舆情处置,是在执法者和执法对象之间,综合平衡考量执法权威和执法效果。


任何执法,一旦产生舆情,我们如何判断这起舆情的是与非呢?


我认为适用三个标准:


第一、对执法对象适用妨害公务的标准;


第二、对执法者适用滥用职权的标准;


第三、对当地政府处置舆情成效,适用可信服标准。


最后,一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上海警察的近日执法:

股市也有触底反弹,本以为上海解封,防疫形势也能触底反弹,没想到一言难尽。


警察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因此,各地警察面临上面这样的执法场景,还会层出不穷。


这个执法现场,值得点赞!


因为执法者和执法对象,都能够心平气和、通情达理。如果一方不是,那么执法舆情随时发生。


疫情时代,警察该如何执法?

先发2篇文章链接,让大家了解下当下民情:


1、真实记录!上海女生失业后被迫住在虹桥火车站的厕所隔间里


2、上海防疫神操作:与阳性人员同一微信群,都判定为次密接人员


一线警察一定要做好准备:


中国的经济形势已经过了那段美好的时期了。接下来矛盾可能会越来越多,有的矛盾甚至可能超过底线,等着处置。


社会的尖锐矛盾不是警察造成的,却要警察去解决,警察不能解决矛盾,只能解决矛盾的相对人 。


然后,相对人对处置不满又回头把怒气发泄到警察身上。


如果警察出面矛盾升级了,又回头处理警察。因此,警察执法一旦产生舆情,就相当于脚踩在鬼门关。


为什么这么说?


警察执法一旦产生舆情,你想将“对手”(执法对象)置于妨害公务或者袭警的铁拳底下,就不那么容易了。


平时你办案的时候,可以对证据进行甄选,对不利于执法的证据可以不放进去,为了办成铁案。


但是一旦产生舆情,对于执法不利的证据,都陆续曝光在网络阳光之下。


只要没有证据证明网络曝光的证据是造假,那么真相在你办案之前已经先入为主、深入人心。


文如我,我如文!


自媒体,有人认为是媒体;有人认为自媒体不是媒体,而是类媒体。


我认为:不管自媒体是媒体;还是类媒体,对热点事件都要以第三者新闻的态度分析和评论。


执法一旦产生舆情,对执法警察的要求一定会更高。


换句话说,你的执法要无懈可击。因为大部分执法,对执法对象权益影响重大。


警察执法为什么会产生舆情?或者说为什么产生舆情后警察有时会被处理?


说白了,警察执法力度要与执法对象的社会危害程度相关联。


比如说:象贩毒这样的严重危害犯罪,再怎么钓鱼执法;再怎么陷阱执法,都会得到群众的拥护。


而象现在,有些地方动不动拔高国家防疫规定,加码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做法,大部分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即使有当地政府的指令,那也可能是口谕。


这样的执法一旦发生舆情,你根本拿不出执法依据。


拿不出执法依据的执法,你就应当把执法安全看得比执法权威更高。在这方面,警务人员已经吃了大亏。


关注我,每天与您掏心掏肺,且每个观点都实名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