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赛剋克第六张出品 合辑《唤醒巴特西》2023.04.15发行

神棍 欧宁 好人神棍 2023-04-15

“中国发电站”让人第一次有机会看到非凡的和充满活力的新一代中国艺术家和建筑师的作品被安装在这个地点。巴特西发电站呼应了中国的后工业艺术,展出的作品被选来激活其空间的巨大尺度。展览中欧宁策划的部分被填满了声音,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创作的最丰富、最强有力的作品之一。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2023年1月13日 伦敦

“唤醒巴特西”只是过去众多中国当代声音实践中的一次事件,今天它不致于积灰蒙尘而能被更多人听到和看到,也是一件幸事。更巧的是,等到我蜗牛般缓慢的整理和撰稿工作快要完成,刚好看到了巴特西发电站在马来西亚财团长达十年的努力下终于改造完成对公众开放的消息。而这,正好是“唤醒巴特西”作品集出版的适当时间。

 ——欧宁 2022.10.26 纽约

神棍子厂牌赛剋克第六张出品


合辑

「 唤醒巴特西 

4CD


编号:SK-006


 2023年4月15日 12:00 发行 


限量编号共发行500套

(神棍上架售卖280套)


单套售价:¥ 360元(包邮)


发售渠道

郊眠寺

(微店)

独音唱片

(淘宝、微店小程序、实体店)

实体店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4-3独音唱片

旧天堂书店

(淘宝、实体店)

实体店址:深圳市南山区香山东街华侨城创意园北区A5栋120铺


 外盒采用140g高阶裱板+烫白+UV印刷

▲ 册子封面采用290g高阶四色印刷+压凹

▲ 册子采用120g高阶四色印刷+裸背线装


「 唤醒巴特西 」

策划:欧宁

制作人:颜峻 李如一

出品:神棍

发行:郊眠寺

母带制作:李劲松

前言: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欧宁

内页摄影:陈海亮

展览照片提供:蛇形画廊

专辑封面&平面设计:yooowen

感谢: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所有参与《唤醒巴特西》的音乐人

孙雷718/白天Bai+ian/陈维Chen Wei/

丰江舟Feng Jiangzhou/金闪Jin Shan/

李劲松Li Chin-sung/李剑鸿Li Jianhong/

邵彦棚SHAO/翟瑞欣Me:MO/虐护Torturing Nurse/

王凡Wang Fan/武权Wu Quan/徐程Xu Cheng/

颜峻Yan Jun/张安定Zafka/欢庆Huan Qing/

钟敏杰&林志英Zhong Minjie&Lin Zhiying/

曲目
CD1

01 孙雷718: 《更好的海》Better Sea 6:07

02 白天Bai+ian: 《静寂 》Silence 8:29

03陈维 Chen Wei: 《无名剧场》Unnamed Theatre 10:00

04 丰江舟Feng Jiangzhou:《私密空间》 Intimate Space 2:00

05金闪Jin Shan: 《不确定的记忆》Uncertain Memory 2:37

06李劲松Li Chin-sung:《那一年》 Lcszk  10:18


CD2

01 李剑鸿Li Jianhong: EVP 13:34

02 邵彦棚SHAO: 《国产法兹》China Fuzz (Ping-pong remix) 5:25

03翟瑞欣Me:Mo: 《A等级》Pro.A 4:27

04 虐护Torturing Nurse: 《复读机》Repeating Machine 6:40

05王长存Wang Changcun: 《瑞弗莱克什之梦》Dream Reflection 31:22


CD3

01 王凡Wang Fan: 《太阳之上》Above the Sun 8:16

02 武权Wu Quan: 《俩人的下午》Two Persons Totally a Time in Afternoon 11:32

03 徐程Xu Cheng: 《英语角》English Corner 9:57

04 颜峻Yan Jun: 《唤醒三里屯 》Evoking Sanlitun 8:19

05 张安定Zafka: When HK Harbours L City《当紫荆泊寓L城》12:11

06 钟敏杰Zhong Minjie & 林志英Lin Zhiying: 《我们带着狮子和老虎来到巴特西,并把它们安放在大门两侧,请待它们好,所有人,每一刻,每一秒,过去,现在,直至永远 … 》We bring a lion and a tiger to Battersea, put them at both sides of the entrance, please treat them well, every one of you, every single moment, every second, past, now, and forever..... 15:21


CD4
(非卖品)

欢庆Huanqing: 《彝族祭祀仪式》Pemo Ritual of Yi Ethnic People 46:28

唤醒巴特西

中国声音艺术在伦敦

欧宁


能量圣殿

巴特西发电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是欧洲最大的红砖建筑。它由A、B两个发电站组成,A站建于1929年至1935年,B站建于1937年至1941年,由于二战影响,直到1955年才建成使用。A、B站共四根高耸入云的烟囱组成了伦敦天际线的醒目标志,被称为体量足以吞噬圣保罗大教堂的“工业大教堂”和“能量圣殿”。巴特西发电站的建筑师是曾设计了伦敦标志性的红色电话亭的Giles Gilbert Scott爵士,他在1947年还设计了岸边发电站(Bankside Power Station)的B站,这个发电站的A站始建于1891年,后来一起在2000年被改造成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


巴特西发电站在早期就已经成为电影的拍摄地,曾出现在希区柯克的《阴谋破坏》(Sabotage, 1936)中。1977年,Pink Floyd发行量达数百万张的唱片《动物》以一张巴特西发电站上空飞着一只粉红充气猪的照片为封面,让这幢庞大的工业建筑进入更多人的记忆。因为燃煤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巴特西A站在1975年、B站在1983年相继关停。自此,这个被列为工业建筑遗产的庞然大物就开始吸引不同的财团和建筑师前赴后继地为它的改造活化提交方案,但因体量巨大、原建筑中含有大量需要清除的有毒石棉以及历史保护法规的严格要求,多数方案都以失败告终。


在最早由英国中央电力局(CEGB)组织的一次设计竞赛中,获奖者Peter Legge的方案是把它改造成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后来并没有采用。被称为“建筑界的杜尚”的Cedric Price在1984年也提交了一个方案:他建议拆除红砖墙,保留四根烟囱和钢铁支架,使它像一张翻转的桌子一样漂浮在伦敦的天际线上,其下将兴建新的住宅。这对于强调历史保护的英国社会来说显然毫无可行性。1986年,巴特西被主题公园开发商John Broome收购,建筑师Fitzroy Robinson受命把它改成一个大型游乐场:拆除建筑屋顶,移走残留的机器和含有毒石棉的墙体,引入溜冰湖、高尔夫和过山车。然而,到了1990年,由于建造成本不断攀升,这个方案也被放弃。


1993年,总部设在香港的侨福集团(Parkview International)的黄又华(Victor Yiou Hwa Hwang)接手了巴特西。他的开发方案是一个包括高奢酒店、公寓、办公楼、购物中心和休闲中心在内的巨型综合体,参与的设计单位有一个长长的名单:John Outram, Arup, Nicholas Grimshaw, Ron Arad, Cecil Balmond, UN Studio, West 8, Gustafson……但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没能实现。2006年,黄又华将巴特西卖给了爱尔兰的Treasury集团。在转手之前,他邀请伦敦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的总监Julia Peyton-Jones和展览活动联合总监兼国际项目总监Hans Ulrich Obrist在巴特西发电站组织策划了“中国发电站”(China Power Station)的艺术展览。


建筑师Rafael Viñoly为Treasury集团做了比黄又华更宏大的商业开发计划,但这一计划因2011年Treasury集团宣布破产而告终。随后建筑师Terry Farrell曾提案保留巴特西的废墟并把它扩展为野生公园,切尔西足球具乐部则想把它变成足球场,但它最终在2012年落入了马来西亚发展商SP Setia和Sime Darby之手,他们的背后是马来西亚政府的公积金局(EPF)和国民投资公司(PNB)。马来西亚财团保留了Rafael Viñoly的商业综合体规划的一部分,又邀请dRMM、Frank Gehry和Norman Foster来进行新的设计,共耗时十年,耗资90亿英镑,终于在2022年10月14日完成改造建设并宣布对公众开放。


奇迹叙事

2006年的“中国发电站”展览是一个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建筑和声音的大型展览。其起缘是黄又华收藏了蛇形画廊2002年邀请伊东丰雄设计、Arup负责结构工程的夏季临时展馆(Serpentine Pavilion),用作巴特西发电站改造开发项目的临时办公室,由此促成了与蛇形画廊的合作。这个由钢板做结构支撑、由不规则切割的玻璃和白色铝板形成的多锐角表皮包裹成长方体的展馆,在2006年“中国发电站”展览期间由蛇形画廊邀请丘德威(Alan Yau)的丘记茶苑(Yauatcha)开了一个临时茶馆,同时被用作皮力策划的游击店UniversalSHOP(与他和Waling Boers合伙创办的画廊UniversalSTUDIOS同名),主要出售中国艺术家和设计师的T恤、海报、DVDs、手袋、鞋、服装、玩具等。


“中国发电站”是蛇形画廊第一个离开画廊所地(off-site)的艺术展览,也是巴特西发电站自1983年全部关停后第一次开放给公众参观。展览场地和展览题目的对照反映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很多西方艺术机构在组织大型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时流行的奇迹叙事模式:亦即强调西方的没落和中国的崛起。它同时也反映了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的转型:第一产业(农业和资源开采)、第二产业(工业)的下降衰败,第三产业(服务业)、第四产业(信息和教育)、第五产业(文化和创意)的上升繁荣。


在中国全面展开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和新经济运动的时代,像库哈斯这样的思想者和建筑师,就经常用自己的行动(例如放弃纽约世贸中心重建的设计竞赛而参与北京中央电视台新总部的设计竞赛)和出版(例如Content一书),试图唤醒还在“梦游”中的西方同侪,提醒他们注意中国的崛起。而一向敏感的艺术策展人,也一样不会放弃抢先表达时代风向的机会。200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把它的七十多位顾问团成员组织到北京考察中国当代艺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对话中国:世界舞台上的新机遇”的讨论活动,几乎紧接着这两个事件,蛇形画廊在巴特西发电站举办了“中国发电站”这个展览。


这个雄心勃勃的展览从一开始就联合了奥斯陆的Astrup Fearnley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只是展览的首站,第二站还将在2007年巡回到奥斯陆,第三站计划在2008年巡回到北京(后来改为卢森堡的MUDAM当代艺术博物馆)。伦敦首站的参展艺术家包括曹斐、陈廖宇、陈劭雄、顾德新、黄永砯、贾樟柯、阚萱、梁玥、梁伟、刘鼎、陆春生、邱黯雄、宋涛、汪建伟、徐坦、徐震、杨福东、杨振中和张培力,主要以录像作品和装置作品为主,分布在巴特西B电站主体建筑的三层空间中。建筑师张永和受到中国园林“借景”方法的启发,在场地各处设计了不同的木制互动观景装置,马清运在主建筑外面的空地地面上用白漆绘制了交错穿插的各种路线,名曰“地形图”(Landgraphy)。曹斐除了展出录像《谁的乌托邦》,还在展览开幕当天做了一个有数十个志愿者参与的表演作品。


此外,还有两个特别参展项目,一个是皮力策划的UniversalSHOP,另一个是由本人策划的“唤醒巴特西”(Awakening Battersea)声音项目。巴特西B电站的涡轮大厅,尺度与Tate Modern专门用来委约大型装置作品的涡轮大厅不相上下,它原本是“中国发电站”展览的上佳场地,但因为年久失修,顶部不时掉灰,出于安全考虑,伦敦政府不允许观众进入此涡轮大厅,于是它便成为容纳声音作品的空间,因为声音无须近观,而可远听。


声音异轨

2006年8月初,我收到Hans Ulrich Obrist的电邮邀请,不久他和Julia Peyton-Jones又与我通了一个越洋电话,在了解他们要在“中国发电站”展览中加入一个声音项目的大概想法后,我作了一个简要的提案,9月初即获通过,于是我被请到伦敦去看了场地,回来后即在北京开始了此项目的筹备工作。


那时的巴特西,A电站的建筑状态非常差,其中的一根烟囱正在进行修缮施工,所以完全不能使用。“中国发电站”展览只能使用B电站,从它的大门进去即是其涡轮大厅,大厅左边向中央的院落敞开,可以看见对面A电站驳落的墙体和裸露的钢铁支架,锈迹斑斑,密集如网。院内杂草丛生,隐没着吱吱喳喳的野鸟和蝙蝠,仿如一个灰暗的坟场。这样的废墟场景,的确令人产生进行声音干预的冲动,所以我把声音项目命名为“唤醒巴特西”。而涡轮大厅的广袤空间,则引发我把音源载体设计成具有体积感的装置的想法。


9月17日,在北京SOHO现代城的公寓里,我召集了一些可能的项目参与者包括声音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并成立了一个小组Institute of Sound(声音研究所),作为“唤醒巴特西”项目的执行主体,同时也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长期进行声音研究和创作的机构。在提交给展览出版物的项目描述文字中,我把IoS定义为:

“一个长期合作的小组,由来自中国各地的声音艺术家、田野录音工作者、关注声音与物理空间关系的建筑师、喜欢对声音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作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组成,致力于声音地理的研究、创作、展出和出版。它坚持把声音视作单一媒体,尝试关闭其它感官而仅凭听力去重新体验和发现周围的世界。它强调声音现象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的关系,通过对现实声音的收集和处理来开发声音叙事的可能。它希望发动更多的田野录音爱好者对中国各地的环境声音进行日常性的采集,从而建立一个海量的声音档案库。它同时亦将尝试与传统的音乐工业不一样的发行和推广方式,利用网络平台实施对声音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


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本人过去一系列“转向”的结果:从1994年开始组织摇滚和前卫音乐演出,到2005年通过大声展关注田野录音和“非音乐”;从1999年出版《北京新声》关联乐队文化和城市观察,到这次“唤醒巴特西”项目试图把声音研究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我把“中国发电站”展览视作一次机会,由此可以动员IoS这样的声音艺术团体,把在中国的田野录音和声音采样基础上创作的听觉作品,安装在异地的历史建筑中播放,从而实施一次地理空间上的“异轨”操作。这些听觉作品中所附带的地理和文化信息,将与巴特西发电站的物理空间产生一种奇妙的对话,它们所释放的声音能量,将唤醒长眠的废墟。


颜峻和李如一被我邀请为制作人,他们从各地召集声音艺术家,最后形成了包括孙雷(718)、白天、陈维、丰江舟、欢庆、金闪、李劲松、李剑鸿、邵彦鹏(Dead J)、周沛(Ronez)、翟瑞欣(Me:Mo)、虐护/操俊军(Torturing Nurse/ JunkyChaos)、王长存、王凡、武权、徐程、颜峻、张安定(Zafka)、钟敏杰与林志英在内的阵容,创作了总时长达4小时的声音作品。它是多种风格的混合:从孙雷的持续音氛围音乐(drony ambient),到王长存的具体音乐(musique concrete),到金闪、徐程的表意声音(phonography),到邵彦鹏的智能舞曲(intelligent dance music, IDM),到丰江舟的故障音乐(glitch),到欢庆的民族志田野录音(ethnographical field-recording),到周沛的低保真刺耳噪音(lo-fi harsh noise),到虐护的磁带剪接(tape cut'n'paste),到张安定的情感声音艺术(emotional sound art),到怪诞声音艺术crackpot sound art(钟敏杰和林志英),应有尽有。


建筑师梁井宇为这些声音作品设计了海绵立方体群组、管道集束、声音丛林等多种装置方案,但因场地安全和预算所限,无法实施。颜峻提议从中国购买具有望远和监听功能的录音观鸟器发给观众、让他们自行观察巴特西院内鸟类并进行录音、然后汇总展出的互动计划也不能实现。最后蛇形画廊决定采用了最简单的办法,用多个音箱设置在B电站涡轮大厅,按艺术家名字首字母A-Z顺序,把四小时作品进行循环播放。由于“唤醒巴特西”是观众走入这幢历史建筑所遇到的第一个作品,所以人们对“中国发电站”的能量体验首先从接受它的轰鸣开始。它进入观众的耳朵,在脑海中被转化成声波曲线,再把观众导向主体建筑中的视觉作品。

档案复刻

“中国发电站”从一开始就被计划成一个巡回展览,除了Julia Peyton-Jones和Hans Ulrich Obrist外,它还有一个联合策展人是Astrup Fearnley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Gunnar B. Kvaran。通过参与这个展览,Gunnar B. Kvaran为他的博物馆启动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计划。当展览巡回到奥斯陆和卢森堡时,参展艺术家都会有所更新。“唤醒巴特西”项目在三站中都有展出,在奥斯陆时被放置在博物馆的书店中展出,在卢森堡以四个音响椅的形式展出。我出席了伦敦和卢森堡两站的开幕式,此后这个项目的声音文件便开始沉睡于我的移动硬盘。到了2010年,“中国发电站”巡回到都灵的Pinacoteca Agnelli美术馆,这是它的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展出的主要是Astrup Fearnley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家,“唤醒巴特西”没有再参展。

直到2020年,苏州寒山美术馆邀请我策划一个声音艺术展,我才想起14年前成立IoS策划“唤醒巴特西”项目的旧事。当年IoS的愿景,必须依赖艺术机构的展览机会,后来没有了这样的机构支持,IoS就半途而废了。我为寒山美术馆策划了“地方音景:苏州的声音地理”的工作坊和展览项目,由于很受欢迎,2021年接着又在太湖边上的容春堂策划了两次“村声”工作坊和在太原长江美术馆策划了“原音”展览。这些都是把田野录音、声音艺术与地方研究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新项目,可以说是当年IoS想法的延伸。由于采用公开招募和特别邀请相结合的方式,新项目的参与者超出了原来“唤醒巴特西”项目的圈层局限。我重新联络了当年的合作者颜峻、李劲松和张安定等来参与新项目,然后发现他们都在继续出版独立唱片,并且由于生产技术的普及,他们甚至选择黑胶和卡带这种怀旧的媒介形式,这让我产生了把“唤醒巴特西”的声音文件出版的想法。

张安定给我介绍了他的个人作品的出版和发行者神棍唱片。这个厂牌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本世纪初中国前卫、实验、另类音乐之绝版作品再版及未公开发表作品的挖掘整理出版。作为一个档案的深度爱好者,我被神棍的工作和出版目录所感动和吸引,当我提出出版“唤醒巴特西”的作品集时,马上得到了他的支持。于是我们一起重新联络当年的参与者,获得艺术家们的授权,有的艺术家还对当年的作品作了新的技术处理,最后所有声音文件交由李劲松进行母带制作。由于作品总长度达四小时,而黑胶唱片的单位容量有限,我们决定改为出版一个CD套装。我开始整理当年的相关文献,准备编成一个小册子与之一起发行。不巧的是,在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后,我移居纽约,工作进度变慢,特别是本文的写作,更是拖延了很长时间。

现在“唤醒巴特西”的声音文件和相关文献终于被复刻出版,这要感谢神棍的耐心等待和细心工作,也要感谢当年所有参与者的支持。中国当代艺术的档案保存和研究到今天已经有非常多的机构和个人在进行,但在先锋音乐和声音实验方面,则没有达到相似的规模。作为最重要的历史亲历者,颜峻也许积累了最全面、最深入的资料库,但我们还要呼吁更多像神棍唱片这样的机构和个人的出现。“唤醒巴特西”只是过去众多中国当代声音实践中的一次事件,今天它不致于积灰蒙尘而能被更多人听到和看到,也是一件幸事。更巧的是,等到我蜗牛般缓慢的整理和撰稿工作快要完成,刚好看到了巴特西发电站在马来西亚财团长达十年的努力下终于改造完成对公众开放的消息。而这,正好是“唤醒巴特西”作品集出版的适当时间。

2022年10月26日,纽约。

 ▲ “中国发电站”展览现场照片
(蛇形画廊提供)

▲张永和与马清运作品 摄影:Stephen White
蛇形画廊提供)


▲ “唤醒巴特西”现场记录照片 2006 伦敦(摄影:陈海亮)

▲ “唤醒巴特西”开幕照片 2006 伦敦(摄影:陈海亮)

▲Institute of Sound声音研究所成员合影 2006年 北京
(摄影:曹斐 )
从左至右:颜峻、欧宁、马岩松、丰江舟、王凡、
张安定、孙雷(718)、李如一、梁井宇和孙晓曦

「 唤醒巴特西 」

首发演出

(北京站)


 时间 

2023年4月15日 20:30


 地点 

东市 · OMNICLUB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隆福寺街95号木木艺术社区地下一层)


 阵容 

陈维 \ 李剑鸿 \ 武权

颜峻 \ 张安定+刘㔻


 票价 

¥160

(购票现场赠送海报)


演出后有专辑签售及交流



扫码购票


神棍唱片的子厂牌,成立于2021年,受上世纪末颜峻所提出的“地地下、 小小样”概念启发。不拘泥于介质,不羁于年代所绊,于难以计数的、无法按风格归类的音乐巨沼中,钓陈挖新。


赛剋克已出版 

SK-001 刘㔻+张安定「 念完这首秩序的诗 」LP


SK-002 张安定「 雍◎和 」CD


SK-003 王长存「 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九日在上海的现场演出录音 」CD

SK-004 徐程「 管中城声景 」CD

SK-005 合辑「 地下上海2000 」2CD

即将出版

SK-007

孙玮 「 百子歌 」

......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联系本微信,或微博@好人神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