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赛剋克第二张出品 张安定《雍◎和》2021.9.21发行

神棍 好人神棍 2022-10-20


● 雍

◎ 和谐。

◎ 古同“壅”,遮蔽,壅塞。

◎ 古同“拥”,拥有。


● 和

◎ 相安,谐调。

◎ 平静。



神棍子厂牌“赛剋克”第二张出品


张安定(Zafka) 「雍◎和」CD


2008年原发于美国Post-Concrete厂牌

十三年后首度实体化


2021年9月21日 12:00发行


编号:SK-002



限量编号共发行300张


单张售价:¥ 120元


发售渠道:独音唱片

(淘宝、微店小程序、实体店)

实体店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4-3独音唱片


▲ 

外壳采用高硬度传统塑料盒


▲ 

封底烫银编号


张安定(Zafka)「 雍◎和 」

出品:神棍

录音/作曲/制作:张安定

母带:姚大钧

声音地图设计:张安定& 迢迢   

写作/摄影:张安定

唱片设计:[2008]姚大钧,[2021]Yooowen


本唱片声音素材录制于2007年6-8月

北京雍和宫区域


千高原艺术空间项目


 

 “雍◎和”——魔幻大街

文 / Zafka

 

去年末,我从广州移居北京。我曾说,城市声响(Urban Soundscape)已经是城市正义与否的标注。我还惦记着广州的“不干净”—— 过去二十多年民间资本和移民的主导下,广州城市空间斑斓无序,声响纷繁芜杂,没有城市规划理性主义的政治洁净幻想。

 

相比广州,北京要“干净”得多——马路宽广笔直,全球同质的交通声响干净有力,无处不在。这个古老的都城,城市空间布局和声响环境从来都是政治秩序最现实和直接的投影。这个传统延续到现在,但政治合流资本已经是城市变迁的主导力量,加速将北京的城市发展引向“断裂”——社会整体规划与文化保存,个体物质生存发展与心理情感沉淀之间的断裂。

 

我挑选了雍和宫——一个我过去多年造访北京最多的区域,试图聆听并找寻这种断裂的细微之处。雍和宫位于北京二环东北角,附近有国子监,孔庙,以及众多老北京胡同。这个区域不仅是北京传统城市声响的积淀之地,所处位置更是寸土寸金。过去两年,为了迎接奥运,也为了发展经济,雍和宫附近胡同已经陆续拆迁和改建。

 

从听觉上来说,南北走向的雍和宫大街是这个区域的“魔幻大街”,是这个城市发展断裂的最佳注脚——选择东西双向任何一个胡同入口,往里行走10-15米,雍和宫大街嘈杂异常的交通和商业声响,转眼转换为安静平和。这是一个狭窄地理空间内剧烈转换的城市声响环境。狭窄的胡同,前工业时代城市声响的生产轴心,如今成为了对付嘈杂交通声响环境最有力的“消声器”。

 

同时,胡同的狭窄造就了不同于雍和宫大街的商业和社区形态,也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声响环境。胡同中最多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承担了大部分日常交通和商业功能(上下班,送啤酒,杂货,收破烂,送报等),构成了声响环境的主体。另外,胡同也是传统的社区空间。胡同的公共声响,部分重叠了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间声响——小孩嬉闹,大人呵斥,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等。

 

但这里是资本的低地,也是城市生活的低地。我喜爱胡同的宁静,却无法假设自己也如同这胡同中的大部分群体一样生活困窘。雍和宫区域胡同里的人们,并不如人们想象那样怀旧。很多人期待离开狭窄破旧的胡同,而他们的居所,正处于政府规划地图上保护区域的标尺之内。这是一个悖论,一个孤岛,日子一天天过去,对他们来说,胡同声响的安宁已经过于廉价。而在这个城市,还有不少这样的魔幻大街。我只能多次行走在雍和宫大街和它附近的胡同,用耳机和麦克风,试图理解这段城市微观地理变迁的历史。

 

仍需要一些反思。已经有太多对城市断裂性变迁的批判,蜕变为不负责任的怀旧主义情调,进而演变为绝缘冷酷高高在上的道德主义。我无法埋怨在大部分人长长的城市生存需求列表上,声响环境可能只是最后一项。城市声响环境重建的未来,只有建立在城市发展本身的正义之上。这样的正义在于,在资本试图用利益最大化的逻辑横行摧毁一切时,更为深刻的政治和文化逻辑可以唤醒,可以拯救与平衡,并在让人们在自主决定自身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同时,提供更为前瞻性的考量,避免发展的断裂。

 

事实是,一个高速变迁城市的断裂,并不只是资本和政治的简单合谋。这不是故事的全貌。每个人都是城市变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在矛盾中度日。作为这个城市新的定居者,我所能书写的,只是一副私人城市声响地图和一张唱片,把我用脚和耳朵丈量过的地方,用一套城市微观声响地理的方法,从我的情感和体验出发,以回忆和想象——一种并不确定性的东西,把关于魔幻大街的一些,简单记载下来。我只是有些担心,那些被忘却的城市声响——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的,情感的,心理的,那些基于个体对自己生长的城市认知和心理的断裂,才是城市变迁断裂的最细微致命之处。我期待未来,我能听到城市声响庇护着正义,我不在乎声响是否新旧,分贝是否高低。因为那些耳朵,终究会被唤醒。

Zafka于2007



   张安定(Zafka)



声音艺术家,实验音乐人。青年文化研究者,青年志联合创始人。


Zafka主张城市声响的政治学聆听,以及基于行走-听音-研究相结合的城市微观声响地理实践,出版《谁的乌托邦》,《雍◎和》和《I·Mirror》等多张基于田野录音的电子原音唱片,并参加了大声展、广州三年展、首尔City Net Aisa双年展,以及伦敦China Power Station展等。


近年来,Zafka关注社会化媒体和移动互联网驱动的新声音文化景观,转向声响写作、声响剧场表演与声音装置等多媒介形式融合的创作。完成《寄生/声》,《声墟》以及《田野》等作品,参加了中国声音大展,OCAT声音分裂展,中国美术学院首届跨媒体艺术节等展览和演出。


2016年秋至今,Zafka开始实验电子音乐创作和现场声音与视觉表演,出版了“大平原组曲”《亚伯拉罕的机器》、《荒舟》、《不完全契约》与《剧场契约》四张专辑。结合音乐与数据库影像视觉创作,这些作品曾在今日美术馆、民生美术馆、OCAT美术馆以及亚洲数字艺术展等现场演出。


2020年开始,Zafka和刘㔻组成新的音乐组合,探索作曲以及器乐音景现场表演。他们合作的新唱片《念完这首秩序的诗》也即将由神棍唱片出版




神棍唱片的子厂牌,成立于2021年,受上世纪末颜峻所提出的“地地下、 小小样”概念启发。不拘泥于介质,不羁于年代所绊,于难以计数的、无法按风格归类的音乐巨沼中,钓陈挖新。


版权声明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联系本微信,或微博@好人神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