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培永:坚信未来可以期待一一一个人的过年与一个社会的进程

周绍良丨记腊八粥

坚信未来可以期待

一一一个人的过年与一个社会的进程

【开栏语】生活中的学术,热点中的沉思!“陈言新语”相信文字的力量,追寻理论的魅力,探究思想的堂奥,即日起,诚邀您定期共同见证!


不在一定的时间点,不会想到一些问题,不会把一些问题想清楚。

在我们忙着过年的时候,或许我们可能会想到、会思考透中国社会进程中“古”与“今”“中”与“外”的问题。一个人的过年,一个社会的进程,一个是具体而微的问题,一个是宏观而大的问题,看似两不相干、相距甚远,但宏大发端于细微,关于历史进程的某些观念说不定真能在我们的过年中厘清。

过年是辞旧迎新的过程,“新”相对于“旧”来说,是成长,是进步,是希望。在不太懂事的年龄时,我们领会不了辞旧迎新为何意;在成熟理性之后,我们明白了,但却可能走向对它的否定。一年又一年,我们会发现自己除了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发福之外,也没有什么“新”出现,新的一年甚至还不如旧的一年,我越来越成为连我自己都不满意的人,那些我们曾经厌恶的行为做法都发生在了自己身上。我们会留恋年少时年味很浓的时候,会认为那时才是最好的时光,我们开始相信,辞旧迎新的说法其实也是一道心灵鸡汤,我们可以反复吟唱“越来越好”但就是无法让自己真正相信。喧嚣后的夜深人静时,想到自己又长了一岁,一转眼一生已经走过了大半。

社会历史的进程,如人生的过程一样,无论我们愿不愿意,都必然是时间的游走,这是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的前提。不是我们随意掌控时间,而是时间推着我们往前走,推着我们去辞旧迎新,这是客观的无情,这是悲观的源头。我们要化客观为主观,化悲观于乐观,就应该做我们能做的,就不能自我放弃、自甘堕落,任时间支配、任生活蹉跎。辞旧迎新不应该是自然时间的变更,而应该是属于每个人的可控节点,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飞跃。经过一年或一段时间积累的我们,要实现自我的飞跃,实现“新”我的生成。虽然岁月催人老,虽然走向中年油腻,我们依然是我们自己,但已经是升华的我们自己,这种升华不是身外之物的增多,更多的是人之为人精神层面的升华,是反思、宽容、真诚、善意、智慧、德行、亮堂、明澈等诸如此类之“物”的生成。

我们的“新”就是社会的“新”,我们的进步就是社会的进步,我们的飞跃就是历史的飞跃。我们会老,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脸;旧人会走,下一代的新人会再出发,人类社会就还是在进步中。综观人类社会历史的长河,辞旧迎新一直在进行,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现代,这是我们所在的社会必然要经历的辞旧迎新。做好心理的准备吧!不要因为残缺,因为困境,因为代价,就感叹今不如昔,就想往回走,就去怀念或者说去建构从来不曾存在过的完美时光或黄金时代。有些已经作古,该走的就让它走吧,没必要总是无谓地伤怀,感叹传统的好东西死去了,总想着让它回来,“让死人抓住活人”。

“新”要摆脱“旧”,不固守旧的东西才能为“新”做好铺垫。但“新”肯定是要在“旧”的基础上生成,那些认定中国古代就没留下什么好东西,试图与过去完全告别,追求全新的想法注定是空想,其行为注定是激进。“今”不可能摆脱“古”,它本身要从“古”中生长,现代不可能放弃所有传统,它必须要汲取传统的精华、重新激活传统。旧貌换新颜,古色显今香,传统助推现代化,这是必然的结局。我们要相信,好的东西不会弄没了,只要是真好,自然会失而复得,该留下的还是会留下。

过年是团聚的时刻,只要人与人聚成团,自然少不了比较。陌生人之间的比较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与从小就认识的熟人之间的比较更容易引发心理波动。那些曾经不如自己的人,如今却混得风生水起,难免让自己失落甚至嫉妒,难免让身边的人对自己唠叨“你看人家谁谁谁”;想到自己如今已经超越了那个曾经风光的他们,就有可能会偷偷地对着镜子说声“你好厉害”。我们可能会懂得,比较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痛苦的根源,关键是跟谁比,跟不如自己的人比,那就是幸福,跟比自己厉害的人比,那就会痛苦。光懂得这一点还不够,必须深谙比较的哲学,那就是更为审慎地看待自己的成长、看待他人的成长,做到不以他喜、不以己悲,不以己喜、不以他悲。

拿自己与他人的成长比,与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比,有着相同的道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是从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开始的,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直面对着“中”与“外”主要是“西”的问题,一直到今天还是这样。有些人习惯于说某个国家好、这好那好什么都好,他们的眼光一路向“西”;有些人习惯于对西方国家、社会进行批判,习惯于揭露所谓的本质、“好”的表现下的“坏”,见谁说人家好就义愤填膺。两种思维都不是理性的比较,我们早就过了“月亮还是西方的圆”“太阳还是西方的大”的阶段,也早就过了只说自己好、无视自己有问题的阶段,我们认可的是各有各的精彩,都有值得供对方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已经从羡慕嫉妒恨但不得不学习中走了出来,从自惭形秽中抬起了头,已经开始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主体性。我们的比较应该同时兼具“时空”的维度,不能只从空间维度拿今天的中国与今天的发达国家比,也要从时间维度在40年前、70年前、100年前的中国之间比,拿当时的中国与当时的西方国家比。看看中国这100年、70年、40年的变化,我们就会惊讶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也自然就会坚信未来的可以期待!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9-02-18


相关链接

顾海良: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

程美东: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顺势而为推动改革的典范

刘军:中国渐进式发展道路为什么获得成功

李少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赵光武教授学术思想述要

闫志民: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辉煌

陈培永:不忘初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宇文利:精神世界的进步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生活变迁的主基调

陈培永: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梦想的现实路径

李旸:马克思论述正义问题的双重维度

陈培永: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演变路径及当代价值

孙蚌珠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境界笔谈

白雪秋:从“承包”到“振兴”——农村改革的40年

宇文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魂

陈培永:“人民”范畴究竟何指

宇文利:努力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华彩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陈培永:共同富裕有两个对手

刘志光:思想再解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孙来斌:中国制度守正创新之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程美东:论习近平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设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