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三万里》黄鹤楼题诗,让李白“闭嘴”的崔颢,还是没赢过杜甫?

刘希彦 岳麓书社 2024-05-2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近日,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不少观众表示从这部动画电影中看到了“诗中盛景”“大唐盛世”。《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和高适来到江夏(今属湖北武汉)黄鹤楼,李白诗性大发,想在黄鹤楼题诗一首,但在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他便放下笔不作诗,转身而去。

能让李白也折服的这首《黄鹤楼》,到底有多厉害?写七律,李白、杜甫、崔颢,又是谁更厉害?



号称古今七律第一的是杜甫《登高》


_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今七律第一是后人评的,这样的诗在唐朝并不被重视。

唐朝人喜欢李白的调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朗朗上口而不走心,一听就能记住,一唱就能愉快。

杜甫仙气不及李白,俗骨亦不及李白,他不写这样的流行歌,他写诗根本就不考虑传唱这回事,他要的是独立的文学作品,要的是力道、激情和深刻的无限压缩,压缩在狭小的语言空间里,以达到最大的爆破力——“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三转,七字四义,且豪横险绝,这样的诗你敢唱?不怕锁喉?不怕拗口?只能往深心里走,越深越舒坦,只能用你的内在去观照,自然识得乾坤之大。

第一句的冲击力如同一团浓墨泼在了宣纸上,不能再大笔涂抹了,这样不但成不了图画,还会把纸擦烂——只见笔尖入了细处,轻轻一勾,一只鸟从天际飞了回来,落在了白沙之上——“渚清沙白鸟飞回”。好空灵的意境,于是那横流的一团无须勾描,便分出了天地山水。


天地一开,秋风即至,无边无际的树木都在落叶,无穷无尽的长江奔涌而来。自有诗歌以来,不曾见过这么壮阔的秋风,亦不曾有过如此悲凉的景象,仿佛整个宇宙都充满了秋风撼动落木的声音。

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太轻飘了,如同屏风上精妙的宣纸小品,如果不幸撞上杜甫的雄风,瞬间便会木折纸碎。

再往下又见杜甫的惯技,以宇宙之大,写小我寸心之悲,只是这一笔如何从无尽之时空收回——悲秋不说眼下,乃说万里;多病便是多病,偏说百年。这才是乾坤大挪移,一转身便是万里,一叹气便是百年。如此一回旋,他与天地苍生仿佛成为一体,苦则同苦,忧则同忧,此为同体之大悲,这是杜诗的至大之处,不枉后人尊他为诗圣。

至此杜甫的力气仿佛已经用尽,尾联在气势上稍显弱,也难怪,鸿鹄欲上青天,必定铩羽而回。当然,这样的收尾也有其不得已之处,通篇皆是无边、不尽、万里、百年这样的宏大叙事,没有结尾这一腔恨、一杯酒,读者的心悬在空中,如何着落?无论如何,这样的招数也只有杜甫耍得来,别人举这样重的大刀必定会跌跌撞撞。可惜未必入得了时人的眼,李白似乎就对杜甫的诗不在意,他喜欢的是另一格。

据说李白到了黄鹤楼,见江天之美景,正要题诗,忽见壁上已经有诗,自愧不如,气得写下了这么几句:“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所见的便是这首《黄鹤楼》,这是唐朝人心目中好诗的样板,常被选为七律压卷:


_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前两联只写了一件事,却一下击中了李白的心,因为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寻仙。和杜甫的一句三折不同,这是两联里将“黄鹤”重复了三遍。重复的好处是有歌唱感,易上口,坏处是啰唆。除非意在笔先,否则会显得累赘。

颔联以“不复返”和“空悠悠”作结,足够远,也足够空,便有了无限的延伸感,这是唐诗之本事,李白的心自然也被引向了虚空——他瞬间生气了,因为太像他写的了。世俗的天才若看到赝品,看到遍地拙劣的模仿,是得意的。可眼下这首诗写得比真品还像真品,李白之外怎么能再有一个李白,简直是挑衅,他能不暴怒到拳打脚踢吗?

再来读诗。上一联神行虚空,意追天外,再一回来,晴天的河岸上,树历历在目,连芳草都清晰可见。直白历来为诗家所忌,为什么这一句直白至此,读来却不显突兀?这才是从梦幻回到了现实,世间的一切反而看得格外清晰。

从天到地的瞬间位移,杜甫用的是千钧之力,这里则轻巧得多,一个梦幻泡影便完成了,这才是仙家之诗。

仙人已去,寻仙无果,开始想家了。已经是日暮时分,江上烟霭重重,望不到归乡的路,孤身一人,不知何去何从——此江此雾此情,多么的熟悉,人人都能感受。李白还是写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格式和这首诗近似,大概有争胜之意:


_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联是模仿,但不及崔颢高远——高远可是李白擅长的,气息畅达的歌唱感也是李白的特色,这里也明显不及。再看颔联,崔颢一把推出,覆压千载,腾出云外;李白刚起飞便挫了锐气,上翻已是不能,只好俯身下降——说吴说晋已是堆砌,况且也不是眼前必见之景,更失了真切。

再看颈联。三山二水两句可谓工绝,亦清绝,是唐诗里少见的佳句。如果尾联能别出心裁,哪怕只是多些真情,也有望险胜崔颢。可惜是遥望帝都,落了俗套,实属败笔。虽说如此,这首诗已是古今七律里少有的佳作了。

论七律的整体水平之高,杜甫无论如何是要排第一的。沈德潜认为老杜的七律有四个不可及之处:学之博,才之大,气之盛,格之变,但唯独少了这轻扬的仙气。杜甫是沉郁顿挫的,甚至连轻快都少见,只有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少见的快诗,历来被认为是用律的典范:


_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人对诗歌的热爱到了什么程度?他们有将一切文字变成诗的雅好,请柬、日记、推荐信甚至便条都用诗歌来写。杜甫很多诗一看便是日记,比如这一首,是他听闻官军收复失地时的实录。

刚一听到的时候不喜反悲,涕泪齐下,再看老婆和孩子脸上都没有了愁容,又转为狂喜,迅速将书胡乱一卷准备回家。“却看”一句明明是对仗,却毫无对仗的痕迹,如冲口而出的白话,气势汹汹势不可当地合乎自然。单凭技巧是写不成这样的,唯有胸中之真情汹涌方能使然。

收于“喜欲狂”,按说情绪已到了顶点,再没有往上的余地。从七律的格式来讲,颈联是一个大转折,正好顺势回落。可杜甫偏要逆势而上,且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好嘹亮的歌声,好高昂的情绪,听是狂喜,细想悲凉,虽腾空而起,字字句句又重如千斤,如泰山悬于顶上三寸飘飘欲飞。


白日放歌纵酒,夜晚放歌纵什么?“青春”指的又是什么?

明媚的日光?老妻?还是瞬间年轻了不少的自己?必定要追问,必定没有答案,这才是诗。这是激情和力量完美的结合——已经冲破了云层,可速度还在加快,一气而下,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不是舟车,这是飞翔。杜甫的诗不以快见长,没承想却写出了唐诗里速度最快的一首,连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都追不上。更不可思议的是用格律来写的,只稍加一变,格律的层层锁链竟飞舞得像风中的柳条一般好看。




《天才成群而来——刘希彦讲唐诗》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并非只为对那个时代的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形式解读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这十一讲,聚焦了从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重要名篇诗作如《琵琶行》逐字逐句解析。作者仿佛引领读者穿越回了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让读者于字里行间,去追寻天才诗人们的传奇人生,体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通过作者深入浅出、慧心独具的解读,会使读者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并且增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京东购买戳👇

 


当当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天才成群而来》出版 | 带你领略唐诗之美,体悟天才诗人的传奇人生

《长安三万里》爆火,李白真有这么厉害?

《长安三万里》没讲的故事:大唐盛世怎么突然“安史之乱”了?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