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三万里》爆火,李白真有这么厉害?

岳麓书社 2024-05-24


⭐️星标一下岳麓书社 和你分享有关阅读的一切


近日,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爆火,电影讲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数年,吐蕃大军攻打西南。大唐节度使高适交战不利,长安岌岌可危。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太监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

影片在勾勒大唐盛世和乱世时融入了多篇唐诗,展现了文人墨客的家国情怀。其中李白的《将进酒》情节更是惊艳了观众。

为什么李白被称为“诗仙”?为什么李白的诗就是半个盛唐?现在就带你追寻天才诗人的传奇人生,体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若说天才,古往今来,最没有争议的大概就数李白了。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此语评李白极传神。



 《天才成群而来——刘希彦讲唐诗》




如果唐诗是一座富丽神秘的宫殿,李白就是气势入云的穹顶,杜甫则是宽博沉稳的基石,余者皆是大殿里的摆设。初入大殿之人大多先是被穹顶迷住,久而久之则是抬头者少。几人低头看基石?但缺了这雄厚的基础,整座大殿就气象一空。

唐朝人编诗集,不大重视杜甫的诗,甚至一篇不选,因为离得太近,再好的百年青砖,近看也只道平常。后人尊杜甫为诗圣,因为是远观,才能得见大殿全局。

再说余者。高适、岑参力雄而飞,是殿中之大梁;韩愈之稳是殿中之柱石;王维是静室之佛影;王昌龄是重帘之青烟;四杰是东窗之红日;杜牧、李商隐是西窗之残月;李贺是怪石侵松;贾岛是后墙苔痕……若论能让人反复赏玩、流连驻足的往往是这些景致。


以李白的名气论,如果说唐朝是一部好莱坞大片,李白就是当之无愧的男主角;女主角武则天算一个,还有杨贵妃。

这千古之天才与千古之美人的会面必须是高潮,他们之间若无暧昧,剧情不依,看客亦不依,无关历史事实。

据说李白失宠出宫,是因为写了这两句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将今比古是最通用的恭维手段,何况比的是赵飞燕,如何能得罪贵妃?只怕别有原因,比如,万众瞩目的焦点只能有一,不能有二;比如见宠于皇帝,自然有争宠之人。

据说高力士和杨贵妃都不容他,谁让他写诗之前如此摆谱,让高力士替他脱靴,杨贵妃替他捧砚。

况且,也只有他敢轻慢皇帝,“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写的李白。

凡此种种,最终成就了一位“仙人”。

李白一生修仙不得,却被封为“诗仙”,算是身后之哀荣。

先来一睹诗仙之风采:


_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样的诗,人人都能看见好,所以不必解释;这样的诗不可学,因其纯以气胜,气如何学?亦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苏东坡写文章追求行云流水,云水还有形态,故尚有可评说处,尚可摹学。这也是李白之后数得着的天才人物,若论长风万里的气势,还是距李白太远。

李白是扶摇九万里而上的鲲鹏,只有世人看得见他,他是看不见世人的。

杜甫亦有鲲鹏之大,不然岂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豪情?可惜悲魔入心,总想翼护众生,离地太近,垂天大翼不免千疮百孔。

李白的知音是最有艺术天分的皇帝李隆基,是诗中之圣杜甫,是百代文宗韩愈,他们已经是人中极品了,岂有世间之人能让他们追随,所以李白只能是仙。

仙家之诗太过夺目,尤其那些恣肆汪洋的七言古体大篇章。所以先从五言说起。 



_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写诗即写心。心无形无定,变化千端,瞬息万里,如何能写?于是有了赋比兴这样的表现手法。

直写其事曰,类比取喻曰,指东说西曰

评诗也一样,诗之妙在不可言说处,如何能评?不能直取,那就比兴。

如果用时下流行的体式写这首诗,是什么景况?


月下

独自一人

独自举杯

邀请月亮

对着我的影子

起舞

歌唱


虽然已经尽量简洁和白描,不用形容词修饰,但还是矫情作态,很显然这不是一首好诗。

为什么同样的内容,换了个文体结果完全不一样?因为白话文尚缺少古文的质地,或者说,我们在改革文体的时候丢失了精髓。

文字不仅是表意的,还是音乐的,画面的,尤其是汉语,文字本身就是一幅画,所以白话文不能是一白了之,需要重新建立足以垂范后世的样板。

先秦诸子的文章,简洁而达意,自然而传神,建立的文言文样板沿用至今,以至于今天还能阅读两三千年的典籍。这是其他只有口语的文字系统不可想象的。



口语是变化的,不宜作为知识传承的载体。

比如外国人想要准确阅读一百年前的语言是很困难的。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唯一不断绝的古文明,没有这一套稳定的文言文系统,如何实现?

晦涩的经典不是人人都愿意学的,而诗歌人人可以传唱,所以只要还有人喜欢唐诗宋词,这套文言系统就不会彻底废去,文明也就不会彻底断绝。

这首诗转换成白话文就平庸了,还有一个原因,真正的好诗不可模仿,不能翻译。

李白写的文字是李白的气息,此一转换,意思不变,气息尽失。

白是天才的演员,这首诗即是最造作的表演,但他做来仪态万方,平常人做来难免作呕。

一个演员如果有人指摘你的表演不真实,说明你不够天才,天才的演员不需要真实,就像王熙凤,满嘴虚话假话,但大家就是爱听,听了还跟着她乐。

再来看李白写给杜甫的诗:



_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起手一句是太刻意的自拍。

选好了时间——秋天的傍晚;找好了场景——城边古树下;摆好了姿势——高卧在一个沙丘上。只等导演喊开始,就可以表演思念杜甫了。

这里面只有自导自演,没有杜甫,对杜甫的思念交给汶河水来负责,一流了之。这样的人见了能不烦吗?但一日不见还想。只因这样的姿势只有他摆的出来,就像那些大明星,人人都骂,却人人都爱看。

这是杜甫思念李白的诗:


_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


在《梦李白二首》里,杜甫又说“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样的诗句真是寸寸相思寸寸灰,可怜老杜的痴情。

再来看李白所做之《古风》——


_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这组诗一共有五十九首,为拟古之作。这一首的风格颇似汉代无名氏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诗是静态的,就像千里沼泽,云气缭绕,气象虽广,内在却出奇地安静。从文风上来说,如泣如诉皆自然流出,混混沌沌,中无佳句可采。

到唐代,沼泽为之一开,其间龙蛇涌出,风起雷隐,“天地”显现了,“四海”也望见了,奇字佳句更是密不透风。霜不再是一叶之霜,而是万物之霜;风也不再是一水之风,而是来自大荒的浩荡之风。

于是“万事皆波澜”,格局大了,眼界高了,再看万事万物,就像水中微微的波澜,没什么大不了的。

天地既开,洲渚出现了,桥岸出现了,花树鸟鸣也出现了,这就到了宋词了,一切过于清晰,过于具体,美则美矣,气象不大。

唐诗的不可及之处正在于回荡天地、无拘无束的神气:


_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_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这也是李白,但是“我”消散了,只余一股清风、一团清气充斥天地,若还有眼能见,也是九天之外的大鹏之眼,俯瞰天地众生,一切悲欢离合,征伐兴废只是静穆。这才是“谪仙人”当有之风范。

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伟大的诗歌,因为诗里没有深刻的思想,李白便是这种不深刻倾向的代表人物。

一盆兰花、一颗松树有没有深刻的思想?古人认为这是君子的象征。

如果有人向你要深刻,说明你太平庸了。兰花的幽香,松树的奇姿,世间独此一份,最有操守和学问的君子也以与其品性相仿佛为荣,这本身就是伟大,亦是深刻。


伟大的事物一定深刻,但深刻的事物不一定伟大。

你怎么能向李白要深刻?为什么《庄子》开篇要先出扶摇九万里的大鹏?

只有把格局打开了,才装的进去更大的认知。

明月天山,苍茫云海,长风万里,这是短短二十个字里出现的意象。

有了这样的视野,天下之事还有什么好争的?不过蜗角虚名,刹那人生,又不知辜负了多少春风——这亦是庄子之词锋。

李白就是中国诗歌里的大鹏,他是极致的超脱,超脱与战争、深刻乃至智慧之上。

中国的诗歌也有惯常表达的思想,比如清净无为,比如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比如觉知和放下,这都是儒释道的境界,非宗教非哲学,却能将生命引向更高的层次。

这样的诗不是深刻的,而是神性的。

如果说在世俗谛上,艺术离宗教最近,哪怕是李白这样的仙才,一生当中接近这样的神性的时候也是屈指可数的。

多数的时候,他的自我也是巨大的,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因这一类的诗歌更近世人之情,也就更容易在世上流传,比如《将进酒》


_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如黄河决堤一般冲口而出,一气而下,自有诗歌以来,未曾见过这么高的起手,也未曾听过这么大的口气。

形式上亦不拘一格,似古体似乐府,既典雅又民歌。

西洋美声唱法因有严格的发声技巧,唱来总有庙堂气,唯有帕瓦罗蒂一开口就是意大利民歌,所以他唱《我的太阳》格外有太阳的热力和生机。


_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样的诗不可一句一句地体会,须大口囫囵吞下,任其在体内胡乱冲撞方知其妙;更不可一步一步评点,飓风过境,片瓦不留,哪还有脚跟立定处。

这样的诗平时读不得,恐狂魔入心。逢友登高,酒后起兴之时自然会脱口而出。

劝人超脱世间名利,若能指向内在的解脱,这是神性,却又外求于酒,重堕魔道。

时而入仙,时而入魔,这便是李白。

何谓“谪仙人”?

天仙堕落成魔,自有其高格,便成人间千年不遇的歌王。

再来一睹仙魔一体之风姿:


_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将进酒》尚有泥沙俱下之感,此篇纯为纵逸之仙气。说是仙气,细听又句句都是人间的愁苦。

天既不能上,人间又不能留,谪仙可怜,只能纵酒,只能弄舟。

李白此格,千古以来暗偷者有,无人明学。

千古多少狂生,哪个不饮酒?哪个不自恋?见了李白,都知道自惭形秽,不敢东施效颦。

若说明学,就便才如苏轼,也只敢学学问月之诗,毕竟那个小巧些,尚能使得圆活。


_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若说能得着几分李白的仙气,放眼望去,也就此篇了。

此篇字句间尚有斟酌;李白无有斟酌,只信手拈来。此篇有章法,虽然能飞,还须点地方能稳当;李白是步步随风,步步悬空,自然无须章法,更有一股丰腴的豪气,为宋人所无。

李白还有一首寻仙诗,亦无人敢学。所谓寻仙,就是想寻得仙药或仙人,以实现成仙之梦。

寻仙诗首推《梦游天姥吟留别》,沈德潜评之为“想落天外”,“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_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唐诗取象大,出口便是四海天地、万古八荒。

后来者若是明白,自然知道不可强学,胸中无有纵横万里之大气量,学来便是造作,犹如小儿强说大人事。

所以唐代以诗歌取士是有道理的,文如其人,胸怀气象就摆在这里,做不了假。

若才气更大,便不满足于写人间事了,写玄写梦写游仙,笔下方能上天入地,腾挪得开。

此篇便是集大成者。笔锋一指先是海外仙山,继而海内之最高峰,一梦又去了吴越,而且是飞过去的。若不是写梦,这样的开阖如何能合理铺排?



_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一路上怪怪奇奇,仙人出场之前,常人写来一定排场大,可是“云青青”一句如此优美清澈,快成田园诗了,如此方见神思。若“熊咆龙吟”之后直接出仙人,这哪是仙人,分明是山大王。

天为之清,地为之宁,方是仙人。

如果仙人是清净的,显平易相,恐怕是陶渊明笔下的仙人。

李白心中的仙人还是要霹雳雷霆,天门中开才能出现,而且是以云为衣裳风为马。好一个“风为马”,笔尖一点便飞过了屈原的肩膀。屈原是神秘而阴柔的,如云梦之雾。李白学屈原,比屈原有力气,读来多了一份雄快之感。


_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醒之后,悟到人世间不过如梦一般,都是幻相,又想到世间万事皆如流水,稍纵即逝,不可暂留,这是悟道之语,可以去执。所谓去执,不是要弃世间而去,而是要去掉对世间一切的执着;亦无关世间,更要紧的是去掉对自我的执着。

李白的姿态是弃世,他留下的话是不肯“摧眉折腰”。这才是李白的局限,他不是要放下自我,而是要塑造“大我”,甚至要通过寻仙修仙来寻找一个“神我”。

历来多少修行人落入这个坑中,岂独李白?李白至少是浪漫的、快乐的,通读他的诗集,仿佛他这一生都在旅行、喝酒、唱歌、说大话:


_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他的诗歌是独一无二的,至少在“高逸”二字上无人能逾越他。

杜甫于雄厚上虽胜,却不及其高远。屈原于奇思上更玄,却不及其超逸。

他远取上古之玄思,中取魏晋之性灵,近取初唐之豪放,他将古今的才气尽收囊中,又不做三姓家奴跪地仰望,而是以超拔之姿,扶摇直上,将诗歌的境界引向了九天云外。

他一生的表演是如此之畅快和出奇,让我们一千多年来百看不厌,让我们知道除了爬行之外,我们还可以飞翔。



《天才成群而来——刘希彦讲唐诗》


唐诗不仅是诗歌史上一座高峰,亦是人类文明的珍贵献礼。本书并非只为对那个时代的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形式解读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这十一讲,聚焦了从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重要名篇诗作如《琵琶行》逐字逐句解析。作者仿佛引领读者穿越回了千古名诗的诞生现场,让读者于字里行间,去追寻天才诗人们的传奇人生,体悟唐诗的生命力与感发力。通过作者深入浅出、慧心独具的解读,会使读者加深对唐诗的理解,并且增强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京东购买戳👇



当当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天才成群而来》出版 | 带你领略唐诗之美,体悟天才诗人的传奇人生

《湘绮楼日记》中的一则宫闱佚闻

捕捉历史上的瘟疫身影,这些历史真相颠覆你的认知

瘟疫如何塑造历史?古人怎样度过灾难?| 知名历史学者袁灿兴新书《疫病年代》出版

《聊斋志异》(全本全注全译彩色插图版)——494个故事,160张国宝级彩图,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三万字长序诚挚推荐


如何找到我们


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

微信视频号:岳麓书社

新浪微博:@岳麓书社

抖音号:岳麓书社

今日头条:岳麓书社

小红书:岳麓书社

岳麓君个人号:ylssylj


点击「在看」,给岳麓君加鸡腿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