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类神经元结构的等级孔碳材料用于高性能氧还原反应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07-28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类神经元结构的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材料。其中B、F共掺杂提升了Fe–N–C的本征活性,等级孔结构促进了传质和活性位点的暴露,一体化的结构增加了催化剂在器件中的稳定性。
环境污染问题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推动了人们对新能源装置,比如基于氧还原反应(ORR)的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追求。目前,所使用的ORR催化剂主要为昂贵的铂(Pt)基材料。过渡金属单原子催化剂(MNC),如FeN4CoN4等具有高ORR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贵金属的催化剂。
众所周知,ORR发生在气、液、固三相界面处,这往往要求催化剂具有丰富的孔结构和一定的疏水性。然而,迄今为止报道的大多数多孔碳基催化剂是粉末状态存在的,需要额外的粘合剂来制备催化剂层,这严重降低了电导率和传质能力。因此,理想的催化剂应具有一体化结构、丰富的孔结构、更多暴露的活性位点和高电导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催化剂性能。

图1  催化剂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最近,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陶李助理教授等人受生物体大脑的神经元结构启发,设计了一种有效的策略来制备具有高密度BF共掺杂FeNC位点(FeSAFPCS)的柔性自支撑碳纤维膜。FeSAFPCS显示出较高的ORR半波电位(0.89 V vs. RHE),高于商业20% Pt/C0.83 V vs. RHE)。当直接用作液态锌空气电池的电极时,FeSAFPCS表现出168.4 mW cm2的高放电功率密度和出色的耐久性。由FeSAFPCS组装的固态柔性电池在1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显示出稳定的充放电能力。这些性能源于存在的孔结构、高密度活性位点和导电网络。这种设计策略对于生产制备高效的电极材料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博士生朱彦玮,通讯作者为湖南大学王双印教授、陶李副教授。详见Zhu Y, Wang X, Shi J, et al. Neuron-Inspired Desig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 Networks Embedded with Single-Iron Site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Sci. China Chem., 2022, DOI:10.1007/s11426-022-1285-y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扩展阅读】

黄小青/卜令正课题组:一步法合成面心立方结构的中空RuCu纳米球并实现其在全pH下析氢反应中的高效应用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苯酚电催化加氢反应中氢利用途径的有效识别

清华大学牛志强教授综述:双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电催化应用

庄林/王功伟课题组综述:铜基CO2还原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耐久性调控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二氧化硅助力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质子传输

中科大曾杰课题组:铜催化剂中引入磷掺杂提升CO2电还原多碳产物的活性

汪国雄和高敦峰课题组实现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燃料和化学品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瑞虎团队:金属卟啉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CO2的选择性还原

大连化物所黄延强课题组: 单原子钴催化剂电子结构调变实现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活性调控

熊宇杰/龙冉课题组:铜铟硫空心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课题组: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在MOF表层的选择性封装提升金属利用率及其催化活性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扬州大学徐强教授团队专论:“准MOF”和限域金属纳米颗粒间的协同催化

南师大周小四课题组综述:COF在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

南开大学刘永胜课题组:可溶液处理的类COF二维聚合物光电材料合成及应用

陈龙课题组:供体-受体型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非均相光催化α-氧胺化反应





通讯作者简介



王双印 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在Nat. Chem.Nat. Catal.等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他引21000余次,H指数86。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等。团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前沿,聚焦资源、能源的问题,系统开展电催化剂缺陷化学基础研究、燃料电池与有机电合成应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催化剂缺陷化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光电催化等。

课题组主页:http://cmeel.hnu.edu.cn/index.ht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