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中国的62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

医药荐客 2023-05-01

Editor's Note

这个盘点还是比较靠谱,虽然有一些低调的公司没有统计在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智药局 Author 智药局

据SynBioBeta统计,2018-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一级市场共完成了1039个投融资事件。

其中,擎科生物、迪赢生物、恩和生物、蓝晶微生物、微构工场、森瑞斯等企业相继完成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蓝晶微生物以B系列19亿的融资额刷新了国内一级市场合成生物领域的融资记录。

如今,在政策、资本及多家企业加持下,这门汇集生物学、基因组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逐渐成了新的风口。

新兴赛道的62位入局者

从产业链上中下游,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大致可以划分为:工具层、平台层和产品层。

上游工具层,主要跟DNA相关,包括测序、合成、储存和基因编辑等等。

中游是平台层,侧重菌株的构建,通过大量的实验形成数据积累,进而打造一个高通量、自动化的技术平台。

下游产品层,就是把产品成功推广到可以商业化应用的过程,目前已涉及化工、能源、食品、医美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基于上述划分标准,智药局统计了国内62家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如下图所示:

图:国内合成生物初创企业盘点(制图:智药局)

国内布局情况概览

从成立时间上看,上述合成生物公司主要集中在2016-2022年这个时间段。其中2021-2022这2年最多,共25家,可以说是国内合成生物“异军突起”的高峰期。

从最新融资来看,上述公司融资轮次整体靠前,主要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且投资金额较高,“投早投多”的特征突出。

从产业链看,工具类共10家、平台类共9家、产品类共43家,产品类又根据不同应用领域,划分为化工、材料、原料(16家);农业、食品(8家);泛健康、医美(8家)和医药(11家)四种。

其中工具类,擎科生物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子之心热度也颇高,前不久由合成生物学龙头企业凯赛生物领投完成了超亿元战略投资;平台类中酶赛生物融资轮次最靠前,目前处于C轮。

而产品类,风头最盛的应当属蓝晶微生物和微构工场。分别在今年2月完成了4亿元B4轮融资和3.59亿元A+轮融资。

部分合成生物初创公司简介

01上游工具类


擎科生物
成立时间:2017年
最新融资:A轮近2亿元

一家基因合成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业务范围涵盖合成基因组学产品及服务、生命科学原料及设备、生物制造CXO三大方向。为客户提供基因合成、修饰合成、化学试剂、分子试剂、仪器设备等服务。

博雅辑因
成立时间:2015年
最新融资:B+轮融资4亿元

一家致力于通过国际前沿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多种遗传疾病和癌症加速药物研究以及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

智峪生科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pre-A轮

其生物计算平台定位于AI+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主要服务新药研发、合成生物。自建自动化湿实验平台“智汇ZBot”,目标是实现蛋白质设计的自动化:从蛋白质序列的设计到DNA合成的自动化、氨基酸序列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纯化及功能验证。

分子之心
成立时间:2022年
最新融资:战略融资数亿元

一家AI+蛋白质设计平台公司。目前已和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室达成合作,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的计算生物学科,产学研用一体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级转化。

迪赢生物
成立时间:2018年
最新融资:B轮融资4亿元

高通量DNA合成服务提供商。目前迪赢生物的产线包括:寡核苷酸池合成、全基因序列合成平台、NGS探针合成、全合成抗体库与抗体优化;也在拓展高通量RNA合成产品管线、DNA数据存储产品管线。

02、中游平台类


恩和生物
成立时间:2019年
最新融资:B轮融资1亿美元

合成生物平台型企业。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的高通量实验平台,结合生物计算和机器学习对生物体进行系统性、工程性编辑,为化工、食品、制药和农业等行业提供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公开披露的进展不多,目前来看,定位与Ginkgo biotech有一定相似之处。

欣贝莱生物
成立时间:2017年
最新融资:Pre-A轮融资千万元

一家致力于开发面向高附加值化合物生产技术的高科技企业。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细胞工厂制造出高纯度、低成本、低污染的高附加值药物和大宗化工原料,应用于工业、医药原料市场。

态创生物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A+轮融资数亿美元

据公司披露,现有小分子肽、依克多因、麦角硫因、赤藓糖醇等可量产在售物质约30种,2021年收入过千万元除了高附加值的医美、食品添加剂,态创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开发大宗商品“生物基PBS”(可降解塑料)。

酶赛生物
成立时间:2013年
最新融资:C轮融资近3亿元

核心在于酶定向进化技术平台。据公司披露,2021年底,已有18款药物中间体和食品饮料添加剂产品实现商业化,10款产品处于中试阶段,9款产品在小试阶段。

小熊猫生物
成立时间:2020年
最新融资:天使轮数千万元

生物计算平台型公司,目前尝试提供标准化的蛋白表达纯化服务。客户提供目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或基因序列,及目的蛋白表达特性后,小熊猫生物可交付纯度>80%的目的蛋白,及质量检测报告。

03、产品类

——化工、材料、原料

蓝晶微生物
成立时间:2016年
最新融资:B+轮4亿元

主要产品管线包括两类:一是大宗商品生物可降解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二是高附加值的再生医学材料、美妆新功能成分、新型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在研发平台自动化、数据化方面加大投入,以缩短中试周期。

微构工场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A+轮3.59亿元

是一家PHA生物材料研发商,该公司涵盖用合成生物法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医疗级聚羟基脂肪酸酯,研发、生产、销售基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医疗器械、医用植入材料、医用耗材、3D打印材料等业务,主要包括标准级PHA mP34HB 10、PHA产品、3-羟基丁酸产品。

——农业、食品


昌进生物
成立时间:2017年
最新融资:A轮1.4亿元

主要研发方向为微生物替代蛋白,目前有两代产品:基于筛选驯化底盘菌的替代蛋白,5吨罐系统的产线已正式投产;对底盘细胞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的二代替代蛋白,计划先在美国上市。正在青岛落地生产发酵基地,计划建设6条50吨罐产线。

舜丰生物
成立时间:2018年
最新融资:A轮

国内首家开展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化运作的企业,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及其在农业生物育种、基因检测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拥有基因编辑底层工具CRISPR Cas SF01和CRISPR Cas SF02。

聚维元创
成立时间:2018年
最新融资:A轮1亿元

核心技术在于高效的上游秸秆资源化再利用工艺,以及根据特殊的秸秆碳源构造下游菌种代谢路径的合成生物学设计能力。能够将常见的农牧业废弃物转化为发酵原料,并最终成为各类终端产物。

绿氮生物
成立时间:2022年
最新融资:种子轮千万元

致力于合成生物固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生物氮素供应方案。其下拥有一款将固氮菌做成种衣剂和类根瘤固氮菌肥,以实现固氮菌、种子同时播种,适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泛健康、医美类

中科欣扬
成立时间:2015年
最新融资:B轮近2亿元

主要用合成生物技术研发生物活性原料,目前已有一些原料从POC阶段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和销售,包括含SOD酵母粉、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原料。另外,NMN、亚精胺等原料正在研发过程中。目前已收集菌株1万株以上,积累DNA数据200G以上。

萱嘉生物
成立时间:2017年
最新融资:A轮2亿元

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生物开发企业,建立了一条生物医药级别的GMP生产车间,致力于天然保养品、健康食品等领域。

柏垠生物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Pre-A轮1亿元

主要开发生物基材料,管线是蛋白和多糖类材料,短期推进一些蛋白管线产品,主要与组织粘合剂及先进生物材料相关。考虑市场监管、功能等因素,中长期会开发生物活体材料。

——医药类

羽冠生物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种子轮1400万美元

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开发针对感染性疾病、肿瘤的合成疫苗及活菌药物。首个产品管线是针对耐药细菌的合成疫苗项目,专注于解决抗微生物耐药性(AMR)问题,目标是两年内能将细菌疫苗推进到临床,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其合成生物学疫苗平台的价值。

优信合生
成立时间:2022年
最新融资:天使轮数千万元

主要研发活体生物药(LBP)。以益生菌为底盘,用合成生物学,构建含有高效的酶的工程菌,使其在人肠道内实现消除有害物质、递送药物等功能。当前有3条针对遗传代谢病的在研管线PKU苯丙酮尿症LBP、H 氨酸代谢病 LBP、M氨基酸代谢病LBP,预计未来3-5年至少两个管线提交IND。

百葵锐生物
成立时间:2021年
最新融资:Pre-A轮数千万元

主要研发蛋白分子设计与合成,应用于合成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抗生素替代物的靶向性杀菌蛋白、功能多肽,人造功能蛋白,肠道给药医用酶等。除了自研管线,也对外输出技术服务,如为生物化工企业进行生产菌株改造与设计、以提升产量与抗逆性。目前CRO已实现营收。

写在最后:

从国家宏观层面的关注、到入局企业们层出不群、再到资本蜂拥而至,合成生物学无疑成为了明星赛道。

正如美国 ODASA(Office of the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the Army)发布的《2016-2045 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中说到:合成生物学的进步将推动人类跨入生物科技的新纪元。随着合成生物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更多的机会、市场、改变将有望在2023年出现。

但在“热”的关注之下,从业者还需“冷”处理,持续做好产品与商业落地,稳扎稳打,才能让合成生物成为真正的“风口”。

欢迎自荐推荐和转发分享,电话/微信:13564288425



生物医药职位汇总-20221201

小核酸公司需要化学/生物/递送Director/O级别人才加盟

抗体CDMO公司招聘CTO-中/美

武汉药企招聘药化/药效/病毒机理总监或更高级别

江苏药企招聘药学副总裁(制剂方向)

招聘美国BD AD/SD level(WFH,out licensing)

万字长文综述靶向蛋白降解(TPD):PROTAC、LYTAC、分子胶、光控PROTAC...


2022年全球医药M&A总结

ADC的迭代史

合成生物学报告: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中的机遇与挑战

外泌体行业分析报告

重磅!mRNA行业全景图:火种已燃,大势已至,聚力向前,技术为王

一份研报读懂:类器官行业

盘点近300家“FIERCE 15”的biotech:M&A与倒闭是主基调

2022行业薪酬报告-五大猎头公司出品

2022年中国CAR-T细胞治疗市场现状、专利情况及重点企业分析

溶瘤病毒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置身Science内" - From PhD to BD(想转BD的看过来)

“结构生物学”的创新利器——冷冻电镜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凯泰行研】大分子AI制药行业研究

经纬行研丨探粒寻微惠世间:核素药物的行业研究进展

吸入制剂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双特异性抗体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