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编辑营业了10丨章斯睿:曾梦想成为最年轻的女教授,后来做了一个普通的图书编辑

章斯睿 人文社科联合书单 2021-12-23

一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和评论者往往是它的编辑,但编辑往往深隐于幕后。隐身并不代表完全不重要,相反,正是这些隐身者,用不同专业所长和价值取向,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为我们出版了丰富多彩的书籍。


借着年末,我们开一个专栏,诚邀人文社科图书编辑们介绍在过去这一年都推出了什么书,分享他们真正深读过的书单,同时也可以谈一谈身为图书编辑的所思所感,最后再向读者预告一些即将出版的重要作品。


欢迎读者留言沟通,我们将在每篇文章的留言读者中抽取两位,寄赠新书(部分为签名版)


本栏目正在征稿,欢迎有兴趣来稿的编辑向后台发送“编辑营业了”,了解相关要求。



曾梦想成为最年轻的女教授
后来做了一个普通的图书编辑

章斯睿

zhangsr@sassp.cn

大家好,我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的编辑章斯睿。我们社是一个比较小众冷门的社科类出版社,可能知道的人不是很多。因为名气真的不算很大,所以总有作者、读者、亲朋好友,念不全我们社的名称。所以,想请大家记住我们出版社全称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拜托了!


其实我们社的好书还是不少的,例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最早就是由我们社出版的,还有已经再版11次的《欧洲中世纪史》,以及国内著名学者撰写的《英国通史》《法国通史》等,也都是我上学时候就如雷贯耳的书名。


我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进入出版社工作,此前,我一直给自己规划的是学者路线,曾经痴心妄想做全中国最年轻的女教授。不过,这个美梦很快就在我读研的时候破灭了。因为当时就已经有80后美女破格被评上副教授的新闻。


毕业后,我遭到了社会无情的毒打,放弃了自己成为学者的幻象,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正好这个时候,我们社在招聘,我就抱着“编辑就是看看稿子”的美(wu)好(zhi)梦(ren)想(shi),应聘了编辑岗位,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历史编辑。



在“七年之痒”的2021年,我感受到了一名编辑的使命感


2021年是我入社工作的第七年,也是我踏入出版行业工作以来的第七年。


一般来说,任何关系到了第七年都很容易有“七年之痒”,无论是婚姻,还是工作。我也曾一度有过迷茫和陷入低谷的时候,也曾想过是不是可以转换跑道,去别的行业试试。


不过,今年随着三本书的出版,我突然发现自己最开始想要做个优秀学术编辑的“初心”居然还没有丢。


第一本书《罐头:一部美国公众的食品安全史》(以下简称“《罐头》”),属于我和译者邹赜韬一起策划的食物史丛书“食可语”系列。


说起来,也是因为我本人很喜欢好吃的食物,不是有句话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吗。


近年来,食物史的出版是历史出版的一个新趋势,一些学术出版物,不仅极具学术价值,还受到普通读者的喜爱。后浪的《美食与帝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旗下薄荷实验的《成为三文鱼》《末日松茸》等等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些图书热销让我看到食物史、饮食史的出版前景。但我也看到,目前市场上似乎还没有一个品牌,或者丛书是较为系统且专门做食物史的。因此,我和译者一拍即合,创设了”食可语“这个丛书,希望通过这个丛书带动国内食物史、饮食史的相关出版;也希望通过这套书,让更多人“关心食物、理解世界”。


《罐头》这本书是一本以小见大的学术读物,但内容并不枯燥艰涩,而是充满趣味。作者通过6个罐头——牛奶、豌豆、橄榄、番茄、金枪鱼和“金宝汤”(美国一种常见的汤罐头),生动演绎了罐头如何被美国消费者接受,又如何形塑了美国现代化食品体系,并以此来深度分析美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罐头产品的加工、营销以及与政治化离不开罐头厂商、科学家、消费者和政府间的互动。


第二本书《子母传沙:明清时期杭州湾南岸的盐场社会与地权格局》是一个意外收获。



我们社和上海社科院有合作,所以当蒋宏达老师找我出版他的博士论文时,我原本以为就是一次常规的学术出版。


但收到稿件后,看了蒋老师的自序,我感受到他的学术理想和想要冲破以往研究的那种挣扎,这种挣扎在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因此引发了我的共鸣。而他提出的“历史地层学”也深深吸引我。


这本书其实是研究经济史里比较传统的地权问题,可以说和时下流行的史学风向不太一样。在这本书里,他以土地开发和地权演变为主线,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杭州湾南岸沙盐地带盐场社会发展和田土赋役制度演变的复杂过程,深入探讨由此产生的“子母传沙”的地权惯例,为“一田两主”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发现。


因为本书是讨论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比较冷门也比较偏,所以出版后,也没有什么热度。作为责编,我很遗憾没有尽力帮助蒋老师让更多读者认识到这本书的好,也没有能力让他的书多印一点。我体会到了一种编辑的无力和愧疚。(看到这里,请各位感兴趣的朋友在豆瓣上点个想读,真心感谢你们!)


第三本书《镰刀与城市:以上海为例的死亡社会史研究》是海外汉学名家安克强的最新著作,也属于本人策划的“知章”系列(有关这套书的介绍,可以见公众号以往的文章)的最新一本书。



这本书是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出版不久,就有学界的朋友向我推荐。我对安克强教授的学术也慕名很久,于是热情地向社里申报选题、向版权公司购买版权。经过一番周折后,在2018年顺利拿下了这本书的版权。


这本书是研究城市中死亡问题和丧葬管理的。从古至今,死亡一直笼罩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关于死亡的解释和丧葬的规定,身处其中的人们又是如何面对现代化和城市化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又是如何运用新方法来管理和应对跨越时代和地区的变化?上海开埠以后,人口激增,几次战争带来了大量人口涌入租界,为租界的丧葬管理带来难题。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民族冲突时有发生,但西方的死亡文化也同时影响了上海,甚至日后中国各地城市,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本书论述了近现代上海城市中死亡文化的变迁,提供了解读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角度,并引导读者重新思考这一动荡岁月中,中国人与死亡的关系。


当时,我踌躇满志想要做出一番成绩。但很快就遭遇了一系列打击。先是因为著作中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文献需要回溯和核查,导致译者交稿时间一拖再拖。接着,就是译者刚交稿就遇到我怀孕生孩子的人生重大时刻,延误了审稿进度。我还记得刚出月子不久,每天只能挤出两三个小时看稿子,还要查各种文献核对一些名词的使用。结果,这本书的三审硬是被我拖到2020年年中才完成。此处向作者和译者鞠躬表示歉意,实在是不好意思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出版进度。


本以为三审结束以后就大功告成的我,在和作者沟通删改内容的时候,遭遇了作者的不理解和抗议。当时的我,特别委屈,还一度跑到豆瓣发广播发泄情绪。可是,后来想想,作品就是作者的孩子,谁又能同意自己的孩子缺胳膊少腿呢?就算是掉块肉,当妈的不也要心疼很久吗?好在摆正心态后,积极沟通,加上其他朋友的帮忙,还是让作者同意删改。之后,再遇到书名问题,也比较好解决了。目前,这本书即将上架,等待读者的考验,我还是有点紧张的。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特别珍贵。无论是审稿过程,还是做书的其他环节,我都感觉到经验不足带来的效率和质量上的不圆满。这更加激发我要多看、多问、多学习、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书做好。


以上三本书就是2021年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三本书。这三本书让我明白,工作七年,我还没有忘记最初的誓言——做一个优秀的学术编辑,发掘好书,让更多优秀的出版物与读者见面,让更多的读者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作为一个至今没有万册以上销售量的滞销书编辑,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有一两个读者看到这本书,认识到这位作者的优秀,我也很满足了。“萤烛末光”亦可“增辉日月”。


2022年值得期待吗?


“食可语”的合作伙伴一直对明年的出版充满很高的期望。我都不忍心打击他。要知道,整个丛书除了他和译者们,就是我一个人在操作。社里还有其他出版任务,加上我刚成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回家忙得晕头转向,实在没有多余的力气拿出来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不过,我至少可以保证明年,在已签订版权协议的图书中,“食可语”丛书可以出版以下中的1—2本:


1.《日本的咖啡生活》



2.《味成人间:中国乡村食物》



3.《糖与雪:冰淇淋的历史》



4.《匡次匡次的铁路美食》



5.《鹅肝:争议的美味》




“知章”系列没有找到合适的选题,可能会有个空档。但是我原本在做的克利奥译丛应该会出一本《克伦威尔时期的英吉利共和国史》,这是我拖了译者两年的稿子,再次向译者程水英老师表示歉意。


另外,如果来(mei)得(mo)及(yu)的话,我应该还会出版丹麦作者何铭生(就是写《南京1937》《上海1937》的那位作者)的一本个人传记《中国通、企业家和艺术赞助者:劳伦斯·安德森》。传主是一位丹麦的烟草企业商人,曾经是英美烟公司在华经理。不过,我个人还是更期待我们社其他同事做的保罗·法兰奇的那本《卡尔·克劳:在上海的生活、时光和冒险》(顺便帮我同事安利一下)。


最后,如果我的译者之一看到这篇文章,请记得安克强的另一本论文集,你也该交稿了



欢迎读者留言交流
我们将在留言区选取三位读者
赠送
《罐头》或《子母传沙》或《镰刀与城市》

编辑营业了09丨赵维:至善至美,打造优质艺术出版

编辑营业了08丨黄坤峰:人文科学行列中的美术史图书

编辑营业了07丨诸舒鹏:奔过而立,一名“90后”编辑的回首与期待

编辑营业了06丨王冲:穿梭字里行间,探索未知世界

编辑营业了05丨董虹:保持好奇认识世界,关注时代感受生命

编辑营业了04丨商务印书馆文史编辑室:关注大历史,亦见历史中的“人”

编辑营业了03丨樊诗颖:在纸间遇见艺术,用艺术点亮生活

编辑营业了02丨薛倩:做书是我进入世界的入口

编辑营业了01丨吴艳红:坚持不懈地努力,只为高品质的大众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