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书党人札记:2020年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1-01-24

照旧选十本,按例有书评。过往翻书党人札记: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1. 引爆点


引爆点,就是说一个事之前慢慢发展,突然到了一个点之后,就呈急剧扩展的态势。好的方面就是几何级数的发展,坏的方面就是不可收拾的恶化。


如何达到引爆点?达到引爆点要靠谁呢?Gladwell在《The Tipping Point》一书里,提到了三个法则:个别人物法则(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法则(Stickiness Factor)和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


我用这三个法则来分析了年初肆虐的武汉肺炎,也提出三个原则可以同样用于研究怎么推动社会规范跃迁到以食野味为耻的预期上,从源头减少病原。



2. 放狗屁


官方也会放狗屁,但对于第一类人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大,因为他们表面上会说几句,那不过也是放回去的狗屁而已,作不得真。官方狗屁可能对第二类人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更不信任政府。但因为第二类人少,所以只需要控制这些人即可,毕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在中国官方狗屁如此多,官员常大放厥词,但他们还肆无忌惮,大概是因为控制了第二类人,至于第一类人,反正也无足轻重,就当是狗屁放了吧。



3. 开门人


如果一本书,萨缪尔森竖起大拇指,罗斯托称之为精品,你应当怎么办?毫无疑问,你应该让你的书架上多上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开门》,不过如果你知道这是关于熊彼特的最好的传记,你就不会觉得萨缪尔森和罗斯托的赞美之词是言过其实的。


熊彼特作为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那些年轻人带入了经济学的真正殿堂,他为他们每一个人开门,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热心充当这样的角色。也许伟大,除了伟大本身,没有别的报酬。


熊彼特分析瓦尔拉斯、门格尔,他不同意马克思,也不赞成马歇尔,更不欣赏马歇尔的得意传人凯恩斯,他几乎独立地完成了对经济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拓展,他的一生都在思考和探索矛盾的问题。


而生活中的熊彼特又陷入人前乐观与人后孤独的两端,不断摇摆。


惟有面对学生,他始终明亮如烛。



4.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对McCullough来说,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来体现的,尤其是McCullough关注的美国的建国之父们。John Adams是McCullough2001年的作品,获2002年普利茨奖。他1992年关于杜鲁门(Truman)总统的同名传记,获得1993年普利茨奖。早一些,1981年关于罗斯福(Roosevelt)总统的传记《马背上的清晨(Mornings on Horseback)》获得1982年的国家图书奖。这本《美国精神(The American Spirit)》是McCullough的演讲文集,包括他在国会的演讲和应各个大学之邀的毕业致辞等。文采斐然,值得一读。



下面两篇在微信发不出来。


5. 福山


https://www.weibo.com/5219264476/J1twFyXp0?from=page_1005055219264476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


或者

https://github.com/lihuafang/cnwriting/blob/%E7%BF%BB%E4%B9%A6%E5%85%9A/%E8%AF%BB%E7%A6%8F%E5%B1%B1 



6. 兴于包容,毁于榨取


https://www.weibo.com/5219264476/J30SLtoVp?from=page_1005055219264476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596387125269


或者

https://github.com/lihuafang/cnwriting/blob/%E7%BF%BB%E4%B9%A6%E5%85%9A/whynationsfail  


7. 求真之道


读徐淑英:怎么层层递进做研究?合作者不回应怎么办?要放弃自己喜欢的研究项目吗?如何为“中国研究”做贡献?徐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徐老师在书的结尾引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只有为他人而活的人生才值得活下去”。


感谢徐老师。这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8. 街头智慧


我读这本《街头智慧》是因为我自己最近比较关心合供(coproduction)的问题,而城市是一个极端重要的合供现象,影响一系列合供后果,比如说效率和财富,比如说健康和幸福。


不管怎么规划,没有城市里活生生的人生活着、努力着、一起创造着,要凭空造城是不可能的。作者Samuel Schwartz是深有体会。他曾经先后担任纽约市交通部的首席工程师和交通总管(Commissioner),拥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在这本书里也展示了公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境和不确定性时,是如何决策的。而且这本书展示了一个循证决策的极佳案例,Schwartz对科学证据的利用令人印象深刻。


城市规划,特别是交通规划如何促进 “可走性” ,从而促进市民合供,更进一步又如何影响工作效率和财富,健康以及幸福?这是个丰富而复杂的领域。但多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看看一线工作人员的记录,也算间接地接地气,对合供和更广义的公共管理研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9. 挺身而出?个性使然


有些人虽可以明哲保身,但选择挺身而出,表面上是因为他们的政治态度。但是政治态度这个东西是可以改变的,而相对而言个性是不太会变动的,所以,深层次来看,“挺身而出”是由他们的个性决定的。就好比说一声“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10. 哈耶克


马永翔老师的这本书,是我的年度相见恨晚。尽管马老师主要讨论的是哈耶克的道德哲学,但我从中读到心意相通的地方。


哈耶克区分了两种理性的限制:理性有限和理性不及。理性有限是说一个人的头脑再怎么发达,神经元的结构决定了无法全知全能理性不及是说一个人的头脑再怎么发达也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处理所有分散的知识。


对应个人层面,后续的发展就是西蒙的有限理性。对于后者,就是对中央计划的警惕以及推出市场在协调分散个人知识方面更为有效。


对我自己来说,马老师此书帮助我打通了知识上的一个结,有豁然开朗的感受。这本书除了语言稍显繁琐(完全有可能是作者认真论证导致的)之外,在我看来,没有任何缺点。诚意推荐。



【背景照片:林木木。感谢推友林木木。】

阅读更多翻书党人札记: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